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南道尔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比较

2025-01-24 19:35:5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引起广泛的欢迎。这就不单单因为故事情节的吸引人,而是通过侦探小说揭示了社会的现实问题,并在艺术上开创了侦探小说的流派。他取得的文学成就,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

(一)把社会犯罪与政治制度、道德观念结合起来。柯南道尔创作的侦探小说从多侧面反映了英国社会存在的问题。《血字的研究》、《四签名》揭示了英国对印度的侵略与掠夺;《布鲁斯——帕廷顿计划》反映了欧洲的间谍案。而《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六座拿破仑半身像》都涉及到图财谋命、作恶行凶,其他如巧取豪夺、通奸情杀、背信弃义、贪欲逞凶、专横跋扈、尔虞我诈……这些犯罪现象,无一不与政治制度的黑暗与道德观念的败坏有关,柯南道尔还揭示了法律存在的种种漏洞与不合理,以及警察厅的无能、愚蠢与昏庸。由于这类作品宣扬了人道主义、善恶报应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理想主义观点,无疑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也充分显示了柯南道尔进步的人生观与其作品的社会意义。

(二)塑造了鲜明的文学典型。柯南道尔的作品成功地表现“文学是人学”的观点。他笔下的福尔摩斯,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私家侦探,他脚踏实地地生活在英国社会中。他是一个乡绅的后代,祖母是法国画家贺拉斯·凡尔奈的妹妹。他喜欢乡间的生活,爱好乘坐英国人熟悉的马车或火车,经常出没于伦敦的大雾中,他每天要阅读《每日电讯报》。他的外貌独具个性。他精通化学、解剖学知识,迷恋恐怖小说,能拉小提琴,喜欢抽烟斗,并精于刀剑拳术,熟知法律和地质学知识,他在没有接到案件时要依赖打可卡因来获得快感。他对天文学、哲学和现代文学的知识几乎等于零。这些描述,使读者感到这位大侦探不是神,而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人物。在《血字的研究》中,柯南道尔让福尔摩斯的思路走上岔道;在《黄面人》中,福尔摩斯犯了判断性错误;这些描写反而让这艺术典型更具真实性与可信性。还有那位华生医生,也写得十分适合其身份,他在案件中的错误判断,更衬托出福尔摩斯的料事如神。在《四签名》中,华生医生因摩斯坦小姐拥有百万遗产,不敢向她求爱,当财宝落入河中,华生果断向摩斯坦小姐表示爱慕之意,充分显示了华生医生高尚的品德与诚实的为人。福尔摩斯的对手,则千奇百怪,有伪善的君子,有凶狠的罪犯,有古怪的变态者,有诡计多端的阴谋家,其犯罪的伎俩,也绝不雷同。其中最危险的对手是莫里亚蒂教授,他运用智慧犯罪,背后又有一个庞大的黑社会组织作靠山,但福尔摩斯毫不惧怕,宁可与对方同归于尽,也决不放过罪犯。《最后一案》显示了福尔摩斯的勇敢无畏的精神品格,难怪读者读到福尔摩斯与罪犯一起坠入激流之中后,要大声抗议。心中的英雄是不能就此死去的。在柯南道尔的笔下,还出现了猴子作案、猎犬行凶。美洲豹发怒等情节,更增添了作品的惊险色彩与趣味性,并将操纵这些动物作案的幕后者作了深刻的批判。至于书中的其他人物,那些善良的无辜者,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命运牵住了读者心弦,一直读到最后化险为夷,罪犯被擒,才能让读者心中的石头落地。可见其笔下的人物写得何等栩栩如生。

(三)创造了侦探小说的严谨结构。侦探小说最易犯的败笔是案情看来神奇,但缺乏逻辑推理.常常有“神来之笔”,结果让读者在回味中感到案情的不可信。而柯南道尔的70部侦探小说都建立在逻辑推理上,他善于在构思和布局上埋下伏笔,使整个故事更加曲折离奇、引人人胜。有些不可思议的情节,一旦真相大白后,再按照逻辑推理来演绎,会发现作者在布局谋篇上是出人意外又人情人理的。在写法上并非单线发展,而是几条线,几个嫌疑者相互交织,在悬念迭起中进人高潮,又在高潮中揭开谜底,因此很有说服力。如《巴斯克维尔的猎大》的谜底揭穿,是福尔摩斯注重了调查研究;又如《跳舞的人》,福尔摩斯是破译了奇怪的密码;再如《第二血迹》是福尔摩斯从地毯的移动中找到了破案的关键。这些细节看似寻常,其实正是有力地表现了福尔摩斯细致的观察力与丰富的想象力。这些描写,都为严密的构思作了巧妙的铺垫。因此,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不仅在文学上独具魅力,而且把科学运用于文学领域,并为文学的主题和构思服务。扩大了侦探小说的内容,客观上也为读者扩大了知识面。

(四)在情节和语言方面,形成了侦探小说独特的风格。读柯南道尔的小说,最初吸引读者的是离奇与神秘的感受,几乎每一件案子的发生都是不可思议的,在案件的发展中。又有许多变化,令人目不暇接。《四签名》、《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中有些情节,紧张得叫人透不过气来,凶手隐隐约约地出现,令读者为福尔摩斯捏了一把汗,这种表现手法达到了石破天惊的艺术效果,我们不能不为柯南道尔驾驭故事的能力而叹服。在语言方面,柯南道尔又相当成熟而老练,他的文笔简洁而流畅,交代细腻而不拖沓冗长。书中的对话紧紧扣住中心,把一些破绽与疑踪巧妙地放在读者面前,又用扑朔迷离的情节把读者的思维引人歧途。这种文学手法,可以说成功地创建了侦探小说的基本模式,也形成了柯南道尔侦探小说艺术的独特风格。柯南道尔在表现福尔摩斯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写了他的失误;在写他开朗幽默的一面之际,也写了他的孤寂与冷漠。柯南道尔还把社会学、病理学、地质学、种族学引人侦探艺术之中,显示了侦探小说的社会性、科学性与文学性。

