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扣上“安全带”
安全生产是党和政府重点监管的领域之一,《安全生产法》出台、改革国家安全监管体制、违法违规行为被严惩等举措,受到广泛关注。但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煤矿等高危行业事故多发。按照安全生产中长期奋斗目标,到2007年,我国将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将稳步好转,重点行业和领域事故多发状况将得到扭转,工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等指标将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
孩子上得起学
2004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3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年。但教育从业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7.2%,教育投依然严重不足。2006年,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将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财政性教育支增长将高于财政支出的增长,教师工资、生均公用经费等逐步增长,办学条件差、运转困难、教育乱收费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到2010 年,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将接近100%。
看病心里舒畅
过去的5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突破了靠政府单一发展的模式,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但医疗体制、机制还存在着诸多障碍,公立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严重,小病“大处方”、“滥检查”,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面将扩大到40%,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将得到进一步遏制;国家将落实必要的经费,支持乡卫生院和县医院的建设,为农民提供安全、廉价的基本医疗服务;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将为城市低收入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保障。
放心喝水吃肉
2005年,为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着力解决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国家关闭了15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企业,实行工业污染源限期达标排放。2006 年,让百姓喝上洁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目标之一。国家已经明确,到“十一五”末期,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要比“十五”末期降低20%左右,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共识。
支起“保护伞”
2005年前10个月,我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80万人,“十五”期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000万人的目标已提前实现。但我国已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高峰期,今后几年里,每年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将达到1300万~1400万人。今后,企业不得集中将富余人员推向社会,国家也将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指标体系。“十一五”期间,将新增4500万个就业岗位。一些歧视性就业协议将被禁止。优化就业环境,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居者有其屋
2005年,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多部门联手出击调控房地产市场,市场秩序得到好转。但对普通百姓而言,商品房价格仍然“高高在上”。随着中央稳定住房价格政策的陆续实施,房地产市场将朝着遏制投资、控制投资、引导合理消费、稳定房价的预期目标方向发展,投机性购房行为将得到遏制,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将会得到更多关注,房价将在更大范围与百姓对接。
老有所养
统计显示,全国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险费19年增长119倍。但目前我国公共养老覆盖面只占总人口的15%,一部分退休人员生活窘迫,农村老人基本不享受社会保障。随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为重点,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将逐步扩大。国家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越来越多的人将过上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生活。
共享发展的成果
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目前占全国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的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其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2006年,政府将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入手,建立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让公共服务惠及农民;今后,新增财力将重点投向农村、农业和农民,而且增长幅度还会大大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举措,也将加快共同富裕的步伐。
农民工及时拿到工钱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陆续掀起清欠农民工工资行动。截至2005年9月,全国累计清偿2003年以前竣工项目拖欠工程款1410亿元,占拖欠总额的75.82%。但漠视、侵害农民工利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务工环境仍待根本改观。2006年,让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工钱,成为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国家有效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业主行为将会得到进一步规范,在建和新建项目拖欠工资的现象将得到遏制;农民进城务工的环境将更加宽松。
生活更有质量
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平均出游率达到84.8%,文化产品也大大丰富。但和老百姓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文化服务网点还很不健全,一些景点高昂的票价依然让百姓“望景却步”。2006年,让普通百姓看得起风景,享受更有质量的生活,给政府留下了更多思考和努力的空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百姓将享受到日益完善的文化服务;在农村,影院、文化馆、图书馆等设施的普及,将把农民的传统日常生活概念大大拓展。
不错吧?
