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到底是怎么被谁射死的?

2025-01-24 11:43:0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疑点一:书中从未说出射死晁盖之人是谁
尽管几百年来,读者们一般都认为是史文恭用毒箭射杀的晁盖,但细读《水浒传》,却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就是作者在书中并无一处明确描写是史文恭射杀的晁盖。 我们唯一可以判定的是射杀晁盖的是一支黑暗中的伏兵,而这支伏兵来自哪里,不仅在双方交战前是个迷,交战中不清楚,事后也不做任何交待。这是非常值得玩味的。熟悉中国古典小说的读者应该比较清楚,该类小说惯于直白描写双方的交战,即使为了营造悬念,在战斗过后,至少也该有“双方各自收兵”之类的话。
唯独晁盖这次中冷箭,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水浒传》中这位梁山的带头大哥、灵魂人物晁盖,却死得如此不明不白,作者居然都不做交待,这不能不令人生疑。
疑点二:史文恭从没承认是他杀的晁盖
将晁盖之死和史文恭联系在一起的,只是箭上的名字。仅仅是箭上有史文恭的名字,难道就可以判断射箭的一定是史文恭吗?恐怕这一点没有丝毫说服力!更重要的是,史文恭从来没提过一句箭射晁盖之事。
我们暂且假设射杀晁盖的那支毒箭就是史文恭射的,那么不妨分析一下史文恭的动机,在箭上抹毒药显然是不太光彩的行为,而他史文恭偏偏要在这支毒箭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那也只能说是为了炫耀了。
但令人费解的是,射杀了晁盖,我们却在书中看不到一处史文恭夸耀功绩的地方,他和梁山好汉在两军阵前厮杀时,也没见他提,回到曾头市也没见他提,好像就从来没有过这事一样,直到后来他被卢俊义生擒活捉,剖腹剜心,他也没提过此事。实在蹊跷,如此低调的人,竟然能干出在毒箭上刻名字的蠢事。
疑点三:晁盖从没说过是史文恭害的我
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看晁天王的态度,他又是什么态度呢? “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付道: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显然晁盖在是谁射杀自己这个问题上是持非常慎重态度的,并没有认定就是史文恭干的。
事实上,正是因为晁盖这份诡异的遗嘱,才导致宋江迟迟不愿攻打曾头市,若不是后来曾家又抢了梁山的马匹,恐怕这辈子都宋江都不打算为晁天王报仇了。因此,金圣叹读到此处不禁批到“药箭之怨,累月不修;夺马之辱,时刻不待”对宋江进行了辛酸的讽刺。宋江明知晁盖前往曾头市是去送死,而故意借曾家的手除去晁盖,坐而不救,即使晁盖不死在曾头市,宋江也会让晁盖死于别处。其实《水浒传》自曾头市晁盖中箭,到卢俊义上山、二打曾头市、攻打东平府、东昌府,直到梁山泊英雄排座次,这十几回的故事都是围绕晁盖遗嘱关于继承权这个核心问题展开的。而这,也正是《水浒传》全书最核心的内容。
疑点四:宋江篡改遗言栽赃史文恭
分析到这里问题就来了,书中没说是史文恭干的,晁盖也没说是史文恭杀的自己,最后这罪名怎么就落在史文恭头上了呢?而且无论梁山好汉,还是后世读者,还都众口一词谴责史文恭。谁又有这么大的本事那?
在《水浒传》一书中仔细搜寻是谁最早提出史文恭是凶手的。原来《水浒传》全书第一个提出凶手是史文恭的人正是宋江。就在晁盖留下遗言去世后,宋江装模作样不再理事,后经众人劝解才再次主事。且看他是如何向众家头领转述晁盖遗言的:
“宋江道:‘晁天王临死时嘱付: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此话众头领皆知。今骨肉未寒,岂可忘了?又不曾报得仇,雪得恨,如何便居得此位?
细心的读者恐怕已经发现问题了,宋江明显篡改了晁天王的遗言。在晁盖的遗嘱里,杀他的凶手还是个谜,轮到宋江转述时,史文恭已赫然被定罪了。而且宋江还特别强调“此话众头领皆知”,此时宋江的心思,真的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宋江无疑是晁天王之死的最大受益人,当时的他在千里之外的梁山,并不在事发现场,却一口咬定凶手是史文恭。凭借手中的权力和威信,把本来的一桩悬案变成了谁都翻不了的铁案,手段不可谓不毒,真真让人脊背升起一股寒意。
