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晏殊《采桑子》(春风不负东君信)和纳兰性德《浪淘沙》(夜雨做成秋)的翻译及赏析

2024-12-15 19:30:5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晏殊《采桑子》赏析

这首词写得很精致,上阕“春风”二句,用拟人的手法,连贯的句式,构思巧妙而有情趣。下阕写出时光在静谧中不知不觉地流逝,表现主人公在一刹那间对时光流去的惊觉和无奈,呈露了深深的愁绪。

浪淘沙赏析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教他珍重护风流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 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珠帘四卷月当楼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 【夜雨做成秋】—评浪淘沙 入夜了,我洗濑完毕正准备安息,被一阵凄婉的唢呐锣鼓声吸引,忍不住跑了出去——是一队人,出殡。 纸扎的白马青牛在前开路,后面跟着提着灯笼的仕女,后面跟着灵幡,一大队人逶迤着向前,锣鼓咚咚咣地唱,唢呐呜咽着,在朦胧的夜色笼罩下,的确有那么一缕悲凄。车马摇摇……
晏子使楚

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国王知道晏子的个子很矮,就想捉弄他。楚王命人在城墙的大门旁边又开了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去。
晏子知道楚王要戏弄他,严词加以拒绝。他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门。”
招待晏子的官员听他这么一说,只好请子从大门进去。晏子进去以后,就拜见楚王。楚王故意问:“是因为齐国再没有别人,才派你来的吗?”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人多极了,仅都城就有上百条街道,人们把衣袖举起来,就可以遮住太阳;人们甩掉汗水就象下雨一样。大街上人们肩靠肩,很拥挤,怎么说齐国没人呢?”
楚王接着问:“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派你出访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们齐国派使节出访很有讲究,对那些精明能干的的人,就派遣他们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国家;对那些愚蠢无能的使臣,就派他们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国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无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国来了。”晏子的话使本打算要戏弄他的楚国君臣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
在这次出访之后,晏子又有一次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子要来,就向他的大臣们说:“晏子是齐国最有才能,最善于辩论的人。现在他又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他一下,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吗?”
有一个官员建议说:“等晏子来的时候,我叫两个士兵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绑的是什么人?士兵就回答说:齐国人。大王再问:为什么要绑他?士兵就说:因为他偷了东西。”楚王觉得这是一个羞辱晏子的好主意,就按此布置妥当。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设宴招待他。正在饮酒的时候,两名士兵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问道:“你们绑的是什么人,为什么绑他?”
士兵回答说:“是齐国人,因为他偷了东西。”
楚王故意看着晏子说:“齐国人天生都很会做贼吗?”
晏子从席上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我听说,有一种植物,长在齐国就可以结出很好吃的果实,长在楚国,尽管它的枝叶看起来与长在齐国一样,但结出的果子却很难吃。之所以会这样,是水土不同的缘故。现在,这个人在齐国时不偷盗,到了楚国就学会了偷盗,是不是楚国的水土会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啊?”
楚王听了晏子一番反驳,苦笑着承认说:“我本来是想取笑你的,反而被你取笑了,我真佩服你。”
类似上面晏子使楚的故事还很多。晏子凭自己的智慧,挫败了一些国家有辱齐国国格和晏子人格的阴谋,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成为著名的外交家。
晏婴在后世人们心目中是智慧的化身。不过,晏婴崇高的形象主要归功于《晏子春秋》。关于《晏子春秋》的作者,旧题为晏婴撰,实为后人之伪托。其成书时间不详,至迟在司马迁撰写《史记》之前就已经成书。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说:“吾读……《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但在篇末又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祈慕焉。”让司马迁如此崇拜的人,岂能是一介凡夫俗子?
