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一、递进之后要看,递进之前可不看
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前后分句是一种递进关系。
表示递进关系的典型关联词是“不但……而且……”。跟“不但”作用相同的词语有“不仅”,“不单” “不独”、“不只”、“不光”等;跟“而且”相同的词语还有“并”、“并且”、“也”、“还”。此外还有多重递进“不但……而且……甚至……”,“甚至”表示二级递进。与“甚至”相同的词语还有“更”、“特别”、“尤其”、“重要的是”、“关键的是”、“核心的是”、“有趣的是”等。
递进后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后面分句是重点。一级递进与二级递进同现,二级递进是重点,多重递进最后是重点。因此,递进之后要看,递进之前可不看。例如:
【例1】北京市采取的公交优先战略除了是为了奥运会创造畅通的交通环境外,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北京市居民的公交意识和某种程度上的公民意识,北京市居民的这两种意识塑造对北京市的长远发展是一笔财富。
这段文字主要讨论的是:
A. 北京奥运会 B. 奥运会的交通环境
C. 北京人的两种意识 D. 北京市公交的优先战略
【答案】C
【解析】递进之后是重点,我们通过表递进的关联词“更重要的是”,把握后面的主题句,确定正确答案为C。递进之前“公交优先战略”不是作者想表达的重点。
二、转折之后要看,转折之前可不看
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前后分句是一种转折关系。前面分句说出一层意思,后面分句说出另外一层意思,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正意。
表示转折关系的典型关联词是“虽然……但是……”。跟“虽然”作用相同的还有“尽管”、“虽说”、“固然”等;跟“但是”作用相同的还有“可是”、“不过”、“然而”、“却”等。 “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当然”等也表示转折关系,为弱转折。
在一个文段中,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之后通常出现主题句。因此,转折之后要看,转折之前可不看。强转折和弱转折同时出现时,强转折通常是重点。例如:
【例2】社会冲突扮演了一个激发器的角色,它激发了新规范、规则和制度的建立,从而充当了促使敌对双方社会化的代理人。此外,冲突重新肯定了潜伏着的规范,从而强化了对社会生活的参与。作为规范改进和形成的激发器,冲突使得调整已经发生变化了的社会关系成为可能。但是,社会冲突是否有利于内部适应,取决于是在什么样的问题上发生冲突,以及冲突发生的社会结构。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 社会冲突有助于社会整合
B. 社会冲突的整合功能是需要条件的
C. 社会冲突是社会化不充分的表现
D. 社会冲突是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之一
【答案】B
【解析】这段文字的主题句在转折词“但是”之后,即“社会冲突是否有利于内部适应,取决于是在什么样的问题上发生冲突,以及冲突发生的社会结构”,我们抓住这个主题句就可以了。从“取决于”可以看出社会冲突的功能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正确答案为B。转折词“但是”之前讲的是社会冲突的功能,不是文段的重点,可以省略不看。
三、结论部分要看,结论之外可不看
一个分句说出原因,另一分句表示结果,这两个分句是一种因果关系。
表示因果关系的典型关联词是“因为……所以……”。跟“因为”作用相同的有“由于”、“既然”;跟“所以”作用相同的有“因此”、“因而”、“可见”、“看来”、“那么”、“总之”、“故而”、“言而总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概而论之”等。
在一个文段中,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之后通常出现主题句。因此结论部分要看,结论之外可不看。需要注意的是,“之所以……是因为”用倒装的形式强调原因,这时原因部分需要看。例如:
【例3】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女性的才能在传媒、大学、科研和金融等高度理性的行业,不仅获得了更大的展示空间,而且也帮助她们创造了越来越多的骄人业绩。当然,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仍然限制着女性潜能的发挥。因此,一个成功的女性背后往往是她那旁人难以体会的艰辛。
这段文字主要表述的是:
A. 伴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女性职业化水平也越来越高
B. 女性更适合从事传媒、大学、科研和金融等高度理性的行业
C. 随着职业化的提高,女性要在事业上成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D. 若没有妻子和母亲的角色限制,女性潜能将得到更大的发挥
【答案】C
【解析】结论后面是重点,文段通过结论词“因此”引出主题句“一个成功的女性背后往往是她那旁人难以体会的艰辛”。C是对文段的主题句的同义替换,为正确答案。
四、必要条件要看,条件之外可不看
一句提出条件,另一句表示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的结果,这两句是一种条件关系。这种条件是唯一、必要的,就是必要条件。