正因如此,柯南道尔成为侦探小说的一代宗师。由于读者对其作品的青睐,柯南道尔的作品的稿酬,达到了当时的文学稿酬的最高水平,大大高于同时代的纯文学小说家的稿酬。美国一家出版社愿以5000美金买下10万字的《巴斯克维尔的猎犬》,每千字达50美金稿酬在当时是一个天价。而英国一家杂志社则以每千字100英镑来收买柯南道尔的版权,这在当时的英国出版界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由此可见,当时侦探小说风靡到了何等狂热的地步。

柯南道尔开创了侦探小说的时代,他对侦探小说的贡献是无可估量的。但是,他的作品也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论述。

首先,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的背景是以上层贵族社会为背景的。《银色马》的受害者是一名上校;《驼背人》的死者也是一名上校:《马斯格雷夫礼典》的主角是贵族,《第二血迹》与《王冠宝石案》写的是首相与大臣。这些求助于福尔摩斯的人,大多是有身份、有地位的贵族与资产者,而作案者与罪犯也有不少是贵族与名流。因此,福尔摩斯是上层社会的一个私家侦探。对于这一点,可以从英国当时的社会情况来分析,因为请得起私家侦探的人,不可能是一般的平民。福尔摩斯服务的对象,当然只能是他们。柯南道尔本人是一个私人医生,他接触的人也大多是上流社会的,这就给他的创作打下了无法抹去的烙印。

其次,从柯南道尔创作的70部侦探小说来看,只有三个达10万字的中篇,大多是短篇,对表现犯罪文学的容量是不够的。由于篇幅的有限,犯罪的情节固然可以交代清楚,但对犯罪的心理活动的描写都不够细腻,破案的关键往往是某一细节,对错综交织的案情的来龙去脉,都缺少深层次的描述。侦探短篇读多了,会令人感到不过瘾。这是因为柯南道尔创作的侦探小说大多为杂志而写,万字左右的短篇更适合杂志发表。相比之下,柯南道尔的三个中篇,尤其是《四签名》与《巴斯克维尔的猎犬》更受读者欢迎,可惜中篇小说在柯南道尔的整个创作中太少了点。

第三,柯南道尔不少侦探小说(尤其是后期作品)在写破案时带有一种偶然性,情节的巧合变成为一种模式,而背景的交代往往一笔带过。罪犯深层次的作案,只有《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处理得较为出色,其他的短篇,读来都有点模糊。如果我们读了日本的推理小说,再去读福尔摩斯的侦探小说,就会发现两者的差距是明显的。当然对于侦探小说的开创时期的作品,我们无法苛求于柯南道尔。

总之,柯南道尔为侦探小说开创了新的局面与创作途径,至于如何完善和发展它,需要后来的作家们共同努力。柯南道尔的创作影响了阿加莎·克里斯蒂、莫里斯·勒勃朗、松本清张、森村诚一,他们在创作中,都有意无意地借鉴其犯罪模式与破案模式,并根据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加人了新的内容,从而使侦探小说真正成熟发展起来。对于这一点,柯南道尔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

福尔摩斯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但福尔摩斯的侦探经验和方法,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除了给我们文学上的启示,在司法领域中也产生了作用。欧美一些警察学校,常常选用福尔摩斯的破案事例,让学生学习,并作为考题。福尔摩斯注重调查的精神和办案的故事,更成为警察学校的一个学习内容。做一个当代的福尔摩斯,已成为各国警察的一个口号,这或许是一个侦探小说作家所始料不及的。

如果说柯南道尔开创了侦探小说的第一个黄金时代,那么克里斯蒂则是世界侦探小说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分析她的侦探小说艺术,可以让我们了解这位被誉为“文学魔术师”创作的新风格。

(一)阿加莎·克里斯蒂首先是文学魔术师。她的作品在布局与情节上很有特点。作品一开卷就疑云密布,奇事选出,让读者产生了迷惑与好奇心。她的处女作《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写年过70的富寡妇埃米莉大大突然爱上了庄园女管家华德的表兄阿弗雷德,并与这位比她小20岁的男人结婚,为此引起埃米莉太太的儿子与亲戚的不满与敌意。随即是埃米莉太太突然猝死,死因是服了毒药,于是一起谋杀案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侦探小说《命案目睹记》写麦克吉利克蒂太太在火车上观光,偶然发现另一列火车上,有一个背对自己的高大男子活活扼杀了一个女人。《银行家的神秘失踪》写著名金融家戴温汉先生在周末午后出外散步,结果神秘地失踪了,有人窃走了他保险箱里的巨额股票。《神秘的别墅》写年轻美丽的格温达·里德小姐婚后买下了一幢维多利亚小别墅,在装修房子时发现了一连串不可思议的怪事,别墅内的布置和装饰几乎与她原来设想的一模一样。这些开局的描写,令人感到异峰突起,天外飞来,引起了读者的浓厚兴趣,于是你就陷人克里斯蒂议下的一个又一个陷饼之中。接着,克里斯蒂又使出新的一招,在情节跌宕起伏中,人人是凶手,处处是迷宫,当你刚刚朦胧地意识到某人是凶手时,克里斯蒂笔锋一转,又使你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你的结论一次又一次被否定,而那个站在雾里的凶手始终让你摸不着看不清。《尼罗河上的惨案》写万贯家财的林内特·里奇韦小姐和她女友杰奎琳的恋人赛蒙·多尔结婚了,当他们乘华丽的旅游船在尼罗河上开始旅行时,林内特突然被害。凶手可以是船上同行,的8个旅客,他们都有作案的可能与犯罪的动机。凶杀案一次又一次发生,但一个又一个嫌疑者被否定了。读者初读这部小说时,简直被克里斯蒂神奇的构,$牵住了鼻子,结局是大出意外,没有作案时间的赛蒙·多尔与杰奎琳小姐才是真正的凶手。《畸形屋》写85岁的富商里奥奈兹中毒身亡,这件谋杀案涉及到他的儿子、孙女、第一个妻子的妹妹,还有他的遗孀……总之,每个人都可能是凶手,这些扑朔迷离的情节给谋杀案蒙上了神奇的面纱。《高尔夫球场的疑云》写大富翁保罗·雷诺被人谋杀,死者生前与好几个女子有暧昧关系,他的夫人周围则有一个神秘的男人,情节错综复杂。总之,读克里斯蒂的作品,高潮迭起,令读者欲罢不能,紧紧盯着她时,也猜不出克里斯蒂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当读者稍一疏忽,她就会让你大吃一惊。这个神奇的魔术师,很熟悉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在两次世界大战时她还在医院中工作过,对药剂(尤其是毒药)很有研究,这也为克里斯蒂设计凶手作案提供了条件。聪明的克里斯蒂把谋杀作为一场智力猜谜游戏.令读者陷入迷宫而不辨东西,在真相大白之后不得不佩服她丝丝入扣的分析,感叹自己思维能力的欠缺。

