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念奴娇--危楼还望》的白话译文及赏析

2024-11-30 19:12:5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译文:

登楼极目四望,不觉百感交集,可叹自己的这番心意,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理解呢?镇江一带的山川形势极其险要,简直是鬼斧神工,非人力所能致。然而这样险要的江山却不被当作进取的凭藉,而是都看成了天设的南疆北界。

镇江北面横贯着波涛汹涌的长江,东、西、南三面都连接着起伏的山岗。这样的地理形势,正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足以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形胜之地。六朝的旧事,原来全不过是为少数私家大族的狭隘利益打算!

于是笑王谢等人,他们空洒英雄之泪,却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他们依仗着长江天险,自以为可以长保偏安,哪里管得到广大的中原地区,长久为异族势力所盘踞,广大人民呻吟辗转于铁蹄之下呢?凭借这样有利的江山形势,正可长驱北伐,无须前怕狼,后怕虎,应该象当年的祖逖那样。

中流击水,收复中原。南方并不乏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也不乏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的猛将,完全应该象往日的谢安一样,对打败北方强敌具有充分信心,一旦有利之形势已成,便当长驱千里,扫清河洛,收复国土,何须顾虑对方的强大呢?

赏析:

这是一首借古论今之作。词的内容以议论形势、陈述政见为主,正是与此行考察形势的目的息息相通的。上片借批判东晋统治者偏安江左,谴责南宋统治者不图恢复中原。下片抨击空论清谈。词人认为,真正的爱国者应当像东晋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楫,义无反顾。

开头两句,凌空而起。撇开登临感怀之作,先写望中景物的俗套,大笔挥洒,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登楼环顾,不禁百感交集,可叹自己的这番心意,古往今来没有几人能够理解。因为所感不止一端,先将“此意”虚提,总摄下文。以下抒写词人认为“今古几人曾会”的登临意。

“今古”一语,暗示了此词是借古论今。接下来两句,从江山形势的奇险引出对“天限南疆北界”主张的抨击。“鬼设神施”,是形容镇江一带的山川形势极其险要,也是对“天限南疆北界”这种苟安论调的否定。

当时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苟且偷安,将长江作为拒守金人南犯的天险,词人所抨击的,正是这种藉天险以求苟安的主张。“浑认作”三字,亦讽亦慨,笔端带有强烈感情。“一水”三句,指出京口地形险要,是争雄的好据点,对南宋有利,应当北上争雄。

其中“做出”一语,表达了词人目击山川形势时兴会淋漓的感受。在词人眼中,山川仿佛有了灵气和生命,灵动起来了。词人认为,山川形势足以北向争雄,问题在于统治者缺乏北伐争雄的远大抱负与勇气。因此,下面紧接着就借批判六朝统治者来揭示现实中当权者苟安论调的思想实质: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借古讽今,六朝凭险而偏安,为保住少数人私利,无心北伐 。而今南宋朝廷颓靡不振,紧步六朝后尘。词人对统治者划江自守的苟安政策的揭露批判,词锋犀利,入木三分。

下片“因笑”二字,承上片结尾对六朝统治者的批判,顺势而下,使上、下片浑然一体。前三句用《世说新语·言语》 新亭对泣故事,“王谢诸人”概括东晋世家大族的上层人物,说他们空洒英雄之泪,却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借以讽刺南宋上层统治集团中有些人空有慷慨激昂的言辞。

而无北伐的行动。“也学英雄涕”,讽刺尖刻辛辣,鞭辟入里。“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意谓今之宋廷据此天险,却不管中原被占已久。这是对统治者“只成门户私计”的进一步批判。“管不到”三字,可谓诛心之笔。

到这里,由江山形势引出的对当权者的揭露批判已达极致,下面转承上片“争雄”,进一步正面发挥登临意。“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中流誓,用祖逖统兵北伐,渡江击楫而誓的故事。在词人看来,这几句词由前面的愤郁转向豪放,意气风发,辞采飞扬。

充分显示出词人豪迈朗爽的胸襟气度。歇拍二句,承上片“长驱”,进一步抒写必胜的乐观信念。“小儿破贼”和“强对”分别见《世说新语·雅量》和《三国志·陆逊传》,词人用典诉说豪言壮语。到这里,一开头提出的“今古几人曾会” 的 “此意”已经尽情发挥。

