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的养殖方法:
一、提前养水。养观赏鱼首先要养水,水养不好鱼也活不了。将晾晒过几天的自来水注入到鱼缸中,然后安装好充氧设备和过滤器材,看看能否正常运转。然后倒入硝化细菌,并且放一点鱼食,关灯爆氧建立硝化系统。正常情况下,鱼缸会先浑浊,之后变得清澈,水有一点粘,说明水养好了。
二、定期投饵。养好水后就可以养鱼了,养鱼需要定期给它投饵,通常一天要喂一次,每次要喂到七八分饱。判断鱼儿吃饱的方法很简单,只要注意观察,看看投饵后鱼儿的反应速度,如果不感兴趣说明已经吃饱,这样就不要再喂了,喂多了容易得肠炎,影响它的健康。
三、注意换水。养鱼一定要换水,对于一些对水质要求不高的鱼类来说,不换水也不会影响生存,但往往会长不大。通常每3-4天就要换一次,也可以一周一换,过滤系统好的话,半个月换一次,每次要换掉五分之一左右,太多会刺激鱼体。而且一定要换困过的水,不能用刚接的自来水。
四、病期养护。观赏鱼如果不幸生病,养护情况就有所不同了。首先要改变换水频率,隔一天就要换一次。另外还要在换水后适当升温,加速鱼儿的新陈代谢,提高其抵抗力。最后需要加一点盐,避免病菌继续侵入鱼体内。
观赏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养殖观赏鱼首先需要一个鱼缸,通常要根据品种和数量决定鱼缸的大小。
准备好鱼缸后,需要先养好水,才能把鱼儿放到里面。平时要根据其食性选择合适的饲料进行投喂,每天要喂两到三次。定期要换一下水,保持水质的干净卫生,这样鱼儿才能健康。如果是热带鱼,还要注意控温。
观赏鱼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有鲜艳色彩或奇特形状的鱼类。它们分布在世界各地,品种不下数千种。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有的来自温带地区,有的来自热带地区。
有的以色彩绚丽而著称,有的以形状怪异而称奇,有的以稀少名贵而闻名。在世界观赏鱼市场中,通常由三大品系组成:即温带淡水观赏鱼、热带淡水观赏鱼和热带海水观赏鱼。
一、如何挑选健康的鱼一般来说,新鱼的选购应遵守以下原则:
1、宁要健康,不要漂亮。
不是说不追求漂亮,而是为了阐明健康比漂亮更重要。一条鱼看上去无论多漂亮,若不健康就不能挑选,因为虽然优秀但不太健康的鱼证明它已开始发病,即使买回去也只会给您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和丧失饲养的乐趣。
2、宁挑大的,不挑小的。
同一窝鱼里,长得较大的一定是抗病力强、食欲旺盛和生长迅速的,在日后的饲养过程中会为您减少许多麻烦;而体格较小的代表它的生命力比较弱,健康程度较差。
3、宁要品牌,不要价廉。
购鱼一般到较好品牌和口碑的水族商店购买比较有保障。规模较大的水族店一般都会对鱼进行严格的要求与检验,经过专家的挑选,可放心购买;而劣质便宜的商品鱼有可能带有体表寄生虫或内脏病原体,选购回家后容易发病。
健康鱼的鉴别方法:
(1)形态:鱼身各部份都不能有畸形
(2)活跃程度:活泼,不离群独游,泳姿稳健、平衡感强
(3)体表:有光泽,颜色绚丽,鳞片完整无脱落,黏液无浑浊
(4)鳍条:各鳍延展伸直,无破损,具清澈透明感
(5)鱼鳃:鳃丝清晰,色鲜红,呼吸平均缓和
(6)眼睛:眼球饱满,角膜透明
(7)肛门:紧缩,无充血发红和外突
符合以上指标的鱼您就大可放心选购回家,享受饲育的乐趣了。
二、新鱼的入缸与管理
新鱼缸的处理:
如果您的鱼缸是新购买的鱼缸,在养鱼前须进行新缸处理。
目前鱼缸基本分玻璃和有机玻璃。所谓新鱼缸是指没有养过鱼的,在厂里造出后放置了一段时间的鱼缸。现在竞争比较激烈,一般鱼缸质量都会不错。一个新鱼缸首先要看它是否有油渍,最好把它先用餐巾纸擦掉,擦干净后再加水,然后看看是否漏水。没有的话,把水抽走。将所需的器材摆设放入,重新加满水,再加入比例为100升水加100克盐,然后启动过滤泵,让鱼缸晾水几天。在放鱼入缸的前半天,要开启加温棒,让水达到所需温度,并把水调到理想的酸碱度。这样,就可以按照放新鱼入缸的步骤来放鱼入缸。
益菌培养:
如有条件,应在新鱼进缸前进行益菌培养:过滤设备、光照设备和恒温设备安装完毕,鱼缸加水并每天滴进适量硝化细菌(份量见产品说明)空缸运转,连续3天,可培养缸内硝化细菌至益菌平衡,抑制缸内有害微生物的滋生,防止新鱼下缸后疾病的发生。
新鱼进缸:
1、进缸前的处理事项:
观赏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容易沾染上细菌。一般的鱼类体表都附着有各种微生物,有的对鱼无害,但有的对鱼是有害的。在鱼体免疫功能正常的时候,自身可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害,而当我们购鱼回家的过程中,鱼儿受到过度的惊吓与应激,免疫力迅速下降,病原微生物很容易就侵入鱼体,导致发病。这就是为什么观赏鱼在水族商店购买时非常活跃,但回到家后就开始发病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新鱼入缸前须往鱼袋里放入浓度3%的食盐浸泡15分钟,杀灭部分体表的病原微生物,方可将鱼放进鱼缸。若鱼缸已进行益菌培养,可起到双重保险的作用,将鱼病发生机会降到最低。
2、进缸的处理步骤:
鱼儿要放在鱼缸里最好经过以下处理,因为袋里的水跟缸里的水水质和温度肯定不同。如果立刻把袋里的鱼放入鱼缸很容易影响到鱼的健康,严重的会导致鱼的死亡,要让鱼慢慢适应缸里的水质和温度很重要。
(1)首先将装有鱼的袋子泡在水里至少20分钟,使袋内温度与缸内温度相适应。
(2)然后按袋子的比例加20%的水量。在加水时要特别观察鱼儿是否有异像,如果问题不大可以在20—30分钟以内把鱼缸水跟袋子里的水加到1:1的比例。
(3)经过这个过程后,可以把袋子里的水倒掉,然后把鱼放入鱼缸,尽量不把原本袋子里的水倒入鱼缸里,以减少鱼缸的污染。
(4)鱼进入鱼缸后最好让它好好地休息,不要打搅它,尽量这时关灯。这步骤听起来繁锁,但为了养好一条观赏鱼,有的事情是不能免的。
随着国内养鱼爱好者的不断增加,普通的观赏鱼已经不能满足广大玩家的需求,国外众多种类的热带鱼纷纷被引进到我国,大大丰富了观赏鱼养殖的种类。然而,由于热带鱼产地、品种、习性不同的原因,热带鱼饲养难度较大。本人经过多年的亲身饲养,查阅了国内外一些热带鱼饲养技术方面的作品,吸收了圈内朋友的养鱼经验,总结了一部分热带鱼饲养技术方面有效经验,在此与大家交流探讨。
1 如何调控水质
1.1用什么水。养鱼用的水因所养的鱼类品种不同而有所其别,河水、湖水、水库水的溶解氧比较丰富,但是水中所含有的各种有害昆虫、致病细菌数量比较多,要经过处理后才可以使用;井水、泉水含矿物质多,且多为硬水,除一些非洲大湖鱼类外,其他的种类的热带鱼难以适应;而我们日常使用的自来水,特点是取用方便,含菌类极少。我国各地的自来水硬度都在5~15德国度,饲养一些需要软水的热带鱼前,需要进行水质的软化,常见的水质软化方法有以下几种(1)离子交换软化法。用特殊的软化材料来过滤,达到软化的目的。(2)晒水法。将水静置较长一段时间(15天~30天)。(3)加热法。将水加热后过滤沉淀,再曝气。(4)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纯碱(Na2CO3),滤出沉淀后加入少量的酸中和。
