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白内障?
白内障是晶状体混浊,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和局部营养不良等可引起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混浊由透明变成不透明,阻碍光线进入眼内,从而影响了视力。初期混浊对视力影响不大,而后渐加重,明显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白内障的主要症状是视力障碍,它与晶状体浑浊程度和部位有关。严重的白内障可致盲。
白内障按病因分为年龄相关性(老年性)、外伤性、并发性、代谢性、中毒性、辐射性、发育性和后发性白内障等。
随着世界人均寿命的延长,白内障患者将不断增多。白内障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通过手术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能成功地恢复视力。
晶状体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
正常晶状体为富有弹性的无血管的透明体,形似扁圆形双凸透镜,位于虹膜、瞳孔之后,玻璃体之前,依靠晶状体悬韧带与睫状体联系以固定其位置。
晶状体的组织结构像水果中的桃子,分为三个部分:
(1)晶状体的外表面由一层透明且富有弹性的薄膜包裹,我们称之为晶状体囊膜层(相当于桃子的皮)。
(2)中央为晶状体的核层(相当于桃子的核),位于晶状体的中央部,随着年龄的增长核层范围会逐渐增大、变硬,透明度也会降低。
(3)在晶状体囊膜层与核层之间的组织,我们称之为晶状体皮质层(相当于桃子的肉)。
晶状体为眼球的重要屈光间质之一,主要功能为:调节眼睛能看清远、近各种距离的景物,而完成这一过程是依靠晶状体的弹性、睫状体收缩舒张及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和紧张来达到的,我们称之为调节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囊膜弹性降低,晶状体核增大变硬,睫状肌变弱,调节力减退而出现老花眼。
白内障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引起白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外伤性白内障、放射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等有比较明显的病因外,白内障形成过程可能有多方面的因素,情况相当复杂。常见的老年性白内障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揭示,可能与年龄老化、紫外线长期过度照射、遗传因素、营养不良等有关。在我国经调查证实,高原地区以及阳光辐射较多的地区,白内障的发病率相对增高。这是因为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受到紫外线的照射,紫外线可影响晶状体的氧化——还原过程,使晶状体蛋白质发生变性、混浊形成白内障。另外,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半乳糖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都可引起白内障。
严重的白内障不做手术有什么危险吗?
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最好方法这是无疑的,但并不是得了白内障就要立即手术,上面已经讲了白内障手术的最好时机,可仍有人认为白内障熟了不做手术也无妨,不就是看不见吗?孰不知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及危险的。因为,在白内障的发展过程中,如果不及时治疗,会产生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青光眼、色素膜炎等,这些眼病多发生在白内障的中期和晚期,如膨胀期和过熟期,不仅能引起失明,有时可以引起眼内严重的炎症,致使眼球萎缩;有的病人可因为长期眼痛,无法忍受,最后不得已必须做眼球摘除。因此这就提醒大家,白内障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手术治疗。
白内障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哪几种?
依照晶体摘出时晶体囊的完整性分为囊内和囊外摘出两类。
白内障囊内摘出法和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摘出法已成为过去。多年以来,应用的是手术显微镜进行精细操作的囊外摘出术。随着显微手术的普及和 技术的提高,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体晶体植入术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方式。手术操作的要求相对容易一些,安全性大,并发症少,术后恢复视力的效果好。
近年来,又开展了小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术后伤口无需用缝线进行缝合,伤口愈合快,术后散光少,视力恢复快。目前在发达国家,这种手术方式已成为主流。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发展,患者对手术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也在我国各地发展起来,由于它具有很多优点,相信不久的将来也将成为我国的主流手术方式。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好还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好?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是在白内障现代囊外手术基础上发展而来。手术采用超声乳化机器,通过约3毫米左右的角膜或巩膜切口粉碎吸出晶状体核与皮质,保留晶状体后囊膜以便能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其显著优点手术切口小,只有2.8—5.5毫米,术后切口愈合快,角膜散光小,早期即可获得满意的视力,而且可在门诊手术,不需住院。缺点为:费用高,依赖机器,手术学习曲线较长,不适合硬核的患者。
白内障现代显微囊外手术,是一种成熟而有效的白内障手术方法,手术时需要较大的手术切口,术后角膜散光较大,需二周以后才能达到较高的视力,但此手术方法已为相当数量的眼科医生熟练掌握,费用较低,不需特殊的机械,手术后复明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故不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或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只要掌握适应症,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方法都是很理想的白内障复明手术方法。
我们认为,在我国比较贫困的农村还是提倡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后需配较大度数的凸透镜(远视镜)矫正视力,这样最经济。
白内障也会突然视力下降吗?
