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要性。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和爆炸,未来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要让我国在这个信息世界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21世纪主力军的我们,必然要能更快地适应这个高科技的社会,要具有从外界迅速、及时获取有效科学信息的能力,具有传播科学信息的能力,这就是科学素质。而因特网恰恰适应了这个要求。邓小平同志不是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2.实用性。网络世界资源共享,它就像一个聚宝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金山",谁勤于在这座金山上耕耘劳动,谁就会有所得。你可以从中最快地查找学习资料,可以学会更多课堂外的知识,并灵活地运用课内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上网还可以超越时空和经济的制约,在网上接受名校的教育,有什么问题,你也尽可以随时通过E-mail请求老师的指导。而且互联网上的交互式学习、丰富的三维图形展示、语言解说等多媒体内容,使得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这是任何教科书都不可能具备的。
3.现实性。我省的曙光工程就是为了快速推进教育信息化,在我省每所中小学建立因特网教室,普及计算机因特网知识,推动中学生家庭上网,实现远程教育与知识共享为全省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的网上课内外辅导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再看看我们身边,学校的网站不正搞的红红火火,林寿桦书记、陈欣老师不也建议大家去学校的网站看一看吗?年段、班级的网页不也都在紧锣密鼓的制作吗?
的确,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网络存在着一些弊端,但中学生处在学校的教育之下,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对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在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家长的指点下,必能使我们以一个正确的心态来应用网络这种工具。
21世纪将是计算机网络时代,今日的莘莘学子将担任未来社会的栋梁。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就是闯荡未来信息时代的最强有力的武器。让我们相信,我们今天所付出的一点一滴的努力,终将会聚沙汇塔,终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上网利大于弊。
网络,给信息带来了强大而有力的传播途径,并且大大缩短了信息发布和接收的时间,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类似的远程教育在许多其他教学中也有应用。像我们现在大四的学习中,因为有部分同学已经出去参加工作,不能回校参加剩余课程的学习。但是无论在校上课还是在外工作,都必须进行毕业考试。老师为了方便缺课的同学,就把笔记放在网上,让同学们易于自学。
在人类发展史上,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已有一段相当长的历史。但是,以计算机为载体的互联网,不知从何时开始,悄悄地进入、并且融入我们的生活。现代的社会发展,对于互联网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依赖程度。
网络,给信息带来了强大而有力的传播途径,并且大大缩短了信息发布和接收的时间,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自从网络开始慢慢普及,各大公司纷纷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页和网站,介绍公司的情况、宣传公司的产品。更多的公司已经在网上公开征集订单,更好地推销自己的产品。类似的网站越开越多,许多不同种类的网上商城开业,并且标榜自己的产品比平常到市场中购买更便宜更合算。顷刻之间,信息在上网一族之间广泛地传播开来,致使供给和需求的信息得到充分交流。人们只要在网上输入自己想要的商品,搜索一下,大篇幅的供应商资料就会呈现眼前,而供应商也可以籍着网络的资料,查询哪些消费者对于自己的商品有最大的消费能力,统计数据,以便更好地针对性地宣传。足不出户,人们就可以在网上达成交易,大大促进了市场的供求两旺的局面。
在信息产业高度发展,并且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今天。网络成了最好的传播媒体。对于学生来说,许多大型的考试报名和分数查询,都可以在网上进行,而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打永远繁忙而且昂贵的声讯电话去查询。近两年来,国家的统一公务员考试也在网络上公布详情,考生们只要打开所在地区的招考网页,招聘部门、招考人数、职位、要求等一系列详细情况就一目了然。连同报考需要带备的资料和报名地点也明确地在网上显示,使考生们能非常方便、非常容易地了解情况。对于发布信息的单位来说,不再需要逐个地点逐个地点派遣人员去宣传;对于想知道情况的考生来说,也不必千里迢迢、奔波劳碌地去到指定地点索取招生简章、了解招生情况,两方面都从网络信息的传播中获益匪浅。
网络,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大拉近。
众所周知,网络上的游戏在不断发展壮大,游戏类别也越来越多。就拿我们最常接触的OICQ为例。许多朋友之间因为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没有办法常常在现实联系。QQ就为处于这些情况的朋友提供了良好的联络途径。在QQ中,不但可以和老朋友联络,还可以认识许多新朋友。在短短的聊天和沟通中,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拉近。在其他不同的网络游戏中,人们也可以通过游戏中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识相知,成为肝胆相照的好朋友。人们也可以通过E-mail在网上进行书信来往,互相告知安好。
在SARS横行的最近两个月,各地区疫情不一。在疫情严重的香港和北京,就有为数繁多的中小学生停课。在学生停课期间,教育部门就是利用网络在网上开办“空中教室”,为学生们提供基本的学术问题解答和习题演练,使得学生们在家也能如常学习,并且学习方式的新颖更加吸引学生们的注意、更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类似的远程教育在许多其他教学中也有应用。像我们现在大四的学习中,因为有部分同学已经出去参加工作,不能回校参加剩余课程的学习。但是无论在校上课还是在外工作,都必须进行毕业考试。老师为了方便缺课的同学,就把笔记放在网上,让同学们易于自学。
不但是教育和学习,贸易会议等也可以在网上进行。“net meetting”一词在网络上广泛流行起来。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商家、公司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网络会议,协调和讨论商业上的重要问题,省却了召集与会人员、商定会议时间、地点一系列繁琐的程序步骤,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但是,网络给我们带来种种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弊端。