梁山众家兄弟并不都如李逵一样是粗人,也许和晁盖想法差不多的还大有人在。但继任老大已经认定就是史文恭干的,哪个人还会不知趣的提出异议。面对大权在握的宋江,谁有这个胆子质疑?至此,史文恭射杀晁盖就成了翻不了的铁案,而曾头市的悲剧也已然注定。
疑点五:鬼神之事蹊跷多
书中晁盖曾托梦给宋江,说“如今背上之事发了,只除江南地灵星可免无事。”第二天宋江背上就生了疽,后来得安道全救治好了。有人认为这是晁盖与宋江手足情深的证明,实则恰恰相反。
晁盖托梦一事恰恰说明了宋江心里有鬼,首先晁盖梦中的所说之话就颇可玩味,“如今背上之事发了”,宋江把他解释成晁盖托梦为他治病指明了正确方向。但这句话也可证明为宋江背地里某些不愿为人所知的事情暴露了,宋江因此才第二天就惊惧成疾,背上生疮。
更令人生疑的是,当初晁盖中箭之后,作为宋江心腹的张顺怎么没想起神医安道全来,而今宋江一病,张顺立时想到安道全,这里面的隐情又有谁知晓?
疑点六:后期的晁盖和宋江关系究竟怎样
有人会问:晁盖和宋江不是情同手足吗?他们之间的矛盾真的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了吗?当然,要想说清这个问题,恐怕要从头说起。首先简单理一下脉络,晁盖当初要把寨主之位让给宋江完全是真心实意,因为那时的晁盖还不清楚宋江存有归顺朝廷之心,但是宋江必须要顾忌江湖规矩、自己的名声和其他老头领的感受,更何况那时他在梁山人脉不广,恐人心不服。
但自从宋江上了梁山以后,就开始了自己的布局,他首先在排座次问题上就刷了个手腕,
宋江道:‘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
很明显,这时论资排辈,他带来的兄弟们只能排在后面,而采用新的排座次方法,宋江一方就明显占据人数上的优势。
此后梁山历次战斗中,宋江不断以”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为由,架空晁盖,此时晁盖对宋江的架空之意有所察觉,对宋江也开始有所提防。
其实梁山上很多人已经暗中察觉到晁盖与宋江在政治立场上的矛盾,比如公孙胜,这个惯于装神弄鬼的江湖异士,既不愿背叛晁盖,又对宋江有所顾忌,所以借故离开梁山,不参与党派之争。
在攻打曾头市时有这样一个插曲,林冲恐怕曾头市有诈,劝晁盖不要亲自前往,晁盖却回答说:“我不自去,谁肯向前?试想梁山之主竟沦落到不亲自上阵就没人愿意出力的地步,他的地位名存实亡,可想而知。甚至在晁盖中箭后,林冲等人商议撤兵,呼延灼却坚持必须等宋江的将令来,试想晁盖才是寨主,宋江是晁盖的下属,撤兵需要等他的什么命令?可见晁盖和宋江二人的权力之争已到了何等地步。
疑点七:真凶是如何逃脱嫌疑的?
正如上述所论,所谓史文恭射杀晁盖是一场彻彻底底的冤假错案,最起码也是没有证据证明。而另一人宋江尽管有着非常大的嫌疑,却可以逃脱制裁,更绝的是,从《水浒传》问世以来的数百年间,读《水浒》的人无数,,却几乎没人怀疑过他宋江,是何道理?无非是归结到以下几个原因:
一、《水浒传》一书的作者在描写晁盖被杀一事上采取了春秋笔法,不直接写弑杀晁盖的真凶,而是故布疑阵,留下了大量线索,需要自行斟酌,思考推敲;而绝大多数读者其实还都是把《水浒传》当成一般读物来读,对细节处不会太重视。其实《水浒传》一书的精彩全在细节处,金圣叹先生说,“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
二、《水浒传》一书标榜忠义,多数读者即使比较讨厌宋江其人,也多是因为他一门心思想要招安,宋江弑杀晁盖,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因为此条一旦成立,那么对《水浒传》全书恐怕都要做颠覆性解读,梁山所奉行的手足情深、杀富济贫等等都成了欺人的幌子,其实对于梁山上到底是不是“杀富济贫”,也早有人进行过解读。读过《水浒传》,方知人心没有最黑,只有更黑。
三、多数读者都忽略了宋江行事的狠辣。宋江可以说是《水浒传》一书塑造最成功的形象,这个总是唯唯诺诺的人给人感觉很懦弱,但做起事来却真是狠得邪乎,且不说他对付黄文炳这类仇人的手段,只说他为了逼朱仝入伙,不惜指使李逵砍杀幼童;为赚卢俊义上山,害得其死走逃亡;为赚秦明入伙,害死其全家,足见宋江此人心肠歹毒。
四、说宋江是杀害晁盖的幕后主凶,并非没有先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宋江的一手策划下,花荣等人假扮秦明到处杀人放火,害死了秦明全家老小,事后宋江居然还恬不知耻地对秦明说:总管息怒,既然没了夫人,不妨,小人自当与总管做媒。将花荣的妹妹许给了秦明。连“设计杀人全家后又妻之以妹”这样龌蹉卑鄙狠毒的事都干得出来的宋江,篡位这一举动,就良心而言实在没什么负担。