表示必要条件的标志有“只有”、“必须”、“ 需要”、“ 除非”、“ 务必”、“如何”、“怎样”等。
必要条件句引得的是解决问题的对策,通常是文段中的重点。因此,必要条件要看,条件之外可不看。例如:
【例4】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如果缺乏足够的引导和约束,这种“雪亮”有可能变成一种偏执,一种没有方向的自负。而建立在“多数人”压过“少数人”基础上的制度安排,很可能走进片面和偏狭的陷井中,“上级”评议,官员面对的是“一个人”;“公众”评议,官员面对的是“一群人”,只有在“顶天”的压力和“立地”的责任互相补充下才能真正起到足够的监督作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监督力量有机地结合,才可能在博弈中避免“一个人”的片面和“一群人”的片面。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 质疑群众评议的合理性 B. 群众的意志要得到合理的引导和约束
C. 如何对官员进行有效监督 D. 怎样在群众和上级间达到平衡
【答案】C
【解析】最后一句必要条件句是文段的主题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监督力量有机地结合”是文段的主题句,谈的是“如何对官员进行有效监督”,C为正确答案。
五、总述部分要看,分述部分可不看
行文脉络指的是文章的结构,作者的写作思路。一个文段有一定的行文脉络,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总述的部分通常是文段的观点或解决问题的措施,也通常是文段的主题句。总述部分通常位于文段首句或末句,做题时我们需要把握首尾句原则。分述部分是为了证明或解释总述部分的观点或措施,不是重点所在,因此可不看。例如:
【例5】“红段子”就要来了!在有关部委和几大移动运营商的联合高调推动下,中国手机短信有望“全国山河一片红”。一场名为“红段子现象——网络时代的中国文化精神和产业走向”的座谈会,在农历新年临近之际,拉开序幕。其受重视程度,从参会人员可见一斑:工业与信息化部长奚国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胡占凡、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副总裁李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公司总经理徐龙撰文称:具有思想性和知识性,内容健康向上,形式短小精悍,效果催人奋进的短信,就是“红段子”。
这段话概括最准确的是:
A. “红段子”有望在中国手机短信中流行
B. “红段子”是很受欢迎的手机短信
C. “红段子”现象引起了领导的重视
D. 什么是“红段子”
【答案】A
【解析】文段的行文脉络为“总——分”式,开篇重点介绍“红段子”就要在中国手机短信中流行,总领全文。后文逐一介绍了相关的活动以及对于红段子的解释介绍,属于叙述部分。那么段首句才是文段的重点,A是重点内容的同义替换。而C、D两项为片段信息,并非重点,B是无关选项。所以选择A选项。这里我们把握首句总述部分就可以了,后面分述部分可以不看。
六、主句部分要看,方式状语可不看
遇到长难句时,我们要把握句子的主干,即句子的主谓宾。句子的枝叶,包括定语、状语、补语,是为修饰句子的主干服务的,可以省略不看。“的”连接定语和中心语,“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得”连接补语和中心语,这些助词是句子枝叶的标志。例如:
【例6】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当今社会,政府执政的舆论环境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种舆论可以借助网络、短信等现代传播工具,跨越时空迅速传递,使意见空间加大,意见力度增强,而决策透明度的增加和公民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又加大了政府的舆论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对“舆情危机”的处理,需要改变以往的被动方式,针对新出现的情况,及时采取新的方式来应对。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 说明政府在新舆论环境下有必要转变应对方式
B. 对比不同时期政府舆论宣传的客观环境与方式
C. 剖析政府执政的舆论压力不断增大的外在原因
D. 分析通讯技术发展与舆论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答案】A
【解析】方式状语“随着……”可不看,把握文段的主题句“需要改变以往的被动方式,针对新出现的情况,及时采取新的方式来应对”前面句子枝叶可以不看,把握主干,可判断正确答案为A。
七、解决问题要看,目的本身可不看
目的不重要,解决问题才是答案。引导目的的词语有“为了”、“ 要想”、“ 想要”、“ 才”等。表示“解决问题”的词语有“必须、需要、应该”等。需要注意的是,解决问题的措施往往是必要条件,解决问题的措施是重点。例如:
【例7】即使社会努力提供了机会均等的制度,人们还是会在初次分配中形成收入差距。由于在市场经济中资本也要取得报酬,拥有资本的人还可以通过拥有资本来获取报酬,就更加拉大了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差距。所以当采用市场经济体制后,为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就必须通过由国家主导的再分配过程来缩小初次分配中所形成的差距;否则,就会由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形成社会阶层的过度分化和冲突,导致生产过剩的矛盾。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A. 收入均衡难以实现 B. 再分配过程必不可少
