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湖石:
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由石灰岩遭到长时间侵蚀后慢慢形成的,分有水石和干石两种。水石是在河湖中经水波荡涤,历久侵蚀而缓慢形成的。干石则是地质时期的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历久侵蚀下而形成。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的太湖石,最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其色泽以白石为多,少有青黑石、黄石。尤其黄色的更为稀少,故特别适宜布置公园,草坪,校园,庭院旅游景色等。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太湖石”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奇石之一(英石、太湖石、灵璧石、黄蜡石),因盛产出于太湖地区而古今闻名,是一种玲珑剔透的观赏石头。还有一种广义上的太湖石,即把各地产的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千姿百态的碳酸盐岩统称为“太湖石”。
太湖石是皇家园林的布景石材,是园林石的一种.是大自然鬼斧神工,自然形成玲珑剔透,奇形怪状的观赏石。太湖石可谓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或形奇、或色艳、或纹美、或质佳、或玲珑剔透、灵秀飘逸;或浑穆古朴、凝重深沉,超凡脱俗,令人赏心悦目,神思悠悠。它永不重复,一石一座巧构思,自然天成,是叠置假山,建造园林,美化生态,点缀环境的最佳选择,是一劳永逸的绿色工程。
步入寻常百姓家
千百年来,赏石、藏石仅是封建帝王将相、士大夫文人等有闲阶级的独霸娱乐。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提高,广大劳动人民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赏石、藏石已经成为群众性的日常文化活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个可喜的社会变化。
2)房山石:
房山石属花岗石,具有坚固、耐风化的特点。此石质白中透青,青中含白,犹如雪花落在树叶一般。乃不可多得的天造地设之雕刻佳品。
房山石是在北京皇家园林中大量运用的园林景观石,由于地理位置和石头自身特点,房山石在北方皇家园林中大量运用,它自身雄浑、厚重、敦实的特性与北方皇家园林庄重、造型雄浑、规模体量大相结合,把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推向高潮。
3)英石:
英石,又称英德石,产于广东省英德市。英石具有悠久的开采和玩赏历史,宋代的《云林石谱》就有相关记载,并被列为宋代皇家贡品。它具有“皱、瘦、漏、透”等特点,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被列为中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英德英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英石,是产在英德市的一种风化石。主要用于风景园艺,假山等。有淡青、灰黑、浅绿、黝黑、白色等数种,以黑者为贵。英石也是传统文房供石的主要代表品种;英石正背面明显,正面多洼孔、石眼,玲珑宛转,精巧多姿,而背面较平滑。英石质坚而脆,叩之有共鸣声,历来为收藏者所喜爱。
4)灵璧石:
灵璧石,隶属于玉石类的变质岩,为隐晶岩石灰岩,由颗粒大小均匀的微粒方解石组成,因含金属矿物或有机质而色漆黑或带有花纹。产于安徽省灵璧县磬云山,灵璧奇石形成于8亿多年前。
灵璧石天下奇。灵璧石独具神韵,闻名遐迩,领骚神州,古往今来有无数石痴为之倾倒,它的天工造化之功,在古今中外赏石界产生强烈影响。灵璧石瘦者铁骨铮铮,透者跌宕,漏者遒逦,皱者江河行也,丑者藏美丑而不丑。灵璧石可谓一石一景,一石一物,一石一天地,一石一世界。形态大气,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虚实实,神美貌丽。
5)黄石:
黄石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石料之一,与太湖石齐名,为中生代红、黄色砂、泥岩层岩石的一种统称,材质较硬,小块石料常因自然岩石风化冲刷而崩落后沿节理面分解而成,呈不规则的多面体,各面轮廓分明并显露锋芒。名贵的有孔雀石、方解石、鱼眼石、菊花石;普通的有石灰石、大理石、铁矿石、硅灰石。
6)青石:
青石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一种在海湖盆地生成的灰色或灰白色沉积岩(约占岩石圈的15%),是碳酸盐岩中最重要的组成岩石。三角度3.7-3.8,吸水率 ≤0.75%,弯曲强度≥10.0MPa,光泽度60左右,密度2800千克/m3。
7)宣石:
简称“宣石” 又称宣城石,主要产于安徽省南部宣城、宁国一带山区。该石质地细致坚硬、性脆,硬度约摩氏6~7度;颜色有白、黄、灰黑等,以色白如玉为主。稍带锈黄色;多呈结晶状,稍有光泽,石表面棱角非常明显,有沟纹,皱纹细致多变;体态古朴,以山形见长,又间以杂色,貌如积雪覆于石上;最适宜作表现雪景的假山、也可做盆景的配石。古时宣石多用于制作园林山景或于山水盆景,少量作为清供观赏,现产出无几。