(二)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一个心理学家。她的每部侦探小说都是心理学在文学上的巧妙运用。她笔下的波洛的头脑里有无数“灰色细胞”,“灰色细胞”就是这位矮个子侦探对每个人的心理油动作科学推理的因子。波洛擅长从对方的服饰、举止、爱好、经历和人生观诸方面作综合分析,然后进行逻辑推理。波洛几乎没有与任何凶犯搏斗过,他总是慢吞吞很悠闲,像一只经验丰富的老猫观察一群嘻闹的老鼠,从中找到作案是哪一只“老鼠”,把它绳之以法。克里斯蒂笔下另一位女侦探马普尔小姐,表面上是一位爱扯闹的老姑娘,外号叫“老猫”,其实,马普尔小姐利用闲扯来进行推理,她总是把无关紧要的闲话与有意的谋杀联系在一起,透过罪犯的某些细节与不寻常的举止来窥视其内心的秘密。她和波洛一样,都是心理学家。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波洛对12个旅客的心理活动作了推测,并了解了每个人历史,从中得出了杀死雷切特的正是12个人共同作的案,原来他们是要为无辜的孩子复仇。在《迷雾》一书,雪柏医生表演得极其出色,但波洛并没有被假象所迷惑,他精于推理,终于将雪柏医生绳之以法。在《偷宝石的猫》中,波洛对梅多班克学校作详细调查,运用严密的推理揭露了真凶安·沙普兰的真面目。马普尔小姐则在《牧师住宅凶杀案》和《书房的死尸》两案中,有惊人的表现,以她的智慧与心理学知识,让迷雾中的真凶从幕后走到了幕前。充分显示心理推理在侦探小说中的勉力。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尽管写了凶杀与男女之情,但她创作的态度是严肃的,没有渲染暴行,更没有色情描写,文笔相当洁净。

(三)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一个优秀的文学家。尽管她没有进过正规的学校,但她的文字精巧优美,语言流畅自然,明显地受到狄更斯小说的影响。她的小说在结构上超过了柯南道尔。柯南道尔擅长写短篇,而克里斯蒂则驾驭众多人物与复杂情节,致力构思长篇侦探小说。她小说中的伏笔与线索也比柯南道尔的多。克里斯蒂擅长用多侧面的表现手法来反映社会现实,并在每一桩凶杀案的背后插人时代背景与风俗人情的描写。如在《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用优美的文笔描绘水上风情和名胜古迹;而在《偷宝石的猫》一书中,则对中东的地理环境与当地风俗描写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尤其在描写凶杀案发生后,每个与案件有牵连的人的心理活动,可谓惟妙惟肖。这些描写和叙述,都加强了侦探小说的文学性。如果不涉及人命案与犯罪现象,她的小说语言,完全可以和纯文学媲美。此外,克里斯蒂还是写对话的高手,她笔下人物的对话,都是巧妙的暗示,给读者一种艺术的享受,也是一种巧妙的伏笔。阿加莎·克里斯蒂尤其难得的是,不单单是为了写谋杀而炮制侦探小说,而是借侦探小说这种题材来展示她的文学才华,并把侦探小说的艺术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具有积极的社会效果和现实意义。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盛极一时,至今不衰,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她的作品也存在一些不足。具体来说,主要是为谁而写的问题。

综观克里斯蒂70部侦探作品,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故事的背景,几乎都发生在上流社会,无论是作案者还是被害者,皆以贵族为多数。作案的现场不是庄园就是别墅,其动机十有七八是为了争夺遗产与家业。《哑证人》是写富有的老处女埃米莉·阿伦德尔死后留下30万英镑,于是谋杀动机便与争夺这笔巨额遗产有关。《高尔夫球场的疑云》是写大富翁保罗·雷诺被人谋杀.因为他拥有的家财引起许多人的贪欲之念。《四巨头》是写一桩敲诈案,罪犯也是为了金钱而镇而走险。《海滨古宅险情》。《H庄园的一次午餐》、《斯泰尔斯庄园奇案》、《离奇的死亡》。《死的怀念》、《畸形屋》讲的都是遗产留给人们对谋杀的思考。这些被害人都因为拥有金钱而成了罪犯攻击和谋杀的对象。这固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拜金主义,但作品反映的社会面相对来说比较狭窄,且作案的动机也大同小异,这可能与克里斯蒂本人的生活经历有关,也与当时英国社会对文学的投影有关。

