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刘备为什么不带上诸葛亮

刘备不让诸葛亮去?诸葛亮自己不愿意去?
2025-01-24 13:19:3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诸葛亮要留在后方,不然都去前线,谁来主持国内事务
很多人看过《三国演义》都有过这个疑问,以诸葛亮的军事天才,当初要是让诸葛亮带兵攻打东吴,灭掉东吴后再打魏国,那么结果就不一样了,为什么不让诸葛亮去呢?原因有二:第一,历史上的诸葛亮治国上确实很好,但在军事上才能并不那么突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很大部分都是演义夸张的结果,所以历史上就没有诸葛亮非要参战的必要性了。第二,当时蜀国需要后方有他看守,辅佐刘禅,提供粮草补给。

回答2:

曹丕废掉汉献帝后,建立了魏国,接着刘备和孙权也建立了两个国家。荆州之战,关羽和他义子关平被吴王孙权杀害。刘备不听丞相诸葛亮和赵云的劝告,决定倾全国之力,攻打吴国,为关羽报仇。孙权在几次求和都大败的情况下,只好派出年轻的陆逊为都督,前去阻挡。“大意失荆州”就出自此战役
战役起因
东吴孙权占领了荆州,破坏了诸葛亮的隆中战略(《隆中对》说“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使刘备不具备统一的条件,刘备若想灭曹魏或者灭孙吴,依照《隆中对》来说,他都必须夺回荆州,否则他只能依靠蜀道难割据一方。刘备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帝业,还是报国仇家恨,他都必须夺回荆州,但是由于他过于急切的想夺回荆州,在蜀国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刘备就匆忙发兵了。
这一战略打乱了刘备速战速决的计划。因为蜀国位于丘陵一间,运粮十分不方便,再加上当时的天气十分闷热,这使蜀军十分低落。于是刘备命令士兵驻守于树林茂密之处,并且将营地连看驻守。陆逊认为机会已经来临,就发动了袭击,火烧连营七百里,打败了蜀军。

回答3:

因为在赤壁之战后,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赤壁到永安托孤之间很少看到诸葛亮.刘备入蜀,带的是庞统;进攻汉中,带的是法正.诸葛亮好象已退居二线了.再者,诸葛亮的优点是"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还有,诸葛亮自己都说"若法正在定能制主上,令不东行,那么他自己在就没有用了?所以是刘备不让诸葛亮去

回答4:

因为诸葛亮反对东进,他一生都主张“东和孙权,北拒曹操”,他知道北方的曹魏势力比他们两方都强,孙吴也是块难咬的骨头,所以他觉得应该和孙权结盟抗拒曹操,反对刘备出兵,于是刘备便把他和一同反对的赵云留在了后方,要不当然要带上。

回答5:

首先要说的是《三国演义》是小说不是史书,既然是小说就难免有不少虚构的故事!当然再怎么虚构也不能改变历史!《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所谓“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空城计”等都是虚构的故事,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站在蜀汉的立场上来写的,因此对诸葛亮的描写就很夸张,比如六出祁山其实都是以失败告终,但却把每次的失利都写得好像跟诸葛亮本身并无多大关系而是其他客观原因造成。这里回到主题,其实历史上的诸葛亮首先是一个政治家,其次才算个军事家,诸葛亮的才干是在于内政管理等方面,相比较军事能力要次于其内政能力,夷陵之战前蜀国刚刚安定,中间还有很多内政事情要处理,因此自然不可能带上诸葛亮,还有就算真带上诸葛亮夷陵之战也未必能取胜,从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面对司马懿坚守不出时诸葛亮也同样无能为力,而夷陵之战前期陆逊也就是采用坚守不出的法则让刘备一筹莫展,当时就算诸葛亮在也一样拿陆逊无法,只不过诸葛亮肯定不会犯刘备连营700里那样的低级错误,最终结果极有可能是无疾而终,双方各自罢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