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中,作者史马迁记载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外交使者,他就是公元前6世纪齐国的晏子。有关晏子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很广,下面是他出使楚国的故事。
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国王知道晏子的个子很矮,就想捉弄他。楚王命人在城墙的大门旁边又开了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去。
晏子知道楚王要戏弄他,严词加以拒绝。他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门。”
招待晏子的官员听他这么一说,只好请子从大门进去。晏子进去以后,就拜见楚王。楚王故意问:“是因为齐国再没有别人,才派你来的吗?”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人多极了,仅都城就有上百条街道,人们把衣袖举起来,就可以遮住太阳;人们甩掉汗水就象下雨一样。大街上人们肩靠肩,很拥挤,怎么说齐国没人呢?”
楚王接着问:“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派你出访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们齐国派使节出访很有讲究,对那些精明能干的的人,就派遣他们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国家;对那些愚蠢无能的使臣,就派他们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国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无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国来了。”晏子的话使本打算要戏弄他的楚国君臣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
在这次出访之后,晏子又有一次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子要来,就向他的大臣们说:“晏子是齐国最有才能,最善于辩论的人。现在他又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他一下,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吗?”
有一个官员建议说:“等晏子来的时候,我叫两个士兵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绑的是什么人?士兵就回答说:齐国人。大王再问:为什么要绑他?士兵就说:因为他偷了东西。”楚王觉得这是一个羞辱晏子的好主意,就按此布置妥当。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设宴招待他。正在饮酒的时候,两名士兵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问道:“你们绑的是什么人,为什么绑他?”
士兵回答说:“是齐国人,因为他偷了东西。”
楚王故意看着晏子说:“齐国人天生都很会做贼吗?”
晏子从席上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我听说,有一种埴物,长在齐国就可以结出很好吃的果实,长在楚国,尽管它的枝叶看起来与长在齐国一样,但结出的果子却很难吃。之所以会这样,是水土不同的缘故。现在,这个人在齐国时不偷盗,到了楚国就学会了偷盗,是不是楚国的水土会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啊?”
楚王听了晏子一番反驳,苦笑着承认说:“我本来是想取笑你的,反而被你取笑了,我真佩服你。”
类似上面晏子使楚的故事还很多。晏子凭自己的智慧,在谈笑之间,挫败了一些国家有辱齐国国格和晏子人格的阴谋,他的声名也越来越大,成为著名的外交家。
晏子劝酒的故事与处事艺术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齐景公好酒,常常豪饮玩乐,有一次与宫妃们连饮了七昼夜仍不止,无心上朝理政。大夫弦章十分焦虑,决心以死相谏,劝阻齐景公玩乐。没想到一见面,齐景公就把酒杯举到弦章面前兴奋不已地叫道:“弦章,来,来,来,陪寡人饮三杯!”弦章怒气冲冲大声说:“君王如不戒酒,请赐臣死。”齐景公听后一怔,接着摆手大笑:“酒是寡人的性命,怎能戒得?”弦章更大声地说:“那就赐臣一死!”正值此时,相国晏子来到。齐景公高兴地说:“相国来得正好,请帮我出个主意。弦章劝我戒酒,不然就让我赐他一死,如果我听了他的,那不是被他制服了?不听他的劝告,我又舍不得他死,你看怎么办呢?”晏子听罢,立即转向弦章拱手贺道:“恭贺弦章大夫,你有幸遇到了这样贤明的君王,善听臣下的意见,如果你遇到夏桀王、商纣王那样的昏君,你早就死了!”晏子的一番话,说得齐景公尴尬极了,他自我解嘲地大声笑着说:“相国,我算服你了。弦章大夫,寡人听你的就是。”这个精彩绝妙的故事,读来感受颇深。
为什么大夫弦章以死相谏未能使齐景公戒酒,而相国晏子却在谈笑风生中达到了目的呢?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大夫弦章方法简单生硬,一下子把齐景公推到了两难的窘境。而相国晏子则顺着齐景公的思想之势,把齐景公引导到了只有戒酒的单向选择上,使齐景公看到只有采纳晏子的意见戒了酒,才是一个贤明的国君,否则就是昏君。这恰如其分的因势利导,既维护了齐景公作为君王的尊严,又使齐景公不得不选择戒酒。
由此联想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处理艺术,尤其是处理上下级微妙关系方面。有些单位领导,缺乏容才之量和容人之心,把敢于讲真话、勇于提意见的下级视为“刺头”,不讲究方法和艺术,简单粗暴,一味训斥,动辄报复,对其冷落或排挤打压,甚至把小事弄大了,大事搞砸了,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作为下级也并非要忠言逆耳,应注意策略和场合,又进忠言又能顺耳,使上级容易接受和理解。“晏子劝酒”的艺术,掌握了因势利导的方法,常常因人因事因地妥善做好各项工作,或许生活就会有“海阔天空”、“互惠双赢”的另一番精彩。
晏子辞千金
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晏子是一位正直勇敢、不畏强暴、廉洁奉公的贤相。
晏子为相,把齐国治理得非常好,然而一位堂堂的相国,家里却很穷。一天,晏子刚坐下来吃饭,齐景公派来找他商量国事的使臣到了。晏子听说使臣还没吃饭,就把自己的饭分一半给他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就把这个情况告诉齐景公,景公很吃惊,说:“相国家里这样穷,我一直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马上派人送去一千两黄金和一千石粮食,晏子说什么也不收,送了三次都被晏子谢绝了。
又过了几天,晏子乘车上朝,半路上碰到齐景公出城。齐景公让人停车,叫过晏子说:“相国,你怎么乘这么破旧的车啊?你的钱不够用吧?你回家等着吧,我马上派人给你送一辆新车。”还没等晏子回答,刘景公的车子就走了。晏子退朝回家时,远远地看见一辆新车停在家门口,他知道是景公送来的,就吩咐仆人小心看护好。第二天天刚亮,马上派人把车送了回去。随后,亲自去向齐景公道谢。齐景公见晏子又把车送了回来,很不高兴,便对晏子说:“相国要是不接受这辆车,今后我也不再乘车了。”
晏子说:“我怎么能和您比呢?您派我管理百官,我应该廉洁奉公,这样才能给百官做好榜样。如果您乘华丽的车子,我也乘华丽的车子。您驾车的马高大健美,我驾车的马也高大健美,百官要是都跟着学,我怎样去管教他们呢?”
