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管理审计是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和方向。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虽然仍以财务收支为主要内容和以合规性、真实性等为主要目标,但是许多企业已经开始了管理审计尝试。如何结合内部管理审计的现状,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内部管理审计已成为审计界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管理审计;公司治理;现状;对策
管理审计是对企业管理效益实现途径的开发利用和发挥程度以及管理人员素质的审计,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审计,是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和方向。管理审计的目的是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揭露企业经营规划、投资决策、生产组织、内部控制和管理措施诸方面的失误与不足,评估人力、财力、物力损失浪费的程度,提出改善管理和提高效益的合理化建议,充分挖掘生产力诸要素的潜力。因此,进行企业内部管理审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内部管理审计的现状
管理审计代表了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是内部审计发展的较高层次。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虽然仍以财务收支为主要内容和以合规性、真实性等为主要目标,但是许多企业已经开始了管理审计尝试。
(一)引入管理审计理念,拓展厂长(经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尝试进行任期管理责任评价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按照管理科学的要求,许多企业将管理审计的思想和方法运用于厂长(经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使其在内容和方式上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和深化,不仅进行合规性、真实性审计评价,而且兼顾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评价,更加有效地发挥了审计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审计
主要以控制测试来评价控制系统,找出薄弱环节及至失控部位,并提出改进措施消除隐患,达到健全系统、改善控制、防范风险、提高效益的目的。该项审计的对象虽然涉及了管理和控制活动,但目前主要限于合规性、遵循性目标评价,较少进行内部控制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深层次综合研究。
(三)经营效益审计
有些企业以增收节支、开源节流、扭亏为盈等为主要目的,审查生产力各要素的运用情况,以改进生产经营工作,谋求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发掘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潜力,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它主要着眼于对企业现实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审查,对提高经济效益能起切实作用。但它较少对管理组织机构的合理性、管理机制的有效性、管理措施的效果等进行综合研究与评价,只是初步的经济效益审计。
以上情况表明,企业对管理审计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总体来看,目前企业对于管理审计工作,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上均不全面、不深入,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二、企业内部管理审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管理审计在企业内部治理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处于初级阶段,企业管理粗放、责任不明、法制不健全、违法乱纪现象较为普遍,会计信息失真比较严重,审计的主要功能还是履行监督职责,主要任务还是审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重点仍在财务收支。而管理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客观、公正的约束和评价机制,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管理职能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和重视,使得审计领域、范围受到限制,管理审计发展受到影响。
(二)内部管理审计法规体系几乎空白
政府审计和民间审计分别有《审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作为法律依据,而内部管理审计的法律体系极不健全,关于内部管理审计的法规更是一片空白。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管理审计时,只能依据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结论的权威性。
(三)内部审计对象的复杂化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审计对象逐步发展到企业集团、股份公司和连锁店。企业内部管理层次增加,所进行的交易日趋复杂,企业与外部某些企业的关系是母子公司关系或联营公司关系。同时由于企业的资产重组必然涉及兼并和收购、改制和重组、联合和剥离等问题,为审计对象开拓了新领域。内部审计的内容包括企业发展战略和管理决策、投资效益、市场状况、物资采购、生产工艺、产品推销、研究与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运行等,凡是对企业商业利益和持续经营有影响的管理因素都是内部管理审计的重要内容。内部管理审计事项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往往会增加内部审计的难度,使内部审计人员难以做出正确判断。由于内部管理审计事项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联系密切,一些敏感事项涉及的人事关系复杂、舞弊手段隐蔽,内部审计人员取证难度较大。
(四)内部审计选用审计程序和方法的不确定性
传统的详细审核方法成本很高,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因此这种方法逐渐被淘汰,只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被采用。近年来则大量采用抽样审计,以“个别”推断整体,必然与实际情况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距,使审计结论产生偏差。又由于现代审计强调成本效益原则,审计人员可能会舍弃一些对审计结论影响不大但耗时费力的审计程序,这可能导致审计结论出错。
(五)审计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管理审计需要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组织规模的扩大、市场和贸易的国际化,以及竞争的加剧等因素使得企业经营管理难度加大,受托管理责任关系也不断深化,对管理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对商业活动的洞察力及审计程序相关知识,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管理控制链。除需要掌握会计和审计领域知识外,审计人员还需要掌握市场营销、现代管理、工程技术、法律法规等综合知识。企业现有审计人员多是从财会岗位转过来的,对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比较熟悉,而对现代管理等知识相对欠缺,不能满足现代管理审计发展的需要。
三、改进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审计的对策
(一)尽快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审计法规体系,开发管理审计标准