其次,克里斯蒂的作品颇多巧合,不少案件的发生过于离奇,她为了吸引读者,设计了曲折复杂的情节,以此吸引读者而不去论它的是非曲直。细心的读者可以从她的侦探小说中找到一些破绽,有些细节经不起反复推敲,在她小说中也时而出现一些牵强附会的感情纠缠。只是因为克里斯蒂擅长故布疑局,以致让人不去追究。她雅致的语言也为上流社会所欣赏,尽管她小说的大量读者属于平民,但风格上却接近于贵族文学。阿加莎·克里斯蒂生前受到英国贵族社会最高统治者的赏识,原因也在这里。

作为一个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她在柯南道尔的基础上,又设计了谋杀的多种模式,比如她用第一人称《作案者》来叙述故事,又比如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设计了12个人共同合谋杀死一个真正的罪犯,故事的结局是波洛放走了12个凶手,给人一种完美的结局。还有在《尼罗河上的惨案》中,写出了一对恋人复杂的心理活动,尽管他们是一对罪犯,但促使他们犯罪的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社会贫富不均给人带来的困惑;另一方面又是人类的贪欲导致了犯罪的发生。

克里斯蒂的成功还在于她把凶杀案的现场设计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比如《东方快车谋杀案》就在一列火车上,《尼罗河上的惨案》在一条游轮上,《破镜谋杀案》在一次酒会上,人物与地点都不变,这就为推理创造了特定的范围。读者百般努力,却会次次步人歧途。最终由波洛拨开迷雾,去除困惑,这种推理论据确凿,令人叹服。并成为侦探小说的一种模式,推动了世界侦探小说的发展,使世界各国都出现了许多“克里斯蒂式”侦探小说家,并把克里斯蒂创作的犯罪模式,作为一个样板而加以推广。由于她的小说具有通俗性与大众化的特点,还推动了侦探题材走向电影与电视剧。日本的一些优秀推理家江户川乱步、松本清张、森村城一、赤川次郎都在不同程度上受过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风格的熏陶,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人的阅读兴趣与文学创作。这种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国际文坛称她为“罪案小说女王”,克里斯蒂也是当之无愧的。同时,阿加莎·克里斯蒂写的自传,也开拓了对侦探小说理论的研究,剧起众多文学评论家的兴趣,从而使侦探小说的创作提高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1976年,在阿加莎·克里斯蒂逝世的那一年,根据她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尼罗河上的惨案》荣获奥斯卡金像奖,这不仅是她个人的荣誉,也表明了国际影坛对侦探题材电影的承认与肯定。

有本《世界侦探小说史略》里有详细的介绍。虽然很多泄了底,而且有些过于主观,但是总体来说还不错。你可以去看下。
我的回答就是从它来的

回答2:

)把社会犯罪与政治制度、道德观念结合起来。柯南道尔创作的侦探小说从多侧面反映了英国社会存在的问题。《血字的研究》、《四签名》揭示了英国对印度的侵略与掠夺;《布鲁斯——帕廷顿计划》反映了欧洲的间谍案。而《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六座拿破仑半身像》都涉及到图财谋命、作恶行凶,其他如巧取豪夺、通奸情杀、背信弃义、贪欲逞凶、专横跋扈、尔虞我诈……这些犯罪现象,无一不与政治制度的黑暗与道德观念的败坏有关,柯南道尔还揭示了法律存在的种种漏洞与不合理,以及警察厅的无能、愚蠢与昏庸。由于这类作品宣扬了人道主义、善恶报应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理想主义观点,无疑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也充分显示了柯南道尔进步的人生观与其作品的社会意义。
(二)塑造了鲜明的文学典型。柯南道尔的作品成功地表现“文学是人学”的观点。他笔下的福尔摩斯,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私家侦探,他脚踏实地地生活在英国社会中。
(三)创造了侦探小说的严谨结构。侦探小说最易犯的败笔是案情看来神奇,但缺乏逻辑推理.常常有“神来之笔”,结果让读者在回味中感到案情的不可信。而柯南道尔的70部侦探小说都建立在逻辑推理上,他善于在构思和布局上埋下伏笔,使整个故事更加曲折离奇、引人人胜。
(四)在情节和语言方面,形成了侦探小说独特的风格。读柯南道尔的小说,最初吸引读者的是离奇与神秘的感受,几乎每一件案子的发生都是不可思议的,在案件的发展中。又有许多变化,令人目不暇接。
正可胜邪,人皆懂之。这个道理在书中得到进一步的体现。侦探小说中的作案者无论多狡猾、多狠毒,总逃不过福尔摩斯锐利的目光,与他出色的推理能力。世界上,总有像福尔摩斯一样为社会伸张正义的人。假如你犯了法,做了不道德的事,即使你有着高超的智慧,但你的邪恶也会出卖你,暴露你的一切。你逃得了一时,也逃不了一世,所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绳之于法便是你的下场。

综观克里斯蒂70部侦探作品,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故事的背景,几乎都发生在上流社会,无论是作案者还是被害者,皆以贵族为多数。作案的现场不是庄园就是别墅,其动机十有七八是为了争夺遗产与家业。《哑证人》是写富有的老处女埃米莉·阿伦德尔死后留下30万英镑,于是谋杀动机便与争夺这笔巨额遗产有关。《高尔夫球场的疑云》是写大富翁保罗·雷诺被人谋杀.因为他拥有的家财引起许多人的贪欲之念。《四巨头》是写一桩敲诈案,罪犯也是为了金钱而镇而走险。《海滨古宅险情》。《h庄园的一次午餐》、《斯泰尔斯庄园奇案》、《离奇的死亡》。《死的怀念》、《畸形屋》讲的都是遗产留给人们对谋杀的思考。这些被害人都因为拥有金钱而成了罪犯攻击和谋杀的对象。这固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拜金主义,但作品反映的社会面相对来说比较狭窄,且作案的动机也大同小异,这可能与克里斯蒂本人的生活经历有关,也与当时英国社会对文学的投影有关。
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引起广泛的欢迎。这就不单单因为故事情节的吸引人,而是通过侦探小说揭示了社会的现实问题,并在艺术上开创了侦探小说的流派。他取得的文学成就,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