首先,网络的迅速发展,给不法商人带来了可钻的空子。不少的色情、暴力、赌博等不良网站应运而生。这些不法商人为了牟取暴利,不顾网站的信息对于青少年的思想健康有多大的危害性,不断在网站上传播色情暴利信息。更有甚者制造不同的色情小电影,要求浏览者先付款后浏览。除了色情暴利网站,还有一些网站在里面设置了电话的收费系统,一旦浏览者打开其网页浏览,就会被收取及其昂贵不合理的长途电话费用,令浏览者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网络上还有许多介绍工作、征友、征婚的中介网站,但是其中也不乏骗人钱财、没有履行义务的网站。网民们如果一不小心,就会踩进这些精心布置的陷阱里。
其次,网络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许多纷争。因为对于网络,政府出台的政策不够完善,所以有许多关于知识产权的问题在源源不断地产生。例如一些文章在网上发布后,被人多次复制、修改,纳为己有后重新发布,严重侵犯了原创作者的版权。但是由于网络的繁复、不确定性,常常找不到抄袭改编的源头。又如我们在网络游戏中所拥有的帐户,有时会被非法盗用,这其实也是一种刑事责任,但是我们却常常因为找不到偷窃者而使事情不了了之。游戏的帐号还是小事,如果被盗的是重要的商业资料,相关的商业机密被泄露,那被盗窃的公司企业就会因此损失严重。如果被盗窃是国家机密,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整个国家的军事、防御系统有可能遭到极大破坏,甚至要花难以估量的人力物力重新建立关于军事方面的数据。
网络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思想上无形的伤害,对于许多网民的健康也造成不可忽视的伤害。在电视上我们就曾经多次看到这样的报道:某某青少年由于上网玩游戏时间过长,造成下身忽然瘫痪、不能动弹,严重的还有休克昏迷的例子。由于电脑对于人体的辐射,如果人长时间地坐在电脑前不活动,就极容易造成种种难以预期的身体上的伤害。最显著的就是对于视力的损害。经数据统计,从事长时间电脑工作的人总体视力是比很少接触电脑的人的视力差很多的。
网络,给人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便利、机遇、财富,也给人们带来了无法预期的许多潜在危机。网络,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
今天我所要讲述的是一个沉迷于网游的孩子。2005年11月16日,这个孩子--2005年12月25日黄哲灯是湖南省汉寿县的一名高三学生.在学校旁边的网吧里打了一通宵游戏,而他因为这一夜断掉了手指,付出了悔恨终生的代价。同时家里对他的期望值是远远超出了他的实际能力 所以在每次考不好的情况下 更多的时候就是选择了一种逃避 就是有时候去上网.现实与期望的差距让黄哲灯无所适从,埋在他心底,成为了他心中沉重的负担,这时的黄哲灯重又开始迷恋上网,在网络游戏中,寻找胜利的优越感。黄哲灯:就是往往在那些心里很烦躁的时候 就不由自主 控制不住自己要出去 要出去上网.现实世界中的失落与虚拟世界中的幻影,让这个高中生渐渐感到不堪重负.现实和网络在时刻交替着 我天天生活在这两个世界里 我很累.在信心逐渐消退的同时,另一种决心在黄哲灯心里越来越坚定,他想要断掉一根手指,他在网上看到过赌徒断指戒赌的故事。一个高中生断指戒网的经历,让我们再次感受到那些想要摆脱网瘾的少年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帮助孩子戒除网瘾需要家长老师的理解和引导,现在在北京、上海、湖南等很多地方,都成了家长交流中心,网瘾少年的父母们可以通过这个组织互相沟通与交流,帮助孩子戒除网瘾。我们祝愿黄哲灯能够取得好成绩,在接好断指之后继续亲手打造自己的求学之梦。
网络语言流行的利
网络语言目前深受到广大学生和网民的欢迎,也就说明它是有强大生命力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它的存在和流行因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标新立异
具有革命意义的创新性是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网络是一个在推崇个性、追求方面走得有点极端的世界,它为网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间,这种空间因缺少了传统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监督”而显得更加自由、更加珍贵。大部分网民都是受过教育且有着创新意识和好奇心的年轻人。他们往往在构思上更为巧妙,往往语出惊人、令人遐想无限,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
这种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一是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及新词新语的创造;一是对常规语法的突破。前者如 “东东”意指“东西”;“偶”是“我”的一种比较调皮的说法,并由此推衍出“偶们”。这些词语在网络中已司空见惯了。后者如“难过得死掉了”、“累死掉了”、“走先(先走)”, 常采用港式语法的说法。
2、经济简练
网络语言除用字节俭外,还尽量突破原有书写符号的局限、改变现有语言中某些词语形音义方面的约定俗成,创制了新的形音义的结合体,如前面提到的字母词、数字词、图形符号等,其丰富性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语言模式,并且靠这些简单的符号传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内涵。网络语言对现有语言成分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形”上,它是用最简洁的“形”来巧设言语交际的跨度,缩短信息交际的宝贵时间,并且这种跨度的设置,在一定的语境中,人们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全可以逾越,而一旦跨越,便会带来一种愉悦,具有一定的刺激性。�
此外,从句式的选用上也可以看出网络语言的经济性,网民们为了提高交流速度、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或是在打字时没有耐性,他们很少运用长句子、复杂句子,而多用短句。句子的省略现象也很普遍。经常上网聊天的人对这一点是深有体会的。我们在某聊天室随机选取了10句聊天记录,其中字数低于5个字的有9句,超过5个字低于10个字的有一句;标点符号1个;有修饰成分的3句;没有复句。虽然这不能代表网上聊天的所有记录,但也可窥一般,透露出网络语言经济性的特点。
3、形象传神
在网络中,网民们还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象形创制了许多极为生动形象且风趣幽默的表情和动作的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来模拟现实交际。
这些网络符号在电脑屏幕上构成了一张张卡通式的脸庞,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使网络聊天具有了“可互视、可互听”的近距离交际效果。网络符号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成分:它没有语音形式,书写形体也不同于文字形式,但可以表达一定的意义内容。它给虚拟的网络生活增添了许多生气和实在感、即时感。例如:圣诞节到了,网友间都会互相问好,这时,发个“*<|:- )”过去(表示圣诞老人、圣诞快乐),可以让对方很容易明白你的意思,而且比单纯问声“圣诞快乐”要幽默诙谐得多。对方则发了个“^-^”(表示咪着眼睛笑)过来,又让这边感到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因为你也许笑了但人家还不知道。这样一来,网络的即时性和乐趣也发挥到了很高的阶段。
网络语言的形象性还表现在一些形象的网络词语上。如把网民称为“网虫”,于是初级网民是“爬虫”,高级网民是“飞虫”等。再如,把“这样子”连续为“酱紫”(多少受到了风靡于网民中的卡通片《蜡笔小新》的影响),既有视觉效果,又隐含了味觉效果。
4、幽默诙谐