全词也就在破竹之势中收笔。这首词纵论时弊,痛快淋漓,充分显示其词人兼政论家的性格。这种大气磅礴、开拓万古心胸的强音,是足以振奋人心的。

议论战守,纵谈攻防,自六朝王谢至今之庙堂,特别是对那些倡言“ 南北有定势,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中原”的失败论者,明指直斥,毫无顾忌,其精神可流传千古。

扩展资料:

《念奴娇·登多景楼》原文:

宋代: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创作背景:

作者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前往京口(今江苏镇江市)观察形势,当时曾登临多景楼,作者触景生情便写下此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念奴娇·登多景楼

回答2:

  念奴娇 登多景楼

  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还--环)

  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王谢诸人--王谢是东晋初南迁的两大家族)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河洛--黄河、洛河泛指中原)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中流誓--祖狄曾发誓要收复中原)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疆对。(小儿破贼--王安的弟侄在淝水之战大胜,谢安曾称“小儿辈已破贼” 疆--强)

  译文:

  登上多景楼,环望四周,这长江就像鬼设神造得一般,能攻能守,简直是向北伐金的天然凭借。

  然而,长江的这个意义,古今有几个人能领会呢?他们只是把长江认作天然形成的南北分界线。

  你看,一条大江横卧面前,东、南、西三面都有山峦环绕,形成了争雄中原的有利地形。

  唉!六代王朝,你们凭借着这样的优势干什么去了呢?偏安一隅,苟且偷安,各谋私利,忘记了南北统一的大业。

  我笑啊,那时的王石和谢安之辈,还敢跑到这儿,登高望远,故作姿态,流下了所谓的英雄泪。

  其实,他们只不过是为保护自己家族和个人利益,而不愿凭借长江天险,收复中原失地的小人物而已。

  我们应该学习当年的祖狄,下定决心,长驱直入,收复中原。用不着犹豫不决,瞻前顾后。

  象这样,年轻人善于用兵,即可拿下,无需老将出马,当年的淝水之战不就是很好的战例吗?抗金的优势在我,那用管敌人是否强悍。

  赏析

  陈亮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力主北伐,反对议和。他一生所写诗文几乎都与抗金有关。这首词也不例外,他通过对六朝故事的回顾,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的抗金主张。
  这首词的副题是登多景楼,多景楼位于今江苏镇江市北固山。山的后峰有古甘露寺,相传为刘备招亲的地方。多景楼就在寺的后面,北临长江,视野阔远,是观景的最佳处。宋大书法家米芾有《多景楼》诗,称其是“天下江山第一楼”。
  词的上阕,是写登上高楼四处眺望观察形势所生的感慨。当时的镇江是宋金隔江对峙的前沿。看到眼前这鬼斧神工的天险,不少人把它看作是天然划分南北的疆界。而在作者看来,这一面临江、三面环山的地形,正好是进取中原、北上争雄的有利条件。南朝历代的统治阶级为何偏安江左?他们无非都是为了各自的私利罢了。这里作者以批判为名,实际是指责南宋朝庭同样是出于自私的打算而苟安于一隅。

  词的下阕,“因笑王谢诸人”的王谢,是指东晋以王谢家族为代表的士族阶层,这里泛指当时那些有声望地位的士大夫们。他嘲笑这些人,虽然也学得像英雄那样感叹山河变异,但只知道泛论空谈,却无能去收复那充满了腥膻之气的敌占区。河、洛即黄河、洛水,指当时北方的广大中原地带。作者认为当前“正好长驱”北伐,应当像东晋当年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楫,义无返顾。最后他指出形势于我有利,没有必要害怕对方是个强敌。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小儿破贼”,是指东晋淝水之战秦兵败绩,当捷报传来时,谢安正与客人下围棋,他把驿书随手丢在桌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人问及,谢“徐答曰:‘小儿辈逐已破贼’。”当时统兵将帅是谢安的弟弟谢石和侄儿谢玄,故称为“小儿辈”。作者借此大有蔑视对方长我志气的英雄气概。
  这是一首写得不同于一般的怀古词,议论精辟,笔力峻峭,字里行间充满豪情,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国主义立场。陈亮和辛弃疾志趣相同,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从艺术造诣说,陈不如辛,但就其慷慨豪放的风格而言,两人是相同的。

回答3:

翻译:
居高楼上四处眺望,深感如此地势的情意,古今有几个人曾经领会?长江天险象鬼神设施,竟被糊里糊涂地看作,划分南北的天然疆界。一条江水横奔纵陈,峥嵘的山岗环绕三面,都做出争夺雄奇、进取中原的姿势。六朝统治者干了些什么事?只依靠天然的险阻作为一时苟安的自私之计。

可笑东晋的权贵王导、谢安众人,居然登上高楼眺望边远,也装模作样学爱国的英雄洒泪挥涕。凭借着这有利的江山,却不去收复黄河、洛水一带地区,让敌人血腥蹂躏得无边无际。当前形势很好,正该北进长驱,不必再回头反顾,应该效法祖逖中流击楫发誓,谢玄在淝水大破秦贼,胜利的局势已经形成,用不着再问强敌是否相对!

