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佛的好处·
学佛的好处
人类的需要,除了物质食粮以外,还要精神食粮;而在许多精神食粮之中,佛法是最好的精神食粮;一个学佛的人,可以得到很多的好处;现在我想提出学佛的很多好处中比较浅显的三点好处来谈谈:
(一)认识人生——人从出生到老死,忙碌了几十年,到底是为什么忙?如果说是为了衣食住行的生活,必需有了钱,才能解决生活的问题,那么衣食住行的生活问题解决了以后,应该是不必忙了,但他仍然要忙,甚至有些人会更加忙,因为这个时候,他的生活又有进一步的要求了,衣的质料要讲究美好时髦,食的东西要讲究美味可口,住的房屋要讲究堂皇华丽,坐的汽车要讲究新型舒服;等到一切都得到了,还是不能满足;因为美中还有更美的,好中还有更好的,时髦中还有更时髦的,华丽中还有更华丽的,新型中还有更新型的,舒服中还有更舒服的;人生也就因为这样,贪欲没有止境,追求也没有止境了;不但衣食住行这样,财富、名誉、权力、地位也是这样,终日追求,永远没有满足的一天:“猪八戒”走到大水池边,看见很多美女在游水,他的眼界大开了,看到口水都流出来!有个人看他这样如痴如醉,笑着问他道:“在这么多美女之中,你爱那一个?”老猪不假思索地答道:“统统爱!”这正证 明人生的欲望无穷,都存有希望一切尽归於我的心理。欲语说:“天高不算高,人心才算高。”
中国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后来皈依佛教,拜黄龙禅师为师父,传说这一位修成道果的仙人,有一天化成一个老头儿的样子,降临人间,在路上碰到一个小孩子,吕洞宾为了要试探人心,就问小孩子道:“小朋友!你希望得到什么吗?我可以满足你的愿望。”这个小孩子心里想: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无过于黄金,有了黄金,什么都可以得到了;於是,他回答道:“我希望得到一块黄金�”吕洞宾用手向路边的一块大石头一指,那块大石头马上变成黄金了;吕洞宾笑着对小孩子说:“小朋友!你把这块黄金拿去,当做我们的见面礼吧!”这个小孩子想不到吕洞宾会点石成金,他给吕洞宾像变魔术一般的动作楞住了;可是当他思索了一会儿,本来的主意又变 了,他对吕洞宾说:“我不要这块黄金!”吕洞宾觉得奇怪,问他道:“你嫌太小吗?”小孩子说:“不是。”吕洞宾更加莫名其妙了!就问小孩子道:“那么你为什么不要?到底你是要什么?”小孩子指着吕洞宾的手指说:“我要你的手指!”吕洞宾问:“你不要黄金,要我的手指做什么?”小孩子很坦白地说:“我起初本来是要黄金,但是当我看到你的手指可以点石成金,可以变成更多的黄金,所以我要你的手指;老伯!你刚才不是说你可以满足我的愿望吗?请你将你的手指给我吧!”吕洞宾听了这一番话,感到很失望!他心想:人类的心,真是“欲壑难填”,永远不会满足的啊!摇头叹息地走开了。这个有趣的故事,正是说明人类的心,是永远没有满足的!因为没有满足,所以要拼命去追求。但是,:“人生恰似采花蜂,飞南飞北飞西东,采得百花成蜜后,一场辛苦一场空。”正在忙碌中的人,终日忙着向外追求,从来不会、也是没有空去研究这些问题的。
佛法,是茫茫人海中的慈航,它教人认识生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指示人生的真谛,使人获得内心的满足与安乐,把人生从烦恼的此岸,运载到安乐的彼岸。