审计标准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事项进行评价的依据,离开了审计标准,审计人员就无法对被审计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客观的评价和监督。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内部管理审计机构可以自行开发适合本企业的管理审计标准,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在建立了一整套适合本企业的管理评价体系之后,才可对被审计事项进行评价,使内部管理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抓紧制订内部审计的法规和条例,将内部审计制度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法律形式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和权利,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行业、部门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用法律规定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层次,用法律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二)正确认识管理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作用,为管理审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是委托人如何激励和约束代理人,使其积极有效地完成受托经营管理任务,以确保股东或投资者财富最大化。仅仅通过财务审计,委托人难以全面了解代理人是否有效履行其受托责任,而管理审计则有利于减少管理活动方面的信息,从而遏制“道德风险”的发生,增强经营管理的透明度,达到控制和抑制“内部人控制”的目的。同时通过管理审计,可以有效地判断代理人的业绩和能力,评价代理人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促使代理人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可见,管理审计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管理层次水平的重要举措,企业组织内部应积极为管理审计的开展创造环境和条件,推动管理审计的发展。
(三)不断拓宽管理审计的领域,进行管理审计项目试点,推动管理审计实践的发展
企业要从以检查、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内部控制审计向以改善机构运行状况和推动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审计转变。审计部门不仅是问题的发现者,而且应成为推动改革的使者,要从管理的角度不断拓宽审计的领域,在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构改革、业务创新等活动中发挥积极促进和推动作用。当前可以重点围绕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选择一些规模相对较小、涉及面相对较窄的项目开展管理审计试点,逐步探索路子、摸索方法、积累经验,应以管理审计的理念,逐步拓展厂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和范围,尝试开展比较全面的任期管理责任审计评价等。
(四)不断充实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现代社会随着竞争日趋激烈,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能够适应管理审计工作需要的是一支复合创新型的审计队伍,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断更新观念,具有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审计价值观,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进取,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还要有较高的综合业务工作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善于抓住时机,灵活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多作贡献,才能胜任管理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
搞好管理审计工作任重道远,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与时俱进,大胆地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手段,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不断有所突破,提出新思路。其次,要用发展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再次,要从实际出发,找准自己的位置,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这样做,才能充分展现管理审计的生命力,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开创内审工作的新局面。因此,加强内部审计行业的队伍,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是推动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五)灵活运用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果
在审计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审计方法的运用,为使审计事项的成本最低、效果最好,就要把握全局,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采取措施,有效地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了解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不存在漏项,能够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工作。因此要选准审计的重点内容和事项,找到切入点,从中发现控制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运用审计方法,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后果,捕捉改进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的信息,推动企业发展。目前我国的审计技术相对比较落后,部分手工操作还存在着审计内容不全面、深度不够、计算结果不够精准、信息提供不够及时等缺陷,因此,在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还需积极进行探索,改变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思路,拓展和延伸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为适应现代企业的迅猛发展,面对信息革命的挑战,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相结合,将数据审计与系统审计相结合,将传统方法和技术创新相结合,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六)重视预测,开展战略审计
在知识经济时代,内部审计要更多地参与未来的规划与决策工作,不能仅仅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评价和总结就简单地提出改进今后工作的建议,更应着眼未来,瞄准企业发展的新问题、国内外市场的新动向、产业结构调整及知识经济发展的新进程,进行有效的预测,对各种不稳定的因素进行判断,决定是否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以适应未来的变化,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重大投资决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组合等都需要有正确的战略方针。如果战略决策失误,企业就有可能破产。战略审计是管理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审计的发展方向。企业内审工作的价值,也能从这种高层次的管理活动中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 王以宝。企业管理审计的难点与对策[J].财会月刊,2004,(4)。
[2] 钟淼。内部管理审计风险形成及对策[J].财会月刊,2004,(3)。
[3] 周洋等。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财会月刊,2004,(5)。
[4] 赵如兰。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成因探析[J].财经科学,200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