晏婴继父任为卿(执政的高级长官)时,已是齐灵公末年。当时的齐国早已不是管仲为相时的齐桓公时代,中原霸主的地位早已易位,国势日渐衰微。偏偏这齐灵公又昏庸怪僻,懦弱无能,还穷兵黩武,屡犯鲁境,弄得国弱兵疲,百姓怨声载道。尽管晏婴屡进忠言,却很少被齐灵公采纳。周灵王十七年(公元前五五五年)十月,晋国率领诸侯的***攻打齐国。齐灵公率兵在平阴(齐地,今山东平阴县东北)抵抗,结果兵败逃亡,第二年就死了。齐灵公死后,齐庄公继位。这齐庄公也是个昏君,他只知崇尚勇力,而不顾道义。他在国内设置了“勇士”爵位,还重用殖绰、郭最等勇士,用以鼓励人们的尚武精神。这样一来,就使得一些流氓无赖、地痞恶霸在朝廷内外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弄得家家关门,人人自危。身为相国的晏婴眼看着齐国风气日下,忧心忡忡,曾经多次劝谏,然而齐庄公就是充耳不闻。他见齐庄公不是一个从谏如流的人,便辗转反侧,心急如焚。
其实,齐庄公即位后首先考虑的,就是怎样对外用兵,建立武功,以提高自己的威望,巩固自己的地位。因此,他对晏婴的劝导,不但不听,反而渐生嫌烦之意。周灵王二十年(公元前五五二年),齐庄公不听晏婴劝阻,执意收留了晋国的下卿栾盈,还暗中将栾盈及其党徒送入曲沃(河南陕县南曲沃镇)组织叛乱,并且乘机攻打晋国。其后不久,齐庄公又置晏婴的劝谏于不顾,仍然一意孤行,兴兵伐鲁,终于激怒了晋国。晏婴无奈,只好将家中贵重物品上充国库,其余尽散周围百姓,携带妻儿老小到东海之滨的一个小村,一边打鱼和耕田以维持生活,一边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变化。
周灵王二十四年(公元前五四八年)五月,当晋国联合众诸侯意欲大举伐齐的时候,齐国朝野上下惊慌万状。恰在此时,齐庄公和大贵族崔杼的夫人棠姜私通之事,被崔杼知道了。于是,崔杼决定乘机杀死齐庄公以向晋国解说。这天,齐庄公大摆酒席,招待前来进贡的莒国国君黎比公,下令群臣前来坐陪。崔杼称病未去。齐庄公不但未加责怪,反而暗自欢喜:我又可以借机会见棠姜了。席罢人散,齐庄公以探病为由去崔杼家与棠姜私会,旋即被预先埋伏在宅中的勇土射杀了。
听说齐庄公被崔杼所杀,晏婴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带着随从前往齐都去吊唁齐庄公。晏婴来到崔杼家门前,他身边的下人担心地问他:“您将为国君殉而葬吗?”晏婴说:“难道是我一个人的国君,我应该为他而死?”随从又说:“那么我们何不逃跑呢?“晏婴说:“难道国君的死是我的罪过,我要逃跑?”“那么我们还是回去吧?”晏婴说:“国君都死了,我回到哪里去呢?作为万民之主,难道只是为了利用他的地位来高跨于百姓之上?应当主持国政,作为君主的臣下,难道只是为了获取俸禄?应当保卫国家!所以君主为国家而死,那么臣下就应该为他而死;君主为国家而逃亡,臣下就应该跟他逃亡。如果君主只是为自己的私欲而死,为个人的事情而逃亡,不是他宠爱的人,谁敢承担责任,为他而死,为他而逃亡呢?可是我现在又能回到哪里去呢?”说罢,晏婴径自闯进崔家,脱掉帽子,捶胸顿足,不顾一切地扑在齐庄公的尸体上,号啕大哭了一场,然后起身离去。崔杼的左右欲杀掉晏婴,崔杼对晏婴也早已恨之人骨,但是有所顾忌,便对身边的人说:“他是百姓所景仰的人,杀了他,我就会失去民心。”
杀死齐庄公后,崔杼便和另一个大贵族庆封拥立齐庄公的异母兄弟杵臼为国君,这就是齐景公。为了巩固权势,树立威信,他把满朝文武大臣都驱赶到太公庙上,派兵内外把守,逼迫大家歃血为盟,表示效忠于他。稍有违迕,即被处死。已经杀了七个人,气氛十分恐怖。
轮到晏婴了。大家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晏婴。晏婴从容举杯,义愤填膺地对天盟誓:“我只忠于君主和国家。凡为虎作伥、助纣为虐者均不得好死!”说罢,一饮而尽。崔杼恼羞成怒,恶狠狠地用剑顶着晏婴的胸膛,要他重新发誓。晏婴毫不畏惧,厉声回答:“崔杼,你读过《诗经》吗?诗曰:‘莫莫葛藟,延于条枚,凯弟君子,求福不回。’不管你是用刀砍头,还是用剑穿胸,我晏婴决不屈服!”崔杼怒不可芥。这时,身边的一个心腹悄悄地对他说:“千万使不得!您杀庄公,是因为他无道,国人反应不大,您如果杀了晏婴,那可就麻烦了。”崔杼没奈他何,咬牙切齿地看着晏婴拂袖而去。
晏婴登上马车,车夫立刻快马加鞭,赶紧离开是非之地,以防不测。晏婴若无其事,从容不迫地对车夫说:“安稳一点,不要失态。快了不一定就有活路,慢了也不见得就会死。鹿生长在山上,可是它命却掌握在厨师那里。如今,我也像鹿一样。” 晏婴一路平安到家,最终也没遭到什么迫害。
晏婴真可谓是知命之人!
命运是什么?命是指不知为什么会这样,但却终于这样了。靠耍聪明乖巧做事的人是不能领会这些的。命运这东西,靠近它未必就得到,离开也未必就失去。既然命该如此,那就按照道义泰然处之。可以说,通达事理的人通晓死生之义。而通晓死生之义后,个人的利益存亡就不会令人迷惑了。
这也就是晏婴能够坚守道义的原因。
不过,齐景公即位之初并未重用晏婴,只是让他去治理东阿(山东阿城镇)。晏婴一去就是三年,这期间齐景公陆续听到了许多关于晏婴的坏话,因此很不高兴,便把晏婴召来责问,并要罢他的官。晏婴赶忙谢罪:“臣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请再给臣一次机会,让我重新治理东阿,三年后臣保证让您听到赞誉的话。”齐景公同意了。三年后,齐景公果然听到有许多人在说晏婴的好话。齐景公大悦,决定召见晏婴,准备重重赏赐。谁知晏婴却推辞不受,齐景公好生奇怪,细问其故。晏婴便把两次治理东阿的真相说了出来。他说:“臣三年前治理东阿,尽心竭力,秉公办事,得罪了许多人。臣修桥筑路,努力为百姓多做好事,结果遭到了那些平日里欺压百姓的富绅们的反对;臣判狱断案,不畏豪强,依法办事,又遭到了豪强劣绅的反对;臣表彰和荐举那些节俭、勤劳、孝敬师长和友爱兄弟的人,而惩罚那些懒惰的人,那些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之徒自然对我恨之入骨;臣处理外事,送往迎来,即使是朝廷派来的贵官,臣也一定循章办事,决不违礼逢迎,于是又遭到了许多贵族的反对。甚至臣左右的人向我提出不合法的要求,也会遭到臣的拒绝,这自然也会引起他们的不满。这样一来,这些反对臣的人一齐散布我的谣言,大王听后自然对臣不满意。而后三年,臣便反其道而行之,那些原来说臣坏话的人,自然开始夸奖臣了。臣以为,前三年治理东阿,大王本应奖励臣,反而要惩罚臣;后三年大王应惩罚臣,结果却要奖励臣,所以,臣实在不敢接受。”
齐景公道听途说就责骂晏婴,是因为他没有亲自到东阿去体察民情。实践出真知。晏婴以亲身的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比进言,加大了说服的力度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齐景公才知道晏婴的确是个贤才,而深悔自己以前听信了谗言,错怪了晏婴。于是,齐景公将国政委以晏婴,让他辅佐自己治理齐国。
在晏婴墓地徘徊了大约半个小时,我们又去看望位于齐城东南部的三士冢。三士冢是晏婴“二桃杀三士”的三勇士田开疆、公孙捷和古冶子的合葬墓。