景公虽然不高兴,可又奈何不了他,便说:“你说的不错,可你的日子并不富裕啊,您连吃饭都困难哪!”
晏子笑着说:“谢谢您的关心,我的生活一点也不困难,您赏赐我的财物,不但我用,家人也都沾了光,您给我的还少吗?我听说,从君主那里得到很多财物,要是送给别人,那是瞒着君主,讨好别人,忠正的大臣是不干这种事的;要是自己得到很多财物,而不送给别人,储藏起来供自己挥霍享受,有道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干的,我要那么多财物干什么呢?”
景公说:“您说的好像也对,可是您恐怕也知道,我们先君桓公很有作为,远近的诸侯谁不佩服他啊!他的相国管仲,是个很了不起的人才,辅助桓公建立了霸业,谁不赞扬他啊!桓公把很大一块地赏赐给管仲,他并没有拒绝,他是那样了不起的人物,都这样做,您为什么偏偏拒绝不要呢?”
晏子站起来十分恭敬地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圣贤也不见得事事正确。我想,你说的这件事,恐怕就是管仲想得不周全,而臣下偶然相对的地方吧?所以,我坚持这样做。”
朝廷上的文武大臣听了晏子和齐景公的对话,都十分敬佩晏子的品德。
晏子的车夫
晏子的车夫驾车驶过自家门前时,车夫的妻子在门缝里偷偷地看,她看到了一个骄傲自满、洋洋得意的车夫和一个满脸卑谦、低头沉思的士大夫。当车夫出差回来,还没跨进家门,就被妻子劈头一顿臭骂。当妻子最后提出跟他离婚时,车夫愣了半天,才向妻子讨说法。
车夫的妻子说,你看人家晏子,那么有学问那么有才干的一个士大夫,尚且如此谦和,满脸的愁思,坐在车上一刻不停地想着国家大事;再看看你,小小一个马车夫就不得了了,抡着个鞭子耀武扬威的,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我真叫命苦,怎么当初就瞎了眼,嫁了你这样一个蠢货,将来你能有什么出息呢?我这一辈子还有啥指望呢?车夫明白过来了,问他妻子道,你是要我向晏子学习?将来有一天也像晏子一样,对不对?妻子连声称是。车夫气愤地说:“但我做不到,你要离婚我们现在就离,你这样的女人我还不稀罕呢!”
车夫是个高大英俊的汉子,生性爱马,也善驾御马车,他跟马与马车有缘,一生只想为晏子赶马车。在他这行里,他已经是个佼佼者,要不然他怎么有资格给晏子赶马车呢?何况对车夫来说,自己认为已经很出息了,是值得骄傲的;他妻子应该为他骄傲才是,不应该如此地看不起他。车夫虽然骄傲,但没有自满;他知道驯马与驾御马车的技术是永无止境的,还得活到老学到老。但另一方面,他认为晏子是晏子,他是他,他和晏子是两类人,不能同日而语;他当然做不来晏子所做的事;晏子也未必能做他所做的事,有没有出息,又从何说起?
车夫的妻子则认为,车夫永远是给人家赶车的,能有什么出息呢?要说有出息,就得做晏子这样的人,不是赶马车的,而是坐马车的。其实,车夫的妻子当初嫁给车夫,也不是真的瞎了眼,只是对车夫的期望值估计得太高了,明明自己嫁了车夫,却以为嫁了个宰相;于是一心一意盼着丈夫有朝一日成为晏子,很有些望“夫”成龙的味道。自此,看自得其乐的车夫,便很不顺眼了,于是,就有了隔阂、矛盾和异心,最后只得离婚了事,以便再嫁一个晏子,将来有个依靠。作为靠男人过活的古代女人,她这样做也没什么错。
晏子的车夫和车夫的妻子,都有自己的道理,谈不上谁对谁错,错就错在他们两人对“出息”的理解不同,对生活的要求不同;一个想嫁给晏子的女人却嫁了个车夫,一个一心只想当车夫的男人却娶了个“贵夫人”。
晏子让贤
春秋时代,当了30年齐国大臣的晏婴,是位著名的政治家。《左传》中,颇多晏婴的记载,比如说,晏婴经常劝齐景公要爱民,但齐景公却总是扰民。
有一次,齐景公强令民工造大台,闹得齐国民不聊生,众百姓苦不堪言。正巧晏婴出使回来目睹了这一情景,他马上进言齐景公不要造台,齐景公总算同意了。晏婴却不急于回家,而是立即赶到工地,催促民工抓紧干活,稍有懈怠,就以鞭子抽打。晏婴骂累了、打累了,这才回家。他刚离开工地,齐景公的传令官就到了,下令停止施工,民工解散,可以回去和家人团聚了。民工一听此令,齐声欢呼,好像遇到大赦一般,高高兴兴地赶回家去了。
晏婴这样做,是故意把“贤名”让给君王,把“恶名”留给自己。孔子对他大为欣赏,说他既纠正了君王的过失,又使百姓感受到了君王的仁义
人无完人,不管做到多高职位的人,他总有出错的时候。聪明的下属这时候就会为挽回上司的名声而不遗余力。如果犯错的是公司,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就是保全了公司对外的良好形象,对上司也好,对自己也好,甚至对整个团队的成员来说都是有极大的好处的;于私上司会非常感激你的牺牲,总会找机会投桃报李的。在管理中总充满这样的矛盾,看似付出了很多,实际你收获的更多。
而作为领导者呢?虽然你有个好下属但是也要尽量避免自己犯错误啊,要不然对外的形象虽然保住了,但是对内却留下了疤痕。一个人的思想总是有局限的,在做决定特别是重大的决定的时候,一个考虑不周就可能出事儿。所以一定要集思广益,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一个有效的决策机制,实行民主决策,明智决策。
每个人都难免有犯错的时候,巧妙地让别人从尴尬中走出来,是高超的学问,是一种机变的本领。
晏子责烛雏
齐景公非常喜欢捕鸟,他常常将捕获的各种各样的鸟养起来赏玩,还专
门指派了一个名叫烛雏的人主管捕鸟的事。
有一天,烛雏不小心,让捕获的鸟飞走了。于是齐景公十分生气,他大
发雷霆,准备杀掉烛雏。晏子知道这件事后,赶紧跑来见齐景公。他对齐景
