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LeeSimon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017138/answer/23215668
来源:知乎
简单讲来同科不同属。(已经更新图片了哟)
三文鱼确实是salmon音译不假,但是市场上餐桌上谈论的三文鱼肯定不是指鲑形目鲑科这个大家庭啦。一般特指大西洋鲑这一种。
用来吃生鱼片的那货指的是鲑形目鲑科鲑属的大西洋鲑(Salmo salar),此物多产自大西洋及周围流域,可以多次交配繁殖产卵,并不会产卵后就死掉(三文鱼:D)。我国市售三文鱼很多是从挪威、智利等国进口的,大多为人工养殖,我国某些沿海城市也有养殖的大西洋鲑。
大马哈鱼一般指鲑形目鲑科太平洋鲑属(Oncorhynchus)的鱼类,有很多种,我国东北产大马哈鱼(Oncorhynchus keta)和驼背大马哈鱼(Oncorhynchus gorbuscha)等。不同于大西洋鲑,它们大多在河川产卵后就会死掉(好心塞…)。未听说有养殖的,可能是我不知道。在东北他们被如何烹饪我也不清楚,见过干的和盐渍的,做咸鱼贴饼子?可能也会被清蒸炖煮,没听说有人生食,也可能是我不知道
夹带私货:
另外在我国某些地方(我没说是丽江)还有所谓“淡水三文鱼”,其实是人工养殖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虽然也很美味,但是淡水鱼生食的危险性要比海水高很多,所以不建议生吃,虹鳟一般个体较小,肉橙黄色,肌间脂肪远没有大西洋鲑发达,
这个问题看到目前为止,很多人都在说,但水也没说清楚,其实这不是个鱼类学问题,而是个语言学问题。
三文鱼不是一种鱼而是一科鱼类,同样大马哈也不是一种鱼而是一科鱼类,在外国不存在只标个“三文鱼”的情况,就像你到狗市上买狗,所有的狗都只标个“狗”一样。
汉语的鲑鱼在东北亚那边的满洲语赫哲语里就是Dafaha,东北亚鲑鱼产区(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中北部地区,日本北海道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是世界著名的几大鲑鱼产地之一,清朝的时候因为皇帝的喜爱,还专门开辟了冬天运输大马哈、大鳇鱼等东北亚名贵冷水鱼类的快速冰鲜驿站通道,在冬季低温的天然保护下,每个驿站提供新的马匹和人员在保持车轮不停转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将东北各条河流产的冷水鱼运到京城,供这些吃货皇帝享用,还有专门设置有吉林乌拉打牲衙门,专门负责捕捞这些食物,东北有很多地名比如“鳇鱼圈”“大马哈圈”“哲罗圈”“鲅鱼圈”等等,他们在这些鱼类集中出现的季节,在河流的沿岸两旁挖开一个水泡子,从河里赶进一部分活鱼后将水泡子封闭,然后喂养这些鱼直到气温降至冰点以下时捕捞出来磕好坯子(东北话意思是刨开宰杀好),通过专用的快速驿站运往北京。满语的Dafaha最早开始的时候音译的就是达法哈(现在也有部分80后年轻人写成大法蛤),后来闯关东的人来到东北根据满洲人的口语慢慢就说成大马哈了,这是一条很清晰的线,直到现在东北还有很多人清楚,而且清代的满文文献里就清晰的记录了东北亚地区的几乎所有品种的不同鲑鱼,他们在满文的辞典里都叫**dafaha,分的很细,每一个品种都有不同的名字,甚至每个不同的生长期也有不同的名字,连公母的名称都有区分。而且辞典里还记载了另一种叫Jelu的鱼,音译成哲罗,在辞典里满语的Jelu被翻译成鳟,jelu的下面也有很多很多不同品种叫**jelu,然后jelu和dafaha合在一起统称为dafaha i duwali,意思是大马哈科,也就是鲑科。清代文献中甚至还记载了所有的鲑鳟科鱼类的烹饪方式,从各种生鱼片吃法到熟食烹饪技法,不下上百种,全而且细。而且清代的时候出于国际外交的需求,清代的国语满洲语和世界各国语言早在乾隆年间就基本都已完成了互译,有满俄辞典和满英辞典以及大量的各种满语及外语互译辞典甚至百科全书,满语中所有的词汇都翻译成了各国语言,而各国语言也都翻译成了满语,那时候欧洲的鲑鱼也就是现在大家说的挪威三文鱼或者大西洋三文鱼,就已经在这边翻译完了,叫yoropa dafaha,字面已经很明显了,欧洲大马哈。