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严亲大人遵前: ...... 不孝儿XX叩首
侄给伯父(叔父) 伯(叔)父大人台鉴 : ………… 愚侄××顿首 ......
结尾如果是写给熟识的亲属友人的,可只写名字,不必写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弟、侄、晚等。称呼与名字之间,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将称呼用小字写在名字的左上方。 署名的后面,可加写启禀词,也可不加。常用启禀词如下: 对尊长: 叩 叩上 叩禀 敬禀 对平辈: 上 敬上 谨启 鞠启 顿首 亲笔 手肃 对晚辈: 字 示 白 谕 手白 手谕 在署名或启禀词后面,写上撰信的年月日,也可把日期写在下一行署名的右下方。另外,还可以在日期之后,写上撰信时的处所、氛围、心境等,如“舟中”、“灯下”、“万籁俱寂”之类。 附候或致意 如写信人的家属、近处朋友也和收信人熟悉,署名后一行或加上这些人的附候,如“某人嘱笔问候”。如应向收信人的家属、近邻亲友问候的,可加上“请向某某致意”,倘是长辈,可作“请在某某前四名问安”之类。
形式很多,仅举一例:
如儿子写给父母:
开头:“父母大人膝下敬禀者:”古人对尊者忌直接对话,意思是把话先说给旁边伺候的人,再由这些人转告父母。古人称别人“足下”“阁下”“陛下”(台阶下的人)就是这个意思。
结尾:不孝子**叩承 等
子给父;
严亲大人遵前:
......
不孝儿XX叩首
侄给伯父(叔父)
伯(叔)父大人台鉴 :
…………
愚侄××顿首
......
看见过这样的:
叔父大人台鉴
…………
愚侄××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