一般白内障的症状是视力逐渐下降,最后失明,整个过程中无眼疼等症状。如果患者突然感觉视力明显下降而没有疼痛,应考虑可能是眼底有了病变,比如:眼底出血、视神经乳头病变或视网膜脱离等,必须马上去看眼科医生不要误认为是白内障所致。在老年性皮质性白内障发展过程中,有一段过程医学上叫膨胀期,在此时期,晶体内有较多的水份积聚,使其急剧肿胀,体积增大,前房变浅,病人此时可以感到视力下降速度加快,个别病人可以由于晶状体膨胀、前房变浅等原因,引起眼压高而引起青光眼,病人可感到眼红、眼痛、伴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去光感,这种青光眼如果治疗不及时,将造成永久性失明,即使再行白内障手术也无法挽救视力。
白内障手术有年龄限制吗?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作白内障手术。白内障手术的最大年龄医学上没有统一的限定。有的病人家属认为90岁以上老人危险性大,不能做手术。其实不然,有些高龄老人身体素质良好,血压、心脏情况稳定,而且目前白内障手术多采用眼部点麻药(表面麻醉),痛苦很小,因此多能承受手术。目前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白内障手术最高年龄为103岁。所以,能否承受白内障手术并不取决于年龄,而取决于病人的身体状况。
白内障手术前都要做哪些检查?
白内障手术是眼科比较精尖的手术,为了保证手术效果,需要作充分的术前检查。白内障手术前检查分为两部分即眼部检查和全身检查。眼部检查一般包括视力、视功能、眼压和泪道、角膜曲率、A超和B超,其中角膜曲率和A超检查是为了计算手术中要植入的人工晶体度数。全身检查一般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澳抗、血糖等化验,以及血压、心电图等内科检查,其目的是要为了解病人的全身状况,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其病情程度,心功能情况,是否能胜任白内障手术。必要时根据需要作神经内科检查来了解脑血管的状况。
心脏病人能做白内障手术吗?
老年性白内障病人,由于年龄都较大,身体各内脏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现象,心脏功能不良在临床上也是常见的。患有心脏病的老年病人能否接受白内障手术,要根据心脏病的严重程度及心功能的状况来决定。白内障手术为眼科常见的显微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操作时间也较短,对全身器官功能影响不大,一般的心脏病病人都可以忍受白内障手术,但操作时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1)术前应全面细致地进行全身检查,充分估计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准备好急救药品及抢救器械,制定好急救措施,必要时请心内科医生配合监护病人心功能状况,使手术能安全顺利完成。
(2)术前做好思想工作,使病人消除紧张情绪。手术前一天晚上及手术当天给予适量的镇静剂,如安定、鲁米那等。
(3)白内障手术时应充分麻醉以减少疼痛,在压迫眼球降低眼压时,或作眼球固定牵拉眼肌时动作要轻巧,以免发生心一眼反射使心率变慢或骤停。手术方法应选择既简单又疗效好的方法,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
(4)术后不要长期平卧休息,应采用半卧位,适当下床活动,多吃水果及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白内障手术前病人要做什么准备?
白内障手术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要配合医生作好一系列眼部和全身检查外,还要作好身心的调整。白内障是复明手术,多数效果很好,但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有出现一些并发症的可能,所以作为病人家属要充分了解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配合医生治疗。在术前,病人还要注意休息,调整饮食,戒烟,戒酒,有全身病的病人要在内科医生的指导下,将血压、血糖、心脑血管指标等调整到最佳状况。术前常规点抗菌素眼药水。除小儿全麻手术需要前8小时禁止吃及饮用任何东西外,白内障手术病人术前可以正常饮食,但不要吃得过饱。
白内障是常见的主要致盲性眼病。人眼中有一个组织叫做晶状体,正常情况下它是透明的,光线通过它及一些屈光间质到达视网膜,人才能清晰地看到外界物体。一旦晶状体由于某些原因发生混浊,就会影响光线进入眼内到达视网膜,使人看不清东西,便是发生了白内障。也就是说,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下降就是白内障。
白内障是全世界致盲和视力损伤的首要原因,多见于50岁以上老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白内障引起的视力损伤将越来越多。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2千万人是由于白内障而致盲,另有1亿白内障患者需要手术恢复视力。在大多数的非洲和亚洲国家,白内障至少占盲人的一半。据我国调查的结果,白内障也是我国引起失明的最主要的眼病。
白内障成因
1、引起白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外伤性白内障、放射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等有比较明显的病因外。
2、白内障形成过程可能有多方面的因素,情况相当复杂。常见的老年性白内障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揭示,可能与年龄老化、紫外线长期过度照射、遗传因素、营养不良等有关。
3、在我国经调查证实,高原地区以及阳光辐射较多的地区,白内障的发病率相对增高。
4、这是因为长期紫外线的照射可影响晶状体的氧化--还原过程,使晶状体蛋白质发生变性、混浊形成白内障。
5、另外,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半乳糖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都可引起白内障。
白内障的症状有哪些?