诙谐性是网络语言更为吸引人主动使用并进行传播的又一特点。 网民的相对年轻化使网络语言充满活力,他们苦心构思出许多生动有趣且反主流的网络语言、营造出轻松幽默的阅读氛围。如“菌男”、“霉女”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这两个词一方面与“俊男、美女”谐音,反其义而用之;另一方面“菌”“霉”能立刻使人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都具有很强的反讽效果。充分体现了网络语言的诙谐性的特点。
网络语言流行的弊端
正是因为网络语言有上述所说的各项优点它才可以如此流行。当然,网络语言在给人们带来新奇感觉的同时,也给人们的交流带来不便,尤其是它对规范汉语的运用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概括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粗俗泛滥
在网络语言不断追求个性、不断创新的洪流中,语言的粗俗化也是确实成为了一帮人的低级趣味。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造就了许多优美的词句。但网络语言如此简单草率,不就糟蹋了中国文字的内涵和美感了吗?青少年正在接受教育的阶段,如果长期使用网络语言,会使自己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下降。如今的网络可以说充斥着粗俗、轻佻的语言,像“TMD(他妈的)、WBD(王八蛋)、P(屁)、NQS(你去死)、SHIET(狗屎)”等随处可见。我们通过Google进行搜索,发现包含“TMD(他妈的)”字眼的中文网页有521个,而这被鲁迅先生当年讥讽为“国骂”。虚拟世界心烦意乱的生活,网络空间一次性的人际关系,全球范围内城市文化的色情暴力倾向都是网络粗俗语言泛滥的原因。
2、过度流行
流行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什么事情总得有个度吧。网络上的新兴词语层出不穷,这就难免会产生大量的超出汉语言规范的词语。网络语言已不甘心只有网络上生存,开始走出虚拟的网络,有进入现实生活中的倾向。现在的孩子开口“286”,闭口“7456”的,甚至在其作文、日记、周记中也使用类似的语言。这些语言夹杂着大量的错字、别字、怪字、甚至是语法和结构上的错误,有很多根本就没有遵循汉语规范。例如,气死我乐——气死我了;“气疯” ——“弃轰”等等。对于正处于学习汉语言规范、打语言基础阶段的孩子及青少年而言,汉语规范只是刚刚接触,根本无法清楚地辨别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符合规范的,这样就会混淆他们对汉语规范的正确认识。
3、语意模糊
网络语言给网民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出现了让我们这些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看不懂的现象。不是所有人都能完全了解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对于从未接触过电脑或电脑初学者,简直就像密码那样难以弄懂。比如,在聊天时为了方便,发了个“Y(Why?为什么?)”你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但你知道对方是否也和你一样弄懂了呢?也许,对方会发一大堆问号回来,问:“这是什么意思?”
4、过度求新
网络语言在求新度方面有些过头,例如E-mail有电子邮件、电子函件、伊妹儿之称;BBS有电子公告板、电子公告牌、电脑告示牌、在线公告牌多种说法;版主也被写成“班主、版猪、斑竹、版竹”等等。常常是一种创意还未定型又有一种创意又出现了。这些问题不能不日益引起人们的担忧。
5、代沟影响
网络语言网络符号不但在网络中流行,而且在校园里在生活中,学生也以用网络语言说话为时髦,许多老师和家长说,现在孩子们写的东西是越来越看不懂了。孩子的日记,家长是不应该看的,特别是在大力倡导要尊重孩子隐私权的今天,很多家长也愿意给他们一点隐私空间。可孩子写东西自己看不懂,确实让不少家长着急上火。我们调查中一位家长董女士抱怨地说:“我家孩子回家就上网,和我们说话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好不容易在一起聊天,却时不时不自觉地蹦出一个令人听不懂的词,说两句听不懂的话。”她还发现女儿的日记中有这样的文字:“……没想到我最要好的朋友竟欺骗我,TMD(他妈的),7456,我恨不得一脚TST(踢死她)。” 董女士看后不知所云,直到女儿放学回家一翻解释她才明白过来。董女士无奈地对我们说:“这是什么话呀,根本看不明白!看来我和孩子之间已经有了新的代沟。”
曾有一篇报道:“中国上网的人数居于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尽管如此,网络在家长中还不能完全普及,使家长无法对网络语言进行监督。由于网络语言的盛行,因此也被搬到生活中。什么“MM(美眉)”、“GG(哥哥)”、“520( 我爱你)”等都能经常见到。但,就算上述语言清清楚楚地摆在家长面前,他们看得懂吗?!青少年缺乏自控能力,来者不拒,辨别善恶的能力较低。就这样,他们可以明目张胆地在家长面前上演一出出“网络式恋爱”。一旦陷入这虚伪的爱情,就无法自拔。就在他们经营这份爱情的同时,他们也荒废了学业,这样还有能力成为祖国的栋梁吗?但对与此,家长也无能为力,不可能抱着网络语言的词典一个个地查吧。
研究结论:
正确地看待及运用网络语言
对于网络语言这种特殊的文化景观,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认识,怎样对待?撇开其他的条件不说,单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探讨,这种现象其实很正常。因为语言不是试管里的试剂,而是汪洋大海,汪洋大海并不纯洁,有泥有沙,是有龙有鱼的,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妨害语言的交际职能。
对待网络语言,我们也应该像对待一般的新词新语一样,不急着对它进行这样那样的规范,更不应该敌视,应该对它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毕竟网络兴起的时间还很短,随着时间的推移,符合语言规范的词语会留下来,成为经典语言,而那些不符合规范的,则会在“约定俗成”中自然而然地淘汰掉。对于一些体现网民聪明才智、有创造性、网友之间都能心领神会的特色语言,不但不应禁止,还要鼓励其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汉语网络用语的发展,以此形成一个良好的、符合网络社区特定规律的语言环境。
规范不等于纯洁,语言纯洁是理想化的,社会的多样化,语言同样不可能是纯而又纯的,规范是把负面影响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而不是阻止语言的发展演变和摒弃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语言现象。规范也不是保证出现的新词新语新说法人人都懂得,所谓规范,即是引导。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灵活变通的表达方式与常规语言相比具有新奇、简单、有幽默感的特点。在网络这种特殊媒介起到有效交流工具的作用,属于在一定范围内约定俗成的语言现象,应当报以一种宽容的态度。现在词典室正在编纂一部《新词词典》,一些网络语言,比如“菜鸟”、“大虾”、“灌水”之类能够反映出新事物,又能被大家所接受,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将被收录进来。同时,我们应当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分清楚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并加强正面引导,不应逃避而应学会面对网络语言,学会扬弃;提倡自律,不盲从逐流,自觉学好规范的语言、用好规范的语言。
事都是双方面的当然网络也有利也有弊 就看你自己怎么对待 其实网络你合理利用了那么你会收益无穷若没有那么你害了自己毁了自己没关系但同时也令老师,家长痛不欲生 那么请你在伤害你自己同时也为亲人想想自己这样做对么?
