乐府”一词,在古代具有多种涵义,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而不同朝代的乐府却出现了不同的意义。这里所指的“乐府”是指汉代人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的历史称为“乐府”,同时,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有和乐又不和乐的也一概称为乐府。
汉代乐府民歌是作为民间的创作,是非主流的存在(主流是辞赋),这种非主流的创作,因为来自民间,所以有独特的风格与成就,其对李白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第一.汉乐府民歌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前面已经说过,屈原的作品中,情感是相当激烈的;但作为一个失败的政治人物的抒情,又有其独特性。汉乐府民歌可以说既接受了楚文化传统的熏陶,同时又较广泛的生活方面和受更强烈的程度上表现这一特点,这是屈原作品中所没有的。无论表现战争,爱情,及表现乡愁,思旧,离别,都尽情的释放情感。尤其是离情诗,李白在很大一部分受了汉乐府影响。
第二.汉乐府民歌表现了生动活泼的想象力,如《枯鱼过河泣》中枯鱼(鱼干)竟然会哭泣懊悔。并会写信给其它的鱼类,告诫它们出入当心;《战城南》中的死者,竟会对乌鸦说话,要求乌鸦为它嚎表等等。这种生动活泼的想象力是先秦诗歌和汉代文人诗中较少出现的。陈本礼《汉诗统笺》评《铙歌十八首》说其:“奇则异想天开,巧则神工鬼斧。”其实,这也是整个汉乐府民歌的普遍特色,这一特色也使后人得到一定的启发。李白重视民歌遗产,继承和发展了其特色,在离情诗中大胆地幻想夸张,不拘泥于现实事物。
第三.汉乐府民歌使用了新的诗型:杂言体和五言体。李白便是把它的妙处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他离情诗独特的风格。
魏晋时期,以建安诗歌,阮籍的诗歌最为著名。李白称赞的语句,屡有鲜见。他仿效、化用这些诗人的诗篇和诗句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建安诗歌一方面
继承了汉乐府的传统,另一方面加以发展和改造。以曹氏父子影响最大。尤其是
曹植,更是把文人的艺术修养、文人文学的传统与乐府名歌特点很好地结合起来。
而阮籍对于李白的诗歌的影响主要是《咏怀诗》。诗歌完全摆脱了对民歌的模仿,把深刻的哲学观念方式引入诗歌中来,同时巧妙地将它与一系列艺术形象结合,使诗歌呈现出十分广阔的视野,包含了十分深刻的内涵。《咏怀诗》的感情也极为真诚激切,具有感人的力量。所以《诗品》说它“可以陶性灵,发幽思”。这种以组诗方式来抒发心理深层情绪形成,为后人所重视。李白的《古风》就是从这发展而来。
偏离主题是常事,楼上的你慢慢就习惯了,属于风气问题。说得好听点,叫“虽谢天才,且富学问”(其实学问也不是他自己的),说得难听点,就叫以量取胜。
回到主题:
乐府是由汉武帝刘彻【正式】创立的。为什么要强调正式二字呢?就是因为在汉高祖刘邦时,就已经有了乐府的雏形。到了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通常会认为乐府的功能是收集演唱民间诗歌,实则不止于此。乐府不仅收集演唱民间诗歌,而且也负责组织文人进行创作。《汉书·礼乐志》中说:“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云云,说明组织文人进行创作也是乐府的功能之一了(而且也可想见其规模)。
总结一下:乐府二字最初是音乐机构的名称。
不用这么复杂啦,汉乐府最初指的是负责收集和演唱民歌的部门,后来慢慢的才演变成为一种文学体裁.楼上的回答好像有点偏离主题啦.
主管音乐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