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写份影评 阳光灿烂的日子

2024-12-28 18:10:20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

  姜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所裸裎的青春充满着软性的自由。对于女性强烈的好奇心,懵懂混乱的内心世界,对于某位天生早熟、具有领袖气质的偶像人物的崇拜和追随,热衷于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的少年时代,这大概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混沌青春期的典型记忆。《阳光灿烂的日子》对于以上要素均有着一一的宣言,它采用了较为强烈突出的个人视点,影像所展现的情境和其中充盈的情感却有着冷静客观的色彩和普遍的大众意义。
  姜文在影片中所诉说的青春情感故事是一幕夹杂了少年初始的懵懂之美的戏剧。 米兰在片中是马小军他们青春年代里的一个背影,也是我们纯净在自我之境中目睹和创造的一个背影。米兰是我们共有的一个梦想,高高在上,有着“只可远观,不可亵渎”气质。米兰的凝视存在在马小军和我们的青春记忆中。当我们在岑静的暗夜里,回味我们年少的情感,我们往往会发现,在那个青春萌动的年龄,我们所渴望的女性一般都有着米兰般率真和青春的健美,有着她蓝天般的纯净。那个年龄我们所向往的往往不是肉体和欲望,而是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一种异性的隐约和禁止之美。《阳光灿烂的日子》让我们成长的记忆不断与电影画面重叠,不断唏嘘着时光带给自己的改变。《阳光灿烂的日子》,一个时代特定的故事,若干个时代共同的情感。
  雨在《圣经》中可作为洗涤罪人内心罪孽的媒体,但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却成为了马晓军全部内心隐秘的激发体。当然,就像文革中的阳光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如此灿烂以至于不真实一样,片中的唯一的雨中的场景在全片暖洋洋的色调中也显得如此不真实,也许正因为不真实,所以马晓军不真实的幻想都在这个场景中成为了现实。这契合了维特跟斯坦说得那句话“或者我们是否可以说确实性只是一个构造出来的点,某些事物更接近它而某些事物则不那么接近它。”
  影片中唯一的雨中场景是令人无法忘却的。那个大雨滂沱的夜晚,他们都喝醉了,马小军飞快的骑着他那辆自行车奔向米兰家又一不小心掉进沟里时,他一改往日的小心翼翼,放声喊出了来自内心最底层的呼唤——米兰,我喜欢你!最简单直白的情话,诉说着对纯洁爱情的幻想,这样的勇气也许只有在滂沱的大雨里才会毫无畏忌的宣泄出来。但在米兰突然出现在面前,马小军却没有勇气再说一次,“我,我车掉沟里了。”这句苍白的话语掩饰了年轻的爱情,却掩饰不了真实的没有一丝造作的情感和那份深藏于内心的纯粹的渴望。对于爱情,那句“我喜欢你”的羞涩和无羁的呐喊,充当了马晓军追逐爱和所爱之人的全部代言。这不加掩饰的呼喊,是年轻时爱情的证据。青春总是有相似的伤感和哀愁,导演用最简单而直接的方式来表达青春的迷茫和困惑。
  记忆就是这个样子,当我们翻开尘封的记忆回首凝视自己的年少,除了恍惚和茫然,我们无法找到那个真实的情景。无数想更改的历史夹杂在记忆的断层,支离破碎又面目全非。这时,你可以和任何人一样去虚构记忆,其实即使虚构,离真实也不会太远。回忆在身体之外独自摇摆,晃动中你可以看见一张姑娘微笑的脸,然后所有那些冷暖自知的疼痛和快意恩仇的快乐便从此展开。
  但是正像伟大的诗人艾略特所说得那样:“那无所依附的眷恋可能被看作无所眷恋。”我们那些年少的爱的追逐,可能就会在回忆的霎那间失去了依托,整个场景虚幻的让旁观者怀疑我们对过往的怀念,是否是无所眷恋。姜文就是以如此贴近人心的距离投影般展示着我们共同的情感经验。