中国清朝第一代的顺治皇帝,对佛法很有研究,他羡慕出家人的生活,很想出家修行,他曾经做了一首耐人寻味的偈子:“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这首偈子,提出了人生的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的问题。懂得佛法的人,虽然做了皇帝,也会在寻求研究人生的问题;不懂佛法的人,活了一辈子,都是在糊涂中过生活,糊里糊涂的来,糊里糊涂的去,从来不会去想这个问题。这首偈子,提出了人的一生整个过程的问题,但是最重要的是生与死的两上问题:“未曾生我谁是我”,是生的问题——生从何来?“合眼朦胧又是谁”,是死的问题——死往何去?要解答这两个问题,先要明白一个佛教的名词“业力”。
“业力”,印度的梵语叫羯磨(Karma),巴利语叫迦马(Kamma),意思是行为或造作。原来我们一切的行为、动作之后,都会留下一种力量,潜存於心中,这种力量,佛教把它称为业力。业力留存於心中,紧跟着我们不放,好像我们的影子,跟随着身体一般。这业力从它性质来说,分为善业和恶业。善业可以决定人的生命,走向良好的去处,得到舒适的享受;恶业可以决定人的生命,走向恶劣的去处,得到坎坷的遭遇。
那么人生到底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呢?简单地说:人的生是由业力而来,死则随业力而去。
佛法说明善恶果报,有六道轮回,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和畜生道。天道,人道和阿修罗道,叫三善道,是造作善业者的去处;地狱道、饿鬼道和畜生道,叫三恶道,是造作恶业者的去处。
我们了解了这些道理,也就可以认识到人生是多么可贵的,因为人道为三善道之一。人生到底生从何来呢?毫无疑义的,人生是由善的业力而来的。那么死往何去呢?这就要看你现在的行为动作如何而定了,如果你能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但可以得生人道,而且可以上升天道;要是你能够进一步依佛法的指示,去修行解脱道,还可以超出六道轮回,解脱生死,成为大自由的圣者。假如你现在的行为动作,大都是为非作歹,损人利己,那么三恶道当然就有份了。所以,明白了这些道理后,你要选那一条路子走,自己就有把握了,你的人生前途如何,可以由你自己做主了。
(二)净化人生——因为现代的科学昌明,工艺发达,工厂到处设立,造成了空气污染,影响到人类身体的健康,这是稍有科学知识的人都知道的;但是,人类内心的烦恼污染,实在是时时刻刻都在严重地影响人类心灵的安宁,可是没有研究佛法的人,却很少知道的。中国明朝有一位理学家王阳明先生,因为他的理学是从佛理中摸索出来的,所以他就知道,烦恼是很严重地影响到人类的心灵,控制着人类的思想,于是他说:“山中之贼易治,心中之贼难防。”烦恼被形容为贼,这正说明烦恼的厉害;其实,我们的心灵所以不能够安宁,就是烦恼在扰乱,在作祟;我们的行为所以会违背真理,也是烦恼在驱使,在鞭策。
烦恼到底有几多种呢?佛经上说:人类内心的烦恼,共有八万四千种之多,所以佛陀也就开示了八万四千种的法门,来对治那八万四千种烦恼;所谓“佛说种种法,为治种种心。”心,就是指我们心中的烦恼。
充满着烦恼的人生,是染污的、缺陷的、痛苦的、不理想的,所以必需要改造。但是要怎么样去改造呢?就是要把它净化。我们学佛,就是沐浴佛化,用佛陀的法水,来洗涤我们内心的垢秽,等到我们内心的恼烦垢秽清除了,那么,我们那染污的、缺陷的、痛苦的、不理想的人生,便可改造成清净的、圆满的、快乐的、理想的人生了。