公说:“烛雏犯了罪,请让我来一一列举他的罪状,然后大王按他的罪过来
处死他吧。”
景公同意了晏子的请求。
于是晏子派人把烛雏叫来,当着齐景公的面历数烛雏的罪状,说:“大
王派你专门看管鸟,你却粗心大意让鸟飞掉,这是第一条罪状;你使大王因
为鸟飞掉的缘故而杀人,让大王背上杀人的名声,这是第二条罪状;如果让
别的诸侯王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大王把鸟看得比人命还重,从此坏了大
王威望,这是第三条罪状。”
晏子一口气列举了烛雏三大罪状后,请齐景公处决烛雏。
齐景公在晏子斥责烛雏罪状的时候早已醒悟过来,他摆摆手说:“不要
杀了,不要杀了,寡人盛怒之下差点做了错事。多亏爱卿指点。”
就这样,齐景公不但没有杀烛雏,还向他表示歉意。同时又向晏子表示
感谢。
足智多谋的人在正面批评可能无济于事的情况下,往往采取侧面迂回的
办法取得成功
二桃杀三士:有一天,晏子从他们身旁经过时,小步快走以示敬意,但这三个人却不起来,对晏子非常失礼。对此,晏子极为生气,便去进见景公,说:“我听说,贤能的君王蓄养的勇士,对内可以禁止暴乱,对外可以威慑敌人,上面赞扬他们的功劳,下面佩服他们的勇气,所以使他们有尊贵的地位,优厚的奉禄。而现在君王所蓄养的勇士,对上没有君臣之礼,对下也不讲究长幼之伦,对内不能禁止暴乱,对外不能威慑敌人,这些是祸国殃民之人,不如赶快除掉他们。”景公说:“这三个人力气大,与他们硬拼,恐怕拼不过他们,暗中刺杀,恐怕又刺不中。”晏子说:“这些人虽然力大好斗,不惧强敌,但不讲究长幼之礼。”于是便乘机请景公派人赏赐他们两个桃子,对他们说道:“你们三个人就按功劳大小去分吃这两个桃子吧!”
公孙接仰天长叹说:“晏子果真是位聪明人。他让景公叫我们按功劳大小分配桃子。我们不接受桃子,就是不勇敢;可接受桃子,却又人多桃少,这就只有按功劳大小来分吃桃子。我第一次打败了野猪,第二次又打败了母老虎。像我这样功劳,可以吃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共吃一个。”于是,他拿起了一个桃子站起来了。田开疆说:“我手拿兵器,接连两次击退敌军。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自已单吃一个桃子,用不着与别人共吃一个。”于是,他也拿起一个桃子站起来了。古冶子说:“我曾经跟随国君横渡黄河,大鳖咬住车左边的马,拖到了河的中间,那时,我不能在水面游,只有潜到水里,顶住逆流,潜行百步,又顺着水流,潜行了九里,才抓住那大鳖,将它杀死了。我左手握着马的尾巴,右手提着大鳖的头,像仙鹤一样跃出水面。渡口上的人都极为惊讶地说:‘河神出来了。’仔细一看,原来是鳖的头。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自己单独吃一个桃子。而不能与别人共吃一个!你们两个人为什么不快把桃子拿出来!”说罢,便抽出宝剑,站了起来。公孙接、田开疆说:“我们勇敢赶不上您,功劳也不及您,拿桃子也不谦让,这就是贪婪啊;然而还活着不死,那还有什么勇敢可言?”于是,他们二人都交出了桃子,刎颈自杀了。古冶子看到这种情形,说道:“他们两个都死了,唯独我自已活着,这是不仁;用话语去羞耻别人,吹捧自己,这是不义;悔恨自己的言行,却又不敢去死,这是无勇。虽然如此,他们两个人若是同吃一个桃子,是恰当的;而我独自吃另一个桃子,也是应该的。”他感到很羞惭,放下桃子,刎颈自杀了。景公的使者回复说:“他们三个人都死了。”景公派人给他们穿好衣服,放进棺材,按照勇士的葬礼埋葬了他们。
晏子名婴字平仲,莱之夷维(今山东潍坊市高密)人,春秋齐国名相。据专家考证,他活到95岁(前595-500年)。在2500多年前,医疗条件极差,战乱不断,生活水平十分低下的春秋时代,一个政治家能活到如此高龄,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晏子一生忙于政事,没有养生长寿方面的论述,但从有关典籍和家乡人们的传说中,可窥到这位政治家长寿之道的一斑。
仁者长寿,和则养生。“仁”是儒家“仁政爱民”的主要学说,也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内容。曼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时于天下”必须“始于爱民”。他坚持“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遇有灾荒,国家不发粮救灾,他就将自家的粮食分给灾民救急,然后动谏君主赈灾,深得百姓爱戴。对外则主张与邻国和平相处,不事挞伐。齐景公要找鲁国,他劝景公“请礼鲁以息吾怨,遗其执,以明吾德”,景公“乃不伐鲁”。此举受到许多诸侯国的赞誉。这正是体现了人们常说的“万人称誉,多寿病法”的道理。
廉洁无私,心胸坦荡。晏子辅佐齐国三公,一直勤恳廉洁从政,清白公正做人,主张“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他管理国家秉公无私,亲友僚属求他办事,合法者办,不合法者拒。他从不接受礼物,大到赏邑、住房,小到车马、衣服,都被他辞绝。不仅如此,晏子还时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禄送给亲戚朋友和劳苦百姓。他善良无私的胸襟和坦荡宽阔的心地,是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