回答2:

曾头市晁盖中了毒箭,回天无力。弥留之际,原本“已自言语不得”的晁盖忽然醒了过来,“转头看着宋江”,谆谆嘱咐道:“贤弟保重。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这便是晁盖的“临终嘱咐”,也是晁盖的惟一遗言。
晁盖这梁山泊主是怎么当上的?不是世袭的,不是选举的,也不是指定的,而是林冲火并了王伦,众人拥戴的。说白了,他这“第一把交椅”,是林冲从王伦手里夺了来推让给他的。他坐不了啦,理应还给林冲,由林冲和众人再作商量,岂可视为己有,私相授受?林冲火并王伦时曾骂王伦说:“这梁山泊便是你的?”当然不是。于是王伦便只好掉脑袋,而晁盖也才得以当寨主。晁盖这遗言好生蹊跷。
央视版《水浒传》中的晁盖
照理说,晁盖升天,宋江升职,是顺理成章的事。宋江原本就是“二把手”,一人之下众人之上,地位威望均无人可比。所以晁盖一死,吴用、林冲等人便不管什么遗嘱不遗嘱,全都跑来找宋江,“请哥哥为山寨之主”。他们的理由有两条。一是“四海之内,皆闻哥哥大名”;二是“若哥哥不坐时,谁人敢当此位”。其实,还应该加上一条,那就是自从宋江上山以来,梁山的事务,实际上一直是宋江在主持,晁盖不过只是名义上的寨主。因此,晁盖死后,由宋江继位,不但天经地义,而且大得人心。
然而晁盖却偏偏不想让宋江当寨主。如果他想让宋江当寨主,根本就不必立什么遗嘱,寨主之位自然就是宋江的;而以宋江武艺之稀松和根本不可能直接上阵厮杀,又岂能捉得史文恭?显然,晁盖这一遗言,已经是公开暗示不肯让位于宋江了。