  对于性的幻想,我们在那个年少轻狂的年龄,充满了朦胧的诗意。我们有着毫无缘由的渴望,却无力满足自己生理的需求。就像《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宁静的丰腴衬托出马小军孱弱的可怜,这种矛盾,使他的内心失去平衡,转而诉之于武力,来延伸自己的强壮,来获得对世界的主宰的慰藉。其实,马小军最后对米兰的强暴,是一种青春期痛苦无处发泄的最无能的表现形式。从某种层面上讲,这种拙劣无能的手段的运用,也摧毁了马晓军心理上最后那点对于米兰以及性的残留的美丽。
  对文革时期青少年的生活状态和青春期困惑的真实描绘;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全新的中国电影,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影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对许多人来说, “文革”是一段黑暗的日子,在那个时代里,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然而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在时代刻画和叙事观点上却独具一格,它没有表现出惯有
  的沉痛,而是以与政治上的疯狂相对而言较为平静的军属大院为背景,描绘了一群被危险激情燃烧的少年的生存状态——当整个国家的人民在投人革命的时候,他们却被其他烈火困扰着。他们就这样在耀眼的阳光与遍地的红旗中间度过自己的青春,有冲动、有爱情、有性、有幼稚、有失败、有冒险,也有成长。
  《阳光灿烂的日子》价值不在年代,而在于它的真实、感人。在剧 中,男主角马小军的成长过程和那一时期许多人的经历都很相似,虽然 未有生离死别的伤痛,只是个人简单成长的青春梦,却以它的真实而震 撼人心。
  本片对于人性的描写是真实的,在那个“冤”与“根”压得人透不过气的年代,不识愁滋味的少年却被未成形的情和欲霸占了所有空间.狡猾的心魔渐渐摸道上路,男性世界的粗豪和威武在绷紧的肌肉状态下开花结果……所有的一切在回忆中都是“里程碑”,纪念着昨日的无悔。
  6万字的小说改成了9万字的剧本。有人误解这是个“文革”片,我并没有想拍一个“文革”片,只是如果我和王朔这些人在写一个男孩变男人的过程的话,那我们只能写那个时候,我们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变的。当时写完后很有信心,觉得这个东西就是好啊,好到我没有必要去跟别人说这个东西好的程度。可是当我去找钱的时候,有很多人就很怀疑,由于我当时沉浸在兴奋里,我以为大家和我一样兴奋,其实人家很冷静。我也找不到投资,也不知道怎么去跟人说这个东西就是好,怎么好我也说不出来,我觉得,它,这就是一张白纸,我还有什么道理跟你去说这是一张白纸呢。可是在别人看来没看出它是什么,我只是一厢情愿晕在里边了。
  寻找的意义超过电影成功本身导演说我拍了25万尺胶片,也是不知不觉。有人说我是中国耗片率最高的导演,我真的没想破这个纪录。我这样做是因为我觉得电影就应该这样拍。谁说一个镜头拍几条就完了?在我看来这是个过程,寻找的过程。就像是谈恋爱,你突然爱上一个人,你总是不断问自己为什么爱,当然答案大多是不知道为什么,但爱就是爱,你很难说清楚。我认为对一个导演来说有一个东西在吸引他,折磨他是很重要的。在拍摄过程中用一切方法、手段来寻找是什么在吸引着我,折磨着我,直到把它找到。我想这种寻找的意义超过电影成功本身
  最后我认为从文化误解角度总结《阳光灿烂的日子》无疑是90年代中国影界的意外之喜。它带给 观众的决不仅仅是一种无所事事的闲聊调侃,也不仅仅是对特殊年代的 追忆与讥讽。当观众深深地为影片打动时就会发现,这部影片所展现的 竟是一个意象丰富、意味深长的“社会一个人”、 “文化一心理”图 景。

