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意境很美的古诗?

最好有解释
2024-12-21 09:02:3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那要看你喜欢怎样风格的啰
  个人挺喜欢李商隐的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中朦胧的味道,下面是转字贴吧的解释

  (一)《锦瑟》定解的存在性和可探究性

  每见数学和理论物理学的论文,开宗明义先要讨论“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仿此,我们先来探讨《锦瑟》一诗是否可能得到确定的解释。

  梁启超先生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我们若还承认美的价值,对于此种文字,便不容轻轻抹煞。”(《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梁任公学际天人,一代宗师,没有空暇去“理会”义山诗“讲的什么事”,而自愿停留在欣赏一种“神秘性”的美这一层次,可置勿论。

  作家王蒙认为,像《锦瑟》这类诗“没有定解也就是可以有多种解。”他认为:“情种从《锦瑟》中痛感情爱,诗家从《锦瑟》中深得诗心,不平者从《锦瑟》中共鸣牢骚,久旅不归者吟《锦瑟》而思乡垂泪,这都是赏家与作者的合作成果。”这就有点像历来人们看《红楼梦》那样的见仁见智了。然而,李义山写《锦瑟》,就如同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一样,自有原创的唯一确定的本旨。问题是,后人对此有无“破译”的可能?

  我们认为,“破译”《锦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请看下述思路:

  一.《锦瑟》是一首准(pseudo)“无题”诗

  《锦瑟》一诗,表面上摘了首句的开头两字为题。一般人都认为这种诗题,是有题而等于无题。但实际上,全诗虽以锦瑟起兴,而开头两句,却都是直写锦瑟而引入正题。写锦瑟而占了全诗四分之一的篇幅,不可谓不重要,故应视作务实而非务虚。这就与其它以开头两字为题的诗不太一样。因而也就有可能不像其它“无题”诗那么费解。于是我称之为“准无题”诗。

  二.《锦瑟》在李义山诗集中有特殊的排列位置

  《锦瑟》在李义山诗集中,可以作为编年诗而排在末位,可见是他晚年之作。而在他本人晚年编定的《玉溪生诗集》中,却又被置诸卷首。这种特殊的“排列”,提供了特殊的信息。探求原创的本旨,自然要考虑到能否合理地解释这个特殊的“排位”。有了这个限制,也就帮助排除了某些主观猜测的可能性,例如“令狐家婢女”的说法。要是《锦瑟》原创的本旨,真是写的“令狐家婢女”,它就不会被排在卷首。
  三.《锦瑟》有确定的“边界条件”

  我们知道,求解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物理方程,如果没有“边界条件”,那么,这种方程的解就会是一族曲线,称为“解族”。如果有确定的“边界条件”,我们就有可能得到唯一的定解———
  一条曲线。再说简单一点,那就像是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的区别。
  《锦瑟》一诗,有着明确的“框架”。我们可以将它“化简”,而不会影响它的主旨。这也与其他无题诗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化简”为: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全诗当中的四句(颌联和腹联),仅是对“追忆”“华年”的内容的具体展开,将它暂时忽略,不会影响全诗的主旨。相反,这种“简化”,却可以使诗旨凸现出来,让我们一下子就能抓住全诗的内在逻辑。“破译”就可以从此入手。而“破译”的结果,自然就被要求能够满足上述框架。毫无疑问,一首诗也是一个逻辑系统,它是逻辑上自洽的(salf-consistent)。

  下面,就让我们进入具体的“破译”程序。

  (二)对颌、腹二联作“陈情限定”
  李商隐的《锦瑟》诗是这样的: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兰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笔者按自己的理解加了标点)

  这首诗有一个特点,就是:颌、腹二联,迷离恍惚,发散而难以把捉;而首尾二联正相反,却是回环呼应,收敛而且规范甚严。正如田同之在《西圃诗说》中所说:“盖此诗之佳,在一弦一柱中思其华年,心思紊乱,故中联不伦不次,没首没尾,正所谓‘无端’也。”职是之故,千余年来,人们受颌、腹二联困惑,始终觉得“一首锦瑟解人难。”

  既然如此,我们何妨“向红楼存问春消息”,先从首尾二联入手,看看能得到什么对“中联”的提示和限定。

  首联借锦瑟起兴,关键在“一弦一柱思华年”。而关键中的关键,是“思华年”。所以笔者在标点中加了冒号“:”,说明“中联”的内容必然是“思华年”的具体展示。至于“思华年”的具体展示是否要由“一弦一柱”引发,因而与锦瑟的乐曲有关,还不是最重要的。

  末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在对“思华年”的具体展示作收束的同时,对“中联”的内容又有了进一步的提示:“此情”,说明“中联”所述的情事,所重者是“情”。而“此”字的含义,相当于“前述”(above-said),即“中联”所述,殆无疑问。什么样的“情”呢?在末句有进一步的说明:“惘然”。即“惘然之情”是也。

  综上所述,本诗中联的四句,其内容应该被首联和末联限定为:由锦瑟引起联想,“思”及前尘影事,并主要传达当事之时的迷惘心情。全诗的关键,有四个字,这就是:思(“思华年”)、忆(“成追忆”)、迷(“迷蝴蝶”)、惘(“已惘然”)。抓住这个精神,“中联”就会从“发散”而回归于“收敛”,不是那么“漫漶不可收拾”、那么随意地可以让人见仁见智的了。