死亡之谜编辑
《水浒传》中托塔天王晁盖究竟是被谁用弓箭射死的,一直是一个迷。关于晁盖之死唯一的证明就是在射死晁盖的弓箭上有史文恭的名字,然而仅凭此处却根本无法证明是史文恭射死的晁盖。那么射死晁盖之人究竟是史文恭还是另有其人那?我们从以下资料中试分析:
梁山与曾头市的矛盾源于段景住盗得的一匹照夜玉狮子马,曾头市曾家五虎抢了梁山的好处,两家从此结怨。段景住盗的这匹宝马原是大金王子坐的,而曾头市曾家五虎又是金人后裔,所以说金家府抢段景住手里这匹宝马也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可梁山不这么认为,谁夺了我的好处,谁就是我的敌人。段景住说的明白,这匹马原本是要献给宋江哥哥的。晁盖听了这话会有什么反应?
晁天王亲自出马,其实也是事出无奈,他想一举扫平曾头市,以便巩固自己在梁山的地位。以前晁天准备出征之时都被宋江以一句“哥哥是一寨之主,岂可轻动”为理由阻拦,结果功劳都被宋江所得。晁天王临出征前曾对宋江说“不是我要夺你功劳”,试想一家之主居然沦落到和下属抢功劳的份,可见晁盖在梁山集团的影响力已大幅下降,长此以往位置堪忧,他急需要一些功绩来服众。然而,令晁盖万万没想到的是,仅此一战,他便命丧黄泉。 晁盖中箭之事十分蹊跷,夜色茫茫,原著中写的明白,晁盖是被一支黑暗中的伏兵射杀的,然而这支伏兵来自哪里,是哪一方的人马,作者却从始至终没有丝毫提及。即使箭上留有史文恭的大名,也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为,假名托姓者所在多有。认定晁盖不是史文恭射死的理由还有一个,那就是箭上有毒。试想史文恭这般武功盖世,箭术超群之人,如若射敌,必然箭中要害,根本没有必要在箭上涂毒。更不可思议的是,曾头市从头至尾都没有炫耀过此事,史文恭亦不曾提过一句箭射晁盖之事。甚至连晁盖本人至死都不知道自己是被谁射死的,只是含糊其词的说道“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然而晁盖这遗言也好生蹊跷,射中晁盖的毒箭上分明刻有史文恭的字样,可晁盖却并没有说捉得史文恭者立为梁山之主,而是说捉得射死他的人便为梁山寨主,莫非是他察觉出中箭之事另有隐情?另外从此话语中不难看出晁盖不想让宋江当寨主,如果他想让宋江当寨主,完全可以直截了当的说出,根本就不必立什么遗嘱,可是这就更加奇怪。因为晁盖一向视宋江为生死之交,而且宋江上山之初,晁盖就打算要让位于宋江。晁盖说:“当初若不是贤弟担那血海般干系,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众?你正是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谁坐?” 以晁盖为人之豪气和仗义,说的这番话绝不是虚情假意。只是因为宋江的坚持不就,这才形成梁山领导核心晁盖第一,宋江第二的基本格局。然而晁盖将亡,正该那“山寨之恩主”来坐寨主之位,可是曾经希望宋江来当寨主的晁盖怎么会在将亡之际,半路里杀出个“临终遗嘱”来呢?这一连串的疑问不得不引人怀疑,射死晁盖之人究竟是谁?

相关分析编辑

事件篇
晁盖中箭,众头领回到水浒寨上山,都来看视晁头领时,已自水米不能入口,饮食不进,浑身虚肿。宋江守定在床前蹄哭,众头领都守在帐前看视。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著宋江,嘱咐道:贤弟莫怪我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众头领都听了晁盖遗嘱。宋江见晁盖已死,放声大哭,如丧考妣。
事件到这里看上去很明了。晁盖率军攻打曾头市,受到两名僧人引诱,深入敌营,遭夜幕之中飞来的一支毒箭射中,回梁山后身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起直接引发了梁山从第二代领导集体向第三代领导集体转变以及整个政治方向从“反招安”向“招安”转变的事件,还有几个明显的疑点。

疑惑篇
一、晁盖中箭之后随军将领的表现
却得三阮,刘唐,白胜五个头领死并将去,——那么当时同去劫寨的呼延灼、欧鹏和燕顺在干什么去了?有的读者可能觉得,五个人去救护,其他几人抵挡敌军。这个说法看似有理,且看后文“推理篇”中继续分解。
二、晁盖死后梁山与曾头市的书信
梁山第二次攻打曾头市,不仔细看会以为是一场梁山的复仇之战,实则不然,书中提明,主要是因为要夺回被抢走的战马。且看曾头市在次子战死之后的书信:向日天王率众到来,理合就当归附,奈何无端部卒施放冷箭,更兼夺马之罪,虽百口何辞……今顽犬已亡,遣使讲和。” 然后是梁山的回书:梁山泊与曾头市自来无仇,各守边界……若要讲和,便须发还二次原夺马匹,并要夺马凶徒郁保四,犒劳军士金帛。晁盖的血海深仇,不报了么?
三、晁盖中箭时和死后宋江的反应
晁盖中箭,宋江“守定在床前啼哭”,也不求医问药,为何?后来宋江自己生病,马上派张顺去请来了神医安道全,而且当时是“晁天王显圣,唯江南地灵星可治”,值得寻味。
晁盖死后,宋江“每日领众举衰”,“无心管理山寨事务”,然后山上山下一团糟;等到在吴用和李逵向其他将领晓之以理、压之以威,顺利即位之后,立刻大张旗鼓,发号施令,山寨气象一新,哪像是哀痛过度的样子?然后宋江说要为晁盖复仇,吴用来一句“居丧不可轻动……且待百日之后方可举兵”,宋江居然这么容易就信服了这个极其可笑的理由?而且,百日之后宋江在干什么呢?打北京去了。