C. 分配差距源于制度 D. 收入分配体制必须改革
【答案】B
【解析】根据结论之后是重点,我们可以确定“所以”后面是主题句所在。主题句中“为了”表示目的,可以不看,要看“必须”引导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再分配过程”,正确答案为B。
八、文段观点要看,举例本身可不看
举例的标志有“比如”、“正如”、“例如”、“以……为例”、“……是一个例证”。此外,故事、数据等均可为例证。
举例是为了说明前后观点,重点找前后观点。例子本身不重要,阅读时可省略。围绕举例的选项是命题人设置的陷阱,应排除不选。例如:
【例8】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味。巴尔扎克在《风雅生活论》中曾引用两句谚语来说明这个道理,一句是:“一个人的灵魂,看他持手杖的姿势,便可以知晓。”另一句是:“请你讲话、走路、吃饭、穿衣,然后我就可以告诉你,你是什么人。”
这段话的主旨是:
A. 巴尔扎克发现人的精神境界可以通过生活细节表现出来
B. 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必然会从他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表现出来
C. 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如何主要看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D. 一个有较高生活质量的人才会具有较高的生活境界
【答案】B
【解析】文段从行文脉络上看属于典型的总分式结构。首句即是主旨句,后面引用巴尔扎克的例子进一步说明文段主旨,故首先排除A。C提到的“生活态度”和D提到的“生活境界”显然和文段中的”生活细节”不符,排除C、D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九、反面之前要看,反面论证可不看
反面论证是从相反的角度证明正面的观点。反面论证的标志有“否则、不然、如果不/没有”。反面论证本身不重要,阅读时可省。看到反面论证时,应重点看前面的观点,即“反面之前要看,反面论证可不看”。围绕反面论证的选项是命题人设置的陷阱,应排除不选。例如:
【例9】作为整体,中国在世界上举足轻重;但作为个人,不少中国人还觉得自己一无所有。国家之强和个人之弱使一些人心理失衡,觉得自己活得还是像在半殖民地时代受人家欺负的受害者。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对自己生存的状况有理性认识,克服狭隘的“受害者情结”。否则,崛起的中国将难以担当与自己的国际地位相称的责任。
这段话谈论的核心意思是:
A. 中国急需提高国民的个人地位 B. 中国人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C. 中国人为什么有“受害者情结” D. 崛起的中国要承担相应的国际地位
【答案】B
【解析】文段的主题句是“我们更需要对自己生存的状况有理性认识,克服狭隘的‘受害者情结’”。“否则”后是反面论证,是为了证明前面的观点,正确答案为B。
十、援引之后要看,援引本身可不看
援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引用。援引是为了引出观点或证明观点,包括正向援引和反向援引两类。正向援引指作者的观点与援引的观点基本一致;反向援引即作者的观点与援引的观点背道而驰。援引作为一种辅证手段,本身不重要,作者的观点才是重要的。“人们通常认为”、“一般认为”、“有人认为”通常是错误的观点,可以不看。重点看援引之后正确的观点。例如:
【例10】人们通常认为,食入脂肪后,胆固醇增加,血脂升高,患胆石症和其他心脑血管概率增加,因此,为了自己的健康,特别是一些女性为了减肥,在生活中也就极力避免吃荤。不可否认,多吃素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的确对减肥有帮助。实际上,最近医学界对素食的研究证实,女性经常单一地食素,会对体内激素分泌造成破坏性影响,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不孕。
这段话的主旨是:
A. 吃素虽然对人体有害,但是可以防止胆石症和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B. 单一地吃素可能会导致不孕等症状的发生
C. 男性长期单一地食素不会产生内分泌失调等症状
D. 多吃素食有助于减肥
【答案】B
【解析】“多吃素食有助于减肥”是援引本身的观点,D为干扰项。作者观点在于强调女性吃素食的危害,正确答案为B。
这里总结出主旨概括题略看技巧,希望对广大考生复习言语理解与表达特别是主旨概括部分有所帮助。知识是融会贯通的,在做行测其他模块题目及申论材料阅读中,我们也可以灵活运用以上原则,提高解题速度与准确率。
更多资讯请关注安徽中公教育:http://ah.offcn.com/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一起学习,我也再进行公务员考试复习,恰好也在找这个东西。
一,削弱型
常见问题是"最能削弱上述论点的是……","最能反驳上述论点的是……"等,该种题型要求考生首先判断出题干的推理过程,然后寻找其中的逻辑漏洞,而这个漏洞所涉及的命题就是要选择的正确答案,这种类型试题的难度就在于对题干推理过程的理解.
