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
焦虑是预期要发生不良后果时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其主要特征是恐惧和担心。焦虑主
要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的机能亢进。急性焦虑的症状为:烦躁不安、神经过敏、震颤、心
悸、出汗、呼吸困难、厌食恶心、腹部不适等。体征为皮肤湿冷、苍白、瞳孔扩大、心动过
速、气促、呼吸深大、血压升高等,进一步发展也可能使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增强,出现
胃肠活动过频而腹泻。
焦虑反应的心理状态很复杂,一般说来会导致心理活动增强,以致忐忑不安,出现失
眠,并伴有头痛。言语变化方面,有人变得越说越快,而不间断;有人声音提高;有人变得
吞吐犹豫,因难用适当的词汇而口吃;注意不集中,对简单的问题也难回答。他们对医护人
员,有的坦白承认恐惧;有的则极力否认焦虑的存在,他们不提任何问题,也避免谈论自己
的病情;有人故作姿态来掩饰自己的焦虑;有的人则以敌意和攻击来反应自己所感受到的威
胁;有人则提出不合理的特殊照顾;等等。医护人员要以同情的态度和足够的耐心进行有效
的引导,给病人以哭泣和倾诉的机会,有助于疏泄积累的紧张和焦虑,
首先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就是抑郁的心理病,它首先表现的就是对周围的所有事物都漠不关心,没有兴趣,同样对于感情以及生活方面连带着也没有任何兴趣。就连最基本的“今天中午吃什么”这样的话题都觉得很无聊,对工作、生活和恋爱等等都觉得没意思,还有强迫心理,表现为对无关紧要的小事必须以自己的原则或者习惯去做。
常见心理问题有:1.老年痴呆。2.精神障碍。3.物质依赖。4.精神分裂症。5.情感障碍。6.神经症。出现了心理的问题,可能会出现睡眠的障碍,还会出现食欲的减退,身体乏力,头晕,头痛,面色苍白,一定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饮食作息的规律,多注意休息,适当的到户外参加有氧运动。
病人的心理问题是在医疗护理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护理诊断。护士要时刻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要了解病人的心理。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疏导。
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
1,焦虑反应。由于自己不能够面对自己所得的这个疾病。开始又怀疑恐惧到慢慢的无可奈何的接受,这都是需要一个很漫长的一个过程。此时病人很容易出现焦虑反应。
2,个人自我否定。病人在住院不得不和所熟悉的或者是心爱的环境和人分离,包括配偶,子女,亲朋好友,这些原来的心理生活的支柱和环境一旦分离。会很容易在心里产生自我否定。
三,依赖性加强,但病人一旦了解自己得这个病确实是不可逆的。需要依赖一户帮助,需要家人照料,这时候就很容易产生。新的创伤和不良后果。不利于病人树立信心,战胜疾病。特别是接受暗示性和自我暗示,加强容易接受医务人员的指示形式,但又可能在内心产生矛盾,情绪波动。
(一)焦虑
焦虑是预期要发生不良后果时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其主要特征是恐惧和担心。焦虑主
要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的机能亢进。急性焦虑的症状为:烦躁不安、神经过敏、震颤、心
悸、出汗、呼吸困难、厌食恶心、腹部不适等。体征为皮肤湿冷、苍白、瞳孔扩大、心动过
速、气促、呼吸深大、血压升高等,进一步发展也可能使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增强,出现
胃肠活动过频而腹泻。
焦虑反应的心理状态很复杂,一般说来会导致心理活动增强,以致忐忑不安,出现失
眠,并伴有头痛。言语变化方面,有人变得越说越快,而不间断;有人声音提高;有人变得
吞吐犹豫,因难用适当的词汇而口吃;注意不集中,对简单的问题也难回答。他们对医护人
员,有的坦白承认恐惧;有的则极力否认焦虑的存在,他们不提任何问题,也避免谈论自己
的病情;有人故作姿态来掩饰自己的焦虑;有的人则以敌意和攻击来反应自己所感受到的威
胁;有人则提出不合理的特殊照顾;等等。医护人员要以同情的态度和足够的耐心进行有效
的引导,给病人以哭泣和倾诉的机会,有助于疏泄积累的紧张和焦虑,对此,医护人员需作