从前,印度�萨罗国有一位国王,叫做波斯匿王,有一天,波斯匿王出巡,在路上遇见一个老公公,头发苍白,这显示着他的年纪已经很老了;国王问他道:“老公公!你今年几多岁?”老公公不假思索地答道:“四岁!”波斯匿王觉得惊奇起来!他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于是再伸自己的右手,竖起四只手指向老公公问道:“你才四岁?”老公公点点头,很肯定地证实道:“不错!我今年的确才四岁。”老公公知道国王一定感道疑惑,就再向他解释道:“以前我不懂佛法,活了几十年,思想、行为都被内心的烦恼控制着,做了很多自己以为对而实在是不对的事;四年前有个机会,给我听到了佛法,我才认识了人生,皈依了佛教,实行佛陀所指示的道理,依佛法去生活,去净化人生;最近这四年来,才算是真正的做人,所以我说:今年才四岁。”国王听了老公公这一番话,非常感动!点头称赞道:“老公公你说得对,一个人要能够学习佛法,照着佛法去做人,才算是真正的做人。”
(三)庄严人生——庄严是佛教用来形容美好的词句,庄严人生,也可以说就是美化人生。一般来说,美可分为形相美和内在美,形相美属于外表,内在美则指人的德性。单有外表的形相美,而没有内在的德性,这还是有缺陷,不算完全的美,所以人生除了有外表的形相美以外,必须充实内心的德性美;内外俱美,才可以称为庄严的人生;而庄严的人生,才是快乐、幸福、完美的人生。
佛教是一种道德的、实践的宗教,学佛的人,必须实践佛陀所指示的五戒、十善、六度、四摄等的道德行为,来培养与充实内心的德性,以庄严人生。
从前印度有个大慈善家叫给孤独长者,他的第七儿子,娶到一个非常美丽的玉耶女做妻子;玉耶女自恃她的姿容秀丽,瞧不起公婆和家里的人。
有一天,长者请佛陀来到家里,想要教导玉耶。玉耶知道佛陀来了,却故意避开,不愿出来见佛陀。后来,她为了好奇,躲在门后,从门缝里偷看佛陀。她看到佛陀庄严的德相,实在比她更美!于是自动出来,向佛陀行礼。
佛陀说:“玉耶,你有着佼美的容貌,如果配上端正的心行,那就更好了。要知道,佼美的容貌,只是外表美;而端正的心行,才是内在美。只有佼美的容貌,而心行不端正,还是不足取的。真正的美人,必须内外俱美!”
玉耶听了佛陀的开示,心中的骄傲完全消除了。她皈依了佛陀,佛陀教她实行五戒、十善、六度、四摄等的好行为,以充实她内心的德性美。她依教奉行,立志做一个内外俱美,真正的美人。
佛法是指导人生、激励人生、鼓舞人生的;学佛除了可以认识人生、净化人生和庄严人生以外,还可以把缺陷的人生,改造为美满的人生;从迷梦的人生,演变为觉悟的人生;由生死的人生,进化为解脱的人生,由凡情的人生,升华为圣智的人生。总而言之,学佛的好处:是说不尽的。希望大家不要犹豫,赶快一齐来学佛。
让不信佛的人信佛,是很多佛教信徒最希望做到的事情,也确实是最难做到的事情,尤其是对那些认为自己不需要信什么的人。
我信佛,但不是有大修行的,所以当然也做不来那种字字珠玑几句话就可以点化人的事情,和你聊会吧。
首先说因果和灵异事件,对于人来说,五官里,恐怕人们最不信自己的耳朵,最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因为人们用嘴撒谎相对容易,而眼神里流露的东西要想掩盖相对困难,要不那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成语也不会出来。但是这个观点未必正确,其实要想找到反证并不难,尤其是近代社会。在我与别人的交流中,很多人的观点都是如果佛站在我面前教诲我,那么我肯定信,杀生遭报应的事情如果我亲眼看到我也肯定相信,同理神鬼在那里?谁也没看到
那么我们日常使用的电在哪里呢,谁见到了呢?回到家如果不开灯不用电器,能确定家里有电吗?还有在我们把手机充电器插到插座上以前,能用眼睛直接确定是否有电吗?同样的道理,空气在哪里?磁场在哪里?手机可以用的微波在哪里,不用手机我们可以直接确定周围的基站数量和信号强弱吗?
