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酸制弱酸 ,意义是较强酸可以制较弱酸,形象地说,就是强的酸把弱的酸赶跑。
较强酸溶液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制较弱酸,一般认为,这是因为较强酸中的H+电离率较大,接受H3O+的能力较弱,较弱酸的酸根接受H3O+的能力较强。
(1)强酸溶液制较弱酸的例子:
CaCO3 +2HCl====CaCl2+H2O+CO2↑
这里碳酸已经被强酸HCl所赶出,而生成的是碳酸不稳定,分解成CO2和H2O
Ca3(PO4)2+2H2SO4====Ca(H2PO4)2+2CaSO4 (磷肥过磷酸钙)
Ca(H2PO4)2+ H2SO4(浓)==加热==CaSO4 +2H3PO4(工业制磷酸)
这里H3PO4虽然在纯水中第一步可完全电离出H+,但其它H+不能完全电离,为中强酸,H2SO4浓度较低时,生成较H2PO4-,浓硫酸有少量裸露的质子(没有水合的氢离子),可以使H2PO4- 接受质子,生成H3PO4。
弱酸间的竞争:
Na2CO3+2CH3COOH=====2CH3COONa+CO2↑+H2O
碳酸是弱酸,醋酸也是弱酸,它们氢离子的电离存在平衡,但是醋酸电离H+的能力比CO2+H2O要强(并不是比H2CO3强),所以生成不稳定的碳酸,碳酸分解成CO2和H2O。
NaAlO2+CO2+2H2O====NaHCO3+Al(OH)3↓
偏铝酸(四羟基合铝酸)的酸性比碳酸酸性弱,所以反应生成铝酸(氢氧化铝)沉淀。( 反应生成NaHCO3时,氢氧化铝完全沉淀,生成Na2CO3时,氢氧化铝不完全沉淀)
为什么有时可以“弱酸制强酸”:
这种情况有好几种
△1,不挥发性制挥发性
这种情况下,得到阳离子的酸一定到够浓,一定要不挥发
KClO4+H2SO4(浓)==微热、减压==HClO4↑+KHSO4(实验室制高氯酸,高氯酸---------无机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酸)
H3PO4+KI==微热==KH2PO4+HI↑(实验室制氢碘酸,氢碘酸-----非发射氢化物酸性最强)
2KMnO4+2H3PO4(浓)==加热==2KH2PO4+Mn2O7↑+H2O(高锰酸--受热易被脱水,强酸,已做过实验)
△2, 形成更难电离的物质
Al2(SO4)3+6HF===2AlF3↓+3H2SO4
Al与F之间的亲和力很强, AlF3是共价化合物,Al3+和F-能结合成 AlF3分子,在水中也几乎不能电离。
Hg(NO3)2+H2S====HgS↓+2HNO3
Hg和S之间的亲和力很强,形成稳定的HgS分子,在水中也几乎不能电离。
PbSO4+2CH3COOH====(CH3COO)2Pb+H2SO4
醋酸铅为难电离物质,共价化合物
4,强路易斯酸制弱路易斯酸
2K2MnF6 +4SbF5=====4KSbF6+2MnF3+F2↑(实验室制氟气)
SbF5为最强的路易斯酸,极易接受电子对。溶于无水氟化氢即得世界上最强的酸---氟锑酸,SbF5置换较弱的路易斯酸MnF4,而MnF4不稳定,分解得到氟气。
强酸是说酸溶解在水中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电离成氢离子和酸根离子,弱酸是相对强酸来说的,指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大部分在溶液中以分子状态存在。一般的酸制酸的反应实际上是个复分解反应,这个反应能不能发生除了要看酸的强弱还要考虑有没有沉淀,气体,高沸点或低沸点酸的生成。
比如用磷酸(一种中强酸)制取HI ,HBr(二者都是比盐酸强的酸)。虽然磷酸为弱酸,但由于生成了气体所以反应也可以发生。
在比如用硫酸与高氯酸钡作用生成高氯酸,虽然我们说高氯酸比硫酸酸性强,但由于生成了硫酸钡沉淀,所以反应也可以发生。
因此对于强酸制弱酸大家要理解它,不要一遇到有酸与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与盐时都简单的归为强酸制弱酸。
不是一定强酸制弱酸,有特殊情况:如:H2S+CuSO4=H2SO4+CuS
这个反应主要是生成了一种难溶于强酸的物质(也就是提到离子反应中的难溶物质)
弱酸制强酸有两种情形:
1)非氧化还原反应的复分解反应
诚如,楼上那位所述,酸性较强的酸能够制取酸性较弱的酸,是因为较强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大于较弱酸,电离产生的氢离子可以跟较弱酸的酸根根离子结合,形成较难电离的较弱酸分子从体系中“游离”出去,从而导致化学平衡向着生成较弱酸的方向移动。
事实上,弱酸能制取强酸的道理是相同的,也是使整个反应向总的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只不过是由于生成的盐的溶解度实在是很小。
如:CuSO4 + H2S == CuS(沉淀)+ H2SO4等等。
2)氧化还原反应
这纯粹是与反应物和产物的氧化还原性大小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规律:氧化性强的氧化剂 + 还原性强的还原剂 == 氧化性弱的氧化产物 + 还原性弱的还原产物。