  在对本诗试加诠释之前,现在已有足够的理由可以将笔者对本诗的理解略述如次:

  《锦瑟》这首诗,李商隐以锦瑟起兴,由锦瑟中五十弦柱中的一弦一柱而生发对自身前尘影事的“追忆”,并通过颌腹二联,用不同的意象,表征和传达了作者在前尘影事的当时亲经亲历中就已经存在的迷惘心“情”,这种
  迷惘心“情”,并非要等到事过境迁之后回首前尘,才感到“光景旋消惆怅在,一生赢得是凄凉”也。(韩冬郎《五更》诗)。

  正如苏轼凭吊欧阳修的《西江月》所说的:“莫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也就是说,李商隐在《锦瑟》诗中告诉读者,他在“未转头”时就已经疑梦疑真了。

  需要提请注意的是,笔者这样分析,并不等于说一首《锦瑟》,只说得“前情如梦”四个字;也不等于说,笔者同意《锦瑟》是李商隐“自伤身世”之作。应该说,《锦瑟》的主旨是“怅触人生,情怀历乱”,有着更高远、更深沉的意境。它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虽有感伤,却不限于“自伤”。而对人生的感悟和迷惘,乃是人所共有,古今中外
  (三)《锦瑟》全诗试释
  一.“锦瑟”的意象(image)

  “锦瑟”是什么?根据清朱鹤龄《李义山诗集菚注》中的注释,“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周礼乐器图》)。又:“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

  由此可见,锦瑟,是“绘文如锦”者,是有“文采”的瑟。而“五十弦”的瑟是古时候天神之所用,人世间现时所用的只是二十五弦的瑟。因此,“锦瑟”的意象,就有可能是作者自况:博有文采而不同凡俗,意存高远而不合时宜。这样,锦瑟五十弦中的一弦一柱,才会像树的年轮一样,触动作者思忆几十年来的往事。细玩全诗,似还可以加上一种“迷惘”:是义山寄情于锦瑟,还是锦瑟化身为义山?

  “人生识字糊涂始”,“一饮琼浆百感生”。正因为读书识字,有了文采,有了梦幻,对人生才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更深刻的疑问。百感交侵,迷惘历乱,都只为瑟被“无端”端地“绘文如锦”,人被“无端”端地教以识字明理。可胜概叹!

  二.“无端”

  汪师韩在《诗学篡闻》中说:“《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已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

  薛雪在《一瓢诗话》中说:“此诗全在起句‘无端’二字,通体妙处,俱从此出。意云:锦瑟一弦一柱,已足令人怅望年华,不知何故有此许多弦柱,令人怅望不尽;全似埋怨锦瑟无端有此弦柱,遂致无端有此怅望……。”

  上面两说大抵近是。“无端”,意谓“没来由”。加上感情色彩,可以释为“好没来由”:锦瑟啊锦瑟,你为什么偏要有五十根弦?义山啊义山,你为什么偏要去读书识字,作赋吟诗?这也还罢了,好端端的一个书生,为什么放着正途不走(二十五根弦),却偏偏要去学道求仙(五十根弦),以致整个人生被弄得连自己都处处觉着迷惘,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缘在作怪啊?!

  三.“一弦一柱思华年”

  据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转述,东坡认为:“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大抵李商隐拟想着自己手抚素女所鼓锦瑟的一弦一柱,想像中听到了瑟的曲调。音乐语言与往事的回忆相融合,遂形成了颌腹二联的种种意象。

  四.“晓梦”与“迷蝴蝶”
  我们开始进入颌联。如按前文所述,瑟所弹出来的曲,有“适、怨、清、和”四种,则颌联与腹联正好四句。分配起来,像是挺融洽。
  据《邵氏见闻后录》说:“庄生、望帝皆瑟中古曲名”。此说好则好矣,可惜有孤证之嫌,只作考虑吧。

  庄生梦蝶,是熟典:“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蝶也。”庄周做梦,化身为蝴蝶,闲“适”自在;梦醒,又变回庄周。于是他自己都迷糊了:到底是庄周梦为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为庄周?

  先说“晓梦”。比如早上五点钟方才开始做的梦,梦必不能长久,只如电光石火,这是一层意思;笔者进一步认为,“晓梦”更有可能写快乐无忧的儿时。汪师韩在《诗学纂闻》中说:“‘晓梦’喻少年时事。义山早负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梦。”有一定道理。但笔者以为,更多地会是和小朋友一起捉鱼、放风筝、捉迷藏那种童趣。然而,即使在最快乐的时候,聪明慧悟的孩子也会隐隐觉得好像有点儿不对,朴素地猜测到“好物必不坚牢”:“我能永远这样开心吗?”、“我是谁?”,因而会感到惆怅和意兴萧索。几十年后“追忆”,更觉“有情皆幻,有色皆空也。”(叶矫然语,见《龙性堂诗话》)

  没复制完 自己去看看吧
  其实有许多这样的词也很美

  http://tieba.baidu.com/f?kz=109356477

回答2:

唐代大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开头四句是这样写的:“北风卷地北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意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赚太薄。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都护的铁甲冰冷仍然穿著。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硬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
呵呵~~
...偶参考滴...
⊙﹏⊙b汗

回答3:

热情洋溢 热情如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