回答2:

这个可是全的啊!!楼主!

直接右键 迅雷下载全部连结就可以了

下北阳光灿烂的日子
ftp://220.166.64.20/COCO动漫吧影视专区/下载区www.manba.net/电视剧/下北阳光灿烂的日子/01.rmvb

ftp://220.166.64.20/COCO动漫吧影视专区/下载区www.manba.net/电视剧/下北阳光灿烂的日子/02.rmvb

ftp://220.166.64.20/COCO动漫吧影视专区/下载区www.manba.net/电视剧/下北阳光灿烂的日子/03.rmvb

ftp://220.166.64.20/COCO动漫吧影视专区/下载区www.manba.net/电视剧/下北阳光灿烂的日子/04.rmvb

ftp://220.166.64.20/COCO动漫吧影视专区/下载区www.manba.net/电视剧/下北阳光灿烂的日子/05.rmvb

ftp://220.166.64.20/COCO动漫吧影视专区/下载区www.manba.net/电视剧/下北阳光灿烂的日子/06.rmvb

ftp://220.166.64.20/COCO动漫吧影视专区/下载区www.manba.net/电视剧/下北阳光灿烂的日子/07.rmvb

ftp://220.166.64.20/COCO动漫吧影视专区/下载区www.manba.net/电视剧/下北阳光灿烂的日子/08.rmvb

ftp://220.166.64.20/COCO动漫吧影视专区/下载区www.manba.net/电视剧/下北阳光灿烂的日子/09.rmvb

ftp://220.166.64.20/COCO动漫吧影视专区/下载区www.manba.net/电视剧/下北阳光灿烂的日子/10.rmvb

ftp://220.166.64.20/COCO动漫吧影视专区/下载区www.manba.net/电视剧/下北阳光灿烂的日子/11.rmvb

ftp://220.166.64.20/COCO动漫吧影视专区/下载区www.manba.net/电视剧/下北阳光灿烂的日子/12.rmvb

回答3:

130影评网有《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评,希望对你有帮助,作参考
http://www.130q.com/show.php?tid=405

回答4:

第一次看到这部片是在小学,十几岁的小孩对电影的概念茫然无知,唯一感兴趣的是姜文的脸。因为幼时父母每天在看的一部《北京人在纽约》,使我坚信姜文是自己看到的最爷儿们的男人。凭着这点信念坚持着总算没在看〈阳〉的时候昏然睡去。但留在记忆力的画面也仅剩下最后那个叫马小军的黑黑瘦瘦的男孩从高高的跳水台上鱼跃跌入一片湛蓝……

经历了高考之后再次拾起〈阳〉,首先就被这个名字感动不已:

阳光灿烂的日子。

一如我们正在溃烂的青春。

电影开始就是一个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像的空镜头,青天白日,毛爷爷像高举手臂,面带微笑,革命歌声当空飘。于是我们清楚的了解到电影故事发生的背景,六七十年代,中国最敏感的一段历史时期——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有意思的是,这部电影的英文片名叫“In The Heart Of The Sun”,直白的翻译出来就是“心中的红太阳”。是不是有点一语双关的味道?在那个信仰的时代,毛主席不正是人民心中的红太阳么?一直以来,关于文革的电影都被描绘成阴暗的、人性被扭曲的社会电影。而这部片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这是一部发生在特别时期,却没有被社会和时代所左右的电影。一切的动乱和大人们之间的争斗,都只为了给这些孩子们提供空前的自由,和挥霍青春的漫长时间。