这些辞典都非常清晰的记载了满语dafaha个品种和英语salmon各品种以及和俄语лосось各品种之间的严格对应关系,同时记载了满语dafaha i duwali和英语salmonidae的关系,所以这就解开了,大马哈和三文鱼其实是同一个或者说同一类物种在汉语里的两种来自不同外语的音译,世界上鲑鱼除了这几种称呼外,其实著名产地挪威还真不叫salmon,他们的日耳曼语族的叫法是laks。如果当时是以laks的名称传进广东的,那今天肯定也就不叫三文鱼了,可能叫个拉克斯鱼或者啥的。所以大马哈鱼和三文鱼的关系,就像是草莓和士多俾梨,樱桃和车厘子,中国和china(日本人口中的支那)是一个类型的关系,当你听到有人说china有人说中国的时候,我相信不会有人认为china比中国好,或觉得中国是冒充的假china。其实当年三文鱼刚进中国的时候,一部分商人确实还曾经称呼过这些挪威进口的鲑鱼称为挪威大马哈或挪威鲑鱼或大西洋鲑鱼,大西洋鲑鱼到现在也还一直有人在坚持用,中国南方本来自古以来就没有食用鲑科鱼类的传统(南方本来也就没有这东西),即便是生鱼片,南方也不是吃鲑鱼,而是吃其他的南方地产淡水鱼比如皖鱼或河鲈鱼之类的,所以期初大西洋鲑初进中国的时候并不好卖,在南方因为当地人陌生,不易接受,而在北方地区,最初进口大西洋鲑来到东北的时候并不被买账,第一新鲜度比不上当地出水的鲜活鲑鱼,第二人家东北守着自己产地呢价格实惠新鲜度好还有大量的高级鲑鱼籽年年出口外国,并且本地有大鳞大马哈细鳞大马哈白点哲罗(俗称的花羔红点鲑)等这些更高级更稀罕的鲑科鱼类都是当地人古老传统的生鱼片高级货,你现在去佳木斯当地人招待你给你献上的最高级的鲑鱼也绝不会是进口的死鱼,这些高级鲑科鱼类即便在东北当地价格也十分昂贵甚至高于进口货,也就是说在东北这儿从咸鱼到顶级生鱼片都有不同价格不同等级的各种鲑鳟鱼供选择,人家根本不稀罕这个远道而来的大西洋货,所以一开始在南边北边推广的都不顺利。但是说起来也挺气人的,后来在南方有某人(某商界营销大师大家自己脑补)支招说中国人挺贱的全都崇洋媚外,就爱听外文名字,你给他换个洋范儿的外语音译的洋名字,不管他熟不熟悉都会买,你宰死他们卖他们多少钱他们都买,认为吃个洋玩意儿就是特有面儿,其实那时候大部分中国南方同胞也不懂到底吃这个鲑鱼品的是个啥。自从叫了挪威三文鱼之后,不知怎么的真的就突然大卖,某营销大师好想还在一期经济类型的节目上说过“一切都应验了他的预言”之类的话,三文鱼这个名字就这样慢慢在南方市场上火爆起来了,从而也就产生了后来的分水岭,南方叫三文鱼,北方继续叫大马哈,甚至后来三文鱼这称呼还成为了绑架国人只能买进口货的主要原因,一直到今天,绝大多数吃鲑鱼的中国人,他们买鲑鱼商品的时候真的不是因为懂鱼或者懂自己想要什么口感而选择购买,而是被连吓唬带绑架的买了外国货。这一点在很多东北同胞看来非常可笑也非常可悲,就好像外国的东西进来之前,他们连鱼都不会吃一样。不过也确实,在外国鲑鱼进来之前,南方的老百姓也确实吃不到,即便是现在,东北产的顶级大马哈和哲罗除了当地人消费了之外,还有一部分出口到了日本韩国等外国,鱼籽也是每年出口了很多,这些高级鲑鳟鱼品种也是价格高昂,这几年才开始有南方的一些高级餐厅点对点采购,几乎不存在进口鲑鳟鱼那样的水产市场批发或超市零售(某些懂鱼的个人从东北找人邮购的少数特殊情况不算),因为商人们也是要赚钱的,有这么好的鱼不往南方卖,是因为在他们心里都非常清楚即便他们运过去了,他们心中这些南方的老百姓既不懂也不会买账甚至还会因为仅仅是国产的就不明的歧视,他们也不是老师,没工夫慢慢推广,所以他们宁愿把这些本国产的顶级鲑鳟鱼出口到识货的外国人嘴里,也不想亏本砸在中国人手上。因此中国一大部分人到现在也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好货,毕竟对于商人,利益才是永远的祖国。同样的情况,还有车厘子~樱桃,士多俾梨~草莓等,都是此类的悲剧性重灾区,国人的愚昧不断地成就了商人,不过商人也是国人,呵呵。算是实现了当年的一小部分人先致富了吧~
回到开头说的,假想一下,如果某天有人提议狗也别叫狗了,猫也别叫猫了,卖狗的都叫道格,卖猫的都叫凯特吧,大家信不信,过几年以后,人们就不知道狗和猫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了,然后狗是假道格,猫是假凯特这些说法也许就都会出现的。想想也是挺有意思的。
给大家推荐一个叫“学霸吃鱼群众”的公众号,大家可以上那里面看看,那是我目前见到的关于鲑鳟鱼,大马哈,三文鱼啥的问题说的最明白的一个公众号了。这些信息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