推理篇
前几次宋江率军出征,征青州、高唐州、祝家庄三场大战,什么时候轮得到杜迁、宋万这两个龙套上场?但是晁盖率军却不同,显然是带上了自己所有的心腹,因为宋江已经逐步侵蚀了自己的势力,亲信实在太少了。
首先来看第一个佐证:晁盖受伤之后,林冲派了刘唐、三阮、杜迁、宋万护送晁盖回山,护送伤员几乎调集了所有老梁山派系的成员,如果不是担心途中出现什么阴谋,实在是难以理解。
然后是第二个佐证:晁盖护送回山之后,林冲说,我等只可收兵回去,曾头市急不能取得。但是呼延灼却说:须等宋公明哥哥将令来,方可回军!后来梁山被劫寨大败,然后戴宗传令撤军,而之前几次战役,祝家庄之战、破连环马之战,晁盖都率军救援。
最后是第三个佐证,也是一个关键性的证据:在《水浒传》的另一个版本之中(应是后人修订之后的版本,),第六十回营救晁盖的这一段被篡改了:“却得三阮,刘唐,白胜五个头领死并将去”被改成“却得呼延灼、燕顺两骑马死并将去”——为什么不改其他处,单单涉及到晁盖身死的这一段却变了?

疑案考证编辑
疑点一:书中从未说出射死晁盖之人是谁
尽管几百年来,读者们一般都认为是史文恭用毒箭射杀的晁盖,但细读《水浒传》,却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就是作者在书中并无一处明确描写是史文恭射杀的晁盖。 我们唯一可以判定的是射杀晁盖的是一支黑暗中的伏兵,而这支伏兵来自哪里,不仅在双方交战前是个迷,交战中不清楚,事后也不做任何交待。这是非常值得玩味的。熟悉中国古典小说的读者应该比较清楚,该类小说惯于直白描写双方的交战,即使为了营造悬念,在战斗过后,至少也该有“双方各自收兵”之类的话。
唯独晁盖这次中冷箭,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水浒传》中这位梁山的带头大哥、灵魂人物晁盖,却死得如此不明不白,作者居然都不做交待,这不能不令人生疑。
疑点二:史文恭从没承认是他杀的晁盖
将晁盖之死和史文恭联系在一起的,只是箭上的名字。仅仅是箭上有史文恭的名字,难道就可以判断射箭的一定是史文恭吗?恐怕这一点没有丝毫说服力!更重要的是,史文恭从来没提过一句箭射晁盖之事。
我们暂且假设射杀晁盖的那支毒箭就是史文恭射的,那么不妨分析一下史文恭的动机,在箭上抹毒药显然是不太光彩的行为,而他史文恭偏偏要在这支毒箭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那也只能说是为了炫耀了。
但令人费解的是,射杀了晁盖,我们却在书中看不到一处史文恭夸耀功绩的地方,他和梁山好汉在两军阵前厮杀时,也没见他提,回到曾头市也没见他提,好像就从来没有过这事一样,直到后来他被卢俊义生擒活捉,剖腹剜心,他也没提过此事。实在蹊跷,如此低调的人,竟然能干出在毒箭上刻名字的蠢事。
疑点三:晁盖从没说过是史文恭害的我
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看晁天王的态度,他又是什么态度呢? “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付道: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显然晁盖在是谁射杀自己这个问题上是持非常慎重态度的,并没有认定就是史文恭干的。
事实上,正是因为晁盖这份诡异的遗嘱,才导致宋江迟迟不愿攻打曾头市,若不是后来曾家又抢了梁山的马匹,恐怕这辈子都宋江都不打算为晁天王报仇了。因此,金圣叹读到此处不禁批到“药箭之怨,累月不修;夺马之辱,时刻不待”对宋江进行了辛酸的讽刺。宋江明知晁盖前往曾头市是去送死,而故意借曾家的手除去晁盖,坐而不救,即使晁盖不死在曾头市,宋江也会让晁盖死于别处。其实《水浒传》自曾头市晁盖中箭,到卢俊义上山、二打曾头市、攻打东平府、东昌府,直到梁山泊英雄排座次,这十几回的故事都是围绕晁盖遗嘱关于继承权这个核心问题展开的。而这,也正是《水浒传》全书最核心的内容。
疑点四:宋江篡改遗言栽赃史文恭
分析到这里问题就来了,书中没说是史文恭干的,晁盖也没说是史文恭杀的自己,最后这罪名怎么就落在史文恭头上了呢?而且无论梁山好汉,还是后世读者,还都众口一词谴责史文恭。谁又有这么大的本事那?
在《水浒传》一书中仔细搜寻是谁最早提出史文恭是凶手的。原来《水浒传》全书第一个提出凶手是史文恭的人正是宋江。就在晁盖留下遗言去世后,宋江装模作样不再理事,后经众人劝解才再次主事。且看他是如何向众家头领转述晁盖遗言的:
“宋江道:‘晁天王临死时嘱付: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此话众头领皆知。今骨肉未寒,岂可忘了?又不曾报得仇,雪得恨,如何便居得此位?‘”