这就是说,确定任何一种东西的对错或者是否真实存在,需要一定的方法,在我们找到这种方法以前或者处于没有相关措施的环境中,不能就此片面的认为某某东西没有。物质决定意识这话是不假,但是很多人在运用这句话的时候,却忽视了已有的物质决定已有的意识,我们还没有的意识并不代表那个区域或空间没有相对应的物质,我认为这个话应该是这么理解的。
再说说因果,因果通三世,想要完整的透视因果之间的关系,列出数学推导一样的等式,确实很难。但是像了凡先生这样的例子,确实是典型中的典型,他的因缘是典型,自己后来的作为也是典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是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完全照搬这样的过程,找个算卦的预测一下然后自己再去求证,这样就失去了我们学习了凡四训的价值。其实生活中要想透视因果报应的道理很容易,从细微的小事就可以入手,下雨天我们出门打伞,打伞是因,不受雨淋则是果;冬天的时候我们生火取暖,生火是因,感到暖和是果。大的事情一样,只是时间太长,我们无法考察罢了。
科学的精神是怀疑一切,用试验的方法去求证,而不是否定不知道的一切。
瞎扯了半天再说回佛教。佛教的奥妙在于,它太博大精深,你用任何一种说法或流派来形容他都不为过,却又都不全面,你可以说它是宗教信仰,可以说是佛陀教育,可以说是科学,可以说是哲学、人生道理、科学、等等等等,都不错。
因果通三世,因果报应只是佛陀开示人们弃恶扬善的一种方法,而不是为了学因果而学因果。佛教最开始的目的,是让人们追求弃恶扬善,改掉恶习,解脱自在的;所以说佛教的最根本教义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从我的观察来看,信佛一般有两个渠道,一是信仰,这类人在外人看来就是那种天生就应该信佛的,在遇到一些信仰的助缘后很快的就皈依佛教;有的是生活坎坷,有的是人生不如意,还有不少人是太爱钻牛角尖,太爱问那些谁都想不明白的人生大道理,最终在佛教里找到了答案;很多老年人倾向于这一类,虽然在外人看来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是这并不影响其本人的修行和成就。据我所知很多老人并没有看过太多的经典,只知道念佛,通过念佛念的身心调服,内心清净,最后也能成就。
还有一种就是类似学孔子孟子的方法来学习佛教的,把佛教更多的看成是一门学问,一门国学;这一类的人以年轻人和文化人居多,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与前面的那种没有高下之分,相反这类人如果只顾着把佛教看作学问,不注重身体力行,还容易走偏,得不到解脱,也就是所谓口说般若,而心不行。
啰嗦了这么多,也不知道切题不切题,总之,求感应一类的东西,是佛教修行的附带,不是学佛所追求的。我们学佛,先是求内心平静,进而是解脱生死。我建议你还是亲自到寺院里找老住持请教一下,把内心的疑惑讲出来求法师开示,不要想一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得多去几次才可以。
总之,不带个人色彩的看待一些事情,我们更能以正确的角度去透视它。
推荐你看看正信的佛教,以及佛学问答类编一类的书,还可以看看佛教史,或佛陀传记一类的书,应该有所帮助
不用上来直接看佛经,如果看了上面的书以后觉得感兴趣,再找佛经来看比较好,不然直接下手吃饭太快,搞得自己不舒服,生起障碍,反到不好
阿弥陀佛
进过比较,佛最值得我相信,所以我才信佛。
理由如下:
1.说法的人最无私。只有无私才能客观,才能公正。释迦牟尼连王位都放弃,修苦行时有时一天只吃一粒马麦!长期打坐,鸟都在头发上结窝!放弃帝王生活却甘愿托钵(乞食),其他学说的人谁做得到?
2.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深远才能得到整体的规律。从空间上,佛陀讲一个大千世界(一尊佛教化的范围,也称一佛国土)就相当于10亿个银河系,佛有无量无边,佛土也无量无边;时间上佛教讲无始无终,佛经中的计量单位——劫,小的是1680万年,最大的劫是600多忆年!而且百千万劫不算长,不可说不可说劫(10^(1.8*10^37)劫)也不是最长的。
3.包括的生命范围最广。佛法不仅是对人的说法,还是对畜生以及其他生命形式(天、修罗、鬼、地狱、罗汉、菩萨)的说法和教化。也就是说,佛法揭示的不仅是人世间的规律,还包括其他生命形式的规律。
4.佛法不说自己全能。只说全知、万能,佛法明确承认佛力敌不过众生的业力。
5.佛法讲自己还要受因果律的约束,就是佛也不昧因果,不是不落因果,而是不违背因果。佛也是要为他成佛前造的业受报的。
6.佛法明确说出自己的法有期限。所有的经书、佛像到一定时期后都会消亡不见的。
7.佛给弟子制定戒律,明确说明弟子违背戒律也是要承担责任的,也是罪过,而且对受戒弟子还罪加一等——多一条破戒之罪!告诫弟子:地狱门前僧道多!