生活简朴,清心寡律。晏子生活十分俭朴,吃的是“脱粟之食”、“苔菜”,可谓“食菲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粗茶淡饭素食当家;穿的是“缁布之衣”;上朝坐的是弊车驽骊;住的是“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的陋仄之室。他不仅如孔子所说的“戒得”,也十分注意“戒色”。景公见晏子妻“老且恶”,欲以爱女嫁他,他坚辞不纳。他说;“去老者,为之乱;纳少者,为之淫,且夫见色而忘义,处富贵而失伦,谓之逆道”。他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应是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
乐观豁达,处其自然。晏子虚怀若谷,闻过则喜。他曾辞退了“三年而未尝弼过”的高纠,主要嫌这个人三年都没有指出过自己的过错。孔子赞他是“不以已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表明了他随和大度,注重自身修养的品格。晏子生性乐观,对生死淡然视之。他说人都是要死的,不论仁者、贤者、贪者、不肖者概莫例外,因此从来不“患死”、不“哀死”,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规律。不像有的王公贵胃祈求长生之术,求神灵保佑不死。他始终保持乐观大度的心情,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相传为晏婴撰,现在一般认为是后人集其言行轶事而成。书名始见于《史记·管晏列传》。《汉书·艺文志》称《晏子》,列在儒家类。全书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内、外篇。主要记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写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书中寓言多以晏子为中心人物,情节完整,主题集中,讽喻性强,对后世寓言有较大的影响。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逝。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现存晏婴墓在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350米。
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二桃杀三士
战国齐景公时,田开疆帅师征服徐国,有拓疆开边强齐之功;古冶子有斩鼋救主之功;由田开疆推荐的公孙捷有打虎救主之功。三人结为兄弟,自号为“齐邦三杰”。齐景公为奖其功劳,嘉赐“五乘之宾”的荣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三人挟功恃勇,不仅简慢公卿,而且在景公面前也全无礼统。甚至内结党羽,逐渐成为国家安定的隐患。齐相晏婴,即晏子深感忧虑,想除掉,又担心景公不允许,反结怨于三人。
一天,鲁齐结好,齐景公宴请鲁昭公。酒至半酣,晏子奏请开园取金桃为两国结盟祝贺。景公准奏后,晏子引园吏亲自监摘。摘得六个金桃,“其大如碗,其赤如炭,香气扑鼻”。依礼,齐鲁二国君各享一个,齐鲁二国相各享一个。盘中尚剩两个,晏子奏请赏给臣下功深劳重的人,以表彰其贤能。齐景公让诸臣自我荐功,由晏子评功赐桃。
公孙捷和古冶子因救主之功而自荐。二人一自荐功劳,晏子就肯定了二人的功劳,并即刻将两桃分别赐给了这两人。田开疆以开疆拓边有功而自荐。晏子评定田开疆功劳为最大,但桃已赐完,说只能等到来年桃熟,再行奖赏。齐景公说他自荐得迟,已没有桃子来表彰其大功。田开疆自以为这是一种耻辱,功大反而不能得到桃子,于是挥剑自杀。古冶子和公孙捷相继因功小食桃而感到耻辱也自杀身亡。晏婴就用两个桃子除掉了三人,消除了齐国隐患。
折冲樽俎
春秋中期,诸侯纷立,战乱不息,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均有几分醉意之时,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头告诉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给客人。”范昭接过侍臣递给的酒,一饮而尽。晏婴在一旁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之上,君臣应是各自用个人的酒杯。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方的反应如何,但还是为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时候,我试探了一下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攻打齐国,绝对没有胜利的把握,晋平公因而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靠外交的交涉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即现在“折冲樽俎”这个典故,就是来自晏婴的事迹。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表现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机谋的真实写照。
