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为什么会自转?

地球为什么会自转
2025-01-01 06:09:5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地球为什么会自转?

地球同太阳系其他八大行星一样,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围绕着一根假想的自转轴在不停地转动,这就是地球的自转。
几百年前,人们就提出了很多证明地球自转的方法,著名的“傅科摆”使我们真正看到了地球的自转,但是,地球为什么会绕轴自转?为什么会绕太阳公转呢?这是一个多年来一直令科学家十分感兴趣的问题,粗略看来,旋转是宇宙间诸天体一种基本的运动形式,但要真正回答这个问题,还必须首先搞清楚地球和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产生与太阳系的形成密切相关。
现代天文学理论认为,太阳系是由所谓的原始星云形成的,原始星云是一大片十分稀薄的气体云,50亿年前受某种扰动影响,在引力的作用下向中心收缩。经过漫长时期的演化,中心部分物质的密度越来越大,温度也越来越高,终于达到可以引发热核反应的程度,而演变成了太阳。在太阳周围的残余气体则逐渐形成一个旋转的盘状气体层,经过收缩、碰撞、捕获、积聚等过程,在气体层中逐步聚集成固体颗粒、微行星、原始行星,最后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大行星和小行星等太阳系天体。
我们知道,要测量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可以用速度来表示,那么物体的旋转状况又用什么来衡量呢?一种办法就是用“角动量”。对于一个绕定点转动的物体而言,它的角动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再乘以该物体与定点的距离。物理学上有一条很重要的角动量守恒定律,它是说,一个转动物体。如果不受外力矩作用,它的角动量就不会因物体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一个芭蕾舞演员,当他在旋转过程中突然把手臂收起来的时候(质心与定点的距离变小),他的旋转速度就会加快,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角动量不变。这一定律在地球自转速度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形成太阳系的原始星云原来就带有角动量,在形成太阳和行星系统之后,它的角动量不会损失,但必然发生重新分布,各个星体在漫长的积聚物质的过程中分别从原始星云中得到了一定的角动量。由于角动量守恒,各行星在收缩过程中转速也将越来越快。地球也不例外,它所获得的角动量主要分配在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地月系统的相互绕转和地球的自转中,这就是地球自转的由来,但要真正分析地球和其他各大行星的公转运动和自转运动还需要科学家们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这就是说,在地球的形成过程中,运动——尤其指旋转,自始至终伴随着地球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地球形成之后再在某种原因下开始自转或公转的。
我们知道,太阳系的几乎所有天体包括小行星都自转,而且是按照右手定则的规律自转,所有或者说绝大多数天体的公转也都是右手定则。为什么呢?太阳系的前身是一团密云,受某种力量驱使,使它彼此相吸,这个吸积过程,使密度稀的逐渐变大,这就加速吸积过程。原始太阳星云中的质点最初处在混饨状,横冲直闯,逐渐把无序状态变成有序状态,一方面,向心吸积聚变为太阳,另外,就使得这团气体逐渐向扁平状发展,发展的过程中,势能变成动能,最终整个转起来了。开始转时,有这么转的,有那么转的,在某一个方向占上风之后,都变成了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现在发现的右手定则,也许有其他太阳系是左手定则,但在我们这个太阳系是右手定则。地球自转的能量来源就是由物质势能最后变成动能所致,最终是地球一方面公转,一方面自转。

回答2:

如果是问现在地球为什么一直自转而不会停下来,那是因为牛顿第一定律,即所谓的惯性定律,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外力干扰下会保持原来的运动(当然这是被我稍微篡改了的版本,实际的解释会略微复杂些,但原理相同)。其实地球的自转是在变慢,原因主要是由于月球的引力(准确说是月球的起潮力(Tidal
Force))。但这个效应非常微弱,不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2.地球当然在冲向太阳,如果不冲向太阳它就应该走直线,早就跑到太阳系外面去了。地球轨道基本是个圆,而地球在沿这个圆的切线方向高速运动,另一方面太阳的引力又使它落向太阳,最终结果就是地球维持它的圆周运动。
3.这其实就是上面所解释的。再举个相对好懂的例子。假设你站在一座高塔上,手里拿着一块石头。如果你把石头举在塔外面然后放手,石头会垂直往下落到塔底。但是如果你把石头按水平方向向前扔,石头就会在下落的同时在水平方向也向前走,落在离高塔一定距离的地方。如果你扔出石块的初速度越大,石头就落得越远。但是地球是圆的,所以地面会向下弯曲。当你扔出的石头的初速度足够快时,石头往下掉的距离会跟地面向下弯的距离相同,那时尽管石头一直在往下掉,但地球也一直向下弯,所以石头永远也不会掉到地面上,这就是为什么卫星和空间站能环绕地球不掉下来的原因。如果你选一个适当的高度和速度,就可以使石头一直跟地面保持同样的距离。地球跟太阳的关系也跟这是一个道理。
当然,从严格意义上说,地球轨道不是完美的圆,而是一个偏心率很小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其中一个焦点上。所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在改变的,只是每天改变的幅度不大,并且走一圈后又会回到同样的距离(严格意义上说这也不对,因为地球轨道有所谓的轨道进动,就是说轨道的远日点是逐渐改变的,但幅度极小)。
4.前面在“1.”当中已经解释了地球自转最初来源于生成地球的星云的旋转。而一旦开始自转了,那么就不是要有力量来推动它继续转,而是反过来要有力量阻止它,才能让自转停下来。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地球就会永远自转下去。想象一条非常光滑(没有磨擦力)的铁轨,你在上面放一个大石球然后让它滚起来。如果没有力量(包括磨擦力)去阻止它,它就会一直滚下去。地球就是这个滚动的大球,而它的周围是真空,没有磨擦力让它停下来。

回答3:

根据运动相对性,即天体之间是相对运动的,力是很久以前地球由被其他天体引力牵引而运动的设方向为1,后来被太阳俘获,在太阳引力作用下,速度加快,运动方向为1和向太阳方向的合成方向,但是因为方向1分量的存在,不会直接撞向太阳,而是太阳旁边切过,由于太阳引力的作用,地球运动变成绕太阳的椭圆轨道,这是公转力
自转力比较难,可能是地球由多个小行星碰撞成一个大行星,这些运动惯量合成地球自转惯量,后来放射物质衰变,放出热量把地球融化成圆形

宇宙大爆炸时,地球就得到了一个自转的速度,在宇宙中就相当于在一个理想状态下运动,所以地球会一直自转下去,除非和其他的物体发生碰撞,它的运动才会改变,所以地球会自转是因为宇宙大爆炸

回答4:

自转是因为恒星对地球的吸引力,导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而公转的离心力与地球的南北两极的轴线的偏转角度所引起的.
原则上来说,偏转角度越大,自转周期越小,如果南北两级是指向太阳的,那么将不存在自转,那么南(或北)半球将是
极昼(或者夜).
这个问题涉及到天体自转的原始动力。
自转与公转无关,也就是说,天体即使不自转,比如地球等太阳系的行星,也可以在与太阳的相互引力的作用下保持在自己的圆形公转轨道上。
自转的原始动力是怎么来的?一般认为是来源于天体的形成过程。在大爆炸理论下,宇宙的原始物质象一团尘埃,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尘埃彼此相互接近,逐渐聚拢成较大的星体。在两个小的质量差不多的星体(尘埃)相互接近的过程中,不是按照彼此质心的连线方向直线接近的,而是以双螺旋的方式相互接近,直至聚拢在一起,这种双螺旋的接近方式,会使形成的较大星体出现原始的自转。
有些大星体的自转,也可能是受到质量较大的其他小星体的斜向撞击而形成的。对于地球目前的自转以及地轴倾角,就有科学家持这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