陈亮《念奴娇·危楼还望》
栏目:任真诗评 作者:情诗网 2004-6-23 1:26:51 浏览:330 相关信息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作者前往京口(今江苏镇江市)观察形势时曾登多景楼并写下了这首词。

上片借批判东晋统治者偏安江左,谴责南宋统治者不图恢复中原。“一水”三句,指出地形对南宋有利,应当北上争雄。但是,南宋朝廷颓靡不振,紧步六朝后尘,“只图门户私计”,同样苟安于一隅。

下片抨击空论清谈。作者认为,真正的爱国者应当象东晋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楫,义无反顾。全词议论精辟,笔力挺拔,大有雄视一世的英雄气概。刘熙载曾在《艺概》中将陈亮与辛弃疾相提并论:“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闻毅)

回答4:

  念奴娇

景楼
  陈亮
  危楼


意、今古几


--环)
  鬼设神施
浑认作、
限南疆北界
  
水横陈
连岗三面

争雄势
  六朝何事
门户私计
  
笑王谢诸
登高怀远
英雄涕
(王谢诸
--王谢
东晋初南迁

家族)
  凭却


、河洛腥膻

(河洛--黄河、洛河泛指
原)
  

须反顾
寻取
流誓

流誓--祖狄曾发誓要收复
原)
  
破贼

宁问疆

破贼--王安
弟侄
淝水


谢安曾称
辈已破贼
疆--强)
  译文:
  登
景楼
环望四周

像鬼设神造

能攻能守
简直
向北伐金
凭借
  

意义
古今

能领

江认作

南北
界线
  


江横卧面前
东、南、西三面都
山峦环绕

争雄



  唉
六代王朝
凭借着
优势干

偏安

苟且偷安
各谋私利
忘记
南北统

  我笑啊
王石
谢安

敢跑
登高望远
故作姿态

所谓
英雄泪
  其实
保护自
家族
利益
愿凭借


收复
原失


  我
应该

祖狄
定决
驱直入
收复


着犹豫

瞻前顾
  象

善于用兵




淝水

战例
抗金
优势

用管敌
否强悍
  赏析
  陈亮
南宋著名

力主北伐


所写诗文几乎都与抗金

首词
例外

六朝故事

借古讽今
表达

抗金主张
  
首词
副题

景楼
景楼位于今江苏镇江市北固山


古甘露寺
相传
刘备招亲
景楼


北临

视野阔远
观景
佳处


家米芾

景楼》诗
称其
江山第

  词

写登
高楼四处眺望观察形势所

镇江
宋金隔江

前沿

眼前
鬼斧神工


看作

南北
疆界
作者看
面临江、三面环山

进取
原、北
争雄
利条件
南朝历代
统治阶级
何偏安江左
非都
各自
私利罢
作者
批判

实际
指责南宋朝庭同
于自私
打算
苟安于

  词

笑王谢诸
王谢
指东晋
王谢家族
代表
士族阶层
泛指

声望



嘲笑


像英雄
叹山河变异
知道泛论空谈


收复
充满
腥膻

敌占区
河、洛即黄河、洛水


广


作者认


北伐

像东晋
祖逖
流击楫

返顾

形势于我


必要害怕
强敌

典故
破贼
指东晋淝水
战秦兵败绩
捷报传
谢安
与客
围棋
驿书随手丢

喜色
围棋


问及

徐答曰:‘
辈逐已破贼’
统兵

谢安
弟弟谢石

谢玄
故称

作者借
蔑视
我志气
英雄气概
  
首写
同于

怀古词
议论精辟
笔力峻峭

行间充满豪情
表达
作者鲜明
主义立场
陈亮
辛弃疾志趣相同
清刘熙载
《艺概》
说:
陈同甫与稼轩


才相若
词亦相似
艺术造诣说


其慷慨豪放
风格


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