有了晏婴为相,齐景公也就有了恢复齐桓公时期的霸业的雄心,但是时间一长,这位好高骛远的国君就熬不住了。他想通过豢养一批勇士的办法来建立自己的武功。当时,齐景公豢养了三个勇士:一个叫田开疆,一个叫公孙捷,一个叫古冶子,号称“齐国三杰”。这三个人个个勇猛异常,力能搏虎,深受齐景公的宠爱;他们恃宠自傲,为所欲为。这时齐国田氏的势力越来越大,曾经联合国内几家大贵族,打败了掌握实权的栾氏和高氏。田氏家族势力的提高,直接威胁着国君的统治。而田开疆正属于田氏一族,晏婴很担心“三杰”为田氏效力,危害国家,便劝齐景公除掉这三个“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的勇士。齐景公担心“搏之恐不得,制之恐不中”。晏婴决定伺机智杀这三勇士。
一天,鲁昭公访问齐国,齐景公设宴款待。鲁国由叔孙蜡执礼仪,齐国由晏婴执礼仪,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杰”佩剑立于堂下,态度十分傲慢。晏婴心生一计,决定乘机除掉他们。当两位君主酒至半酣时,晏婴说:“园中金桃已经熟了,摘几个请二位国君尝尝鲜吧?”齐景公大悦,传令派人去摘。晏婴忙说:“金桃很难得,还是臣亲自去吧。”不一会儿,晏婴领着园吏,端着玉盘献上六个桃子。众人一见,只见盘子里放着的六个桃子,个个硕大新鲜,桃红似火,香气扑鼻,令人垂涎。齐景公问:“就结这几个吗?”晏婴说:“还有几个没太熟,只摘了这六个。”说完恭恭敬敬地献给鲁昭公。齐景公一人一个金桃。鲁昭公边吃边夸奖桃味甘美。齐景公说:“这桃子实在难得,叔孙大夫天下闻名,当吃一个。”叔孙诺谦让道:“我哪里赶得上晏相国呢?相国内修国政,外服诸侯,功劳最大,这个桃应该他吃。”齐景公见二人争执不下,便说:“既然二位谦让,那就每人饮酒一杯,食桃一个吧!”两位大臣谢过齐景公,把桃吃了。
这时,盘中还剩有两个桃子。晏婴说道:“请君王传令群臣,谁的功劳大,谁就吃桃,如何?”齐景公自然明白晏婴的意图,于是传令下去。
三勇士而赐二桃,故意少其一。不足则争,因使其计功而食桃,意味着功大者得食桃,功小者不得吃. 三勇士各言其功,都自认为功大无比。
果然,公孙捷率先走了过来,拍着胸膛说:“有一次我陪大王打猎,突然从林中蹿出一头猛虎,是我冲上去,用尽平生之力将虎打死,救了国君。如此大功,还不应该吃个金桃吗?”晏婴说:“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赐酒一杯,桃一个。”公孙捷饮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
古冶子见状,厉声喝道:“打死一只老虎有什么稀奇!当年我送国君过黄河时,一只大鼋兴风作浪,咬住了国君的马腿,一下子把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进汹涌的河中,舍命杀死了大鼋,保住了国君的性命。像这样的功劳,该不该吃个桃子?”齐景公说:“当时黄河波涛汹涌,要不是将军斩鼋除怪,我的命早就没了。这是盖世奇功,理应吃桃。”晏婴忙把剩下的一个桃子送给了古冶子。
一旁的田开疆眼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喊大叫:“当年我奉命讨伐徐国,舍生人死,斩其名将,俘虏徐兵五千余人,吓得徐国国君俯首称臣,就连邻近的郯国和莒国也望风归附。如此大功,难道就不能吃个桃子吗?”晏婴忙说:“田将军的功劳当然高出公孙捷和古冶子二位,然而桃子已经没有了,只好等树上的金桃熟了,再请您尝了。先喝酒吧。”田开疆手按剑把,气呼呼地说:“打虎、杀鼋有什么了不起。我南征北战,出生人死,反而吃不到桃子,在两位国君面前受到这样的羞辱,我还有什么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说罢,竟挥剑自刎了。公孙捷大惊,也拔出剑来,说道:“我因小功而吃桃,田将军功大倒吃不到。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 说罢也自杀了;古冶子更沉不住气了,大喊道:“我们三人结为兄弟,誓同生死,亲如骨肉,如今他俩已死,我还苟活,于心何安?”说完,也拔剑自刎了。
鲁昭公目睹此景,无限惋惜,半天才站起身来说道:“我听说这三位将军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惜为了一个桃子都死了。”齐景公长叹了一声,沉默不语。这时,晏婴不慌不忙地说:“他们都是有勇无谋的匹夫。智勇双全、足当将相之任的,我国就有数十人,这等武夫莽汉,那就更多了。少几个这样的人也没什么了不起,各位不必介意,请继续饮酒吧!”
其实,晏婴早已为景公物色了一位文武双全的大将,这就是春秋时威震诸侯的名将田穰苴(即司马穰苴),他后来为齐国的江山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晏婴料到二桃赏赐三勇士,他们必然不会遵照齐景公之命,“计功而食桃”,而是“无长幼之礼”,炫耀己功而抢桃。勇士相争,必以兵剑。不出晏婴所料,田开疆和公孙捷都争先恐后“援桃而起”,都自以为武功盖世,“无与人同矣”;古治子也自以为其勇猛超过田开疆和公孙捷,但是桃已被他们抢占,于是拔剑而起,要求他们交出二桃。看来纷争已起,解决问题的方式或以刀兵相见,杀个你死我活,或交桃受辱,而辱为勇士最大的忌讳,如此必然以死免辱。以辱致人于死,则辱人者为不仁不义,不仁不义又甚于受辱,那么,辱人者又有何脸面活在世上?可以说,不管用哪种方式解决,三勇士都难免一死。
站在三士冢前,我们双眼汪然。一墓三坟,南北五十五米,东西一百一十米,封土高大。今墓四周已建围墙加以保护。南设圆门和映壁,刻《梁甫吟》及摹刻“二桃杀三士”的汉画像嵌于映壁。坟墓两侧置张逊三书写的“三士冢”石碑。传说,诸葛亮曾经到此一游,作《梁甫吟》: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理。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此诗表达了诸葛亮对三勇士的同情,而对晏婴进行了讥讽和谴责。清代诗人赵执信也曾作《三士墓》诗:
石父当年脱网罗,留将三士竟如何?
孟尝坐食三千客,拼将桃园杀几多!
赵执信的观点和感情与诸葛亮是一致的。而清代诗人崔象珏的《三士墓》诗曰:
勇士虽优兼智短,名心太重视身轻。
仪延并用终为乱,诸葛何须笑晏婴!
崔象珏表现了否定三勇士的观点,与诸葛亮《梁父吟》是大有不同的。
平心而论,三士之死,虽属悲壮,但是他们居功自恃,甚至被人作为阴谋篡位的工具加以利用。四肢短小的晏婴伺机使巧,兵不血刃,不费吹灰之力,终以二桃杀死三个力可拔山的勇士,消除政治隐患,其智慧也却非寻常,但是手段也太阴险毒辣了。

