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克林顿曾说:“我们搞竞选靠电视,治理国家靠印刷品。”
论文里面的观点。
《论报纸不会消亡 》
作者:曾 嘉,李习文,师献兴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6年 第6期 22卷
部分内容摘要:
报纸不会消亡。这不仅是因为,来自广告收入、
新媒体竞争、读者兴趣等方面的质疑、依据和证据并不充分,还远不能宣告报纸的末日,更重要的是,报纸有着其他媒介不可代替、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传播特质。
同为传播新闻,与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相比,报纸最为明显的差异是它的平面性。“媒介即信
息”,以纸为介质的平面传播,使得报纸可以方便和自然地嵌入人们的生活,较少地受到物质技术条件的制约,不需要受众预先一次性支付大额成本;其次,作为较为单一的传播符号系统,静态的文字和图片具有特有的抽象性、庄重性,具有较大的想象空间,最能负载理性信息,最能促进受众的主动思考。甚至从生理和健康的角度看,报纸都较之其他媒介更为有益。然而这还远远不是报纸传播特质的全部。
报纸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大众媒介,也是最能使
人产生历史感的媒介。无论是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或信息组织方式,还是对于一份具体的报纸,它都负载着传统和文化,负载着集体记忆。有人说报纸就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一部日记,它默记着民的文化演化与变革的轨迹,预示着文化进化和传播的基本趋势。因此,读报,作为一种行为,即使是单纯为了获取信息或者消遣娱乐,也同时是一种能延伸入历史深处的文化姿态,是文化身份“确认”和“展示”的一种途径。
面对未来,报纸单一的“印刷在新闻纸上的文字
和图片”的形式和面貌可能会有所改变,但是报纸的传播方式却具有恒久的价值,无论是现在和将来,既是普通受众所必需,也是广告商所无法忽视的。这也注定了在新兴媒体面前,报纸报业不会是命中注定的失败者。
当今,报纸报业产业发展面临着时代提供的重大
机遇。一是市场机遇。中国经济高速稳定增长,市场越来越活跃,宏观经济预期乐观,使得报纸报业所要面对的市场十分广阔。2006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上,国家新闻总署副署长石峰指出,文化产业已成为“十一五”的支柱性产业,特别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九亿人口的农村人口被激活”〔4〕,原来的市场盲点和空白点,将成为报纸报业新的生长点。二是政策机遇。2005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
支持非公有资本介入传媒业,并将传媒产业资金进入的范围进一步规范化和明细化,在“准入”和“禁入”之间划了一条清晰的边界。2006年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形成富有效率的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形成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形成完善的文
化创新体系。文化体制改革,为报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也使报纸报业的产业发展得到了规范。
其实,报纸的人力密集,是高智人力密集;人均产出的经济效益低,但以这“一低”为代价,换
取的是信息产出的“三高”:可信度高、专业性高、稳定程度高;报纸定期发行,然而正是由于采编流程的严格规范,信息核实和进行深度挖掘所需要的时间、人力、机制才能得到保证;报纸互动性不强,但替受众进行了信息初选,提高了受众的信息接受效率;内容主要集中于新闻,较为单一,却更能聚焦于社会重大问题,不至于被淹没于众生喧哗和娱乐中;等等。这些在信息提供质量和信息服务水平上的优势,集中起来是两点:一是报纸最能提供深层次信息(理性和观点),二是建设性和推动决策的能力强,在维护社会主流意识、展开对社会事务的理性讨论、形成相对的共同的行动意志上独具优势。因此,报纸要以办
报理念的改进为抓手,以“主流”和“影响力”为指向。
《报纸会不会消亡》
——张朝阳与喻国明的对话录
2000年 北京青年报
部分内容摘要:
喻国明(以下简称喻):报社给咱们出了一道难题,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很难准确预测新找寻了一块阵地。今天又出现了网络,这也是