(一)把社会犯罪与政治制度、道德观念结合起来。柯南道尔创作的侦探小说从多侧面反映了英国社会存在的问题。《血字的研究》、《四签名》揭示了英国对印度的侵略与掠夺;《布鲁斯——帕廷顿计划》反映了欧洲的间谍案。而《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六座拿破仑半身像》都涉及到图财谋命、作恶行凶,其他如巧取豪夺、通奸情杀、背信弃义、贪欲逞凶、专横跋扈、尔虞我诈……这些犯罪现象,无一不与政治制度的黑暗与道德观念的败坏有关,柯南道尔还揭示了法律存在的种种漏洞与不合理,以及警察厅的无能、愚蠢与昏庸。由于这类作品宣扬了人道主义、善恶报应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理想主义观点,无疑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也充分显示了柯南道尔进步的人生观与其作品的社会意义。

(二)塑造了鲜明的文学典型。柯南道尔的作品成功地表现“文学是人学”的观点。他笔下的福尔摩斯,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私家侦探,他脚踏实地地生活在英国社会中。他是一个乡绅的后代,祖母是法国画家贺拉斯·凡尔奈的妹妹。他喜欢乡间的生活,爱好乘坐英国人熟悉的马车或火车,经常出没于伦敦的大雾中,他每天要阅读《每日电讯报》。他的外貌独具个性。他精通化学、解剖学知识,迷恋恐怖小说,能拉小提琴,喜欢抽烟斗,并精于刀剑拳术,熟知法律和地质学知识,他在没有接到案件时要依赖打可卡因来获得快感。他对天文学、哲学和现代文学的知识几乎等于零。这些描述,使读者感到这位大侦探不是神,而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人物。在《血字的研究》中,柯南道尔让福尔摩斯的思路走上岔道;在《黄面人》中,福尔摩斯犯了判断性错误;这些描写反而让这艺术典型更具真实性与可信性。还有那位华生医生,也写得十分适合其身份,他在案件中的错误判断,更衬托出福尔摩斯的料事如神。在《四签名》中,华生医生因摩斯坦小姐拥有百万遗产,不敢向她求爱,当财宝落入河中,华生果断向摩斯坦小姐表示爱慕之意,充分显示了华生医生高尚的品德与诚实的为人。福尔摩斯的对手,则千奇百怪,有伪善的君子,有凶狠的罪犯,有古怪的变态者,有诡计多端的阴谋家,其犯罪的伎俩,也绝不雷同。其中最危险的对手是莫里亚蒂教授,他运用智慧犯罪,背后又有一个庞大的黑社会组织作靠山,但福尔摩斯毫不惧怕,宁可与对方同归于尽,也决不放过罪犯。《最后一案》显示了福尔摩斯的勇敢无畏的精神品格,难怪读者读到福尔摩斯与罪犯一起坠入激流之中后,要大声抗议。心中的英雄是不能就此死去的。在柯南道尔的笔下,还出现了猴子作案、猎犬行凶。美洲豹发怒等情节,更增添了作品的惊险色彩与趣味性,并将操纵这些动物作案的幕后者作了深刻的批判。至于书中的其他人物,那些善良的无辜者,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命运牵住了读者心弦,一直读到最后化险为夷,罪犯被擒,才能让读者心中的石头落地。可见其笔下的人物写得何等栩栩如生。

(三)创造了侦探小说的严谨结构。侦探小说最易犯的败笔是案情看来神奇,但缺乏逻辑推理.常常有“神来之笔”,结果让读者在回味中感到案情的不可信。而柯南道尔的70部侦探小说都建立在逻辑推理上,他善于在构思和布局上埋下伏笔,使整个故事更加曲折离奇、引人人胜。有些不可思议的情节,一旦真相大白后,再按照逻辑推理来演绎,会发现作者在布局谋篇上是出人意外又人情人理的。在写法上并非单线发展,而是几条线,几个嫌疑者相互交织,在悬念迭起中进人高潮,又在高潮中揭开谜底,因此很有说服力。如《巴斯克维尔的猎大》的谜底揭穿,是福尔摩斯注重了调查研究;又如《跳舞的人》,福尔摩斯是破译了奇怪的密码;再如《第二血迹》是福尔摩斯从地毯的移动中找到了破案的关键。这些细节看似寻常,其实正是有力地表现了福尔摩斯细致的观察力与丰富的想象力。这些描写,都为严密的构思作了巧妙的铺垫。因此,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不仅在文学上独具魅力,而且把科学运用于文学领域,并为文学的主题和构思服务。扩大了侦探小说的内容,客观上也为读者扩大了知识面。

(四)在情节和语言方面,形成了侦探小说独特的风格。读柯南道尔的小说,最初吸引读者的是离奇与神秘的感受,几乎每一件案子的发生都是不可思议的,在案件的发展中。又有许多变化,令人目不暇接。《四签名》、《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中有些情节,紧张得叫人透不过气来,凶手隐隐约约地出现,令读者为福尔摩斯捏了一把汗,这种表现手法达到了石破天惊的艺术效果,我们不能不为柯南道尔驾驭故事的能力而叹服。在语言方面,柯南道尔又相当成熟而老练,他的文笔简洁而流畅,交代细腻而不拖沓冗长。书中的对话紧紧扣住中心,把一些破绽与疑踪巧妙地放在读者面前,又用扑朔迷离的情节把读者的思维引人歧途。这种文学手法,可以说成功地创建了侦探小说的基本模式,也形成了柯南道尔侦探小说艺术的独特风格。柯南道尔在表现福尔摩斯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写了他的失误;在写他开朗幽默的一面之际,也写了他的孤寂与冷漠。柯南道尔还把社会学、病理学、地质学、种族学引人侦探艺术之中,显示了侦探小说的社会性、科学性与文学性。

