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行I/O分配:
在这里我们要分清楚什么是输入元件与输出元件,并且把它们的地址分好,输入元件是指PLC的信号输入部分,主要有按钮,行程开关,继电器触点,光电开关等,输出元件是指用来控制接触器,电池阀,电磁铁,指示灯,数字显示装置和报警装置等输出设备。
在这里如果把输入与输出元件弄错了后期编写梯形图的时候就会出现不能转译的问题,或者是出现电路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所以这一步很关键。
2、编写梯形图:
在完成了对控制任务,I/O分配后,就进入了最重要的梯形图编写,在编写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有一有二的,一步步的写,我们可以先写串联的电路再写并联的电路。
例如上图:我们先从FR(X3)开始写,再到SB1(X0),再到SB2(X1),再到KM2(Y1常闭),再输出KM1(Y1),然后写并联电路,并上KM1(Y0)的常开触点,以此类推。一条条的写过去。
PLC 扫描方法
当扫描我们用户的程序时, PLC 会利用一个标准的扫描方法对用户程序进行扫描。
扫描过程:
扫描输入状态: 读出外部信号状态并将其状态存储于内部储存器内。
运算用户程序: 用储存内部储存器内部的数据对用户程序进行运算,程序从上至下,从左至右进行扫描,扫描到END指令时表示一次扫描结束。
刷新输出: 把运算的数据写至外部输出。
一、识读梯形图的具体方法
识读PLC梯形图和语句表的过程同PLC扫描用户过程一样,从左到右、自上而下,按程序段的顺序逐段识图。
值得指出的是:
1、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在同一周期内,前面的逻辑运算结果影响后面的触点,即执行的程序用到前面的最新中间运算结果。但在同一周其内,后面的逻辑运算结果不影响前面的逻辑关系。
2、该扫描周期内除输入继电器以外的所有内部继电器的最终状态(线圈导通与否、触点通断与否)将影响下一个扫描周期各触点的通与断。
二、识读梯形图的具体步骤:
1) 根据I/O设备及PLC的I/O分配表和梯形图,找出输入、输出继电器,并给出与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相对应的文字代号。
2) 将相应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的文字代号标注在梯形图编程元件线圈及其触点旁。
3) 将梯形图分解成若干基本单元,每一个基本单元可以是梯形图的一个程序段(包含一个输出元件)或几个程序段(包含几个输出元件),而每个基本单元相当于继电器接触器控制 电路的一个分支电路。
4) 可对每一梯级画出其对应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
5) 某编程元件得电,其所有动合触点均闭合、动断触点均断开。某编程元件失电,其所有已闭合的动合触点均断开(复位),所有已断开的动断触点均闭合(复位)。因此编程元件得电、失电后,要找出其所有的动合触点、动断触点,分析其对相应编程元件的影响。
6) 一般来说,可从第一个程序段的第一自然行开始识读梯形图。第一自然行为程序启动行。按启动按钮,接通某输入继电器,该输入继电器的所有动合触点均闭合,动断触点均断开。 再找出受该输入继电器动合触点闭合、动断触点断开影响的编程元件,并分析使这些编程元件产生什么动作,进而确定这些编程元件的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编程元件有的可能立即得电动作,有的并不立即动作而只是为其得电动作做准备。
在这里我们要分清楚什么是输入元件与输出元件,并且把它们的地址分好,输入元件是指PLC的信号输入部分,主要有按钮,行程开关,继电器触点,光电开关等,输出元件是指用来控制接触器,电池阀,电磁铁,指示灯,数字显示装置和报警装置等输出设备。
在这里如果把输入与输出元件弄错了后期编写梯形图的时候就会出现不能转译的问题,或者是出现电路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所以这一步很关键。
刚学,这东西看的规律是:从左往右,从上往下,左边的线为电源线,右边为地线,长的像电容的那东西是常开开关,有个杠的是常闭开关,圈圈是线圈,也就是继电器,它控制着其他的一些开关,这个图上没标,没办法知道它怎么工作的。
个人认为:梯形图即将走入末路
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SCL 等高级语言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