刘向《晏子叙录》说:“晏子博闻强记,通于古今,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尽忠极谏道齐,国君得以正行,百姓得以亲附。”“其书六篇,皆忠谏其君。文章可观,义理可法,皆合六经之义。”从刘向的这段话里我们可知,晏婴善谏的特点早已被人称道,《晏子春秋》一书也可以写他的这一类故事而出名。和其他谏臣所不同的是,晏婴在劝谏君王时往往不是直接的强谏而是委婉的曲谏或诱谏,从中显示了他在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高度智慧。
齐景公召来晏婴请教如何兴国安邦。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光复先君(指齐桓公)的伟业,重振雄风。晏婴听后沉吟片刻,说道:“臣陪大王微服察访一下民情,回来后再议兴国大计,如何?”这齐景公本来就轻国事而重享乐,见晏婴要陪自己微服私访觉得很新鲜,便同意了。君臣二人来到京都临淄的一个闹市,走近了一家鞋店。鞋店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鞋子,品种齐全,但是无人问津,生意清淡。齐景公有些不解,却见不少人都在买假脚。齐景公吃惊地问店主,店主神色凄然地说:“当今国君滥施酷刑,动辄对人以刖刑,很多人被砍去了脚,不买假脚如何生产和生活呢?”齐景公听罢内心很不是滋味。回宫的路上,晏婴见齐景公闷闷不乐,知道刚才看到的那一幕对他刺激不小,于是说道:“先君桓公之所以建树了丰功伟业,是因为他爱恤百姓,廉洁奉公,不为满足欲望而多征赋税,不为修建宫室而乱役百姓;选贤任能,国风清正。君臣戮力同心,才取得了雄视天下的地位。如今大王亲小人,远贤良,百姓……”没等晏婴讲完,齐景公便打断了他的话:“相国不必说了,寡人已经明白了。寡人也要效法先君,光大宗祠社稷。”
晏婴和齐景公及群臣到故纪国的纪地游览,手下人无意中捡到了一个精美的金壶,送给景公。那金壶的里边还刻着“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八个大字。齐景公看了看,故作聪明地解释道:“吃鱼不吃另一面,是因为讨厌鱼的腥味;骑马不骑劣马,是嫌它不能跑远路。”众人无不随声附和,赞叹景公理解深刻。晏婴在一旁默然良久后说道:“臣觉得这八个字里面包含的是治国的道理。‘食鱼无反’是告诫国君不要过分压榨百姓;‘勿乘驽马’是告诫国君不要重用那些无德无才的人。”齐景公有些不服,于是反问:“纪国既然有这么好的名言,为什么还亡国了呢?”晏婴答道:“臣听说,君子们的主张应该高悬于门上,牢记不忘。纪国却把名言放在壶里,不能经常看见,并且对照去做,能不亡国吗?”齐景公若有所悟,频频颔首,并对随从的大臣说道:“大家要记住金壶里的格言。”
齐景公在牛山上游览的时候望着都城临淄,泪流满面地说:“美丽的国都啊,草木多么茂盛!为什么随着时光的流逝,万物都要死亡呢?假若从古到今没有死亡,那么我将离开这里到哪里去呢?”他的两个大臣史孔和梁丘据也跟着流泪:“我们依靠君主的恩赐,饭菜可以吃饱,车马可以乘骑,看见死亡临近,心情都很悲伤,何况我们的君主呢?”听了他们的这些话,晏婴在旁独自冷笑。
齐景公看晏婴冷笑,便揩眼泪问道:“我和我的大臣触景伤情有什么值得你发笑呢?
晏婴说:“假如贤明的君王不生老病死,那么你此时只会在农田里,哪还会有时触景伤情呢?正是因为一个人离开了君位,才有机会让另一个人被立为君,也才有机会轮到您当上了国君,可笑你身在福中不知福。你却为自己即将死亡而悲伤而哭泣,这是很不仁义的啊!我对不仁义的君王及讨好巴结的大臣怎能不讥笑呢?”
齐景公听了十分惭愧,举起酒杯来自己罚自己的酒,又罚史孔和梁丘据两人各一杯酒。
人们常常对自己即将失去的权、势、钱等忧伤不已。殊不知,这些东西是不可能永远占有的,一味沉迷于这些东西之中,最终会把自己毁了。要想开些,把功名利禄看作过眼烟云,得而不喜,失而不忧,以超然的胸怀对待它们,你才会摆脱它们的束缚,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则可超然物外,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快乐幸福的人。
齐景公之时闹饥荒,晏婴请开国家粮仓赈济百姓。齐景公不同意,但他很想盖一个高台,供游览之用。晏婴便令吏员提高打工者的单位工资,让百姓到远的地方去取土,慢慢地施工,从不去催逼。三年以后,高台筑成,百姓也渡过了难关。结局是,国君有地方玩,百姓也有饭吃。
这是不是凯恩斯主义的滥觞呢?
贤相首先在于有德。有德,就是能为百姓着想。在君主制的国家里,这种意向势必常与国君发生冲突,于是极谏就成为贤相的第一要务。《晏子春秋》开头就是《谏》上下两篇,当非偶然。晏婴在国君面前,从不谄谀逢迎、溜须拍马,而是直言无隐,奋力谏诤,体现了正直有良心的大臣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卓然风范。
到齐景公时,齐桓公霸业已成为历史陈迹,齐国内政几无一日安定。当时官家垄断大部分山林、土地、渔盐,贵族们“宫室日更,淫乐不违”,“肆夺于市”,“民三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公室朽蠹,而三老冻 馁 ”,致使“齐国丈夫,女子织,夜以接日,不足以奉上”。人民稍有不满或反抗,动辄得罪被刑。统治者用严刑酷法来维持旧秩序,他们自己却整日声色狗马,用醉生梦死来度过忧患。弥漫在齐国宫庭的纵酒淫乐之风销蚀着奴隶主统治者的最后锐气,晏子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大动荡的时代,给这样一位走下坡路阶级的神昏目眩的齐王充当“社稷之臣”的。
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晏婴充分表现出了治理国家的忠诚与能耐。他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地位,机智地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从各种角度不断地提出减免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的谏议。
齐景公嗜好歌舞,女乐倡优遍及后宫。一次,乐不思政的齐景公问晏婴,自己有没有可能像先祖桓公那样称霸诸侯?晏婴立即回答:“桓公之时,十分注重选贤任能,以鲍叔牙、管仲为左膀右臂。可当今你呢,却是左倡右优,加之还有进谗言的居前,拍马屁的在后,又怎能向往桓公的霸业!”
这个直言不讳的回答,既批评了骄奢淫逸的齐景公,又揭露了政客围绕在君王身边进谗献媚的丑恶嘴脸。
齐景公当然不会轻易接受晏婴的劝诫。他兴师动众,役使大批民工,破土兴建亭台。
当时正值秋收季节,民工们却不能回家去收割庄稼,一个个敢怒而不敢言。正当人们内心叫苦不迭之际,一贯喜欢奢华的齐景公正在为亭台的开工举办大型饮宴了,晏婴前往陪侍,忧心忡忡。待酒过三巡之后,晏婴即席起舞。他自舞自唱道:
岁已暮矣,而禾不获,忽忽矣若之何?
岁已寒矣,而役不罢,惙惙矣如之何?
随之热泪横流。酒酣耳热的齐景公见此情景,也感到不安了,遂把亭台的工程停了。这是晏婴凭借自己的才艺将一场宫廷的饮宴歌舞,变成了一次有具体政治内容的讽谕舞,并且收到了实际的效果。
由此可见,低智商的人做不了相,即使出于种种原因做了,也遭万人唾弃和轻蔑。不说别的,单是谏诤一事,就决非单凭勇气所能办。《红楼梦》里嘲笑过“文死谏”,晏婴就不是死谏的人物。他实在是个绝代奇才,能用玩笑、讽喻、反语等人们不易想到的方式去谏诤,而这些方法往往也能取得正语所不及的效果。因为一个国君,如果万事都遵从圣人规矩,那么他不闷死也会精神失常。正事不必皆用正语,而且不能皆用正语,晏婴深深明了这个道理。有一次,齐景公问晏婴:“你家靠近集市,可知物价的贵贱?”晏婴答道:“既然买东西方便,怎能不知道呢?”齐景公接着又问:“哪种物品贵?哪种贱?”当时,因齐景公实施残酷的刑罚,受刖刑而被砍脚的人很多,市场上假足畅销,鞋子反而卖不出去。由此,晏婴答道:“踊贵屦贱。”意思是说,假足贵,鞋子贱。踊屦贵贱的行情变化,是极非正常现象,它含蓄而又尖锐地谴责了齐景公的残忍行径。齐景公还是明悟晏婴的讽谏,下令减轻了刑罚。 v