出使狗国,故进狗门
晏婴不但在迎接外国使节的时候做到了堂堂正正,而且在出使外国之时,每次也能态度决然,随机应变,不辱使命。
春秋末期,诸侯均畏惧楚国的强大,小国前来朝拜,大国不敢不与之结盟,楚国简直成了诸侯国中的霸主,齐相国晏婴,奉齐景公之命出使楚国。楚灵王听说齐使为相国晏婴后,对左右说:“晏平仲身高不足五尺,但是却以贤名闻于诸侯,寡人以为楚强齐弱,应该好好羞辱齐国一番,以扬楚国之威,如何?”太宰一旁言道:“晏平仲善于应对问答,一件事不足以使其受辱,必须如此这般方可。”楚王大悦,依计而行。
晏婴身着朝衣,乘车来到了楚国都城东门,见城门未开,便命人唤门,守门人早已得了太宰的吩咐。指着旁边的小门说:“相国还是从这狗洞中进出吧!这洞口宽敞有余,足够您出入,又何必费事打开城门从门而入呢?”晏婴听罢,笑了一笑,言道:“这可是狗进出的门,又不是人进出的门,出使狗国的人从狗门出入,出使人国的人从人门出入,我不知道自己是来到了人国呢,还是狗国呢?我想楚国不会是一个狗国吧!”守门之人将晏婴的话传给了楚灵王,楚灵王听罢,沉思了一会儿,才无可奈何的吩咐打开城门,让晏婴堂堂正正地进入了楚都。
霸业因时而兴
晏相国来到了馆舍,楚国大臣为他洗尘接风,席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楚国下大夫首先发言道:“齐自太公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足可以与楚匹敌。为什么自齐桓公称霸中原之后,昙花一现,再不能领袖诸侯了呢?以齐国国土之宽广,人口之众多,国家之富庶,加上晏相国您的才智,怎么就不能再崛起中原呢?反而向我楚国结盟,这太让人费解了。”晏婴回答:“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先前自周失政于诸侯之后,诸侯连年征战,春秋五霸迭兴,齐国称霸于中原,秦国威振于西戎,楚国称雄于荆蛮之地,这一切固然有人为的因素,可大多数靠的是天意。先前以晋文公的雄才大略,尚且逃亡四方;秦穆公霸于西戎之后,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其死后子孙衰弱,再也难振往日之雄风;就连你们楚国也自楚庄王之后,亦常受吴晋二国的骚扰,困苦不堪。难道只有齐国衰弱不成?今日齐国前来交好结盟,这只是邻国之间的友好往来罢了。你作为楚国名臣,本应通晓‘随机应变’这四个字的含义,可怎么却也问出这样愚蠢的问题呢?”
良臣死社稷,不死昏君
下大夫脸红着退了下来,身旁的上大夫不服气地质问道:“平仲您自以为是随机应变之士,然而齐自内乱以来,齐臣为君死的不可计数,而您作为齐国的世家大族,却不能讨伐叛贼,或弃官明志,或为君王而死,您不觉得羞愧吗?为什么还留恋名誉地位迟迟不肯离去呢?”晏婴正色反驳道:“做大事的人,不必拘泥于小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只知道君主为国家的社稷而死时,作臣子的才应该与之同死,而今先君并非为国家社稷而死,那么我为什么要随随便便从先君而死呢?那些死的人都是愚人,而非忠臣,我虽不才,但又怎能以一死来沽名钓誉呢?况且在国家有变时,我不离去,乃是为了迎立新君,为的是保存齐的宗祖,并非贪图高位呀,假使每个人都离开了朝中,国家大事又有谁来做呢?并且国家内乱,哪一国没有发生过呢?你们楚国不是也有这种事吗?又何必责怪我们呢?”
外貌不足识人
又有人不满地说道:“英雄豪杰,必相貌绝伦,雄伟无比,而今相国您,身高不足五尺,手无缚鸡之力,只是徒逞口舌之利的说客罢了。单单依靠口舌,而没有实际的本领,欺世盗名,不感到可耻吗?”“我听说称锤虽小,能值千斤,舟桨虽长,不免为水浸没,纣王勇武绝伦,不免身死国亡,为什么呢?我承认自己并无出众的本领,愧居相位,却绝不是与您逞口舌之利,只是问有所答罢了。难道我拒不回答吗?那也太无礼了。”
小人出使小国
宴会后,楚灵王接见了晏婴,;楚灵王一见到晏婴,马上问:“齐国是不是很缺乏人才?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矮子来出使楚国?”“大王,齐国人多着呢。国都临淄人口百万,每人呼一口气,可以呼气为云,每人淌一滴汗,可以挥汗如雨。行人来往川流不息,摩肩接履,又怎么能没有人才?只是敝国有一个规矩,贤明之人出使贤国,不肖之人出使不肖之国,大人出使大国,小人出使小国,而今我无才无德又最不肖,只好来楚国为使,希望大王原谅。”
桔生淮北则为枳
楚王一时无言以对,正好一对武士押一名犯人从殿前经过,楚王问道:“这个人是哪一国人?所犯何罪?”“齐国人,犯的是盗窃罪。”“晏相国,齐国人有偷东西的毛病吗?”晏婴知道楚王是以此来取笑自己,报刚才之辱,于是从容不迫地回答说:“小臣我听说:桔子种在淮水以南称为桔子,甜美无比,而将其移至淮水以北,则变成了枳树,枳树之果,小而酸涩,苦不可食,之所以会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实在是土地的缘故。现在这个齐国人出生在齐国,并非盗贼,而是一个良民,可是为什么来到楚国,却变成了盗贼呢?这是楚国使他发生了这种变化,齐人之于楚国正如桔子之于淮北,这于齐国又有什么关系呢?”