水质较差
水质较好
1.2 如何监测水质。定期监测水质,通常监测水质的理化指标有溶解氧、酸碱度、三态氮含量、水温、光照强度等。溶解氧在5mg/L较为适宜,酸碱度在5.5~8.5,亚硝酸氮含量小于0.1mg/l,水温一般维持在25摄氏度左右为最佳。
1.3 如何维持水质。定期添加水质稳定剂、硝化细菌。水质稳定剂可中和水中的一些有害离子;硝化细菌可以出去水中的残余的有害氨氮,并可维持有益菌的量,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少量的食盐可以对水中的细菌的繁殖有抑制作用。
1.4 何时换水。饲养一段时间后,水中溶解了大量的有害物质,水色也发黄变深,这是就应该换水了。一般换水量为每周换取总水量的三分之一,视鱼的密度,投饵的情况,季节,饲养目的来酌情增减。在以下几种情况了下需要增加换水量:(1)气温过高,气压过低。(2)三态氮超标。(3)投饵量多,粪便、分泌物增多使得水质变坏加速。另外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要减少换水量:(1)气温过低,换水会导致温差较大。(2)特殊需求的种类。有些品种的鱼,如龙鱼、神仙鱼,频繁的换水对其生长不利。(3)鱼处于特殊生理状态的时候要少换水,比如鱼身体虚弱、繁殖阶段、刚孵出小鱼的阶段等。给水族箱换水时要注意尽力保持水温和原刚来的水温一直,冬春季气温较低,新水水温可比原有的水温高出一到两度;夏季则相反,新水水温可比原有水温低一到两度。
神仙鱼的卵
神仙鱼产卵阶段少换水
2 鱼饲料
水质变化、饲料量、鱼体状况三者的关系总是相互影响的。投料量增加,鱼的摄食量也会增加,活动性、观赏性、抗病力也会相应提高,但水质变坏速度也会加快,而水质变化反过来影响上面的几个因素,不利于鱼的生长和繁殖,反之亦然。所以关键是把握适当的投料量。一般来说,以鱼在五分钟左右吃完为宜,成年鱼无特殊需要可每天甚至两天喂一次,一定范围内宜少不宜多。在以下几种情况下需要增加投喂量:(1)换水后,水质较好,鱼的食欲增加,可增加投喂量。(2)病后恢复阶段。(3)产前补充营养,有利于增加产仔的质量。(4)产后恢复阶段,补充能量,有利于下次鱼的恢复的下一次的繁殖。(5)季节气温适宜,可适当加大投喂量。以下几种情况下需要减少投喂量:(1)换水前不投喂,防止鱼换水后呕吐。(2)繁殖中不投喂或少投喂,此时鱼的食欲下降或者没有食欲。(3)病鱼少喂料。(5)气温低不投喂,减缓水质变坏的时间。
3 疾病预防
热带鱼疾病种类多,治愈比较困难,因此疾病预防要作为重点。
3.1 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要清缸:(1)要更换过半鱼量或更换主要饲养品种时;(2)接连有鱼死亡,采取措施没有明显效果;(3)长过多的藻类和水生生物时。
3.2 以下情况下要隔离养:(1)鱼生病时;(2)鱼卵、幼鱼需要移出暂养;(3)新购回的鱼必须经过隔离饲养确定没有疾病后方可放入混养。
3.3生物饵料(如红虫)必须新鲜并冲洗干净,必要时要用高锰酸钾消毒。
3.4水温比较稳定,不能忽高忽低;光照强度要适宜,过强过弱都对鱼的生长有害。
3.5保持水质,控制鱼的密度,防止密度过大。
饲养密度正常
饲养密度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