正因如此,柯南道尔成为侦探小说的一代宗师。由于读者对其作品的青睐,柯南道尔的作品的稿酬,达到了当时的文学稿酬的最高水平,大大高于同时代的纯文学小说家的稿酬。美国一家出版社愿以5000美金买下10万字的《巴斯克维尔的猎犬》,每千字达50美金稿酬在当时是一个天价。而英国一家杂志社则以每千字100英镑来收买柯南道尔的版权,这在当时的英国出版界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由此可见,当时侦探小说风靡到了何等狂热的地步。

柯南道尔开创了侦探小说的时代,他对侦探小说的贡献是无可估量的。但是,他的作品也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论述。

首先,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的背景是以上层贵族社会为背景的。《银色马》的受害者是一名上校;《驼背人》的死者也是一名上校:《马斯格雷夫礼典》的主角是贵族,《第二血迹》与《王冠宝石案》写的是首相与大臣。这些求助于福尔摩斯的人,大多是有身份、有地位的贵族与资产者,而作案者与罪犯也有不少是贵族与名流。因此,福尔摩斯是上层社会的一个私家侦探。对于这一点,可以从英国当时的社会情况来分析,因为请得起私家侦探的人,不可能是一般的平民。福尔摩斯服务的对象,当然只能是他们。柯南道尔本人是一个私人医生,他接触的人也大多是上流社会的,这就给他的创作打下了无法抹去的烙印。

其次,从柯南道尔创作的70部侦探小说来看,只有三个达10万字的中篇,大多是短篇,对表现犯罪文学的容量是不够的。由于篇幅的有限,犯罪的情节固然可以交代清楚,但对犯罪的心理活动的描写都不够细腻,破案的关键往往是某一细节,对错综交织的案情的来龙去脉,都缺少深层次的描述。侦探短篇读多了,会令人感到不过瘾。这是因为柯南道尔创作的侦探小说大多为杂志而写,万字左右的短篇更适合杂志发表。相比之下,柯南道尔的三个中篇,尤其是《四签名》与《巴斯克维尔的猎犬》更受读者欢迎,可惜中篇小说在柯南道尔的整个创作中太少了点。

第三,柯南道尔不少侦探小说(尤其是后期作品)在写破案时带有一种偶然性,情节的巧合变成为一种模式,而背景的交代往往一笔带过。罪犯深层次的作案,只有《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处理得较为出色,其他的短篇,读来都有点模糊。如果我们读了日本的推理小说,再去读福尔摩斯的侦探小说,就会发现两者的差距是明显的。当然对于侦探小说的开创时期的作品,我们无法苛求于柯南道尔。

总之,柯南道尔为侦探小说开创了新的局面与创作途径,至于如何完善和发展它,需要后来的作家们共同努力。柯南道尔的创作影响了阿加莎·克里斯蒂、莫里斯·勒勃朗、松本清张、森村诚一,他们在创作中,都有意无意地借鉴其犯罪模式与破案模式,并根据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加人了新的内容,从而使侦探小说真正成熟发展起来。对于这一点,柯南道尔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

福尔摩斯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但福尔摩斯的侦探经验和方法,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除了给我们文学上的启示,在司法领域中也产生了作用。欧美一些警察学校,常常选用福尔摩斯的破案事例,让学生学习,并作为考题。福尔摩斯注重调查的精神和办案的故事,更成为警察学校的一个学习内容。做一个当代的福尔摩斯,已成为各国警察的一个口号,这或许是一个侦探小说作家所始料不及的。

如果说柯南道尔开创了侦探小说的第一个黄金时代,那么克里斯蒂则是世界侦探小说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分析她的侦探小说艺术,可以让我们了解这位被誉为“文学魔术师”创作的新风格。

(一)阿加莎·克里斯蒂首先是文学魔术师。她的作品在布局与情节上很有特点。作品一开卷就疑云密布,奇事选出,让读者产生了迷惑与好奇心。她的处女作《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写年过70的富寡妇埃米莉大大突然爱上了庄园女管家华德的表兄阿弗雷德,并与这位比她小20岁的男人结婚,为此引起埃米莉太太的儿子与亲戚的不满与敌意。随即是埃米莉太太突然猝死,死因是服了毒药,于是一起谋杀案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侦探小说《命案目睹记》写麦克吉利克蒂太太在火车上观光,偶然发现另一列火车上,有一个背对自己的高大男子活活扼杀了一个女人。《银行家的神秘失踪》写著名金融家戴温汉先生在周末午后出外散步,结果神秘地失踪了,有人窃走了他保险箱里的巨额股票。《神秘的别墅》写年轻美丽的格温达·里德小姐婚后买下了一幢维多利亚小别墅,在装修房子时发现了一连串不可思议的怪事,别墅内的布置和装饰几乎与她原来设想的一模一样。这些开局的描写,令人感到异峰突起,天外飞来,引起了读者的浓厚兴趣,于是你就陷人克里斯蒂议下的一个又一个陷饼之中。接着,克里斯蒂又使出新的一招,在情节跌宕起伏中,人人是凶手,处处是迷宫,当你刚刚朦胧地意识到某人是凶手时,克里斯蒂笔锋一转,又使你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你的结论一次又一次被否定,而那个站在雾里的凶手始终让你摸不着看不清。《尼罗河上的惨案》写万贯家财的林内特·里奇韦小姐和她女友杰奎琳的恋人赛蒙·多尔结婚了,当他们乘华丽的旅游船在尼罗河上开始旅行时,林内特突然被害。凶手可以是船上同行,的8个旅客,他们都有作案的可能与犯罪的动机。凶杀案一次又一次发生,但一个又一个嫌疑者被否定了。读者初读这部小说时,简直被克里斯蒂神奇的构,$牵住了鼻子,结局是大出意外,没有作案时间的赛蒙·多尔与杰奎琳小姐才是真正的凶手。《畸形屋》写85岁的富商里奥奈兹中毒身亡,这件谋杀案涉及到他的儿子、孙女、第一个妻子的妹妹,还有他的遗孀……总之,每个人都可能是凶手,这些扑朔迷离的情节给谋杀案蒙上了神奇的面纱。《高尔夫球场的疑云》写大富翁保罗·雷诺被人谋杀,死者生前与好几个女子有暧昧关系,他的夫人周围则有一个神秘的男人,情节错综复杂。总之,读克里斯蒂的作品,高潮迭起,令读者欲罢不能,紧紧盯着她时,也猜不出克里斯蒂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当读者稍一疏忽,她就会让你大吃一惊。这个神奇的魔术师,很熟悉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在两次世界大战时她还在医院中工作过,对药剂(尤其是毒药)很有研究,这也为克里斯蒂设计凶手作案提供了条件。聪明的克里斯蒂把谋杀作为一场智力猜谜游戏.令读者陷入迷宫而不辨东西,在真相大白之后不得不佩服她丝丝入扣的分析,感叹自己思维能力的欠缺。