细心的读者恐怕已经发现问题了,宋江明显篡改了晁天王的遗言。在晁盖的遗嘱里,杀他的凶手还是个谜,轮到宋江转述时,史文恭已赫然被定罪了。而且宋江还特别强调“此话众头领皆知”,此时宋江的心思,真的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宋江无疑是晁天王之死的最大受益人,当时的他在千里之外的梁山,并不在事发现场,却一口咬定凶手是史文恭。凭借手中的权力和威信,把本来的一桩悬案变成了谁都翻不了的铁案,手段不可谓不毒,真真让人脊背升起一股寒意。
梁山众家兄弟并不都如李逵一样是粗人,也许和晁盖想法差不多的还大有人在。但继任老大已经认定就是史文恭干的,哪个人还会不知趣的提出异议。面对大权在握的宋江,谁有这个胆子质疑?至此,史文恭射杀晁盖就成了翻不了的铁案,而曾头市的悲剧也已然注定。
疑点五:鬼神之事蹊跷多
书中晁盖曾托梦给宋江,说“如今背上之事发了,只除江南地灵星可免无事。”第二天宋江背上就生了疽,后来得安道全救治好了。有人认为这是晁盖与宋江手足情深的证明,实则恰恰相反。
晁盖托梦一事恰恰说明了宋江心里有鬼,首先晁盖梦中的所说之话就颇可玩味,“如今背上之事发了”,宋江把他解释成晁盖托梦为他治病指明了正确方向。但这句话也可证明为宋江背地里某些不愿为人所知的事情暴露了,宋江因此才第二天就惊惧成疾,背上生疮。
更令人生疑的是,当初晁盖中箭之后,作为宋江心腹的张顺怎么没想起神医安道全来,而今宋江一病,张顺立时想到安道全,这里面的隐情又有谁知晓?
疑点六:后期的晁盖和宋江关系究竟怎样
有人会问:晁盖和宋江不是情同手足吗?他们之间的矛盾真的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了吗?当然,要想说清这个问题,恐怕要从头说起。首先简单理一下脉络,晁盖当初要把寨主之位让给宋江完全是真心实意,因为那时的晁盖还不清楚宋江存有归顺朝廷之心,但是宋江必须要顾忌江湖规矩、自己的名声和其他老头领的感受,更何况那时他在梁山人脉不广,恐人心不服。
但自从宋江上了梁山以后,就开始了自己的布局,他首先在排座次问题上就耍了个手腕,
很明显,这时论资排辈,他带来的兄弟们只能排在后面,而采用新的排座次方法,宋江一方就明显占据人数上的优势。
此后梁山历次战斗中,宋江不断以”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为由,架空晁盖,此时晁盖对宋江的架空之意有所察觉,对宋江也开始有所提防。
其实梁山上很多人已经暗中察觉到晁盖与宋江在政治立场上的矛盾,比如公孙胜,这个惯于装神弄鬼的江湖异士,既不愿背叛晁盖,又对宋江有所顾忌,所以借故离开梁山,不参与党派之争。
在攻打曾头市时有这样一个插曲,林冲恐怕曾头市有诈,劝晁盖不要亲自前往,晁盖却回答说:“我不自去,谁肯向前?试想梁山之主竟沦落到不亲自上阵就没人愿意出力的地步,他的地位名存实亡,可想而知。甚至在晁盖中箭后,林冲等人商议撤兵,呼延灼却坚持必须等宋江的将令来,试想晁盖才是寨主,宋江是晁盖的下属,撤兵需要等他的什么命令?可见晁盖和宋江二人的权力之争已到了何等地步。
疑点七:真凶是如何逃脱嫌疑的?
正如上述所论,所谓史文恭射杀晁盖是一场彻彻底底的冤假错案,最起码也是没有证据证明。而另一人宋江尽管有着非常大的嫌疑,却可以逃脱制裁,更绝的是,从《水浒传》问世以来的数百年间,读《水浒》的人无数,却几乎没人怀疑过他宋江,是何道理?无非是归结到以下几个原因:
一、《水浒传》一书的作者在描写晁盖被杀一事上采取了春秋笔法,不直接写弑杀晁盖的真凶,而是故布疑阵,留下了大量线索,需要自行斟酌,思考推敲;而绝大多数读者其实还都是把《水浒传》当成一般读物来读,对细节处不会太重视。其实《水浒传》一书的精彩全在细节处,金圣叹先生说,“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
二、《水浒传》一书标榜忠义,多数读者即使比较讨厌宋江其人,也多是因为他一门心思想要招安,宋江弑杀晁盖,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因为此条一旦成立,那么对《水浒传》全书恐怕都要做颠覆性解读,梁山所奉行的手足情深、杀富济贫等等都成了欺人的幌子,其实对于梁山上到底是不是“杀富济贫”,也早有人进行过解读。读过《水浒传》,方知人心没有最黑,只有更黑。
三、多数读者都忽略了宋江行事的狠辣。宋江可以说是《水浒传》一书塑造最成功的形象,这个总是唯唯诺诺的人给人感觉很懦弱,但做起事来却真是狠得邪乎,且不说他对付黄文炳这类仇人的手段,只说他为了逼朱仝入伙,不惜指使李逵砍杀幼童;为赚卢俊义上山,害得其死走逃亡;为赚秦明入伙,害死其全家,足见宋江此人心肠歹毒。
四、说宋江是杀害晁盖的幕后主凶,并非没有先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宋江的一手策划下,花荣等人假扮秦明到处杀人放火,害死了秦明全家老小,事后宋江居然还恬不知耻地对秦明说:总管息怒,既然没了夫人,不妨,小人自当与总管做媒。将花荣的妹妹许给了秦明。连“设计杀人全家后又妻之以妹”这样龌蹉卑鄙狠毒的事都干得出来的宋江,篡位这一举动,就良心而言实在没什么负担。