强酸制弱酸的原理
强酸制弱酸,实际上就是指较强的酸生成较弱的酸,强弱是相对而言的,反应会生成盐类化学物质。强酸制弱酸指用强酸与弱酸的盐反应,生成弱酸和强酸盐的反应,因为弱酸都是弱电解质,结合氢的倾向要比强酸强例
反应方程式:强酸+弱酸盐→弱酸+强酸盐。
常见的酸性强弱顺序比较
(H2SO3、H3PO4、CH3COOH)>H2CO3>(H2S、HCLO、C6H5OH)>HCO3¯>(H2SiO3、AL(OH)3)
常用的强酸制弱酸
1、实验室强酸溶液制较弱酸
CaCO3 +2HCl====CaCl2+H2O+CO2↑
碳酸被强酸HCl所赶出,生成的是碳酸不稳定,分解成CO2和H2O
2、农业磷肥过磷酸钙
Ca3(PO4)2+2H2SO4====Ca(H2PO4)2+2CaSO4
3、工业制磷酸
Ca(H2PO4)2+ H2SO4(浓)==加热==CaSO4 +2H3PO4
4、盐酸和醋酸钠生成氯化钠和醋酸
CH3COONa+HCl====CH3COOH+NaCl
强酸制弱酸,强碱制弱碱,仅仅是一条规律的而已。万不可一概而论。
事实上反例很多。反应能否进行还是要由平衡计算而得到。任何反应都存在平衡。之所以表面上酸性对是否反应有影响,原因是PH和所加强酸阴离子的影响。由于所加酸性强,电离出阴离子相对弱酸电离出的而言就多,所以平衡移动了,自然就会出现强酸能制弱酸的现象。
弱酸制强酸,或弱碱制强碱,只要不断降低生成的强酸根的浓度即可,也就就是为何所谓难挥发性酸制易挥发性酸的缘故了。
再比如,你应该见过K+RbCl-KCl+Rb,这也不符合还原性强弱的规律。但是由于Rb沸点很低,不断蒸出,反应也顺利进行了。
你所说的强酸制弱酸,只是反应程度很大,但不代表把弱酸放到强酸盐中就不生成所谓强酸了。如把H2S加入氯化钠溶液中会生成HCl,不是H+和Cl-而是HCl分子。只是程度很小而已。
你应该知道:H2S+CuSO4——CuS+H2SO4,这就是由于CuS溶度积很小,换句话说就是溶解度很小所造成的,和硫酸,氢硫酸,酸性强弱完全没关系。
限于现阶段学习水平,有些可能不懂,所谓规律确实要牢记,特例也要记下来。但原理也很重要,使知道一切化学反应进行的依据,也要有所领悟才对。
我把百度知道上你所有的问题都回答了,问老师也是不错的选择(但可能会顾及现阶段,只讲表象,不会追究原理),不懂可再问我。
强酸制弱酸 ,意义是较强酸可以制较弱酸,形象地说,就是强的酸把弱的酸赶跑。
较强酸溶液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制较弱酸,一般认为,这是因为较强酸中的H+电离率较大,接受H3O+的能力较弱,较弱酸的酸根接受H3O+的能力较强。
(1)强酸溶液制较弱酸的例子:
CaCO3 +2HCl====CaCl2+H2O+CO2↑
这里碳酸已经被强酸HCl所赶出,而生成的是碳酸不稳定,分解成CO2和H2O
Ca3(PO4)2+2H2SO4====Ca(H2PO4)2+2CaSO4 (磷肥过磷酸钙)
Ca(H2PO4)2+ H2SO4(浓)==加热==CaSO4 +2H3PO4(工业制磷酸)
这里H3PO4虽然在纯水中第一步可完全电离出H+,但其它H+不能完全电离,为中强酸,H2SO4浓度较低时,生成较H2PO4-,浓硫酸有少量裸露的质子(没有水合的氢离子),可以使H2PO4- 接受质子,生成H3PO4。
弱酸间的竞争:
Na2CO3+2CH3COOH=====2CH3COONa+CO2↑+H2O
碳酸是弱酸,醋酸也是弱酸,它们氢离子的电离存在平衡,但是醋酸电离H+的能力比CO2+H2O要强(并不是比H2CO3强),所以生成不稳定的碳酸,碳酸分解成CO2和H2O。
NaAlO2+CO2+2H2O====NaHCO3+Al(OH)3↓
偏铝酸(四羟基合铝酸)的酸性比碳酸酸性弱,所以反应生成铝酸(氢氧化铝)沉淀。( 反应生成NaHCO3时,氢氧化铝完全沉淀,生成Na2CO3时,氢氧化铝不完全沉淀)
为什么有时可以“弱酸制强酸”:
这种情况有好几种
△1,不挥发性制挥发性
这种情况下,得到阳离子的酸一定到够浓,一定要不挥发
KClO4+H2SO4(浓)==微热、减压==HClO4↑+KHSO4(实验室制高氯酸,高氯酸---------无机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酸)
H3PO4+KI==微热==KH2PO4+HI↑(实验室制氢碘酸,氢碘酸-----非发射氢化物酸性最强)
2KMnO4+2H3PO4(浓)==加热==2KH2PO4+Mn2O7↑+H2O(高锰酸--受热易被脱水,强酸,已做过实验)
△2, 形成更难电离的物质
Al2(SO4)3+6HF===2AlF3↓+3H2SO4
Al与F之间的亲和力很强, AlF3是共价化合物,Al3+和F-能结合成 AlF3分子,在水中也几乎不能电离。
Hg(NO3)2+H2S====HgS↓+2HNO3
Hg和S之间的亲和力很强,形成稳定的HgS分子,在水中也几乎不能电离。
PbSO4+2CH3COOH====(CH3COO)2Pb+H2SO4
醋酸铅为难电离物质,共价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