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电视机已迈入了千家万户,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提高,电脑在二十一世纪成了人们的新宠儿。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着竞争的信息时代,电脑使人们的学习和信息交流变得更加得丰富多彩,使知识的获得更加便捷。
有一次老师让我查找一位历史人物的资料,我翻阅了许多的书籍,但还是没有找到所要的资料,真是心急如焚。可是后来上网一查,不出一会,便找到了资料。这次能找到资料,真是多亏了电脑网络呀!
我上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有一个村的几十户农民开发资源,种植了好几亩的绿色蔬菜,但是一直没有人来订购出去。一个学电脑的人帮助他们想了个办法,上网找客户。一下子,许多客户都在网上下了定单。没过几天,便把这成堆的蔬菜销售一空。这些蔬菜被放在家中腐烂的命运,被一台小小的电脑所改变了,这是多么的神奇呀!
像上面一样的电脑“事迹”举不胜举。它在公司企业中,在人们的生活中渐渐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而必不可缺的工具。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网络在给我们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存在着相当的负面影响。
一些青少年不能正确认识网络,上网白文明不健康,通宵达旦打游戏、聊天,浏览不良信息,沉迷于上网,甚至不顾身体健康,无节制上网。我曾听到过一条消息:一个男生在网吧打游戏,不吃不喝也不休息,可到了第三天早上,因为体力不支而昏倒在地,送到医院抢救。可为时已晚。死因是累死的。我听到这里时候,觉得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一个好好的人,却为一个虚幻的世界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看到这里,许多人自然而然地觉得网络真是坏呀!可在我看来网络是无法区分好与坏的,重要得是你怎样看待与利用网络了。如果没有正确看待网络便会像那个少年一样,沉迷于上网而无法自拔;如果你能正确利用网络,它便不是一把无形的剑,而是一位好助手。
但是要使每一个人都正确认识网络,我认为教育、管理是关键。一些网吧、游戏室阳奉阴违,明明标有“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的醒目字样,可还是有一大批中小学生进出来往。像这样的现象,有关部门可以定期抽查。学校与家长也要对沉迷于网络的少年进行教育和劝戒。还有一些网上的不良信息的发布要加以杜绝和制止。
希望未来的人们上网能看到一个没有不良信息,没有暴力和血腥的游戏,成为一个真正的“健康绿色的网络”。
网络的利弊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家长对孩子上网的行为为什么难以理解甚至反对?青少年上网有何新趋向?不久前,四川团省委专题展开青少年与网络调查,试图求解这些问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时代进步的产物,能快捷地传播大量信息,随意网联大千世界,另一方面,它则像一个魔鬼,让人沉溺在其虚幻的世界,全然不顾一切,特别是控制能力较弱、分辨能力较差的未成年人,往往一进网吧,一触网络,就痴痴入迷,深受其害,严重影响学业和身体健康。网吧在许多家长眼里成了不可触摸的网,成了家长心中最深的痛.
孩子在网上找寻什么
现象一:即使家长为子女购买了电脑,仍有19.93%的青少年选择到网吧上网,其中58.09%的人是因为家长限制在家中上网。
在调查的近6000名学生中,上网的男生占52.2%,女生占47.5%。上网地点最多的是在家里,其次是网吧,仅这两个地点就占到青少年上网的73.47%。在接受调查的家庭中,有32.91%的父母为孩子购买了电脑。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已经为孩子购买了电脑的家庭中,仍有19.93%的青少年选择到网吧上网。
原因何在?成都高三学生曾海说:“在家里,父母对上网时间限制很严。况且,去网吧可以和朋友一起打局域网游戏,比较有意思。”在团省委研究室主任王德彰看来,曾海的想法有普遍性。这反映出,青少年上网已具有某种独立意识,一旦上网受到限制,就会主动采取措施躲避限制。
调查报告还显示,去过网吧上网的青少年占调查总人数的50.08%。他们中,初中生最多,高中生其次,小学生则较少。虽然三个年龄段青少年上网人数不同,但均有超过70%以上的人到网吧上网。这表明,网吧已成为青少年上网的重要地点。
现象二:在上网青少年中,建立主页和到论坛发表意见的人占32.16%,他们开始在网上找寻失落的发言权。
笔者随机调查了一些初高中学生,发现他们上网以休闲娱乐为主:查查资料、打打游戏、聊聊天、购物或下载文件,而用于学习的比例相当低。这与团省委的调查相一致:青少年上网,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的高居榜首,占50.6%。而从青少年的上网频率看,上网频率越高的越爱玩游戏。这就不难理解许多家长的担心——孩子上网就是为了玩 1.必要性。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和爆炸,未来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要让我国在这个信息世界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21世纪主力军的我们,必然要能更快地适应这个高科技的社会,要具有从外界迅速、及时获取有效科学信息的能力,具有传播科学信息的能力,这就是科学素质。而因特网恰恰适应了这个要求。邓小平同志不是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w 2.实用性。网络世界资源共享,它就像一个聚宝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金山",谁勤于在这座金山上耕耘劳动,谁就会有所得。你可以从中最快地查找学习资料,可以学会更多课堂外的知识,并灵活地运用课内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上网还可以超越时空和经济的制约,在网上接受名校的教育,有什么问题,你也尽可以随时通过E-mail请求老师的指导。而且互联网上的交互式学习、丰富的三维图形展示、语言解说等多媒体内容,使得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这是任何教科书都不可能具备的。m211bv 3.现实性。我省的曙光工程就是为了快速推进教育信息化,在我省每所中小学建立因特网教室,普及计算机因特网知识,推动中学生家庭上网,实现远程教育与知识共享为全省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的网上课内外辅导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再看看我们身边,学校的网站不正搞的红红火火,林寿桦书记、陈欣老师不也建议大家去学校的网站看一看吗?年段、班级的网页不也都在紧锣密鼓的制作吗?.LNU8 的确,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网络存在着一些弊端,但中学生处在学校的教育之下,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对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在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家长的指点下,必能使我们以一个正确的心态来应用网络这种工具。 \ 21世纪将是计算机网络时代,今日的莘莘学子将担任未来社会的栋梁。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就是闯荡未来信息时代的最强有力的武器。让我们相信,我们今天所付出的一点一滴的努力,终将会聚沙汇塔,终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我再一次陈述我方观点: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owq,L正方二辩: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对方辩友大家好!首先我想指出对方辩友在刚才陈词时犯的一些错误。 首先,对方辩友说美国有80%的教师、图书管理员经过调查发现,他们的孩子不能通过网络来提高成绩,可是我要问对方辩友,现在成绩能代表素质吗?我们国家现在正在推行素质教育,如果你们光讲成绩,那岂不是又回到了应试教育的死圈子里吗?F/tE