而马小军爸爸的因公事离开,也为电影故事的铺张打下了宽裕的空间基础。我们的主角马小军登场了。载着爸爸的飞机“哔~”的升向蓝天,马小军的生活也从此打开了一片艳阳天。

在看了这部电影之后专门去拜读了王朔的原著〈动物凶猛〉。于是就发现了导演姜文的一些高明之处,一些可爱之处。电影里多了小说没有的情节,这些可爱的小细节我把他理解为导演自己的自我演出,类似于导演看了这部小说的读后感。例如马小军幼年时躲在教室外面看女生跳舞的情节(顺便提一下,那小孩长的不像姜文倒更像姜武),关于胡老师的课堂趣事,还有那个经典的吹安全套的情节,等等等等。都像是导演看过王朔的这部小说后产生的强烈共鸣,立刻与自己紧密联系起来。也使电影更加丰满和连贯。以至我们这些观众看了以后也禁不住微笑:这不就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嘛,如此的真实,带着强烈的怀念之情。电影里始终穿插着画外音,姜文用自己的叙述去解释画面外的东西。而这些语言,恰恰就是王朔在小说里最经典的话语,例如小马小军的伟大理想:“惟一可称得上是幻想的,便是中苏开战。因为我坚信,在新的一场世界大战中,我军的铁拳定会把苏美两国的战争机器砸得粉碎,一名举世瞩目的战争英雄将由此诞生,那就是我。”这种豪言壮语,也只有那个年代、那个年纪的小男孩才能想的出来吧。想必导演姜文对此语深有共鸣。

那个骄躁不安的炎炎夏日。导演一个蒙太奇把童年马小军变成少年马小军(好像又一个〈天堂电影院〉)。少年马小军在16岁的夏天里和着一帮好兄弟骂人,抽烟,逃课,恶作剧……及尽一切属于他们这个年纪男孩儿所能的顽皮之事。这时导演在电影里插进了一个讽刺型的人物——冯小刚扮演的胡老师。冯小刚的冷幽默真不是一般人可比的,就只上来第一句话——在放在讲桌上的草帽莫名其妙飞走以后,对着哄笑的同学一本正经的慢吞吞三个字——“不要笑”,就令人忍俊不禁了。在这个有点近似荒谬的课堂上,面对一群孩子的嘲弄,这个胡老师既显得滑稽可笑,又显得无助可怜。他的姓也如其人,“胡”通“糊”,可真够糊涂的。这场戏也可称做全剧的第一个小高潮,导演的叛逆与狂气在其中展露无疑。

这场戏的尾声是马小军从混乱的课堂里逃了出来,从昏暗的走廊里奔向门外的灿烂阳光。

马小军迷上了开锁。先是打开自家的锁,然后不请自来的去开别人家的锁。先是窥探自家大人的秘密。这里就出现了吹安全套这一情节。先是在偷偷打开的爸爸的抽屉里发现安全套,那个年代的16岁的马小军对这种东西茫然无知。然后一个长镜头,逆光,马小军的背影再吹什么东西,那东西慢慢膨胀,膨胀。他慢慢转过来,侧面,一个硕大的气球赫然出现,白炽灯暖暖的光打在上面,那东西发出近乎神圣的光芒。接着气球被马小军当成了军用飞艇,被他操纵着在房间里上下航行。有一个经典的画面是“飞艇”从爸爸妈妈的结婚照前飞过,相片里年轻男女英姿勃发的脸“看着”安全套气球缓缓滑过,极具象征意义。这场戏是一个象征,也是一个暗示,马小军已经安全进入青春备战状态了。当然也为后面小弟弟的出生作了铺垫,此是后话。

在别人家“作客”的途中引发了发现米兰(当时并不知道“她”就是米兰)的事件。这里导演也用了一种别出心裁的手法。先是在米兰家里发现了望远镜,然后通过望远镜在屋里不停的旋转发现了米兰的照片。导演用主观视角让观众的目光随着马小军的望远镜天旋地转,头晕目眩,突然一张脸模糊的飞快闪现,不断闪现。马小军疑惑了,观众也有点害怕,这挺诡异的。心悬着随着马小军摸索,被什么绊了一下,一抬头,拨开纱帐,赫然一个年轻女子的相片。身着红色泳衣的女孩在阳光中微笑。让我们来看看王朔是怎样描写这一幕的,因为我觉得自己的语言无法表达的更好:“不记得当时房内是否确有一种使人痴迷的馥郁香气,印象里是有的,她在一幅银框的有机玻璃相架内笑吟吟的望着我,香气从她那个方向的某个角落里逸放出来。她十分鲜艳,以至使我明知道那画面上没有花仍有睹视花丛的感觉。”那一刻,不知道别人怎么样,但我真切的有了文字所描写的这种感受。导演是成功的。他所制造的这种景象,美的让人怀疑是幻觉。又或许他是想告诉我们,这就是幻觉。