楚王默然,良久,叹道:“寡人本来打算让您在今日受辱,哪里想到竟被您嘲笑了,这是寡人的过错,见谅寡人吧!”于是楚王善待晏婴,晏婴圆满完成了使命,回到齐国。晏婴面对着国强而盛气凌人的楚王,毅然予以反击,他昂然不屈,除了维护个人的名声,最终目标还是在保持齐国的声威。
《论语》中说:“出使四方,不辱君命。”晏婴坚守的也就是这种精神。
在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中,作者史马迁记载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外交使者,他就是公元前6世纪齐国的晏子。有关晏子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很广,下面是他出使楚国的故事。
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国王知道晏子的个子很矮,就想捉弄他。楚王命人在城墙的大门旁边又开了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去。
晏子知道楚王要戏弄他,严词加以拒绝。他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门。”
招待晏子的官员听他这么一说,只好请子从大门进去。晏子进去以后,就拜见楚王。楚王故意问:“是因为齐国再没有别人,才派你来的吗?”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人多极了,仅都城就有上百条街道,人们把衣袖举起来,就可以遮住太阳;人们甩掉汗水就象下雨一样。大街上人们肩靠肩,很拥挤,怎么说齐国没人呢?”
楚王接着问:“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派你出访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们齐国派使节出访很有讲究,对那些精明能干的的人,就派遣他们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国家;对那些愚蠢无能的使臣,就派他们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国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无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国来了。”晏子的话使本打算要戏弄他的楚国君臣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
1、晏婴身着朝衣,乘车来到了楚国都城东门,见城门未开,便命人唤门,守门人早已得了太宰的吩咐。指着旁边的小门说:“相国还是从这狗洞中进出吧!这洞口宽敞有余,足够您出入,又何必费事打开城门从门而入呢?”晏婴听罢,笑了一笑,言道:“这可是狗进出的门,又不是人进出的门,出使狗国的人从狗门出入,出使人国的人从人门出入,我不知道自己是来到了人国呢,还是狗国呢?我想楚国不会是一个狗国吧!”守门之人将晏婴的话传给了楚灵王,楚灵王听罢,沉思了一会儿,才无可奈何的吩咐打开城门,让晏婴堂堂正正地进入了楚都。
2、晏相国来到了馆舍,楚国大臣为他洗尘接风,席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楚国下大夫首先发言道:“齐自太公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足可以与楚匹敌。为什么自齐桓公称霸中原之后,昙花一现,再不能领袖诸侯了呢?以齐国国土之宽广,人口之众多,国家之富庶,加上晏相国您的才智,怎么就不能再崛起中原呢?反而向我楚国结盟,这太让人费解了。”晏婴回答:“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先前自周失政于诸侯之后,诸侯连年征战,春秋五霸迭兴,齐国称霸于中原,秦国威振于西戎,楚国称雄于荆蛮之地,这一切固然有人为的因素,可大多数靠的是天意。先前以晋文公的雄才大略,尚且逃亡四方;秦穆公霸于西戎之后,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其死后子孙衰弱,再也难振往日之雄风;就连你们楚国也自楚庄王之后,亦常受吴晋二国的骚扰,困苦不堪。难道只有齐国衰弱不成?今日齐国前来交好结盟,这只是邻国之间的友好往来罢了。你作为楚国名臣,本应通晓‘随机应变’这四个字的含义,可怎么却也问出这样愚蠢的问题呢?”
3、下大夫脸红着退了下来,身旁的上大夫不服气地质问道:“平仲您自以为是随机应变之士,然而齐自内乱以来,齐臣为君死的不可计数,而您作为齐国的世家大族,却不能讨伐叛贼,或弃官明志,或为君王而死,您不觉得羞愧吗?为什么还留恋名誉地位迟迟不肯离去呢?”晏婴正色反驳道:“做大事的人,不必拘泥于小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只知道君主为国家的社稷而死时,作臣子的才应该与之同死,而今先君并非为国家社稷而死,那么我为什么要随随便便从先君而死呢?那些死的人都是愚人,而非忠臣,我虽不才,但又怎能以一死来沽名钓誉呢?况且在国家有变时,我不离去,乃是为了迎立新君,为的是保存齐的宗祖,并非贪图高位呀,假使每个人都离开了朝中,国家大事又有谁来做呢?并且国家内乱,哪一国没有发生过呢?你们楚国不是也有这种事吗?又何必责怪我们呢?”
4、又有人不满地说道:“英雄豪杰,必相貌绝伦,雄伟无比,而今相国您,身高不足五尺,手无缚鸡之力,只是徒逞口舌之利的说客罢了。单单依靠口舌,而没有实际的本领,欺世盗名,不感到可耻吗?”“我听说称锤虽小,能值千斤,舟桨虽长,不免为水浸没,纣王勇武绝伦,不免身死国亡,为什么呢?我承认自己并无出众的本领,愧居相位,却绝不是与您逞口舌之利,只是问有所答罢了。难道我拒不回答吗?那也太无礼了。”
晏子的故事
齐桓公称霸后国家很强盛。后来到了齐景公做国君的时候,齐国出现了一个很有才干的相国(大臣中权力最大的官),他的名字叫晏(yàn)婴,又叫晏平仲。他既有丰富的知识,又聪明机敏。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批评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他“晏子”。有一本书《晏子春秋》,专门记录了他的故事。现在介绍其中的一则。
鸟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zhúzōu)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跑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这就是晏子用自己的智慧规劝国君的一个故事。
华而不实
齐景公对晏子说:“东海里边,有古铜色水流。在这红色水域里边,有枣树,只开花,不结果,什么原因?”
晏子回答: “从前,秦缪公乘龙船巡视天下,用黄布包裹着蒸枣。龙舟泛游到东海,秦缪公抛弃裹枣的黄布,使那黄布染红了海水,所以海水呈古铜色。又因枣被蒸过,所以种植后只开花,不结果。”
景公不满意地说:“我装着问,你为什么对我胡诌?”