细微观察和分析。病人的焦虑一般说来可分三类:
1.期待性焦虑即面临行将发生的但又未能确定的重大事件时的焦虑反应。常见于尚
未明确诊断或初次住院的病人,不了解自己疾病性质和预后的病人等等。
2.分离性焦虑病人住院,不得不和他所熟悉的或心爱的环境和人分离,包括配偶、
子女、亲朋、同事、家庭和单位等。这些原来的心理生活的支柱和环境,一旦分离,便会产
生分离感而伴随情绪反应。特别是依赖性较强的儿童和老年人,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3.阉割性焦虑 这是一种针对自我完整性的破坏或威胁所造成的心理反应,也属一种分离性焦虑。从自我的心理发展来看,躯体的完整性是自我完整性的一个重要部分。最易产生这类反应的是要行手术切除某脏器或肢体的病人,他们的阉割性焦虑十分强烈。但有人对即使是抽血、引流、胸透等各种治疗、检查也认为是对躯体完整性的破坏。
(二)退化
退化或称幼稚化,即其行为表现与年龄、社会角色不相称,退回到婴儿时期的模式。
1.自我中心加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一切事物和人际关系是否有利于自我存在为
行事前提,过去他考虑并照顾到他人的需要,现在则主要为了自己,常被指为自私自利。随
病情好转有可能去关心邻近病人和周围事物,自我中心减轻是病情好转的一个信息。
2.依赖性加强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丧失和降低,需要依赖医护帮助,需要家人照料,
这是正常现象。依赖不足,容易造成新创伤或不良后果;依赖过分,不利于树立病人战胜疾
病的信心。依赖性加强常伴随有自我感觉异常,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无所适从。特别
是接受暗示性和自我暗示加强,容易接受医护人员的指示行事,但又可能在内心产生矛盾,
情绪波动。
3.兴趣狭窄全神贯注自身机体,而对以往感兴趣的事物表现冷漠。不但对病前感兴
趣的事物失去兴趣,而且对兴趣的领域会收缩变小。应采取措施吸引病人对事物的广泛兴
趣,转移他对自身的注意,这是一种良好的调节。
退化并不完全是有害的反应。通过退化,病人可以重新分配其能量,以促进痊愈和康复。适度的退化是一种重新整合过程,有利于痊愈和康复。值得注意的是,医护人员要根据
病情好转情况,吸引他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步为病人角色转化为原有社会角色准
备条件。
(三)主观感觉异常
与自我中心相联系会出现主观感觉异常,就是指人患病之后,主观感受和体验与正常时
有了差异。除病体反应外,主要因为病人患病之前集中精力忙于工作和学习,心理活动经常
指向外界客观事物,对自己的躯体状况不太留意;病人一旦患了病,就会把注意力及时转向
自身,感觉异常敏锐,甚至对自己的呼吸、心跳、胃肠蠕动的声音都能觉察到。由于躯体活
动少,环境又安静,感受性也提高了。不仅对声、光、温度等外界刺激很敏感,就连自己的
体位、姿势也觉察得很清楚。比如,一会觉得枕头低,一会觉得被子沉,一会埋怨床单不平
展,不时总翻身。缺乏经验的医务人员往往指出病人“事多”,实际上这是病人合乎规律的
心理反应。
同时,由于主观感觉异常,病人还会出现对客观事物错误的知觉。比如时间知觉,住院
病人总感到时间过的慢,特别是对于病情迁延、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有度日如年之感。久
病卧床者会出现空间知觉的异常,躺在床上会感觉房间或床铺在摇晃或转动等。也有这种可
能,正常人认为鲜美的味道,却可能引起病人的反感;正常人认为美丽的颜色,病人看到后
会感到心烦;正常人认为悦耳的声音,病人可能会感到刺耳。有的病人因病情需要住进隔离
室或重症室,由于感知觉刺激单调,会使病人感到孤独、无聊和不安,甚至出现思维混乱、
幻觉等。对于病人出现的感觉异常,应寄于同情,从心理上给予支持和疏导,并辅以必要的
治疗。应当指出的是,病人有些异常感觉,很可能是躯体疾病的心理反应,不应与上述感觉
异常混为一谈。
(四)猜疑
猜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它是缺乏根据的猜测,会影响人对客观事物正确的判断。
一些病人对诊断表示疑问,主观上不情愿得病,常有“我实际上没有病”、“我怎么会得这种
病”等想法。猜疑还可以泛化涉及整个医疗过程,对治疗、用药、检验等都作猜疑反应。听
到别人低声细语,就以为是在议论自己的病情,觉着自己的病情加重,甚至没救了;对别人
的好言相劝也半信半疑,甚至曲解别人的意思;总担心误诊,怕吃错药、打错针等等。由于
缺乏医药常识和主观感觉异常,胡乱猜疑,胡思乱想,惶惶不安。于是产生种种质问要求解
答,诸如:“我为什么该得这种病?…“为什么同样的手术他是良性我是恶性?”等等。一些文