8.佛法讲众生平等。众生本来都具佛性,将来也会成佛,因此礼敬众生就是礼敬诸佛。
9.佛陀在佛经中说了很多当时人们无法理解无法相信的东西,如一杯水中有八万四千虫,胎儿不同时期的样子,地球坏时天上出现多个太阳(从一日到七日)等等,如果是为了欺骗众生,劝导众生而故意编造,这不是恰得其反吗?
......
基于上述理由,我相信佛经是真实的,我相信佛法是真实的,我相信佛陀是讲真话的。
佛: 彻底觉悟宇宙人生真相的人。
佛教:佛陀关于宇宙人生真相对九法界(菩萨、缘觉、声闻、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佛法:觉悟宇宙人生真相的方法,即成佛的方法。
我是08年朋友推荐看了《和谐拯救危机》之后,对佛教有了一个了解,有了这点因,2009年的1月就去了一个念佛堂。
那时我没学佛也不信佛,连怎么装香都不会,去的目的只是想静一下心。在那里住了7天,看到那些护法的居士真诚不计较,开心真快乐,看到法师生活清淡,印书、送书,一早一晚又带着居士念佛,晚上还不在床上睡,还坐着,一天非常辛苦,但白天却是非常有精神,特别是在讲经台上,真是在为人民服务(以前不知道怎么表达)。在那里我第一跟读地藏经,开始有一点明白这是讲什么;第一次敢跟着法师去看死人(那时不知道叫往生);第一次去放生;第一次去撒骨灰;第一次听一个和尚在撒骨灰时对鱼儿众生,对往生的人的祝福,那些话都是我们常人能听懂的。并看到了笑着往生的一个婆婆,她走的时候在那合掌,招手。在那的7天里,听着法师对那个婆婆的儿孙亲人讲《母亲》那首歌词,我跟他们一起唱着这首歌时,我的眼泪不停的冲刷着我的心灵,想起妈妈,而我又是怎样对母亲的呢?;听着法师给一个地方的居士送挂历时,揭开上面印有老法师墨宝的每一页,讲孝,讲怎样人人都是好人,讲怎样事事都是好事。。。活了20多年,也读了些年的书,那几天,天天心灵都在被撞击,在清醒。那7天里,一天只睡4~5个钟,身体很累,吃得也少,有时还要去送书,一天就吃一餐,但也不觉饿,心情就是欢喜,精神也好,晚上也从来没做过梦(现在学了知道心清静了,精力就消耗少,也自然需要得少)。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从那里回来,开始有了赶快孝顺父母的心,并重新认识了佛教,开始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
于是开始了学习,在学习中我认识到佛教是教育而非迷信,是师道而非宗教。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释迦世尊四十九所说的一切经,内容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的教学内容,可以说是尽虚空、遍法界。 他的教的目标可以说是教我们认识宇宙人生的实相,从而解脱轮回之苦!
第一:因为佛法是智慧之学,修证真实不虚。解脱之道真实不虚。
http://hi.baidu.com/%C4%BE%D2%EF/blog/item/38933482bc83b9a40cf4d286.html
佛陀为我们揭示宇宙人生的真相。故人生所遇所看所感之事都能在佛教经典中找到原因与化解的方法。
最吸引我的就是佛法的智慧与真实的修证,灵异之事只能是辅助证明佛陀所言真实。
----------------------------------------------
第二:我看的第一本佛教书籍就是有关因果问题,当时带着很大的怀疑,这种疑问与学习、观察一直持续了16年,也可以说我用了16年的时间去观察与验证因果。最终证实所言真实,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任何事情包括起心动念都是因与果的关系。
我才深信因果,在生活中做什么事情都先想到果,为自己避免了不少磨难。
因果是我在佛教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高贵的财富。
-----------------------------------------------------
第三:给了凡四训算命的不是佛教人士。而真正改变了凡先生的是云谷禅师。
是否赞成佛教,建议您深入佛教经典,学习佛陀深广的智慧。
----------------------------------------------------
学佛之后遇到很多灵异之事,但这些事都无法与佛陀的智慧与深广的境界相比。
南无阿弥陀佛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