说:"嘿,伙计,此物非礼勿视。"可事实又告诉我们中学生往往会出于好奇或冲动,刻意去寻找一些色情,努力信息进而引发诸如性犯罪等社会问题。此时此刻对方辩友猜猜上帝会怎么想?他只会说:"Sorry!不是我的心太软,只是我很无奈。"
第三、只有认识到中学生上网弊大利,才能调动社会的各方面力量和各种手段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我们是五月的花朵,但花朵有被害虫侵蚀的时候,只有摆脱网络的束缚才能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但太阳也有被乌云蒙敝的时候,只有该下网时就下网,才能用生命点燃未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们有一个梦想:在新世纪的一个清晨,当我向度尽劫波的人类精神家园投去最后一瞥时,我们广大中学生正以新面貌新状态,迎接新挑战!谢谢!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谢谢主席!对方辩友、老师、同学大家好!首先,我想针对对方辩词做一些分析。不可否认,对方辩词精彩睿智,但真理不是修饰而成的,对方辩词中的漏洞依旧清晰可见:刚才对方辩友指出一部分学生上网是为了浏览一些不健康网站或进行犯罪行为。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不妨作些大胆假设。如果没有网络,那些缺乏自制能力的中学生难道不会阅读一些不健康的书籍或从事其他犯罪吗?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心态问题而不是网络本质问题。其次,我想针对此次辩题做如下分析:
一、关于中学生,是指13-19周岁在校学生。这类人群有以下特点:①他们年龄注定他们将成为明天的建设者,他们肩上担负的是托起未来的重任。他们的任务是跟上时代的脚步。及时掌握科学技术;②中学生的年龄也使他们对新生事物既充满好奇,又缺乏自制力;③因此,他们的生活离不开老师、家长的领导,他们的世界时时处处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保护。
二、关于上网。什么是网络呢?网络是指信息处理应孕而生的一种集学习、通讯及适当时候放松的娱乐工具。而它又不是一种普通的工具,它有着其他事物所不可替代的优势:1、可以打破时空界限,使人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进行相互交流,可使信息处理更系统,全面;2、使信息流通更及时、便捷,所以教育选择了上网,世界选择上网。这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才竞争成为世界竞争的主流,教育在千呼万唤中面临改革。而网络的出现,无疑成了教育改革的好帮手。面对网络这个五彩缤纷的空间,我们可以轻松自由地听名师讲座,可以身临其境地畅游奇妙太空,我们学习不再仅限于书本,我们也逐渐拥有了科学素质。
当然,我方也不否认网络存在弊端。因为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有利有弊,但正如我方辩友所证明的,如果人们更广泛接触到的是事物有利的一面,我们又怎能说是弊大于利呢?这就像吃鱼一样,我们有时会被鱼刺卡住喉咙,但我们能仅因为这几根骨头就说吃?quot;弊大于利"吗?不行。因为鱼刺卡喉咙只是偶尔,如果小心,安全可以避免;但只要我们吃鱼,就一定能得到营养。中学生上网也一样;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也有信心地说: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谢谢!
1.必要性。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和爆炸,未来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要让我国在这个信息世界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21世纪主力军的我们,必然要能更快地适应这个高科技的社会,要具有从外界迅速、及时获取有效科学信息的能力,具有传播科学信息的能力,这就是科学素质。而因特网恰恰适应了这个要求。邓小平同志不是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2.实用性。网络世界资源共享,它就像一个聚宝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金山",谁勤于在这座金山上耕耘劳动,谁就会有所得。你可以从中最快地查找学习资料,可以学会更多课堂外的知识,并灵活地运用课内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上网还可以超越时空和经济的制约,在网上接受名校的教育,有什么问题,你也尽可以随时通过E-mail请求老师的指导。而且互联网上的交互式学习、丰富的三维图形展示、语言解说等多媒体内容,使得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这是任何教科书都不可能具备的。
3.现实性。我省的曙光工程就是为了快速推进教育信息化,在我省每所中小学建立因特网教室,普及计算机因特网知识,推动中学生家庭上网,实现远程教育与知识共享为全省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的网上课内外辅导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再看看我们身边,学校的网站不正搞的红红火火,林寿桦书记、陈欣老师不也建议大家去学校的网站看一看吗?年段、班级的网页不也都在紧锣密鼓的制作吗?
的确,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网络存在着一些弊端,但中学生处在学校的教育之下,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对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在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家长的指点下,必能使我们以一个正确的心态来应用网络这种工具。
21世纪将是计算机网络时代,今日的莘莘学子将担任未来社会的栋梁。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就是闯荡未来信息时代的最强有力的武器。让我们相信,我们今天所付出的一点一滴的努力,终将会聚沙汇塔,终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上网利大于弊。
网络,给信息带来了强大而有力的传播途径,并且大大缩短了信息发布和接收的时间,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类似的远程教育在许多其他教学中也有应用。像我们现在大四的学习中,因为有部分同学已经出去参加工作,不能回校参加剩余课程的学习。但是无论在校上课还是在外工作,都必须进行毕业考试。老师为了方便缺课的同学,就把笔记放在网上,让同学们易于自学。