化落后的人群里还会有种种迷信色彩的认识。这种要求医护人员作耐心的解释,并以严谨的
态度进行医疗处置,特别是要防止那些对医学似懂非懂、道听途说的一些解释的影响。
(五)愤怒
病人常感到愤怒。他可以为一些小事而发火,也可能为自己不能自理而恼怒。这种愤怒
常伴随着认为自己患病是不公平的,是倒霉。这种莫名的怒火,可能是潜意识的,有如幼儿
出现的无理由的攻击性行为。他可向周围的人,如亲友、病友甚至医生、护士,毫无理智地
发泄。应当认识这种受疾病折磨的易激惹状态是患者的心理反应,要有足够的容忍力来应
对。
愤怒还有可能转化为自戕和抑郁。自戕可以是拒绝正当治疗、逃避服药、甚至破坏正在
采取的措施和已经取得的疗效。自戕和抑郁是攻击性情绪转而攻击自身的表现。同时,抑郁也可能有助于保存能量,对人有保护意义,但从总体来看,是不利于病情转归和身体康复
的。
(六)孤独感
与分离感相联系,病人易感孤独。一个人生病而离开了家庭和工作单位,住进病房,周
围接触的都是陌生人。病人恢复健康的希望落在医护人员身上,而医生每天仅在查房时和病
人说几句话,护士定时打针送药,又极少言谈。这样病人自然产生一种孤独感。特别是小病
室的病人,更易产生孤独感。老年病人也容易产生孤独感。值夜班护士经常可以发现,有的
病人睡不着觉就打信号灯找护士,也有些病人莫名其妙地在值班室门口站着。除了其他原因
外,就是他们有孤独感,希望别人陪伴,说几句话,以得到心理上的宽慰。
训练有素的护理人员能充分理解病人的这种心理。例如遇到病人总打信号灯,决不训斥
病人说:“你怎么这么多事!”而是轻声问病人,是不是需要喝水。如果什么事也没有,就去
给他盖一盖被子,理一理枕头,使病人带着安慰、进入梦乡。同时也应看到,护理人员的这
些行动,得到安慰的不止是一个病人,而整个病室的人都会感到温暖。
与孤独感相联系,还会有被遗弃的焦虑。由于暂时或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能力而自杀。
自感无助于家庭和社会,反而成为家庭和社会的累赘,感到孤独和被遗弃,甚至情绪忧郁而
萌发轻生意念。必须组织其亲属朋友和同事进行探望、照顾,使病人与亲友、同事间保持亲
近的关系。
(七>失助感和自怜
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对所处情境没有控制力并无力改变它的时候,就会产生失助感。这是
一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听之任之、被动挨打的情绪反应。这种失助感还可以泛化而导致
失望和抑郁等临床表现。这是由于感到生命受到威胁的心理应激,自我价值感的丧失,自信
心降低所造成的。
与失助感楣联系,病人往往会出现自怜自悲情绪,“为什么我偏偏生这种病?…“老天爷
为什么和我过不去?”可能表现为大发脾气,以发泄内心的怨与恨;甚至表现为类体克状态、
麻木不仁,感到处于梦样状态,或不能活动,或做些对人对己都毫无意义的活动;也有的病
人面对镜中的自己告别,回首往事,留恋人生。这种消极情绪极不利于治疗康复,要给以心
理支持激发其能动性,转化不良心境。使之感到能有所期待。
(八)期待
病人的期待心理乃是指向未来的美好想象的追求。一个人生病之后,不但躯体上发生变
化,心理上也经受着折磨。因此不论急性或慢性病人都希望获得同情和支持,得到认真的诊
治和护理,急盼早日康复。这种期待心理促使病人四处求药,八方投医。他们寄托于医术高
超的医生,寄托于护理工作的创新,寄托于新方、妙药的发明,幻想着医疗奇迹的出现。总
之,就是期待着康复、期待着生存。那些期望水准较高的病人,往往把家属的安慰、医生护
士的鼓励视为病情减轻,甚至是即将痊愈的征兆;当病情加重时,又期待着高峰过后即将出
现好转;当已进入危险期,也期待着有起死回生、转危为安的可能。这种心理对病人是一个
渴望生存的精神支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客观上对治疗是有益的。当病人看到医护人
员以实际行动向病人所期待的方向努力,病情果真向既定目标转化,更加鼓舞他们与疾病作
斗争。但有的病人所期待的目标是无事实根据的,所以往往会落空。一旦落空,病人会陷入
迷惘之中,情绪消沉、精神崩溃,导致失助感和自怜,这是要预防的。从心理学的观点讲,医务人员应当引导病人总往好的方向想,总是有期望,这是少受精神折磨而且有助于康复的
巨大力量。即使预后不佳,也应当让病人有盼头,感到生命有希望。
你好!
一般都希望别人多关心和安慰,其实也看是什么病情,严重的病患者心理更为复杂。(有的很怕连累家里人,所以有时情绪很反复)你要病人相信医学,放宽心态!不要往不乐观的心态想问题。要有意志力去征服病魔,这样会增强免疫能力,千万不要消极。大家一起努力共度难关。这样就会逢凶化吉也。
衷心祝福他早日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