回答2:

晏子使楚

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国王知道晏子的个子很矮,就想捉弄他。楚王命人在城墙的大门旁边又开了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去。
晏子知道楚王要戏弄他,严词加以拒绝。他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门。”
招待晏子的官员听他这么一说,只好请子从大门进去。晏子进去以后,就拜见楚王。楚王故意问:“是因为齐国再没有别人,才派你来的吗?”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人多极了,仅都城就有上百条街道,人们把衣袖举起来,就可以遮住太阳;人们甩掉汗水就象下雨一样。大街上人们肩靠肩,很拥挤,怎么说齐国没人呢?”
楚王接着问:“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派你出访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们齐国派使节出访很有讲究,对那些精明能干的的人,就派遣他们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国家;对那些愚蠢无能的使臣,就派他们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国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无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国来了。”晏子的话使本打算要戏弄他的楚国君臣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
在这次出访之后,晏子又有一次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子要来,就向他的大臣们说:“晏子是齐国最有才能,最善于辩论的人。现在他又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他一下,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吗?”
有一个官员建议说:“等晏子来的时候,我叫两个士兵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绑的是什么人?士兵就回答说:齐国人。大王再问:为什么要绑他?士兵就说:因为他偷了东西。”楚王觉得这是一个羞辱晏子的好主意,就按此布置妥当。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设宴招待他。正在饮酒的时候,两名士兵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问道:“你们绑的是什么人,为什么绑他?”
士兵回答说:“是齐国人,因为他偷了东西。”
楚王故意看着晏子说:“齐国人天生都很会做贼吗?”
晏子从席上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我听说,有一种植物,长在齐国就可以结出很好吃的果实,长在楚国,尽管它的枝叶看起来与长在齐国一样,但结出的果子却很难吃。之所以会这样,是水土不同的缘故。现在,这个人在齐国时不偷盗,到了楚国就学会了偷盗,是不是楚国的水土会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啊?”
楚王听了晏子一番反驳,苦笑着承认说:“我本来是想取笑你的,反而被你取笑了,我真佩服你。”
类似上面晏子使楚的故事还很多。晏子凭自己的智慧,挫败了一些国家有辱齐国国格和晏子人格的阴谋,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成为著名的外交家。
晏婴在后世人们心目中是智慧的化身。不过,晏婴崇高的形象主要归功于《晏子春秋》。关于《晏子春秋》的作者,旧题为晏婴撰,实为后人之伪托。其成书时间不详,至迟在司马迁撰写《史记》之前就已经成书。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说:“吾读……《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但在篇末又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祈慕焉。”让司马迁如此崇拜的人,岂能是一介凡夫俗子?
晏婴继父任为卿(执政的高级长官)时,已是齐灵公末年。当时的齐国早已不是管仲为相时的齐桓公时代,中原霸主的地位早已易位,国势日渐衰微。偏偏这齐灵公又昏庸怪僻,懦弱无能,还穷兵黩武,屡犯鲁境,弄得国弱兵疲,百姓怨声载道。尽管晏婴屡进忠言,却很少被齐灵公采纳。周灵王十七年(公元前五五五年)十月,晋国率领诸侯的***攻打齐国。齐灵公率兵在平阴(齐地,今山东平阴县东北)抵抗,结果兵败逃亡,第二年就死了。齐灵公死后,齐庄公继位。这齐庄公也是个昏君,他只知崇尚勇力,而不顾道义。他在国内设置了“勇士”爵位,还重用殖绰、郭最等勇士,用以鼓励人们的尚武精神。这样一来,就使得一些流氓无赖、地痞恶霸在朝廷内外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弄得家家关门,人人自危。身为相国的晏婴眼看着齐国风气日下,忧心忡忡,曾经多次劝谏,然而齐庄公就是充耳不闻。他见齐庄公不是一个从谏如流的人,便辗转反侧,心急如焚。
其实,齐庄公即位后首先考虑的,就是怎样对外用兵,建立武功,以提高自己的威望,巩固自己的地位。因此,他对晏婴的劝导,不但不听,反而渐生嫌烦之意。周灵王二十年(公元前五五二年),齐庄公不听晏婴劝阻,执意收留了晋国的下卿栾盈,还暗中将栾盈及其党徒送入曲沃(河南陕县南曲沃镇)组织叛乱,并且乘机攻打晋国。其后不久,齐庄公又置晏婴的劝谏于不顾,仍然一意孤行,兴兵伐鲁,终于激怒了晋国。晏婴无奈,只好将家中贵重物品上充国库,其余尽散周围百姓,携带妻儿老小到东海之滨的一个小村,一边打鱼和耕田以维持生活,一边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变化。
周灵王二十四年(公元前五四八年)五月,当晋国联合众诸侯意欲大举伐齐的时候,齐国朝野上下惊慌万状。恰在此时,齐庄公和大贵族崔杼的夫人棠姜私通之事,被崔杼知道了。于是,崔杼决定乘机杀死齐庄公以向晋国解说。这天,齐庄公大摆酒席,招待前来进贡的莒国国君黎比公,下令群臣前来坐陪。崔杼称病未去。齐庄公不但未加责怪,反而暗自欢喜:我又可以借机会见棠姜了。席罢人散,齐庄公以探病为由去崔杼家与棠姜私会,旋即被预先埋伏在宅中的勇土射杀了。
听说齐庄公被崔杼所杀,晏婴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带着随从前往齐都去吊唁齐庄公。晏婴来到崔杼家门前,他身边的下人担心地问他:“您将为国君殉而葬吗?”晏婴说:“难道是我一个人的国君,我应该为他而死?”随从又说:“那么我们何不逃跑呢?“晏婴说:“难道国君的死是我的罪过,我要逃跑?”“那么我们还是回去吧?”晏婴说:“国君都死了,我回到哪里去呢?作为万民之主,难道只是为了利用他的地位来高跨于百姓之上?应当主持国政,作为君主的臣下,难道只是为了获取俸禄?应当保卫国家!所以君主为国家而死,那么臣下就应该为他而死;君主为国家而逃亡,臣下就应该跟他逃亡。如果君主只是为自己的私欲而死,为个人的事情而逃亡,不是他宠爱的人,谁敢承担责任,为他而死,为他而逃亡呢?可是我现在又能回到哪里去呢?”说罢,晏婴径自闯进崔家,脱掉帽子,捶胸顿足,不顾一切地扑在齐庄公的尸体上,号啕大哭了一场,然后起身离去。崔杼的左右欲杀掉晏婴,崔杼对晏婴也早已恨之人骨,但是有所顾忌,便对身边的人说:“他是百姓所景仰的人,杀了他,我就会失去民心。”
杀死齐庄公后,崔杼便和另一个大贵族庆封拥立齐庄公的异母兄弟杵臼为国君,这就是齐景公。为了巩固权势,树立威信,他把满朝文武大臣都驱赶到太公庙上,派兵内外把守,逼迫大家歃血为盟,表示效忠于他。稍有违迕,即被处死。已经杀了七个人,气氛十分恐怖。
轮到晏婴了。大家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晏婴。晏婴从容举杯,义愤填膺地对天盟誓:“我只忠于君主和国家。凡为虎作伥、助纣为虐者均不得好死!”说罢,一饮而尽。崔杼恼羞成怒,恶狠狠地用剑顶着晏婴的胸膛,要他重新发誓。晏婴毫不畏惧,厉声回答:“崔杼,你读过《诗经》吗?诗曰:‘莫莫葛藟,延于条枚,凯弟君子,求福不回。’不管你是用刀砍头,还是用剑穿胸,我晏婴决不屈服!”崔杼怒不可芥。这时,身边的一个心腹悄悄地对他说:“千万使不得!您杀庄公,是因为他无道,国人反应不大,您如果杀了晏婴,那可就麻烦了。”崔杼没奈他何,咬牙切齿地看着晏婴拂袖而去。
晏婴登上马车,车夫立刻快马加鞭,赶紧离开是非之地,以防不测。晏婴若无其事,从容不迫地对车夫说:“安稳一点,不要失态。快了不一定就有活路,慢了也不见得就会死。鹿生长在山上,可是它命却掌握在厨师那里。如今,我也像鹿一样。” 晏婴一路平安到家,最终也没遭到什么迫害。
