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关文献对电子吸收光子的问题做出了一些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同时吸收两个光子的概率太低,一般无法观察到。普通光源光强较弱,从发光机制来讲自发辐射占主导地位。在光电效应过程中,有人实验发现,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材料的截止频率时,入射10^4数量级的光子才能射出一个电子。对于该问题,有人作了较为详细的计算,计算的结果是普通光源的产生光子的概率也是10^4数量级。而一个电子相继和同时吸收两个光子的概率,是10^8数量级的光子中才出现一次。即在普通光源(即弱光)条件下,电子也有可能吸收两个光子,只是这种概率极小,相应的光电流远远小于测量仪器的灵敏度而不能够通过仪器测量出来。在中学甚至大学物理中所叙述的光电效应规律都是物理学史实上的内容,是针对普通光源来讲的,这也与历史上发现光电效应时没有更强的光源,特别是激光源有很大的关系。
激光的问世,相关实验可观测到双光子、甚至四光子吸收现象,也会破坏极限频率的概念,这时候光电效应中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我们要强调普通光源是当时观察光电效应的实验条件。
等你念到研究生以后就会知道,其实是可以吸收多个光子的,只不过这种现象发生的概率太低了(用量子力学微扰论或用格林函数方法可以求出相应的概率)。
所以在研究生之前一般认为只吸收一个光子。
不过如果光场非常强的话(比例皮秒激光),单位时间入射的光子特别多,还是很容易出现一次性吸收多光子的过程,以致于原子发生电离。这个现象称为多光子电离过程,属于强场物理范畴,最近研究得很热的前沿课题。
电子吸收光子获得能量以跃迁
而它吸收的能量级是过定的不连续的
电子吸收光子时要么全吸收要么不吸收.电子在高能级停留时间很短,根本来不及接受第二个光子。
光电效应中,电子吸收一个光子到达高能态,又在瞬间绘到低能态。
光子是一份一份的,电子是经过特定能级的光子碰撞才会跃迁到相对应能级的轨道上面去。所以一旦碰撞了就跃迁,就不会有机会给另一个电子碰撞
一个卵子为何只与一个精子结合?为何有的卵子可以与多个精子结合?一样的道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