NO.1 一般白内障的症状是视力逐渐下降,最后失明,整个过程中无眼疼
除了视力下降,有的患者在光亮的背景下可以看到固定的黑点,有的可有单眼复视,近视度增加等表现。如果患者突然感觉视力明显下降而没有疼痛,应考虑是否眼底有了病变,比如眼底出血、视神经乳头病变或视网膜脱离等,必须马上去看眼科医生,不要误认为是白内障所致。
NO.2临床上将老年性白内障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下三种类型
在老年性皮质性白内障发展过程中,有一段过程叫做“膨胀期”。在此时期,晶状体内有较多的水份积聚,使晶状体体积增大,前房变浅。个别病人甚至引起继发性青光眼,病人可感到眼红、眼痛伴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去光感。这种青光眼如果治疗不及时,将造成永久性失明,即使再行白内障手术也无法挽救视力。
怎么判断自己得了白内障?
1、眼睛模糊:这是白内障的早期症状中最为常见的。通常视力下降的情况跟晶状体混浊的部位和程度有关,白内障患者能感觉到视力不断的下降,看东西渐渐的模糊不清,严重的甚至会仅存光感。
2、畏光(怕光):晶状体不均匀混浊会引起光线散射,投射到视网膜上而引起眩光,太阳光线下尤其明显。
3、眼老花减轻:部分老年人平时需要戴老花眼镜来看书读报,但忽然,他们发现自己不需要戴老花眼镜看得也很清楚了,有的老年人很开心,事实上,这却不是个好兆头,这是因为部分白内障发生时,晶状体屈光指数增加,屈光近点发生改变的缘故,是白内障的早期症状之一。
4、视物发暗:感觉眼前有固定性黑影或视物发暗,色彩失去鲜明度。
5、单眼复视或多视:这是因为晶状体内不均匀混浊,使得各个部分的屈光力不均匀,说简单点就是会像棱镜那样,产生单眼的复视或者多视,看东西会有很多影像。
6、眼前有固定的黑影:白内障的早期晶状体的部分混浊位于瞳孔区,患者可自觉眼前有固定不动的朦胧黑影,在阳光、灯光下黑影更为明显,这是晶状体早期局限性混浊的表现,但要注意与视网膜脱离引起的眼前清晰而进行性扩大的黑影相区别。
7、色觉异常:白内障初期,由于晶状体吸收水分多而肿胀,其上皮细胞隙增大而填有微粒水滴,光线透过它时会发生折射而呈现彩色晕光,俗称虹视。
8、昼盲或夜盲:若晶状体混浊先在中央部开始,白天光强、瞳孔缩小时,光线进入眼内受阻,因而出现昼盲;如晶状体混浊位于周边部,晚上暗光进入周边视网膜受阻,而周边视网膜的杆状视细胞是负责夜间视力的,因而会出现夜盲。
白内障的危害
NO.1 身体出现不适,视力明显下降
病情发展到这阶段,病人会出现头痛、看灯光出现彩色光圈等不适症状,病情严重时还会出现恶心、视力急剧下降等症状。
NO.2因为容易失明,所以对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白内障最大的危害就是容易导致失明问题出现了,而这种情况的出现会让我们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导致出现无法自理 的情况,对于自己或是家人都造成了很大影响,甚至寿命也会比较短。
NO.3对心理打击也是非常大的
视物模糊的生活让很多老年人本来就脆弱的身心受到了打击,从而导致恐慌的心理出现,也容易导致负面情况出现,引起患者极大的心理负担,整天唉声叹气对疾病的恢复也是起不到作用的。
NO.4 对家庭的影响
因为视力不断下降,导致无法工作和干家务,那么对于家庭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年龄如果比较小就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会加重家庭的整个负担了。
对于广大的老年朋友们一定要注意眼部健康,如果发现眼部有浑浊、视力下降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白内障是十分常见的疾病,最主要的症状是视物模糊。白内障产生的机制比较复杂,与营养,代谢,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如果出现渐进性无痛性视力下降,一定要去医院就诊,诊断是否已经发生了白内障。如果要确诊白内障,一定要完善以下检查, 包括裂隙灯,矫正视力,眼压和眼底检查。通过以上这些检查,一般能够确诊白内障。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白内障,同时还需要辅助散瞳检查,这样能够更加清楚的看到晶状体的情况。
除此以外,我们还需要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了解,例如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或伴有血压、高血糖的情况,这些都是加速白内障发生的重要原因。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考虑就是白内障。视力明显减退,看电视、报纸等模糊不清。单眼近视或远视,看物体有重影。远视突然减轻,不再需要戴老花眼镜。发生眩光现象,即在夜晚,看灯光时会出现彩虹圈。眼前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黑点。
引起白内障的原因很多,有先天性、外伤性、老年性和并发性。40岁以上者没有其他疾病原因引发的白内障属老年性白内障,它多为双眼发病,但可以一眼先发病。 老年性白内障作为一种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同样需要生活方面的调养。
一般认为,在生活上老年性白内障护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有屈光改变者,应到医院检查,配戴合适的眼镜。保证睡眠充足,有失眠症或神经衰弱者应用镇静安眠药或中成药调理。心胸要开阔,遇到不顺心的事或烦恼的家庭琐事要注意控制情绪,正确对待,保持愉快的心情。
白内障是全世界最主要的失明原因,最常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尤其许多长辈常拖到病情严重才愿意就诊,往往增加失明的风险。我们今天就来详细了解白内障的知识,更好的帮助白内障患者解决问题。
一
什么是白内障?