(二)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一个心理学家。她的每部侦探小说都是心理学在文学上的巧妙运用。她笔下的波洛的头脑里有无数“灰色细胞”,“灰色细胞”就是这位矮个子侦探对每个人的心理油动作科学推理的因子。波洛擅长从对方的服饰、举止、爱好、经历和人生观诸方面作综合分析,然后进行逻辑推理。波洛几乎没有与任何凶犯搏斗过,他总是慢吞吞很悠闲,像一只经验丰富的老猫观察一群嘻闹的老鼠,从中找到作案是哪一只“老鼠”,把它绳之以法。克里斯蒂笔下另一位女侦探马普尔小姐,表面上是一位爱扯闹的老姑娘,外号叫“老猫”,其实,马普尔小姐利用闲扯来进行推理,她总是把无关紧要的闲话与有意的谋杀联系在一起,透过罪犯的某些细节与不寻常的举止来窥视其内心的秘密。她和波洛一样,都是心理学家。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波洛对12个旅客的心理活动作了推测,并了解了每个人历史,从中得出了杀死雷切特的正是12个人共同作的案,原来他们是要为无辜的孩子复仇。在《迷雾》一书,雪柏医生表演得极其出色,但波洛并没有被假象所迷惑,他精于推理,终于将雪柏医生绳之以法。在《偷宝石的猫》中,波洛对梅多班克学校作详细调查,运用严密的推理揭露了真凶安·沙普兰的真面目。马普尔小姐则在《牧师住宅凶杀案》和《书房的死尸》两案中,有惊人的表现,以她的智慧与心理学知识,让迷雾中的真凶从幕后走到了幕前。充分显示心理推理在侦探小说中的勉力。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尽管写了凶杀与男女之情,但她创作的态度是严肃的,没有渲染暴行,更没有色情描写,文笔相当洁净。

(三)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一个优秀的文学家。尽管她没有进过正规的学校,但她的文字精巧优美,语言流畅自然,明显地受到狄更斯小说的影响。她的小说在结构上超过了柯南道尔。柯南道尔擅长写短篇,而克里斯蒂则驾驭众多人物与复杂情节,致力构思长篇侦探小说。她小说中的伏笔与线索也比柯南道尔的多。克里斯蒂擅长用多侧面的表现手法来反映社会现实,并在每一桩凶杀案的背后插人时代背景与风俗人情的描写。如在《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用优美的文笔描绘水上风情和名胜古迹;而在《偷宝石的猫》一书中,则对中东的地理环境与当地风俗描写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尤其在描写凶杀案发生后,每个与案件有牵连的人的心理活动,可谓惟妙惟肖。这些描写和叙述,都加强了侦探小说的文学性。如果不涉及人命案与犯罪现象,她的小说语言,完全可以和纯文学媲美。此外,克里斯蒂还是写对话的高手,她笔下人物的对话,都是巧妙的暗示,给读者一种艺术的享受,也是一种巧妙的伏笔。阿加莎·克里斯蒂尤其难得的是,不单单是为了写谋杀而炮制侦探小说,而是借侦探小说这种题材来展示她的文学才华,并把侦探小说的艺术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具有积极的社会效果和现实意义。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盛极一时,至今不衰,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她的作品也存在一些不足。具体来说,主要是为谁而写的问题。

综观克里斯蒂70部侦探作品,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故事的背景,几乎都发生在上流社会,无论是作案者还是被害者,皆以贵族为多数。作案的现场不是庄园就是别墅,其动机十有七八是为了争夺遗产与家业。《哑证人》是写富有的老处女埃米莉·阿伦德尔死后留下30万英镑,于是谋杀动机便与争夺这笔巨额遗产有关。《高尔夫球场的疑云》是写大富翁保罗·雷诺被人谋杀.因为他拥有的家财引起许多人的贪欲之念。《四巨头》是写一桩敲诈案,罪犯也是为了金钱而镇而走险。《海滨古宅险情》。《H庄园的一次午餐》、《斯泰尔斯庄园奇案》、《离奇的死亡》。《死的怀念》、《畸形屋》讲的都是遗产留给人们对谋杀的思考。这些被害人都因为拥有金钱而成了罪犯攻击和谋杀的对象。这固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拜金主义,但作品反映的社会面相对来说比较狭窄,且作案的动机也大同小异,这可能与克里斯蒂本人的生活经历有关,也与当时英国社会对文学的投影有关。