晏子说:“我听说,对于假装提问的人,也可以虚假地回答他。”
晏子发笑
齐景公往牛山游览,向北登临齐国都城时,突然哭道:“人生怎么像奔腾咆哮的流水,离开这美好的山河而死去呢!”艾孔、梁丘据听了,也哭泣起来了。晏子却在发笑。齐景公怒问他为何发笑。
晏子回答:“如果使贤能的国君,长久地据守齐国,那么,太公、桓公将长久地据有齐国了;如果让勇猛的国君,长久地占有齐国,那么庄公,灵公将要长时间地享有齐国了!那么,您怎么能得到国君的宝座而立身于世呢? 而您偏偏独自因为这事流泪伤情,这是不符合仁义道德的。不仁道的国君我看到一个, 馅谀的近臣我见到两个,这就是我私自发笑的原因啊!”
晏子数罪
齐景公喜欢捉鸟玩,便派烛邹专门管理鸟儿,可是烛邹不慎让鸟飞逃了。景公大为恼火,下令杀死他。晏子说:“浊邹有三条罪状,让我数落他一番。然后再杀,让他死个明白。”齐景公高兴地说: “好。”于是把烛邹叫进来。
晏子便一本正经地说:“烛邹!你知罪吗?你为国王管鸟却让它逃走,这是第一条罪状;使国王为了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这事传出,让天下人认为我国重小鸟而轻士人,败坏我们国王的名誉,这是第三条罪状。 你真是罪该万死!”说完,马上请求景公下令斩杀。
可是景公却说:“不要杀他了,我接受你的指教了。”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系统,即文言小说系统和白话小说系统。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是文言小说。这时的小说可以统称之为笔记体小说,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作品的数量也已相当可观。但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的事情来写,而缺少艺术的虚构。它们还不是中国小说的成熟形态。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
《世说新语》的编撰 世说新语与名士风流 世说新语的文学成就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卷帙门类亦有不同。今存最早刊本为宋绍兴八年董弅所刻三卷本,共36门。其上卷为“德行”、“言语”、 “政事”、“文学”四门,这正是孔门四科(见《论语·先进》),说明此书的思想倾向有崇儒的一面。但综观全书多有谈玄论佛以及蔑视礼教的内容,其思想倾向并不那么单纯。
《世说新语》的编撰者刘义庆(403~444)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临川王,官至尚书左仆射、中书令。他尊崇儒学,晚年好佛,“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招集文学之士,近远必至”(《宋书·刘道规传》附《刘义庆传》)。他所招集的文学之士很可能参加了《世说新语》的编撰,不过起主导作用的当然还是刘义庆本人。其中不少故事取自《语林》、《郭子》,文字也间或相同。(梁)刘孝标为之作注,引用古书四百馀种,补充了不少史料,许多已经散佚的古书借此保存了佚文,颇为后人珍重。
《世说新语》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淡,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从而也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按照冯友兰的说法,风流是一种人格美,构成真风流有四个条件: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当然,这种人格美是以当时士族的标准来衡量的。在《世说新语》的三卷36门中,上卷四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中卷九门: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慧、豪爽,这13门都是正面的褒扬,如: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德行》)
通过与华歆的对比,褒扬管宁淡泊名利。又如:
公孙度目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赏誉》)
这既是对邴原的褒扬,也是对公孙度善于誉人的褒扬。至于下卷23门,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有的褒扬之意比较明显,如容止、自新、贤媛。有的看似有贬意,如任诞、简傲、俭啬、忿狷、溺惑,但也不尽是贬责。有的是贬责,如“谗险”中的四条,以及“汰侈”中的一些条目。也有许多条目只是写某种真情的流露,并无所谓褒贬。既是真情的流露,也就是一种风流的表现,所以编撰者津津有味地加以叙述。例如: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任诞》)
这种任诞只是对竹的一种妙赏,以及对竹的一往情深,或者在对竹的爱好中寄托了一种理想的人格。又如:
晋文王功德盛大,座席严敬,拟于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简傲》)
这简傲正是阮籍的可爱之处。总之,编撰者只是将那些饶有兴趣的、可资谈助的逸闻轶事、言谈举止,采集来汇编成书,态度倒是比较客观宽容的。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淡、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如《俭啬》:“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仅用16个字,就写出了王戎的贪婪吝啬的本性。又如《雅量》记述顾雍在群僚围观下棋时,得到丧子噩耗,竟强压悲痛,“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一个细节就生动地表现出顾雍的个性。《世说新语》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有的通过同一环境中几个人的不同表现形成对比,如《雅量》中记述谢安和孙绰等人泛海遇到风浪,谢安“貌闲意说”,镇静从容,孙绰等人却“色并遽”、 “喧动不坐”,显示出谢安临危若安的“雅量”。有的则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作漫画式的夸张,如《忿狷》中绘声绘色地描写王述吃鸡蛋的种种蠢相来表现他的性急:“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有的运用富于个性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神态,如《赏誉》中王导“以麈尾指坐”,叫何充共坐说:“来,来,此是君从!”生动地刻画出王导对何充的器重。《世说新语》虽然没有虚构,但一定有所提炼,这番提炼就是小说的写作艺术。例如关于钟会和稽康的两段故事:
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文学》)
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隽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旁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 “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简傲》)
钟会对嵇康既仰慕又畏惧的心理,以及嵇康简傲的态度,刻划得入木三分。又如:
顾和始为扬州从事,月旦当朝。未入顷,停车州门外。周侯诣丞相,历和车边,和觅虱夷然不动。周既过反还,指顾心曰:“此中何所有?”顾搏虱如故,徐应曰:“此中最是难测地。”周侯既入,语丞相曰:“卿州吏中有一令仆才。” (《雅量》)
顾和的雅量,周顗的赏鉴,通过觅虱不动、既过反还,以及两人的对话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透出种种机智和幽默。正如(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十三所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
《世说新语》对后世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不仅模仿它的小说不断出现,而且不少戏剧、小说也都取材于它。
晏子的故事
1.鸟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zhúzōu)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跑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这就是晏子用自己的智慧规劝国君的一个故事。
2.华而不实
齐景公对晏子说:“东海里边,有古铜色水流。在这红色水域里边,有枣树,只开花,不结果,什么原因?”