眼睛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器官,有金眼睛之称。随着年纪变老,每个人不可避免都会得白内障。眼球提供给我们视力最重要的3个部分是:角膜(透明的),晶状体(20几岁的时候是透明的,老化后就变浑浊,就是白内障),视网膜(包括黄斑,视神经)。
您眼中的这个天然的晶状体,发挥着类似于相机镜头的作用。晶状体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变黄和混浊。也就是说,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下降就是白内障。特别是在我们这个数码产品发达的年代,白内障的发生年龄更是逐年下降,最早 40岁或50 岁时就会发生。白内障的发病是一个慢慢的过程,并不是上午看的见,下午就看不见。
白内障根据病因可分为:
先天性白内障
老年性白内障
并发性白内障
代谢性
药物中毒性
外伤性
白内障根据晶状体混浊的部位还可以分为皮质性白内障、核性白内障、后囊下白内障。
二
白内障如何预防?
1
戒烟酒
吸烟容易发生白内障,已被实践证明,需要尽早戒烟。
2
积极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
包括眼病和全身性疾病。糖尿病最有可能导致白内障,所以糖尿病患者应有效控制血糖。
3
饮食调节
饮食中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微量元素,以及含有维生素A、B、C和D的食物,平时需要多吃鱼,可以保持正常视力,延缓白内障的进展。
4
加强眼部卫生
白内障患者通常不要用手搓眼睛,不要用不干净的毛巾擦拭眼睛,洗眼睛。过度用眼以后,应该放松一下。每隔10~15分钟,休息1~2分钟。
5
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过多的情绪垃圾,保证身体和血液的顺利循环,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6
注意防晒
研究表明,眼睛每天暴露在阳光下1小时,一年内白内障的风险增加10%,户外工作人员患白内
白内障的早期症状一般不明显,仅为轻度的视物模糊,患者可能误以为是老花眼或眼疲劳所致,极易漏诊。中期以后患者的晶状体混浊逐渐加重,视物模糊的程度也随之加重,并可能出现复斜视、近视、眩光等异常感觉。随病情发展,患者最终可完全失明。
典型症状
视物混浊、模糊,总是感到眼前朦胧感、雾蒙蒙感,这是最重要也最明显的症状。
视力下降
晶状体周边的混浊可以不影响视力,而在中央部的混浊,即使范围很小也会严重影响视力。
患者在强光下时,由于瞳孔缩小,进入眼内的光线更少,视力反而不如在弱光下好。
当晶状体严重混浊时,视力可降至仅有光感甚至失明。
对比敏感度下降,视物模糊
在日常生活中,人眼需要分辨边界清晰的物体,也需要分辨边界模糊的物体,后一种分辨能力则称为对比敏感度。部分白内障患者有可能视力下降不明显,但是对比敏感度显著下降,即视功能减退。
屈光改变
核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屈光能力增强,出现“核性近视”,对于老年人反而出现原有的老视减轻;
发生白内障后,晶状体各部混浊程度不一,对光线的折射能力不同,可导致“晶状体性散光”。
色觉改变
混浊晶状体对蓝光吸收增强,使患眼对这些颜色的敏感度下降;此外,晶状体核颜色的改变也会影响色觉。
其他症状
单眼复视或多视;
视野缺损;
眩光,即对太阳光和灯光等亮光出现不适应,甚至面对强亮光时丧失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