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做不喜欢的事,是很困难的因为这要让自己的心里变反过了,那是相当痛苦的。在有为什么说叫不喜欢,喜欢和不喜欢虽然只差俩个字但里面的区别就是相反的,我感觉这句话应该就是要来锻炼自己的心智和磨练自己的性格吧。
磨练性格
这句话从本身的含义上来讲,是多少带一些苦修意味的。一如修行着的苦行僧,把苦修视为一种得到神谕的捷径来坚持。一个人往往只有在遭受苦难的时候,才能明白乐观和坚强有多么重要;承受挫折的时候,才能明白豁达和韧性有多么可贵。而这些磨难,不正是那些我们所不喜欢的事吗?
克服恐惧
克服恐惧感同样也是淬炼坚毅灵魂的有效途径。一个人想要变得真正坚强,那么他究竟能拿出多少勇气来面对恐惧、乃至于付出多少勇敢来战胜恐惧,这些都可以成为衡量自身特质的绝佳标准。而在克服恐惧的过程中,我们依旧会做那些不喜欢的事。
充实生活
辛弃疾先生说得好,
“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能够拿自己的喜好来充实生活的人只能算是平常.而那些能够从不喜好的事物中剥离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再充实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中去,这才可以算是真正的高人一等。
总结
我认为每个人的心智都是由幼稚走向成熟的,也向来都是渐进的一个过程。不管是知识的积累,还是见识的增长,亦或是人生经验的增长,终归到底还要归结于心智的成长。
毛姆是一个传奇性的作家,他有许多了不起的作品,也留下了许多为人赞叹的句子,《月亮和六便士》便是金句汇集的一部作品。
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其实这句话,应该是适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虽然你第一眼看到可能有点懵,但多读几遍,你一定能感受到其中道理。欲是什么,或许通俗一点说就是你喜欢做的事了,你的五欲六尘。喜欢的事做多了,会怀疑,会恐惧,会患得患失。做一件不喜欢做的事是遣欲,是克己,是自化。我个人觉得,当你每天克服自己的惰性去做对你自身有好处但你并不喜欢或者并不能每天坚持去做的事,然而当你完成了这些事的时候,你的内心就会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有一些会改变社会的想法,往往是在不经意间被证明是正确的,而主流,往往都是些随波逐流的人、没什么新意的想法。也许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在下一个时代就成了无人在意的垃圾。个体是容易受到群体的影响随波逐流的,可怕的事情在于,当一个人适应了这个时代的环境,博得了这个时代的认可,环境于无形之中在他的周围竖起了一道围墙,他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都受到了这堵墙的局限,更可怕的是,他却不自知,并且已经非常习惯一种行动和思考的方式。
总结
所谓深入浅出,毛姆一向如此,深奥的道理,一言蔽之。虽不点破其中韵味,却也让人觉得简单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