有感祖国六十年的变化
记得上学期的课文《天安门广场》中,有这样一段描述:1949年10月1日,北京三十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开国大典,人民领袖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了!”……
今年正值祖国华诞60周年。我好奇地上网搜索“建国60周年”有关资料,大概了解到一些历史背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沉睡的巨龙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为了更多地知道祖国这么多年来的变化,我追着爷爷奶奶们的身后,让他们讲讲小时候的事和物。长辈们回忆道:在他们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家里买东西,要计算着钱还够不够;谁家要是有台黑白小电视机,那是很稀罕的,一个院子的人都会围着看节目;糖果、糕点和一件新衣,那是逢年过节才能期盼的东西;伙伴们在一起玩,都是自制的玩具:牛皮筋,纸折的牌,树杈弹弓,滚铁圈……那时的街道,并不十分宽阔,马路上,也不是车水马龙。房屋有四、五层已算高楼了,楼房上也没有霓虹灯闪烁。
我一边托着腮帮听着,一边心中不由自主地和现在作对比:一幢幢摩天大厦拔地而起,一片片居民小区如花园般美丽,高速公路、立交桥、地铁随处可见,家用汽车也十分普通;我们这些孩子平常的用品玩具可说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学习、购物都可以不用出门,通过网上实现,这些可能以前连想都想不到吧,就如我们小时候读的科幻小说里的描述似的,感觉是天方夜谭……
历经六十年,可说是今非昔比:我们的国家在飞快的前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尤其是不平凡的2008年,我国经历特大雪灾、汶川地震后,依然成功举办了奥运会、神七发射成功等壮举令世界瞩目。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心里感到非常骄傲,无比自豪。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现在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好好学习,掌握知识,学好本领,为建设国家的未来打好基础。我暗暗下定决心:要为祖国华诞8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同祖国的辽阔山川一样,这里曾经遭受过贫瘠与愚昧,侵略与杀戮。都说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站了起来,而改革开放使人民富了起来。30年前,改革开放的惊天大雷震撼了着片土地,也震醒了久已沉睡的人们,人民开始怀着无比振奋的心情积极的建设自己的家乡。经过30年的努力,一个美丽富饶而充满激情的家乡展现在人们面前。
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切的是土地制度的变化。不仅仅是解放了生产力,更是极大的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吃大锅饭,干集体的活,平均分配,不管是偷工减料还是积极努力的干结果都是一样的分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积极性。家庭连产承包制以后,蕴藏在人民之中的伟大力量开始发挥出来
说起土地,家乡位于黄淮海平原地区,土地的盐碱化比较严重,土地歉收,人民挨饿曾是这里的普遍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积极性的提高,开始治理这里的烟碱化土地,几十年过去了原来歉收的土地变成的肥沃的良田,看这人们丰收的景象,我们真的要感谢改革开放的伟大举措。
收割时,常听人们讲起以前收割的景象,大家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用手拔麦子,然后又要在场里忙的死去活来,在看看现在,联合收割机开进了麦田中,不一会儿的时间,金黄的麦粒就到了人们的粮仓中。在拿起电话联系买家,不久前还在地里生长着的麦子就变成了人们手中的钞票。
再说起衣食住行,那变化就是更大了。不用说以前的衣衫蓝缕,现在不少人穿起了名牌。常常听起爷爷奶奶讲以前挨饿的时期,啃树皮,吃玉米轱辘,在看看现在人们吃的多摸有营养多摸的丰盛。从住房的条件来看,那可谓是翻天覆地,土坯屋茅草房是那一个时期的代表,再看看现在宽敞明亮的砖瓦房,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听爷爷讲起过骑着自行车到北京赶着驴车到天津的故事,这对现在来说真是天方夜潭了,摩托车或是电动车是必备的,还有人已经把小汽车开进了家。
变化的不仅仅是物质方面,人们的思想变化更是大了。不少人挣脱思想的桎枯,开始做起生意,也不再受农村思想的束缚,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其他什么方面都可以看到人们思想的巨大变化,人们开始摆脱传统的顽固思想的束缚,向着积极文明的思想方式迈进,这是令我们非常欣喜的。
我的家乡的30年来的变化只是中国各地的巨大变化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改革开放的30年,就是人民不断走向富裕安康的30年,是我们伟大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的30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断汹涌的改革大潮之中,我们的家乡会越来越富裕,我们的中国会更加的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