晏婴真可谓是知命之人!
命运是什么?命是指不知为什么会这样,但却终于这样了。靠耍聪明乖巧做事的人是不能领会这些的。命运这东西,靠近它未必就得到,离开也未必就失去。既然命该如此,那就按照道义泰然处之。可以说,通达事理的人通晓死生之义。而通晓死生之义后,个人的利益存亡就不会令人迷惑了。
这也就是晏婴能够坚守道义的原因。
不过,齐景公即位之初并未重用晏婴,只是让他去治理东阿(山东阿城镇)。晏婴一去就是三年,这期间齐景公陆续听到了许多关于晏婴的坏话,因此很不高兴,便把晏婴召来责问,并要罢他的官。晏婴赶忙谢罪:“臣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请再给臣一次机会,让我重新治理东阿,三年后臣保证让您听到赞誉的话。”齐景公同意了。三年后,齐景公果然听到有许多人在说晏婴的好话。齐景公大悦,决定召见晏婴,准备重重赏赐。谁知晏婴却推辞不受,齐景公好生奇怪,细问其故。晏婴便把两次治理东阿的真相说了出来。他说:“臣三年前治理东阿,尽心竭力,秉公办事,得罪了许多人。臣修桥筑路,努力为百姓多做好事,结果遭到了那些平日里欺压百姓的富绅们的反对;臣判狱断案,不畏豪强,依法办事,又遭到了豪强劣绅的反对;臣表彰和荐举那些节俭、勤劳、孝敬师长和友爱兄弟的人,而惩罚那些懒惰的人,那些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之徒自然对我恨之入骨;臣处理外事,送往迎来,即使是朝廷派来的贵官,臣也一定循章办事,决不违礼逢迎,于是又遭到了许多贵族的反对。甚至臣左右的人向我提出不合法的要求,也会遭到臣的拒绝,这自然也会引起他们的不满。这样一来,这些反对臣的人一齐散布我的谣言,大王听后自然对臣不满意。而后三年,臣便反其道而行之,那些原来说臣坏话的人,自然开始夸奖臣了。臣以为,前三年治理东阿,大王本应奖励臣,反而要惩罚臣;后三年大王应惩罚臣,结果却要奖励臣,所以,臣实在不敢接受。”
齐景公道听途说就责骂晏婴,是因为他没有亲自到东阿去体察民情。实践出真知。晏婴以亲身的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比进言,加大了说服的力度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齐景公才知道晏婴的确是个贤才,而深悔自己以前听信了谗言,错怪了晏婴。于是,齐景公将国政委以晏婴,让他辅佐自己治理齐国。
在晏婴墓地徘徊了大约半个小时,我们又去看望位于齐城东南部的三士冢。三士冢是晏婴“二桃杀三士”的三勇士田开疆、公孙捷和古冶子的合葬墓。
有了晏婴为相,齐景公也就有了恢复齐桓公时期的霸业的雄心,但是时间一长,这位好高骛远的国君就熬不住了。他想通过豢养一批勇士的办法来建立自己的武功。当时,齐景公豢养了三个勇士:一个叫田开疆,一个叫公孙捷,一个叫古冶子,号称“齐国三杰”。这三个人个个勇猛异常,力能搏虎,深受齐景公的宠爱;他们恃宠自傲,为所欲为。这时齐国田氏的势力越来越大,曾经联合国内几家大贵族,打败了掌握实权的栾氏和高氏。田氏家族势力的提高,直接威胁着国君的统治。而田开疆正属于田氏一族,晏婴很担心“三杰”为田氏效力,危害国家,便劝齐景公除掉这三个“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的勇士。齐景公担心“搏之恐不得,制之恐不中”。晏婴决定伺机智杀这三勇士。
一天,鲁昭公访问齐国,齐景公设宴款待。鲁国由叔孙蜡执礼仪,齐国由晏婴执礼仪,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杰”佩剑立于堂下,态度十分傲慢。晏婴心生一计,决定乘机除掉他们。当两位君主酒至半酣时,晏婴说:“园中金桃已经熟了,摘几个请二位国君尝尝鲜吧?”齐景公大悦,传令派人去摘。晏婴忙说:“金桃很难得,还是臣亲自去吧。”不一会儿,晏婴领着园吏,端着玉盘献上六个桃子。众人一见,只见盘子里放着的六个桃子,个个硕大新鲜,桃红似火,香气扑鼻,令人垂涎。齐景公问:“就结这几个吗?”晏婴说:“还有几个没太熟,只摘了这六个。”说完恭恭敬敬地献给鲁昭公。齐景公一人一个金桃。鲁昭公边吃边夸奖桃味甘美。齐景公说:“这桃子实在难得,叔孙大夫天下闻名,当吃一个。”叔孙诺谦让道:“我哪里赶得上晏相国呢?相国内修国政,外服诸侯,功劳最大,这个桃应该他吃。”齐景公见二人争执不下,便说:“既然二位谦让,那就每人饮酒一杯,食桃一个吧!”两位大臣谢过齐景公,把桃吃了。
这时,盘中还剩有两个桃子。晏婴说道:“请君王传令群臣,谁的功劳大,谁就吃桃,如何?”齐景公自然明白晏婴的意图,于是传令下去。
三勇士而赐二桃,故意少其一。不足则争,因使其计功而食桃,意味着功大者得食桃,功小者不得吃. 三勇士各言其功,都自认为功大无比。
果然,公孙捷率先走了过来,拍着胸膛说:“有一次我陪大王打猎,突然从林中蹿出一头猛虎,是我冲上去,用尽平生之力将虎打死,救了国君。如此大功,还不应该吃个金桃吗?”晏婴说:“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赐酒一杯,桃一个。”公孙捷饮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
古冶子见状,厉声喝道:“打死一只老虎有什么稀奇!当年我送国君过黄河时,一只大鼋兴风作浪,咬住了国君的马腿,一下子把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进汹涌的河中,舍命杀死了大鼋,保住了国君的性命。像这样的功劳,该不该吃个桃子?”齐景公说:“当时黄河波涛汹涌,要不是将军斩鼋除怪,我的命早就没了。这是盖世奇功,理应吃桃。”晏婴忙把剩下的一个桃子送给了古冶子。
一旁的田开疆眼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喊大叫:“当年我奉命讨伐徐国,舍生人死,斩其名将,俘虏徐兵五千余人,吓得徐国国君俯首称臣,就连邻近的郯国和莒国也望风归附。如此大功,难道就不能吃个桃子吗?”晏婴忙说:“田将军的功劳当然高出公孙捷和古冶子二位,然而桃子已经没有了,只好等树上的金桃熟了,再请您尝了。先喝酒吧。”田开疆手按剑把,气呼呼地说:“打虎、杀鼋有什么了不起。我南征北战,出生人死,反而吃不到桃子,在两位国君面前受到这样的羞辱,我还有什么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说罢,竟挥剑自刎了。公孙捷大惊,也拔出剑来,说道:“我因小功而吃桃,田将军功大倒吃不到。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 说罢也自杀了;古冶子更沉不住气了,大喊道:“我们三人结为兄弟,誓同生死,亲如骨肉,如今他俩已死,我还苟活,于心何安?”说完,也拔剑自刎了。
鲁昭公目睹此景,无限惋惜,半天才站起身来说道:“我听说这三位将军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惜为了一个桃子都死了。”齐景公长叹了一声,沉默不语。这时,晏婴不慌不忙地说:“他们都是有勇无谋的匹夫。智勇双全、足当将相之任的,我国就有数十人,这等武夫莽汉,那就更多了。少几个这样的人也没什么了不起,各位不必介意,请继续饮酒吧!”
其实,晏婴早已为景公物色了一位文武双全的大将,这就是春秋时威震诸侯的名将田穰苴(即司马穰苴),他后来为齐国的江山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晏婴料到二桃赏赐三勇士,他们必然不会遵照齐景公之命,“计功而食桃”,而是“无长幼之礼”,炫耀己功而抢桃。勇士相争,必以兵剑。不出晏婴所料,田开疆和公孙捷都争先恐后“援桃而起”,都自以为武功盖世,“无与人同矣”;古治子也自以为其勇猛超过田开疆和公孙捷,但是桃已被他们抢占,于是拔剑而起,要求他们交出二桃。看来纷争已起,解决问题的方式或以刀兵相见,杀个你死我活,或交桃受辱,而辱为勇士最大的忌讳,如此必然以死免辱。以辱致人于死,则辱人者为不仁不义,不仁不义又甚于受辱,那么,辱人者又有何脸面活在世上?可以说,不管用哪种方式解决,三勇士都难免一死。
站在三士冢前,我们双眼汪然。一墓三坟,南北五十五米,东西一百一十米,封土高大。今墓四周已建围墙加以保护。南设圆门和映壁,刻《梁甫吟》及摹刻“二桃杀三士”的汉画像嵌于映壁。坟墓两侧置张逊三书写的“三士冢”石碑。传说,诸葛亮曾经到此一游,作《梁甫吟》: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理。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此诗表达了诸葛亮对三勇士的同情,而对晏婴进行了讥讽和谴责。清代诗人赵执信也曾作《三士墓》诗:
石父当年脱网罗,留将三士竟如何?
孟尝坐食三千客,拼将桃园杀几多!
赵执信的观点和感情与诸葛亮是一致的。而清代诗人崔象珏的《三士墓》诗曰:
勇士虽优兼智短,名心太重视身轻。
仪延并用终为乱,诸葛何须笑晏婴!
崔象珏表现了否定三勇士的观点,与诸葛亮《梁父吟》是大有不同的。
平心而论,三士之死,虽属悲壮,但是他们居功自恃,甚至被人作为阴谋篡位的工具加以利用。四肢短小的晏婴伺机使巧,兵不血刃,不费吹灰之力,终以二桃杀死三个力可拔山的勇士,消除政治隐患,其智慧也却非寻常,但是手段也太阴险毒辣了。