晏子回答: “从前,秦缪公乘龙船巡视天下,用黄布包裹着蒸枣。龙舟泛游到东海,秦缪公抛弃裹枣的黄布,使那黄布染红了海水,所以海水呈古铜色。又因枣被蒸过,所以种植后只开花,不结果。”
景公不满意地说:“我装着问,你为什么对我胡诌?”
晏子说:“我听说,对于假装提问的人,也可以虚假地回答他。”
3.晏子发笑
齐景公往牛山游览,向北登临齐国都城时,突然哭道:“人生怎么像奔腾咆哮的流水,离开这美好的山河而死去呢!”艾孔、梁丘据听了,也哭泣起来了。晏子却在发笑。齐景公怒问他为何发笑。
晏子回答:“如果使贤能的国君,长久地据守齐国,那么,太公、桓公将长久地据有齐国了;如果让勇猛的国君,长久地占有齐国,那么庄公,灵公将要长时间地享有齐国了!那么,您怎么能得到国君的宝座而立身于世呢? 而您偏偏独自因为这事流泪伤情,这是不符合仁义道德的。不仁道的国君我看到一个, 馅谀的近臣我见到两个,这就是我私自发笑的原因啊!”
4.晏子数罪
齐景公喜欢捉鸟玩,便派烛邹专门管理鸟儿,可是烛邹不慎让鸟飞逃了。景公大为恼火,下令杀死他。晏子说:“浊邹有三条罪状,让我数落他一番。然后再杀,让他死个明白。”齐景公高兴地说: “好。”于是把烛邹叫进来。
晏子便一本正经地说:“烛邹!你知罪吗?你为国王管鸟却让它逃走,这是第一条罪状;使国王为了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这事传出,让天下人认为我国重小鸟而轻士人,败坏我们国王的名誉,这是第三条罪状。 你真是罪该万死!”说完,马上请求景公下令斩杀。
可是景公却说:“不要杀他了,我接受你的指教了。”
晏子的故事
5.虚心纳谏的齐景公
齐景公爱喝酒,连喝七天七夜不停止。
大臣弦章上谏说:“君王已经连喝七天七夜了,请您以国事为重,赶快戒酒;否则就请先赐我死了。”
另一个大臣晏子后来觐见齐景公,齐景公向他诉苦说:“弦章劝我戒酒,要不然就赐死他;我如果听他的话,以后恐怕就尝不到喝酒的乐趣了;不听的话,他又不想活,这可怎麼办才好?”
晏子听了便说:“弦章遇到您这样宽厚的国君,真是幸运啊!如果遇到夏桀、殷纣王,不是早就没命了吗?”
於是齐景公果真戒酒了。
6.齐景公葬狗
春秋时代,齐国景公有只爱犬死了,景公便下令替狗订制棺木,并举行隆重的葬礼。
大臣晏子听了,赶紧劝他停止。
齐景公说:“哎!好玩嘛!”
晏子说:“君王,您这就错了。徵收人民钱财不用在人民身上,反而要用来取悦您周围的人,这样的国家还有什麼指望?况且孤苦老弱的人冻死,狗却有得祭祀;贫苦的人死了没有人怜悯,狗却有棺木可以厚葬。要是您这种举动被老百姓知道了,一定会怨恨您;邻国知道了,一定会轻视我国,君王应该仔细地考虑才是。”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劝告,才打消葬狗的原意。
7.伟大的外交官
晏子奉命出使到楚国,楚国人看晏子身材矮小,故意不开大门,只开旁边的小门让他进城。
晏子知道楚国人故意侮辱他,便不肯进去,说:“出使到狗国才开狗门。今天我是到楚国,不应该走这个门。”带路的人才开大门让他进去。
等见了楚王,楚王便故意讥笑他说:“齐国难道没有人才吗?为什麼会遣你来?”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国都很大,人民多到张开袖子便足以乘凉,流汗便像下雨,怎麼会没有人才?”
楚王又问:“那为什麼派你来?”
晏子回答:“齐国派任大使,是看情形而定的。贤能的人出使君主贤明的国家,不贤能的人出使君主不贤明的国家;我是所有外交使节中最没有才干的人,所以被派到楚国来了。”
8.假脚成为抢手货
齐景公在位时,刑律繁多而严苛,许多人遭到被砍脚的处罚,面对这项苛政,晏子想进谏,却担心和国君正面冲突,收到反效果。
有一次,机会来了。齐景公问晏子说:“您住在市集附近,知道什麼东西贵,什麼东西便宜吗?”
晏子说:“当然知道。假脚贵而鞋子便宜。”
“为什麼?”齐景公大惑不解。
晏子告诉景公,因为犯了大小不等的错而断脚的比比皆是,鞋子对他们来说,派不上用场,不如假脚来得实用。
齐景公听完哭笑不得,因而减轻刑戮。
晏子故做轻松地答:“鞋子便宜。”其实是用装疯卖傻法摆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