在人类发展史上,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已有一段相当长的历史。但是,以计算机为载体的互联网,不知从何时开始,悄悄地进入、并且融入我们的生活。现代的社会发展,对于互联网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依赖程度。
网络,给信息带来了强大而有力的传播途径,并且大大缩短了信息发布和接收的时间,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自从网络开始慢慢普及,各大公司纷纷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页和网站,介绍公司的情况、宣传公司的产品。更多的公司已经在网上公开征集订单,更好地推销自己的产品。类似的网站越开越多,许多不同种类的网上商城开业,并且标榜自己的产品比平常到市场中购买更便宜更合算。顷刻之间,信息在上网一族之间广泛地传播开来,致使供给和需求的信息得到充分交流。人们只要在网上输入自己想要的商品,搜索一下,大篇幅的供应商资料就会呈现眼前,而供应商也可以籍着网络的资料,查询哪些消费者对于自己的商品有最大的消费能力,统计数据,以便更好地针对性地宣传。足不出户,人们就可以在网上达成交易,大大促进了市场的供求两旺的局面。
在信息产业高度发展,并且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今天。网络成了最好的传播媒体。对于学生来说,许多大型的考试报名和分数查询,都可以在网上进行,而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打永远繁忙而且昂贵的声讯电话去查询。近两年来,国家的统一公务员考试也在网络上公布详情,考生们只要打开所在地区的招考网页,招聘部门、招考人数、职位、要求等一系列详细情况就一目了然。连同报考需要带备的资料和报名地点也明确地在网上显示,使考生们能非常方便、非常容易地了解情况。对于发布信息的单位来说,不再需要逐个地点逐个地点派遣人员去宣传;对于想知道情况的考生来说,也不必千里迢迢、奔波劳碌地去到指定地点索取招生简章、了解招生情况,两方面都从网络信息的传播中获益匪浅。
网络,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大拉近。
众所周知,网络上的游戏在不断发展壮大,游戏类别也越来越多。就拿我们最常接触的OICQ为例。许多朋友之间因为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没有办法常常在现实联系。QQ就为处于这些情况的朋友提供了良好的联络途径。在QQ中,不但可以和老朋友联络,还可以认识许多新朋友。在短短的聊天和沟通中,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拉近。在其他不同的网络游戏中,人们也可以通过游戏中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识相知,成为肝胆相照的好朋友。人们也可以通过E-mail在网上进行书信来往,互相告知安好。
在SARS横行的最近两个月,各地区疫情不一。在疫情严重的香港和北京,就有为数繁多的中小学生停课。在学生停课期间,教育部门就是利用网络在网上开办“空中教室”,为学生们提供基本的学术问题解答和习题演练,使得学生们在家也能如常学习,并且学习方式的新颖更加吸引学生们的注意、更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类似的远程教育在许多其他教学中也有应用。像我们现在大四的学习中,因为有部分同学已经出去参加工作,不能回校参加剩余课程的学习。但是无论在校上课还是在外工作,都必须进行毕业考试。老师为了方便缺课的同学,就把笔记放在网上,让同学们易于自学。
不但是教育和学习,贸易会议等也可以在网上进行。“net meetting”一词在网络上广泛流行起来。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商家、公司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网络会议,协调和讨论商业上的重要问题,省却了召集与会人员、商定会议时间、地点一系列繁琐的程序步骤,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但是,网络给我们带来种种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弊端。
首先,网络的迅速发展,给不法商人带来了可钻的空子。不少的色情、暴力、赌博等不良网站应运而生。这些不法商人为了牟取暴利,不顾网站的信息对于青少年的思想健康有多大的危害性,不断在网站上传播色情暴利信息。更有甚者制造不同的色情小电影,要求浏览者先付款后浏览。除了色情暴利网站,还有一些网站在里面设置了电话的收费系统,一旦浏览者打开其网页浏览,就会被收取及其昂贵不合理的长途电话费用,令浏览者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网络上还有许多介绍工作、征友、征婚的中介网站,但是其中也不乏骗人钱财、没有履行义务的网站。网民们如果一不小心,就会踩进这些精心布置的陷阱里。
其次,网络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许多纷争。因为对于网络,政府出台的政策不够完善,所以有许多关于知识产权的问题在源源不断地产生。例如一些文章在网上发布后,被人多次复制、修改,纳为己有后重新发布,严重侵犯了原创作者的版权。但是由于网络的繁复、不确定性,常常找不到抄袭改编的源头。又如我们在网络游戏中所拥有的帐户,有时会被非法盗用,这其实也是一种刑事责任,但是我们却常常因为找不到偷窃者而使事情不了了之。游戏的帐号还是小事,如果被盗的是重要的商业资料,相关的商业机密被泄露,那被盗窃的公司企业就会因此损失严重。如果被盗窃是国家机密,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整个国家的军事、防御系统有可能遭到极大破坏,甚至要花难以估量的人力物力重新建立关于军事方面的数据。
网络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思想上无形的伤害,对于许多网民的健康也造成不可忽视的伤害。在电视上我们就曾经多次看到这样的报道:某某青少年由于上网玩游戏时间过长,造成下身忽然瘫痪、不能动弹,严重的还有休克昏迷的例子。由于电脑对于人体的辐射,如果人长时间地坐在电脑前不活动,就极容易造成种种难以预期的身体上的伤害。最显著的就是对于视力的损害。经数据统计,从事长时间电脑工作的人总体视力是比很少接触电脑的人的视力差很多的。
网络,给人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便利、机遇、财富,也给人们带来了无法预期的许多潜在危机。网络,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
今天我所要讲述的是一个沉迷于网游的孩子。2005年11月16日,这个孩子--2005年12月25日黄哲灯是湖南省汉寿县的一名高三学生.在学校旁边的网吧里打了一通宵游戏,而他因为这一夜断掉了手指,付出了悔恨终生的代价。同时家里对他的期望值是远远超出了他的实际能力 所以在每次考不好的情况下 更多的时候就是选择了一种逃避 就是有时候去上网.现实与期望的差距让黄哲灯无所适从,埋在他心底,成为了他心中沉重的负担,这时的黄哲灯重又开始迷恋上网,在网络游戏中,寻找胜利的优越感。黄哲灯:就是往往在那些心里很烦躁的时候 就不由自主 控制不住自己要出去 要出去上网.现实世界中的失落与虚拟世界中的幻影,让这个高中生渐渐感到不堪重负.现实和网络在时刻交替着 我天天生活在这两个世界里 我很累.在信心逐渐消退的同时,另一种决心在黄哲灯心里越来越坚定,他想要断掉一根手指,他在网上看到过赌徒断指戒赌的故事。一个高中生断指戒网的经历,让我们再次感受到那些想要摆脱网瘾的少年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帮助孩子戒除网瘾需要家长老师的理解和引导,现在在北京、上海、湖南等很多地方,都成了家长交流中心,网瘾少年的父母们可以通过这个组织互相沟通与交流,帮助孩子戒除网瘾。我们祝愿黄哲灯能够取得好成绩,在接好断指之后继续亲手打造自己的求学之梦。