8)雨花石:
雨花石是一种天然玛瑙石,也称文石,观赏石,幸运石,主要产于南京市六合区及仪征市月塘镇一带,是南京、仪征著名的特产。中国自南北朝以来,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啸傲烟霞,至唐宋时期达到巅峰,雅史趣事中有关赏石的佳话不胜枚举,神奇的雨花石更是成为石中珍品,有“石中皇后”之称,被誉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
雨花石的欣赏,追求的是“意境”,所谓景外之景,图外之画,弦外之音,无论诗情、画意、神采、文韵都包涵在意境之中,这就要求收藏者要有比较高的文化品位。一般提到雨花石人们通常会联想到南京雨花台,都以为雨花石就是产自雨花台一带,实际上这只是人们的误解。雨花石是世界观赏石中的一朵奇葩,有美丽的色彩和花纹﹐可供观赏。她主要产自扬子江畔、风光旖旎的南京六合和扬州仪征。雨花石以“花”为名,花而冠雨、美丽迷人。
9)鹅卵石:
鹅卵石,是开采黄砂的附产品,因为状似鹅卵而得名。鹅卵石作为一种纯天然的石材,取自经历过千万年前的地壳运动后由古老河床隆起产生的砂石山中,经历着山洪冲击、流水搬运过程中不断的挤压、摩擦。在数万年沧桑演变过程中,它们饱经浪打水冲的运动,被砾石碰撞磨擦失去了不规则的棱角,又和泥沙一道被深埋在地下沉默了千百万年。
10)黄蜡石:
黄蜡石,因石表层内蜡状质感色感而得名(一说此石原产真腊国,故称腊石)。属矽化安山岩或砂岩,主要成分为石英,油状蜡质的表层为低温熔物,韧性强,硬度6.5~7.5。
黄蜡石之所以能成为名贵观赏石,除其具备以上特点外,还有湿、润、密、透、凝、腻六德。黄蜡石有以下特点。一是石质相当好,特别是冻蜡,透剔晶莹。在乌兰浩特市归流河发现的珍稀黄蜡石无论是从视觉,手感都给人一种愉悦感。“石不能言最可人”也许这就是最好的注解,有一种清雅之气,让人怜,让人惜。是大自然的杰作,无半点人工斧凿的痕迹,可遇而不可求,堪称石中绝品。二是形状奇特多样,像动物、像人、像网络、像花簇,真是鬼斧神工,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配上合适的架座,再摆设于厅堂或几案之上,满室生辉,真是人见人爱。三是稀有性,俗话说“物以稀为贵”,黄蜡石是稀有资源,难免就成了贵中之贵了,在黄蜡石市场,一块拳头大小的极品黄蜡石售价三千多元。
11)木化石:
木化石是最少上亿年的树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后,木质部分被地下水中的SiO₂(二氧化硅)交换而成的树木化石。它保留了树木的木质结构和纹理。颜色为土黄、淡黄、黄褐、红褐、灰白、灰黑等,抛光面可具玻璃光泽,不透明或微透明,因部分木化石的质地呈现玉石质感,又称硅化木或树化玉。硅化木是上亿年前的树木因种种原因被埋入地下,在地层中,树干周围的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硅、硫化铁、碳酸钙等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进入到树木内部,替换了原来的木质成分,保留了树木的形态,经过石化作用形成的植物化石,因其中所含的二氧化硅成分多,所以,常常称为硅化木或树化玉。
树化石是地质学所称硅化木中的极品,它诞生于距今2亿多年的中生代时期,因突发的剧烈的地质变化,将树木深埋地下,经过极为苛刻的地址条件形成,是天下稀有亿万年前遗世孤品。木化石集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它是集木、石、玉为一体的宝石佳品。
英石属沉积岩中的石灰岩,主产于广东北江中游的英德山间。该地岩溶地貌发育较好,山石较易溶蚀风化,形成嶙峋褶皱之状;兼之日照充分、雨水充沛,暴热暴冷,山石易于崩落山谷中,经酸性土壤腐蚀后,呈现嵌空玲珑之态,英石本色为白色,因为风化及富含杂质(如金属矿物铜、铁等)而出现多色泽,有黑色、青灰、灰黑、浅绿等色,常见黑色、青灰色,以黝黑如漆为佳,石块常间杂白色方解石条纹。石质坚而脆,佳者扣之有金属共鸣声。石质大多枯涩,以略带清润者为贵。英石轮廓变化大,常见窥孔石眼,玲珑宛转。石表褶皱深密,是山石中“皱”表现最为突出的一种,有蔗渣、巢状、大皱、小皱等形状,精巧多姿
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由石灰岩遭到长时间侵蚀后慢慢形成的,分有水石和干石两种。水石是在河湖中经水波荡涤,历久侵蚀而缓慢形成的。干石则是地质时期的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历久侵蚀下而形成。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的太湖石,体现“皱、漏、瘦、透”之美,其色泽以白石为多,少有青黑石、黄石。尤其黄色的更为稀少,故特别适宜布置公园,草坪,校园,庭院旅游景色等。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黑山石自然、奇景美享、色泽浑厚。可摆放景区公园、小区、如今受欢迎。大部分应用于日式枯山水景观,作庭园的点缀,构成庭院景观,取其形,立其意,天然,片山多致,寸石生情,增色庭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