刘向《晏子叙录》说:“晏子博闻强记,通于古今,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尽忠极谏道齐,国君得以正行,百姓得以亲附。”“其书六篇,皆忠谏其君。文章可观,义理可法,皆合六经之义。”从刘向的这段话里我们可知,晏婴善谏的特点早已被人称道,《晏子春秋》一书也可以写他的这一类故事而出名。和其他谏臣所不同的是,晏婴在劝谏君王时往往不是直接的强谏而是委婉的曲谏或诱谏,从中显示了他在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高度智慧。
齐景公召来晏婴请教如何兴国安邦。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光复先君(指齐桓公)的伟业,重振雄风。晏婴听后沉吟片刻,说道:“臣陪大王微服察访一下民情,回来后再议兴国大计,如何?”这齐景公本来就轻国事而重享乐,见晏婴要陪自己微服私访觉得很新鲜,便同意了。君臣二人来到京都临淄的一个闹市,走近了一家鞋店。鞋店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鞋子,品种齐全,但是无人问津,生意清淡。齐景公有些不解,却见不少人都在买假脚。齐景公吃惊地问店主,店主神色凄然地说:“当今国君滥施酷刑,动辄对人以刖刑,很多人被砍去了脚,不买假脚如何生产和生活呢?”齐景公听罢内心很不是滋味。回宫的路上,晏婴见齐景公闷闷不乐,知道刚才看到的那一幕对他刺激不小,于是说道:“先君桓公之所以建树了丰功伟业,是因为他爱恤百姓,廉洁奉公,不为满足欲望而多征赋税,不为修建宫室而乱役百姓;选贤任能,国风清正。君臣戮力同心,才取得了雄视天下的地位。如今大王亲小人,远贤良,百姓……”没等晏婴讲完,齐景公便打断了他的话:“相国不必说了,寡人已经明白了。寡人也要效法先君,光大宗祠社稷。”
晏婴和齐景公及群臣到故纪国的纪地游览,手下人无意中捡到了一个精美的金壶,送给景公。那金壶的里边还刻着“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八个大字。齐景公看了看,故作聪明地解释道:“吃鱼不吃另一面,是因为讨厌鱼的腥味;骑马不骑劣马,是嫌它不能跑远路。”众人无不随声附和,赞叹景公理解深刻。晏婴在一旁默然良久后说道:“臣觉得这八个字里面包含的是治国的道理。‘食鱼无反’是告诫国君不要过分压榨百姓;‘勿乘驽马’是告诫国君不要重用那些无德无才的人。”齐景公有些不服,于是反问:“纪国既然有这么好的名言,为什么还亡国了呢?”晏婴答道:“臣听说,君子们的主张应该高悬于门上,牢记不忘。纪国却把名言放在壶里,不能经常看见,并且对照去做,能不亡国吗?”齐景公若有所悟,频频颔首,并对随从的大臣说道:“大家要记住金壶里的格言。”
齐景公在牛山上游览的时候望着都城临淄,泪流满面地说:“美丽的国都啊,草木多么茂盛!为什么随着时光的流逝,万物都要死亡呢?假若从古到今没有死亡,那么我将离开这里到哪里去呢?”他的两个大臣史孔和梁丘据也跟着流泪:“我们依靠君主的恩赐,饭菜可以吃饱,车马可以乘骑,看见死亡临近,心情都很悲伤,何况我们的君主呢?”听了他们的这些话,晏婴在旁独自冷笑。
齐景公看晏婴冷笑,便揩眼泪问道:“我和我的大臣触景伤情有什么值得你发笑呢?
晏婴说:“假如贤明的君王不生老病死,那么你此时只会在农田里,哪还会有时触景伤情呢?正是因为一个人离开了君位,才有机会让另一个人被立为君,也才有机会轮到您当上了国君,可笑你身在福中不知福。你却为自己即将死亡而悲伤而哭泣,这是很不仁义的啊!我对不仁义的君王及讨好巴结的大臣怎能不讥笑呢?”
齐景公听了十分惭愧,举起酒杯来自己罚自己的酒,又罚史孔和梁丘据两人各一杯酒。
人们常常对自己即将失去的权、势、钱等忧伤不已。殊不知,这些东西是不可能永远占有的,一味沉迷于这些东西之中,最终会把自己毁了。要想开些,把功名利禄看作过眼烟云,得而不喜,失而不忧,以超然的胸怀对待它们,你才会摆脱它们的束缚,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则可超然物外,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快乐幸福的人。
齐景公之时闹饥荒,晏婴请开国家粮仓赈济百姓。齐景公不同意,但他很想盖一个高台,供游览之用。晏婴便令吏员提高打工者的单位工资,让百姓到远的地方去取土,慢慢地施工,从不去催逼。三年以后,高台筑成,百姓也渡过了难关。结局是,国君有地方玩,百姓也有饭吃。
这是不是凯恩斯主义的滥觞呢?
贤相首先在于有德。有德,就是能为百姓着想。在君主制的国家里,这种意向势必常与国君发生冲突,于是极谏就成为贤相的第一要务。《晏子春秋》开头就是《谏》上下两篇,当非偶然。晏婴在国君面前,从不谄谀逢迎、溜须拍马,而是直言无隐,奋力谏诤,体现了正直有良心的大臣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卓然风范。
到齐景公时,齐桓公霸业已成为历史陈迹,齐国内政几无一日安定。当时官家垄断大部分山林、土地、渔盐,贵族们“宫室日更,淫乐不违”,“肆夺于市”,“民三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公室朽蠹,而三老冻 馁 ”,致使“齐国丈夫,女子织,夜以接日,不足以奉上”。人民稍有不满或反抗,动辄得罪被刑。统治者用严刑酷法来维持旧秩序,他们自己却整日声色狗马,用醉生梦死来度过忧患。弥漫在齐国宫庭的纵酒淫乐之风销蚀着奴隶主统治者的最后锐气,晏子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大动荡的时代,给这样一位走下坡路阶级的神昏目眩的齐王充当“社稷之臣”的。
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晏婴充分表现出了治理国家的忠诚与能耐。他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地位,机智地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从各种角度不断地提出减免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的谏议。
齐景公嗜好歌舞,女乐倡优遍及后宫。一次,乐不思政的齐景公问晏婴,自己有没有可能像先祖桓公那样称霸诸侯?晏婴立即回答:“桓公之时,十分注重选贤任能,以鲍叔牙、管仲为左膀右臂。可当今你呢,却是左倡右优,加之还有进谗言的居前,拍马屁的在后,又怎能向往桓公的霸业!”
这个直言不讳的回答,既批评了骄奢淫逸的齐景公,又揭露了政客围绕在君王身边进谗献媚的丑恶嘴脸。
齐景公当然不会轻易接受晏婴的劝诫。他兴师动众,役使大批民工,破土兴建亭台。
当时正值秋收季节,民工们却不能回家去收割庄稼,一个个敢怒而不敢言。正当人们内心叫苦不迭之际,一贯喜欢奢华的齐景公正在为亭台的开工举办大型饮宴了,晏婴前往陪侍,忧心忡忡。待酒过三巡之后,晏婴即席起舞。他自舞自唱道:
岁已暮矣,而禾不获,忽忽矣若之何?
岁已寒矣,而役不罢,惙惙矣如之何?
随之热泪横流。酒酣耳热的齐景公见此情景,也感到不安了,遂把亭台的工程停了。这是晏婴凭借自己的才艺将一场宫廷的饮宴歌舞,变成了一次有具体政治内容的讽谕舞,并且收到了实际的效果。
由此可见,低智商的人做不了相,即使出于种种原因做了,也遭万人唾弃和轻蔑。不说别的,单是谏诤一事,就决非单凭勇气所能办。《红楼梦》里嘲笑过“文死谏”,晏婴就不是死谏的人物。他实在是个绝代奇才,能用玩笑、讽喻、反语等人们不易想到的方式去谏诤,而这些方法往往也能取得正语所不及的效果。因为一个国君,如果万事都遵从圣人规矩,那么他不闷死也会精神失常。正事不必皆用正语,而且不能皆用正语,晏婴深深明了这个道理。有一次,齐景公问晏婴:“你家靠近集市,可知物价的贵贱?”晏婴答道:“既然买东西方便,怎能不知道呢?”齐景公接着又问:“哪种物品贵?哪种贱?”当时,因齐景公实施残酷的刑罚,受刖刑而被砍脚的人很多,市场上假足畅销,鞋子反而卖不出去。由此,晏婴答道:“踊贵屦贱。”意思是说,假足贵,鞋子贱。踊屦贵贱的行情变化,是极非正常现象,它含蓄而又尖锐地谴责了齐景公的残忍行径。齐景公还是明悟晏婴的讽谏,下令减轻了刑罚。