其次,克里斯蒂的作品颇多巧合,不少案件的发生过于离奇,她为了吸引读者,设计了曲折复杂的情节,以此吸引读者而不去论它的是非曲直。细心的读者可以从她的侦探小说中找到一些破绽,有些细节经不起反复推敲,在她小说中也时而出现一些牵强附会的感情纠缠。只是因为克里斯蒂擅长故布疑局,以致让人不去追究。她雅致的语言也为上流社会所欣赏,尽管她小说的大量读者属于平民,但风格上却接近于贵族文学。阿加莎·克里斯蒂生前受到英国贵族社会最高统治者的赏识,原因也在这里。

作为一个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她在柯南道尔的基础上,又设计了谋杀的多种模式,比如她用第一人称《作案者》来叙述故事,又比如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设计了12个人共同合谋杀死一个真正的罪犯,故事的结局是波洛放走了12个凶手,给人一种完美的结局。还有在《尼罗河上的惨案》中,写出了一对恋人复杂的心理活动,尽管他们是一对罪犯,但促使他们犯罪的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社会贫富不均给人带来的困惑;另一方面又是人类的贪欲导致了犯罪的发生。

克里斯蒂的成功还在于她把凶杀案的现场设计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比如《东方快车谋杀案》就在一列火车上,《尼罗河上的惨案》在一条游轮上,《破镜谋杀案》在一次酒会上,人物与地点都不变,这就为推理创造了特定的范围。读者百般努力,却会次次步人歧途。最终由波洛拨开迷雾,去除困惑,这种推理论据确凿,令人叹服。并成为侦探小说的一种模式,推动了世界侦探小说的发展,使世界各国都出现了许多“克里斯蒂式”侦探小说家,并把克里斯蒂创作的犯罪模式,作为一个样板而加以推广。由于她的小说具有通俗性与大众化的特点,还推动了侦探题材走向电影与电视剧。日本的一些优秀推理家江户川乱步、松本清张、森村城一、赤川次郎都在不同程度上受过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风格的熏陶,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人的阅读兴趣与文学创作。这种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国际文坛称她为“罪案小说女王”,克里斯蒂也是当之无愧的。同时,阿加莎·克里斯蒂写的自传,也开拓了对侦探小说理论的研究,剧起众多文学评论家的兴趣,从而使侦探小说的创作提高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1976年,在阿加莎·克里斯蒂逝世的那一年,根据她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尼罗河上的惨案》荣获奥斯卡金像奖,这不仅是她个人的荣誉,也表明了国际影坛对侦探题材电影的承认与肯定。

回答3:

(一)把社会犯罪与政治制度、道德观念结合起来。柯南道尔创作的侦探小说从多侧面反映了英国社会存在的问题。《血字的研究》、《四签名》揭示了英国对印度的侵略与掠夺;《布鲁斯——帕廷顿计划》反映了欧洲的间谍案。而《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六座拿破仑半身像》都涉及到图财谋命、作恶行凶,其他如巧取豪夺、通奸情杀、背信弃义、贪欲逞凶、专横跋扈、尔虞我诈……这些犯罪现象,无一不与政治制度的黑暗与道德观念的败坏有关,柯南道尔还揭示了法律存在的种种漏洞与不合理,以及警察厅的无能、愚蠢与昏庸。由于这类作品宣扬了人道主义、善恶报应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理想主义观点,无疑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也充分显示了柯南道尔进步的人生观与其作品的社会意义。
(二)塑造了鲜明的文学典型。柯南道尔的作品成功地表现“文学是人学”的观点。他笔下的福尔摩斯,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私家侦探,他脚踏实地地生活在英国社会中。
(三)创造了侦探小说的严谨结构。侦探小说最易犯的败笔是案情看来神奇,但缺乏逻辑推理.常常有“神来之笔”,结果让读者在回味中感到案情的不可信。而柯南道尔的70部侦探小说都建立在逻辑推理上,他善于在构思和布局上埋下伏笔,使整个故事更加曲折离奇、引人人胜。
(四)在情节和语言方面,形成了侦探小说独特的风格。读柯南道尔的小说,最初吸引读者的是离奇与神秘的感受,几乎每一件案子的发生都是不可思议的,在案件的发展中。又有许多变化,令人目不暇接。
正可胜邪,人皆懂之。这个道理在书中得到进一步的体现。侦探小说中的作案者无论多狡猾、多狠毒,总逃不过福尔摩斯锐利的目光,与他出色的推理能力。世界上,总有像福尔摩斯一样为社会伸张正义的人。假如你犯了法,做了不道德的事,即使你有着高超的智慧,但你的邪恶也会出卖你,暴露你的一切。你逃得了一时,也逃不了一世,所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绳之于法便是你的下场。

综观克里斯蒂70部侦探作品,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故事的背景,几乎都发生在上流社会,无论是作案者还是被害者,皆以贵族为多数。作案的现场不是庄园就是别墅,其动机十有七八是为了争夺遗产与家业。《哑证人》是写富有的老处女埃米莉·阿伦德尔死后留下30万英镑,于是谋杀动机便与争夺这笔巨额遗产有关。《高尔夫球场的疑云》是写大富翁保罗·雷诺被人谋杀.因为他拥有的家财引起许多人的贪欲之念。《四巨头》是写一桩敲诈案,罪犯也是为了金钱而镇而走险。《海滨古宅险情》。《h庄园的一次午餐》、《斯泰尔斯庄园奇案》、《离奇的死亡》。《死的怀念》、《畸形屋》讲的都是遗产留给人们对谋杀的思考。这些被害人都因为拥有金钱而成了罪犯攻击和谋杀的对象。这固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拜金主义,但作品反映的社会面相对来说比较狭窄,且作案的动机也大同小异,这可能与克里斯蒂本人的生活经历有关,也与当时英国社会对文学的投影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