回答3:

点赞最多的答案说的貌似有道理,然而很多和书中原文有矛盾之处,我随手说两个:第一,偷袭部队没有明确指明是否为曾,但第二波追击部队书中明确说过是曾头市人。总不会宋江和曾头市联合起来打晁盖吧?第二,晁盖死前没有说是史文恭杀的他很好理解,很简单,直到晁盖脱险回到本寨箭还在他脸上,取下箭时晁盖已经神志不清,他哪里知道这个箭上有字呢?第三,晁盖中箭没有请安道全来治病说是宋江故意而为完全是扯淡,书中时间介绍的很清楚不过,当晚三更就死了,哪里有时间去请什么安道全?
还有一点,曾头市求和的信中写的很清楚了:“奈何无端部卒,施放冷箭,更兼夺马之罪”。曾头市已经承认放过冷箭这一事了。有人拿吴用回信:“自来无仇,各守边界”说晁盖不是曾头市杀的更没说服力,自来无仇是指在此之前的,后面还有个各守边界和自来无仇对应的呢!
综上,说晁盖不是史文恭杀的虽然找到很多疑点,但也有很多语句可以推翻这些疑点,加之本篇夹杂了桅杆折断这种带有神话色彩的内容在里面(如果看官觉得这个桅杆折断也是吴用安排的,那在下只能说,您太看得起吴用了)
而且书中后来也明确交代过晁盖阴魂索命帮助卢俊义抓住了史文恭,这也符合晁盖的真实想法,一是自己是被史文恭杀死要报仇;二者帮助卢俊义抓住史文恭可以有力报复宋江。
事实上,晁盖之死在学术界基本是没有争论的,只是一些读者要么是书没有看仔细,要么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误导他人。

回答4:

点赞最多的答案说的貌似有道理,然而很多和书中原文有矛盾之处,我随手说两个:第一,偷袭部队没有明确指明是否为曾,但第二波追击部队书中明确说过是曾头市人。总不会宋江和曾头市联合起来打晁盖吧?第二,晁盖死前没有说是史文恭杀的他很好理解,很简单,直到晁盖脱险回到本寨箭还在他脸上,取下箭时晁盖已经神志不清,他哪里知道这个箭上有字呢?第三,晁盖中箭没有请安道全来治病说是宋江故意而为完全是扯淡,书中时间介绍的很清楚不过,当晚三更就死了,哪里有时间去请什么安道全?
还有一点,曾头市求和的信中写的很清楚了:“奈何无端部卒,施放冷箭,更兼夺马之罪”。曾头市已经承认放过冷箭这一事了。有人拿吴用回信:“自来无仇,各守边界”说晁盖不是曾头市杀的更没说服力,自来无仇是指在此之前的,后面还有个各守边界和自来无仇对应的呢!
综上,说晁盖不是史文恭杀的虽然找到很多疑点,但也有很多语句可以推翻这些疑点,加之本篇夹杂了桅杆折断这种带有神话色彩的内容在里面(如果看官觉得这个桅杆折断也是吴用安排的,那在下只能说,您太看得起吴用了)
而且书中后来也明确交代过晁盖阴魂索命帮助卢俊义抓住了史文恭,这也符合晁盖的真实想法,一是自己是被史文恭杀死要报仇;二者帮助卢俊义抓住史文恭可以有力报复宋江。
事实上,晁盖之死在学术界基本是没有争论的,只是一些读者要么是书没有看仔细,要么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误导他人。

回答5:

很多人对晁盖兵败曾头市的用人提出质疑,认为其不善用人,将其归结为兵败原由之一。事实却并不是晁盖不会点将,而是此时的晁盖已然成落日黄花,他能点的将只能是这些人了,除却林冲、呼延灼,其他人等均属龙套,而呼延灼刚入梁山就见证了梁山的政治、派系斗争,他当然知道该向着谁,所以一仗打下来,作为能征善战、久经沙场的朝廷将军,却不发一言,任由晁盖一步步走向极端,只有林冲在关键时刻苦口婆心几句,却只能是火上浇油,林冲也是无奈,如此这般,如何尽心竭力?
说回开头,为何晁盖能点的将只剩这些人了?众所周知,李逵对宋江可谓是死心塌地,要说除去李逵、花荣,其余106将都是因梁山而上梁山,我没有意见,但李逵、花荣上梁山却只因宋江,与其他任何人任何事无关,只为他宋江。但在晁盖、宋江为打不打曾头市、如何打争论时,李逵却绝无仅有、日出西山般的站在了晁盖一方,直言“俺早就想打他个鸟人了,就算哥哥不说,我也要摸着打过去”,他难道真站在了晁盖一方?笑话,晁盖在他眼里根本什么都不是,早就想拉下晁盖让宋江上位了(之前章回里还抛出了皇帝论),那他说这话是为哪般?君不见此时宋江立马呵斥道:你这黒厮,要打也轮不到你去。这一唱一和还不明显么?只差明着对晁盖说了:你不让我领兵去打也行,但你不能用我的人!同时也用对李逵的这种装出来的愤怒态度告知其派系下的众将领,如果晁盖执意要点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如此这般,晁盖岂有不明之理?所以你说他不会点将、不会用人,他也得有人可点,有人可用呀!除去一众龙套,能派上用场的林冲、呼延灼二人,也是一个徘徊不定一个冷眼旁观,这仗如何打?与其说注定会败,还不如说是晁盖孤注一掷、破釜沉舟,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面对宋江的蓄意架空、屡建奇功,他晁盖若再不哼哼两声,众人便只当他不存在了,自己也没脸面在这个位置上继续坐下去了啊,此时此刻这一仗若赢,梁山上自己的不利局面立马扭转,众人请看,不是我晁盖不会打仗,是我不屑也无需跟二把手争这什么功劳,因为他是为我打工,我才是老板!若输,呵呵,他还有什么可输的?借机把这位置让出便是,自己也落得个退位让贤的好名声,以此保全自己东山再起的机会,等到他日宋江提招安之时,再与他来个一决雌雄,那时支持他的必然占大多数,可他万万没想到,宋江不会让他活,宋的招安之路,晁盖是第一绊脚石,有他在,日后招安之事梁山必成两派,那还如何完成招安大业?所以晁盖必须死,以绝后患。那么后来发生的事(晁盖被毒箭射杀)也就理所当然了。可怜的是晁盖到死,连撕破脸皮的资本都没有,只能说得一句:哪个捉得射杀我的,便叫他做这水泊之主。晁盖注定是悲剧收场,宋江亦然,农民起义,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