网络语言流行的利
网络语言目前深受到广大学生和网民的欢迎,也就说明它是有强大生命力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它的存在和流行因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标新立异
具有革命意义的创新性是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网络是一个在推崇个性、追求方面走得有点极端的世界,它为网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间,这种空间因缺少了传统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监督”而显得更加自由、更加珍贵。大部分网民都是受过教育且有着创新意识和好奇心的年轻人。他们往往在构思上更为巧妙,往往语出惊人、令人遐想无限,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
这种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一是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及新词新语的创造;一是对常规语法的突破。前者如 “东东”意指“东西”;“偶”是“我”的一种比较调皮的说法,并由此推衍出“偶们”。这些词语在网络中已司空见惯了。后者如“难过得死掉了”、“累死掉了”、“走先(先走)”, 常采用港式语法的说法。
2、经济简练
网络语言除用字节俭外,还尽量突破原有书写符号的局限、改变现有语言中某些词语形音义方面的约定俗成,创制了新的形音义的结合体,如前面提到的字母词、数字词、图形符号等,其丰富性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语言模式,并且靠这些简单的符号传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内涵。网络语言对现有语言成分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形”上,它是用最简洁的“形”来巧设言语交际的跨度,缩短信息交际的宝贵时间,并且这种跨度的设置,在一定的语境中,人们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全可以逾越,而一旦跨越,便会带来一种愉悦,具有一定的刺激性。
此外,从句式的选用上也可以看出网络语言的经济性,网民们为了提高交流速度、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或是在打字时没有耐性,他们很少运用长句子、复杂句子,而多用短句。句子的省略现象也很普遍。经常上网聊天的人对这一点是深有体会的。我们在某聊天室随机选取了10句聊天记录,其中字数低于5个字的有9句,超过5个字低于10个字的有一句;标点符号1个;有修饰成分的3句;没有复句。虽然这不能代表网上聊天的所有记录,但也可窥一般,透露出网络语言经济性的特点。
3、形象传神
在网络中,网民们还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象形创制了许多极为生动形象且风趣幽默的表情和动作的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来模拟现实交际。
这些网络符号在电脑屏幕上构成了一张张卡通式的脸庞,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使网络聊天具有了“可互视、可互听”的近距离交际效果。网络符号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成分:它没有语音形式,书写形体也不同于文字形式,但可以表达一定的意义内容。它给虚拟的网络生活增添了许多生气和实在感、即时感。例如:圣诞节到了,网友间都会互相问好,这时,发个“*<|:- )”过去(表示圣诞老人、圣诞快乐),可以让对方很容易明白你的意思,而且比单纯问声“圣诞快乐”要幽默诙谐得多。对方则发了个“^-^”(表示咪着眼睛笑)过来,又让这边感到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因为你也许笑了但人家还不知道。这样一来,网络的即时性和乐趣也发挥到了很高的阶段。
网络语言的形象性还表现在一些形象的网络词语上。如把网民称为“网虫”,于是初级网民是“爬虫”,高级网民是“飞虫”等。再如,把“这样子”连续为“酱紫”(多少受到了风靡于网民中的卡通片《蜡笔小新》的影响),既有视觉效果,又隐含了味觉效果。
4、幽默诙谐
诙谐性是网络语言更为吸引人主动使用并进行传播的又一特点。 网民的相对年轻化使网络语言充满活力,他们苦心构思出许多生动有趣且反主流的网络语言、营造出轻松幽默的阅读氛围。如“菌男”、“霉女”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这两个词一方面与“俊男、美女”谐音,反其义而用之;另一方面“菌”“霉”能立刻使人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都具有很强的反讽效果。充分体现了网络语言的诙谐性的特点。
网络语言流行的弊端
正是因为网络语言有上述所说的各项优点它才可以如此流行。当然,网络语言在给人们带来新奇感觉的同时,也给人们的交流带来不便,尤其是它对规范汉语的运用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概括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粗俗泛滥
在网络语言不断追求个性、不断创新的洪流中,语言的粗俗化也是确实成为了一帮人的低级趣味。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造就了许多优美的词句。但网络语言如此简单草率,不就糟蹋了中国文字的内涵和美感了吗?青少年正在接受教育的阶段,如果长期使用网络语言,会使自己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下降。如今的网络可以说充斥着粗俗、轻佻的语言,像“TMD(他妈的)、WBD(王八蛋)、P(屁)、NQS(你去死)、SHIET(狗屎)”等随处可见。我们通过Google进行搜索,发现包含“TMD(他妈的)”字眼的中文网页有521个,而这被鲁迅先生当年讥讽为“国骂”。虚拟世界心烦意乱的生活,网络空间一次性的人际关系,全球范围内城市文化的色情暴力倾向都是网络粗俗语言泛滥的原因。
2、过度流行
流行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什么事情总得有个度吧。网络上的新兴词语层出不穷,这就难免会产生大量的超出汉语言规范的词语。网络语言已不甘心只有网络上生存,开始走出虚拟的网络,有进入现实生活中的倾向。现在的孩子开口“286”,闭口“7456”的,甚至在其作文、日记、周记中也使用类似的语言。这些语言夹杂着大量的错字、别字、怪字、甚至是语法和结构上的错误,有很多根本就没有遵循汉语规范。例如,气死我乐——气死我了;“气疯” ——“弃轰”等等。对于正处于学习汉语言规范、打语言基础阶段的孩子及青少年而言,汉语规范只是刚刚接触,根本无法清楚地辨别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符合规范的,这样就会混淆他们对汉语规范的正确认识。
3、语意模糊
网络语言给网民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出现了让我们这些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看不懂的现象。不是所有人都能完全了解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对于从未接触过电脑或电脑初学者,简直就像密码那样难以弄懂。比如,在聊天时为了方便,发了个“Y(Why?为什么?)”你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但你知道对方是否也和你一样弄懂了呢?也许,对方会发一大堆问号回来,问:“这是什么意思?”