一种新媒体,而且是更先进的媒体,但即使再先
进,也不会把报纸完全吞掉。
张:喻老师称网络为一种新媒体,我很赞同。但实际上网络的作用已远远超出了媒体的
范畴。在发达国家,它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
品。比如出行、购物、家政服务,到网上一查便
知,这是报纸以及广播、电视所无法比拟的。拿
我们搜狐公司来说,一些老客户已把这个网站当成挚友,遇到难题首先想到搜狐。
张:人类在演化,科学技术也在演化。要想
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关键要“从娃娃抓起”。当
我们的下一代,甚至再下一代,从小时候便读电
子读物时,他的感觉肯定与“看图识字”不同。到那时,网络媒体无疑是第一媒体,我们的社会也已进人了网络数字时代。
喻:据我研究,判断一个媒体是否是主流媒
体有三个条件。一是它所覆盖的规模,二是它所
探求的内容是否是社会焦点、热点问题,三是能
否影响人们的生活观念。从以上三点来看,报纸
都不输给网络。
喻:在相当长时间内,广告商仍将信赖报
纸。即使网络极为发达后,办报人也有应对手
段。目前的特型广告就能说明问题。
张:就广告覆盖而言,我觉得网络比报纸有
优势。如果不是纯广告人,打开一张报纸,首先
会看新闻等内容,读完新闻后才会顺便看一眼
广告,更何况整版广告会让人一翻而过根本不
看。网络则不同,显示屏小于报纸版面,广告更
直接更强烈地刺激人的视觉,从而形成更为强
烈的冲击力。广告商如果认识到这个优势,网络
的发展前景就会更大。如果网络广告的刊载率
超过报纸广告,网络也就成了当之无愧的第一
媒体。
喻:我想到时候报纸也会有相应的对策。目
前的报纸上就已经有了特型广告,广告的位置
已无所不在。我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广告商依
然会信赖传统媒介。即使到了网络极为发达的
时代,报纸广告也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有长
期的经验,办报人操作起来得心应手。
张朝阳:网络比其他任何媒体都让人着迷。
喻国明:网络传递信息无人把关,有明显的副作用。
张:网络新闻传播大大扩展了人们的空
间,改变了传统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
交往的方式。通过网络,哪怕相隔千山万水,人
们仍然可以“早相见,晚相闻”。那些趣味相投
的人,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电子空间里,组成一
个个特殊的“电子社区”,每天每时都可以谈论
他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这种对个人兴趣最大
可能的满足,必然会大大强化个性、强化特殊
性,这就可能导致某些人对自己兴趣以外的事
无兴趣,甚至到无知的地步。能让人如此着迷
的恐怕只有网络。
喻:显而易见,这种传播结构,使传统新闻
媒体的主流与地位和“把关人”的权利受到巨
大的挑战。传统媒体从新闻信息源到新闻传播
所经历的选择、过滤、把关、审核的过程在网上
被省略了。一个人人都可以是新闻记者,人人
都可能进人世界信息系统的传播环境,必然会
与现存的新闻概念发生激烈的冲突。人人都可
以参与新闻的传播,而不可能人人都具有职业
道德,也难保证每个人都受到过新闻专业的严
格训练,通过他们所传递的信息,很难说是真
正的新闻还是无知之见。人人都可以掩盖自己
的真实身份,这也为某些缺乏公德、别有用心
都提供了可乘之机。
PS :张朝阳,搜狐CEO
喻国明 人大教授 博导
相关资料,供您参考。
报纸等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时代出路的思考
http://www.compassblog.cn/newspapers-and-other-traditional-media-outlets-at-the-time-consider-the-internet/
质疑“报纸消亡论”
http://www.chuanboxue.net/list.asp?unid=2438
纸质媒体会消亡吗?
http://www.xz8.cn/a2sz/ShowArticle.asp?ArticleID=115
例证法吧,家庭轿车作为代步工具已经有100多年了并未取代自行车,因为车辆越普及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加难以解决,安全、交通堵塞就像新煤体时代上的一样,病毒威胁、网络堵塞我们目前还没看到解决的办法,所以有人喜欢骑自行车……
感觉这个主题有个词很容易被对方抓住,“逐渐”,避免逐渐这个词被对方反驳\
不会啊 我国就是一个例子 我国的报纸销量正因为网络的发展而正在壮大啊 销量也是年年攀升啊
这一方处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