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色和互补色有什么区别

2025-01-24 06:06:10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颜色之间的互补关系(对比关系)与邻近关系是学习色彩的又一重要问题。色彩学上称间色与三原色之间的关系为互补关系。意思是指某一间色与另一原色之间互相补足三原色成分。例如,绿色是由黄加蓝而成,红色则是绿的互补色,橙色是由红加黄而成,蓝色则补足了三原色;紫色是由红加蓝而成,黄色则是紫的互补色。如果将互补色幷列在一起,则互补的两种颜色对比最强烈、最醒目、最鲜明: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是三对最基本的互补色。在色轮中颜
色相对应的颜色是互补色,它们之间的色彩对比最强烈。
而邻近色则正好相反,邻近色之间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朱红与桔黄,朱红以红为主,里面略有少量黄色;桔黄以黄为主,里面有少许红色,虽然它们在色相上有很大差别,但在视觉上却比较接近。
同类色则比邻近色更加接近,它主要指在同一色相中不同的颜色变化。例如,红颜色中有紫红、深红、玫瑰红、大红、朱红、桔红等等种类,黄颜色中又有深黄、土黄、中黄、桔黄、淡黄、柠檬黄等等区别。这些同类色变化多样,千姿百态,在色彩训练中,如果我们能够根据需要调配出更多、更丰富的同类色,那我们的色彩表现力就会越来越强。

回答2:

补色又称互补色、余色。如果两种颜色混合后形成中性的灰黑色,这两种色彩为互补色。如黄与紫、青与橙、红和绿均为互补色。
一种特定的色彩总是只有一种补色,做个简单的实验即可得知。当我们用双眼长时间地盯着一块红布看,然后迅速将眼光移到一面白墙上,视觉残象就会感觉白墙充满绿味。这种视觉残象的原理表明,人的眼睛为了获得自己的平衡,总要产生出一种补色作为调剂。这种现象还说明了这样一种道理,有些作品画面色彩单调,而且生硬,这是由于画面中的色彩布局不能满足视觉补色的平衡要求而造成的。在约翰内斯·伊顿先生设计的色彩环形轮上,对比色(互补色)是每条直径两端上的色彩。
互补色还具备两种特征:
1).两个互为对比的颜色如红和绿,靠近并置在一起时,它们各自的色彩都在视觉上加强了饱和度,显得色相、纯度更强烈。
2).这两个色彩调和后成为明度、纯度都降低的中性灰黑,这种灰黑色是这一组对比色互相连结的最调和的颜色。
所谓“补色有强烈的分离性”是指互为补色的两种颜色差别很大,很容易区别开,比如红色和绿色较之红色和橙色。在光谱上表现为间隔较远,一般都在1/3~1/2可见光谱的距离。由于补色有强烈的分离性,故在色彩绘画的表现中,在适当的位置恰当地运用补色,不仅能加强色彩的对比,拉开距离感,而且能表现出特殊的视觉对比与平衡效果。

回答3:

红黄蓝是3原色。红是玫瑰红,蓝是湖蓝,黄是柠檬黄。其中红色的对比色是黄加蓝,也就是绿。黄的对比色是红加蓝,就是紫。蓝的对比色是红加黄,就是橙色。一般在一个色环上180度对角的是互为对比色。

回答4:

对比色的范围广,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冷暖对比、纯度对比、面积对比、也包括互补色对比。互补色只是对比色中的一个方面。在此还要了解一下互补色的概念:指色相环上180度相对应的色彩所形成的对比。也可以这样说:三原色中的任意两种颜色的混合与另外一种原色所形成的对比就叫补色对比。
对比色和互补色在艺术方面或家居设计方面都是用的比较多,可以增加色彩的显性。色彩中的互补色有红色与绿色互补,蓝色与橙色互补,紫色与黄色互补。在光学中指两种色光以适当地比例混合而能产生白色感觉时,则这两种颜色就称为“互为补色”。不过在两种颜色互为补色的时候,一种颜色占的面积远大于另一种颜色的面积的时候,就可以增强画面的对比,使画面能够很显眼。一般情况下,补色运用有得有失。 对比色是人的视觉感官所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是视网膜对色彩的平衡作用。
在色相环中每一个颜色对面(180度对角)的颜色,称为“对比色(互补色)“.把对比色放在一起,会给人强烈的排斥感.若混合在一起,会调出浑浊的颜色 对比色的弱化效果。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互为对比色。
对比色是人的视觉感官所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是视网膜对色彩的平衡作用。色彩中的互补色 。
1﹑ 红色与绿色互补。2﹑蓝色与橙色互补。3﹑紫色与黄色互补。
色彩中的互补色相互调和会使色彩纯度降低,变成灰色。一般作画的时候不用补色调和。色彩中补色的运用 。
色彩中的互补色相互调和会使色彩纯度降低,变成灰色。一般作画的时候不用补色调和。
不过在两种颜色互为补色的时候,一种颜色占的面积远大于另一种颜色的面积的时候,就可以增强画面的对比,是画面能够很显眼。一般情况下,补色运用有得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