4、过度求新
网络语言在求新度方面有些过头,例如E-mail有电子邮件、电子函件、伊妹儿之称;BBS有电子公告板、电子公告牌、电脑告示牌、在线公告牌多种说法;版主也被写成“班主、版猪、斑竹、版竹”等等。常常是一种创意还未定型又有一种创意又出现了。这些问题不能不日益引起人们的担忧。
5、代沟影响
网络语言网络符号不但在网络中流行,而且在校园里在生活中,学生也以用网络语言说话为时髦,许多老师和家长说,现在孩子们写的东西是越来越看不懂了。孩子的日记,家长是不应该看的,特别是在大力倡导要尊重孩子隐私权的今天,很多家长也愿意给他们一点隐私空间。可孩子写东西自己看不懂,确实让不少家长着急上火。我们调查中一位家长董女士抱怨地说:“我家孩子回家就上网,和我们说话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好不容易在一起聊天,却时不时不自觉地蹦出一个令人听不懂的词,说两句听不懂的话。”她还发现女儿的日记中有这样的文字:“……没想到我最要好的朋友竟欺骗我,TMD(他妈的),7456,我恨不得一脚TST(踢死她)。” 董女士看后不知所云,直到女儿放学回家一翻解释她才明白过来。董女士无奈地对我们说:“这是什么话呀,根本看不明白!看来我和孩子之间已经有了新的代沟。”
曾有一篇报道:“中国上网的人数居于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尽管如此,网络在家长中还不能完全普及,使家长无法对网络语言进行监督。由于网络语言的盛行,因此也被搬到生活中。什么“MM(美眉)”、“GG(哥哥)”、“520( 我爱你)”等都能经常见到。但,就算上述语言清清楚楚地摆在家长面前,他们看得懂吗?!青少年缺乏自控能力,来者不拒,辨别善恶的能力较低。就这样,他们可以明目张胆地在家长面前上演一出出“网络式恋爱”。一旦陷入这虚伪的爱情,就无法自拔。就在他们经营这份爱情的同时,他们也荒废了学业,这样还有能力成为祖国的栋梁吗?但对与此,家长也无能为力,不可能抱着网络语言的词典一个个地查吧。
研究结论:
正确地看待及运用网络语言
对于网络语言这种特殊的文化景观,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认识,怎样对待?撇开其他的条件不说,单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探讨,这种现象其实很正常。因为语言不是试管里的试剂,而是汪洋大海,汪洋大海并不纯洁,有泥有沙,是有龙有鱼的,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妨害语言的交际职能。
对待网络语言,我们也应该像对待一般的新词新语一样,不急着对它进行这样那样的规范,更不应该敌视,应该对它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毕竟网络兴起的时间还很短,随着时间的推移,符合语言规范的词语会留下来,成为经典语言,而那些不符合规范的,则会在“约定俗成”中自然而然地淘汰掉。对于一些体现网民聪明才智、有创造性、网友之间都能心领神会的特色语言,不但不应禁止,还要鼓励其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汉语网络用语的发展,以此形成一个良好的、符合网络社区特定规律的语言环境。
规范不等于纯洁,语言纯洁是理想化的,社会的多样化,语言同样不可能是纯而又纯的,规范是把负面影响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而不是阻止语言的发展演变和摒弃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语言现象。规范也不是保证出现的新词新语新说法人人都懂得,所谓规范,即是引导。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灵活变通的表达方式与常规语言相比具有新奇、简单、有幽默感的特点。在网络这种特殊媒介起到有效交流工具的作用,属于在一定范围内约定俗成的语言现象,应当报以一种宽容的态度。现在词典室正在编纂一部《新词词典》,一些网络语言,比如“菜鸟”、“大虾”、“灌水”之类能够反映出新事物,又能被大家所接受,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将被收录进来。同时,我们应当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分清楚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并加强正面引导,不应逃避而应学会面对网络语言,学会扬弃;提倡自律,不盲从逐流,自觉学好规范的语言、用好规范的语言。
事都是双方面的当然网络也有利也有弊 就看你自己怎么对待 其实网络你合理利用了那么你会收益无穷若没有那么你害了自己毁了自己没关系但同时也令老师,家长痛不欲生 那么请你在伤害你自己同时也为亲人想想自己这样做对么?
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电视机已迈入了千家万户,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提高,电脑在二十一世纪成了人们的新宠儿。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着竞争的信息时代,电脑使人们的学习和信息交流变得更加得丰富多彩,使知识的获得更加便捷。
有一次老师让我查找一位历史人物的资料,我翻阅了许多的书籍,但还是没有找到所要的资料,真是心急如焚。可是后来上网一查,不出一会,便找到了资料。这次能找到资料,真是多亏了电脑网络呀!
我上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有一个村的几十户农民开发资源,种植了好几亩的绿色蔬菜,但是一直没有人来订购出去。一个学电脑的人帮助他们想了个办法,上网找客户。一下子,许多客户都在网上下了定单。没过几天,便把这成堆的蔬菜销售一空。这些蔬菜被放在家中腐烂的命运,被一台小小的电脑所改变了,这是多么的神奇呀!
像上面一样的电脑“事迹”举不胜举。它在公司企业中,在人们的生活中渐渐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而必不可缺的工具。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网络在给我们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存在着相当的负面影响。
一些青少年不能正确认识网络,上网白文明不健康,通宵达旦打游戏、聊天,浏览不良信息,沉迷于上网,甚至不顾身体健康,无节制上网。我曾听到过一条消息:一个男生在网吧打游戏,不吃不喝也不休息,可到了第三天早上,因为体力不支而昏倒在地,送到医院抢救。可为时已晚。死因是累死的。我听到这里时候,觉得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一个好好的人,却为一个虚幻的世界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看到这里,许多人自然而然地觉得网络真是坏呀!可在我看来网络是无法区分好与坏的,重要得是你怎样看待与利用网络了。如果没有正确看待网络便会像那个少年一样,沉迷于上网而无法自拔;如果你能正确利用网络,它便不是一把无形的剑,而是一位好助手。
但是要使每一个人都正确认识网络,我认为教育、管理是关键。一些网吧、游戏室阳奉阴违,明明标有“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的醒目字样,可还是有一大批中小学生进出来往。像这样的现象,有关部门可以定期抽查。学校与家长也要对沉迷于网络的少年进行教育和劝戒。还有一些网上的不良信息的发布要加以杜绝和制止。
电脑利大,还是弊大?这恐怕是全社会的一个超级大难题吧!或者说是人类一个永远争论不休的话题。我想说一下我的观点。
21世纪,科技发展得越来越快,可以说是到了日新月异的速度。电脑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也自然应运而生,成为时代的宠儿。当然,这个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的Baby,也不负众望,为大家提供了很多便利,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它的“优点”我就不再唧唧歪歪、浪费口舌了。
但不可否认,电脑对一些小朋友的诱惑是被一些家长同仇敌忾、一直认为是拉他们的孩子下水的“罪魁祸首”,甚至说是眼中钉、肉中刺。一些网吧就成了电脑的赎罪羔羊。确实这些网吧老板是黑心棉花——从里到外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可不应该把“腐浊儿童心灵”这等“桂冠”加冕在电脑头上呀!
毕竟,电脑是不会动的。它不能去操控人类的思想,人类的行动完全不是电脑所可以主宰的。电脑只不过是一种工具罢了!还不至于可以颠覆人类的地步。“事在人为”,其实古人早就已经给出了答案。所有的事都是人所为,怎能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呢?我想:害孩子掉入泥潭的责任中,虽然网吧老板要负大部分责任,但是孩子的家长也难逃其咎吧!“子不教,父之过”,这恐怕算个理由吧!
写这篇文章我只是想发表下自己的看法,我也希望是站在最客观的角度去诠释、评论。嘿嘿,不知我帮电脑平反后,我家的电脑是不是会给我发个红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