回答3:

晏殊《采桑子》赏析

这首词写得很精致,上阕“春风”二句,用拟人的手法,连贯的句式,构思巧妙而有情趣。下阕写出时光在静谧中不知不觉地流逝,表现主人公在一刹那间对时光流去的惊觉和无奈,呈露了深深的愁绪。

浪淘沙赏析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教他珍重护风流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 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珠帘四卷月当楼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 【夜雨做成秋】—评浪淘沙 入夜了,我洗濑完毕正准备安息,被一阵凄婉的唢呐锣鼓声吸引,忍不住跑了出去——是一队人,出殡。 纸扎的白马青牛在前开路,后面跟着提着灯笼的仕女,后面跟着灵幡,一大队人逶迤着向前,锣鼓咚咚咣地唱,唢呐呜咽着,在朦胧的夜色笼罩下,的确有那么一缕悲凄。车马摇摇……

回答4:

殊《采桑子》赏析

这首词写得很精致,上阕“春风”二句,用拟人的手法,连贯的句式,构思巧妙而有情趣。下阕写出时光在静谧中不知不觉地流逝,表现主人公在一刹那间对时光流去的惊觉和无奈,呈露了深深的愁绪。

浪淘沙赏析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教他珍重护风流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 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珠帘四卷月当楼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 【夜雨做成秋】—评浪淘沙 入夜了,我洗濑完毕正准备安息,被一阵凄婉的唢呐锣鼓声吸引,忍不住跑了出去——是一队人,出殡。 纸扎的白马青牛在前开路,后面跟着提着灯笼的仕女,后面跟着灵幡,一大队人逶迤着向前,锣鼓咚咚咣地唱,唢呐呜咽着,在朦胧的夜色笼罩下,的确有那么一缕悲凄。车马摇摇……

回答5:

怎么都说什么晏子使楚? 没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