例1.有时为了医治一些危重病人,医院允许使用海洛因作为止痛药.其实,这样做是应当禁止的.因为毒品贩子会通过这种渠道获取海洛因,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以下哪个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以上的论证 ()
A. 有些止痛药可以起到和海洛因一样的止痛效果
B. 用于止痛的海洛因在数量上与用于做非法交易的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
C. 海洛因如果用量过大就会致死
D. 在治疗过程中,海洛因的使用不会使病人上瘾
【解析】 答案为B.该题题干的推理过程是:因为医院会使用海洛因,毒品贩子可以通过医院获得海洛因,所以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因此应当禁止医院使用海洛因.很明显,在这个推理中要存在一个海洛因数量很大的假设,否则不能对社会造成危害.那么,这个假设的否命题将削弱该推理,所以应该选B.
2.加强型
这种题型和削弱型有类似之处,所不同在于后者是在找出题干推理过程所缺的条件后,对这个条件加以否定,而前者则只需要找出所缺条件,完善推理过程即可.也就是说若要削弱,就将题干的假设予以否定,若要加强,就将题干的假设明晰化.
例2.在某国,10年前放松了对销售拆锁设备的法律限制后.盗窃案发生率急剧上升.因为合法购置的拆锁设备被用于大多数盗窃案,所以重新引入对销售该设备的严格限制将有助于减少该国的盗窃发生率.
最有利地支持以上论述的一项是().
A.该国的总体犯罪率在过去10年中急剧增加了
B.5年前引进的对被控盗窃的人更严厉的惩罚对该国盗窃率没什么影响
C.重新引入对拆锁设备的严格限制不会阻碍执法部门对这种设备的使用
D.在该国使用的大多数拆锁设备是易坏的,通常会在购买几年后损坏且无法修好
【解析】答案为B.本题题干的推理过程是:由于放松了对拆锁设备的法律限制导致拆锁设备的购置增多,而合法购置的拆锁设备又大多数被用于盗窃案,因此盗窃率上升,所以只有加强对销售该设备的严格限制才能减少该国的盗窃发生率,这里显然存在一个假设,即其他用来减少盗窃率的方法没有效果,如果这个假设不存在,用别的方法也可以减少盗窃率,就没有必要采用该方法,所以最能支持上述推论的是B项.
3.前提型
前提型和上述两种题型也有相通之处,它的特点是所给题干只给出一个前提和结论,明显缺少其他前提,要求考生找出最恰当的,能够正确完成题干结论的条件,与加强型的区别在于:后者如果缺乏所要问的假设条件,并不直接影响原推论,而前者所缺条件则与推出的结论的过程密切相关.
例3.张华问李明:"你是否不承认车是你偷的 "这句话的隐含前提是().
A.李明从不承认错误
B.车是李明偷的
C.李明应该承认车是他偷的
D.车不是李明偷的
【解析】答案为B.张华的反问句换成陈述句即为"你应该承认车是你偷的",这是一个结论性的句子,推出它必须有一个假设的前提,即车子是李明偷的,否则结论就无法得出,故答案为B.
4.结论型
这是最常见的题型,考生要根据题干中所给条件,合理准确地推出结论或者排除掉不正确的结论.注意一点:题中所给条件的正确性是不容置疑的.
例4.1998年度的统计显示,对中国人的健康威胁最大的三种慢性病,按其在总人口中的发病率排列,依次是乙型肝炎,关节炎和高血压.其中,关节炎和高血压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乙型肝炎在各个年龄段的发病率没有明显的不同.中国人口的平均年龄,在1998年至2010年之间,将呈明显上升态势而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最为恰当 ()
A. 到2010年,发病率最高的将是关节炎
B. 到2010年,发病率最高的将仍是乙型肝炎
C. 在1998年至2010年之间,乙型肝炎患者的平均年龄将增大
D. 到2010年,乙型肝炎的老年患者将多于非老年患者
【解析】 答案为C.到2010年,人口的平均年龄将呈上升趋势,而乙型肝炎的发病率不因年龄的大小而有变化,所以当人口平均年龄增大时,乙型肝炎的患者平均年龄也会增大,答案为C.
5.解释型
解释型实际上也是前提型的一种,特点是题干的推导过程看似矛盾,不合理,但如果补足条件之后就能够顺利完成推论,考生的任务就是找到这个条件.该题型还有一种是最不能解释型,它是建立很多不同的条件可以推出相同的结果这一基础之上的,考生要找出的是不能推出结果的条件,所以做这类型题多采用排除法.
例5.政府对基本商品征收的一种税是对出售的每一罐食用油征税两分钱.税务记录显示,尽管人口数量保持稳定且税法执行有力,食用油的税收额在税法生效的头两年中还是显著下降了.