往后是漫长的等待,马小军在等待这个姑娘的出现。而她总是不出现,更加深了她的神秘感。这里我很喜欢马小军等待时在屋顶上跳来跳去的画面。那个中西合璧的庞大建筑群,屋顶像是一座城堡。马小军独自漫步在他的城堡之间,阳光倾洒,青春仿佛也漫无边际。背景音乐是马斯卡尼的歌剧《乡村骑士》里的间奏曲,优美的弦乐铺展开来,与橙色的阳光糅合在一起,仿佛甜腻的冰激凌在融化。曾经看过韩国版〈阳〉的电影海报,就是马小军独自坐在屋顶上,整面橘色的阳光,非常漂亮。

于北蓓出现了,刘忆苦,刘思甜,大蚂蚁,羊槁也不可思议的突然冒出来。是的,16岁的青春,浪漫的也是残酷的。和这帮人在一起,马小军活的像个正常人。拍女孩,打架,吹牛……几个男生因为夹进了于北蓓而显得生动活泼。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桥下两大帮人准备火并的那一段,两队人拔剑张弩,气氛异常紧张,这时桥上火车隆隆驶过。不知有没有人曾经在火车驶过的时候站在桥下过,那种从头上压过来的闷雷般的响声的确让人感到异样的压抑和紧张。所以个人认为导演安排这个场景真的非常出色。

于北蓓是影片中对我很有吸引力的一个人。狐媚子脸,整天和男生混在一起抽烟,肆无忌惮的和男生开一些很放肆的玩笑,甚至在男生洗澡的时候闯入澡堂……在传统的人眼里,她应该是个伤风败俗的坏丫头。可是我觉得她很纯真,很可爱。当然,也很神秘。唯一能够解释的是,她是来自,外交部,的。

觉得于北蓓神秘,直接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当米兰出现后,她,就自动消失了。感觉上是米兰代替了于北蓓在马小军他们一群人中的位置。其后的发展,就演变成一部马小军的吃醋史。刘忆苦的形象决定了他的地位。所以“带着”米兰的是他刘忆苦而不是马小军。在我看来,米兰在马小军的世界中从头至尾都扮演的是姐姐的角色。她引导着马小军认识爱情,认识友情,认识亲情,甚至认识性。所以米兰和他的感情,和他们这些人的关系,都只能无疾而终,这是无可争议的。这当中有两个吸引我的片断。第一个是因为觉得有意思。就是大家偷偷跑去看被禁的电影,结果被抓住了。那个头头旁边的女秘书的表现十分有意思。拿腔作势的对身后的同志们进行教导:“这是部,受批判的电影,毒性非常之大,小孩看了,会犯错误的,会犯很大,很大的错误!”那副架势,不知怎么的使我想到了江青。

而另一处,就是全片的高潮。在老莫餐厅,马小军和刘忆苦因为米兰打了起来。马小军操起杂碎的半截酒瓶就往刘忆苦的腹部狂扎,然后神奇的事情出现了,刘忆苦半点事没有,茫然的看着一脸狂怒的马小军。这个动作重复,再重复。然后画外音的姜文笑了:“千万别相信这个,我从来就没有这么勇敢过。”于是一个慢镜头的倒回,故事又重新开始,却有了不同的结局。

这个蒙太奇把电影的一切精髓都揭示了。一切都豁然开朗,也更加迷惘。米兰不是米兰,于北蓓也不是于北蓓。那么这些是什么?曾经发生过的或未曾发生过的都是些什么?也许,青春即是一场幻觉。

不可否认王朔的原著的确是精彩,但姜文让它有了动人之处。姜小军(姜文原名,明白为什么要叫马小军了吧)同学为自己谱写了一曲完美的青春祭歌。正如影片开头所写:

那时侯,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

阳光灿烂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