以下如果正确,最有助于解释食用油的税收额下降的一项是().
A.很少家庭在加税后开始生产他们自己的食用油
B.商人在税法实施后开始用比以前更大的罐子售油
C.在食用油税实行后的两年,政府开始在许多其他基本商品上征税
D.食用油传统上被用作结婚礼物,税法实施后,用食用油做礼物增多了
【解析】答案为B.题干中显示的本来逻辑应该是既然对出售的每一罐油都有征税,那么税收额不应该减少,但正因为是按罐来计税,所以在总消费量保持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销售时用大罐装油将少交很多税,故此,税收额才会减少,应该选B.
6.比较型
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类型,但仍是对逻辑学方面的考查,考生要在对基本命题形式,基本逻辑推理方法有所掌握的情况下,找出与题干推理过程,论证结构相似的另外一个推理.
例6.有这样一句问话:"你是否已经停止骗人了 "那么下列哪句话与此句形式最为相似 ()
A.你是否已经成为一名辩论高手了
B.你是否已经不再是公务员了
C.你是否已经停止这份工作而另找工作了
D.你是否已经不再偷盗自行车了
【解析】答案为D.题干中的问法实际上会使回答者陷入两难境地,如果回答"是",则代表回答者以前曾经骗人,如果回答"否",则代表过去,现在都在骗人,同样的情况也会出现在D项问题的回答中,所以这两句话最为接近.
新题型预测
评价型题型在公务员考试中不是很常见,它的特点是:题干给出一段论证或者对话,选项要求对论证的结构,观点,有效性,错误,技巧等作出评价.今年可能会对此进行考查,考生要引起重视.
例1.小李:如果在视觉上不能辨别艺术复制品和真品之间的差异,那么复制品就应该和真品的价值一样,因为如果两件艺术品在视觉上无差异,那么它们就有相同的品质,要是它们有相同的品质,它们的价格就应该相等.
小王:我不同意你的说法.即使某人做了一件精致的复制品,并且在视觉上难以把这件复制品与真品区别开来,由于这件复制品和真品产生于不同的年代,不能算有同样的品质.现代人重塑的兵马俑再逼真,也不能与秦陵的兵马俑相提并论.
以下哪项是小李和小王的分歧之所在 ()
A.一件复制品是不是和真品有同样的时代背景
B.一件复制品是不是比真品的价值高
C.是不是把一件复制品误认为真品
D.首创性是否是一件艺术品所体现的宝贵品质
【解析】答案为D.两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是艺术品的品质,小李认为只要视觉上区分不了就可以,而小王这段话的实质是在强调艺术作品的首创性,代表性所体现的宝贵品质,对原创作品的简单复制,不能体现首创性.所以应该选D.
例2.有种观点认为,到21世纪初,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将有更多的人死于爱滋病.其根据是:据统计,爱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在发展中国家却持续快速发展;到21世纪初,估计全球的爱滋病毒感染者将达到4000万至1亿1千万人,其中,60%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这一观点缺乏充分的说服力.因为,同样权威的统计数据表明,发达国家爱滋病毒感染者从感染到发病的平均时间要大大短于发展中国家,而从发病到死亡的平均时间只有发展中国家的二分之一.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上述反驳所使用的方法 ()
A.对"论敌"的立场动机提出质疑
B.指出"论敌"把两个相近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
C.对"论敌"的论据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D.提出一个反例来否定"论敌"的一般性结论
【解析】答案为B.尽管感染爱滋病最终会死亡,但感染爱滋病和死于爱滋病确实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规律方法总结
1. 根据逻辑推理有关法则进行推理.要根据前提推出结论.备选答案可能有很多种,几乎都有道理,但必须选出由题干推出的正确的答案.
2. 在较难判断时,可在草稿纸上画草图表示推理过程以帮助判断.
3. 注意应用排除法和直接推理解决问题.
4. 养成良好推理习惯,注意逻辑的严密性.
5.将选项代入题干,看是否符合逻辑.
以下是往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各部分分值:
1、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总共40个题目,每个题目0.6分,共计24分;
2、数量关系部分,总共20个题目,每个题目1分,共计20分;
3、判断推理部分,总共35个题目,图形推理每个题目0.5分,定义判断每个题目0.8分,类比推理每个题目0.5分,逻辑判断每个题目0.8分,共计23.5分;
4、常识部分,总共25个题目,每个题目0.5分,共计12.5分;
5、资料分析部分,总共20个题目,每个题目1分,共计20分。
削弱型和加强型是逻辑推理方面的 建议找个MBA逻辑推理教程看看 QZZN行测区有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