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5-07
第一阶段:真正意义上的机场最早出现于1910年,在德国出现了第一个机场,用于起降“齐柏林飞船”。这个机场只是一片划定的草地,安排几个人来管理飞机的起飞、降落,设有简易的帐篷来存放飞机。很快,帐篷变成了木质机库,但仍然没有硬地跑道,被划定的草地并不像一个机场,反而更像当时的公园或者高尔夫球场,当然,就更没有用于与飞行员通话的无线电设备,也没有导航系统帮助飞行员在恶劣的天气情况下起降。空中交通管制也仅仅是由一个人挥动红旗来作为起飞的信号,在这种条件下,飞机只能在白天飞行。这是机场发展的幼年期,只是飞行人员的机场。
第二阶段:1919年后,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飞行技术得到迅速的应用,欧洲一些国家率先开始对机场设计进行初步的改进,当年修建完成的巴黎机场和伦敦机场保证了巴黎至伦敦的定期旅客航班的开通,欧洲开始建立起最初的民用航线随着航空运输的发展,机场大量建设起来,特别是在1920-1939年间,欧美国家的航线大量开通。同时,为了和殖民地联系,各殖民国家和殖民地之间开通了跨洲的国际航线。为满足这些要求出现了塔台、混凝土跑道和候机楼,现代机场的雏形已经基本出现,这时的机场主要是为飞机服务,是飞机的机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发挥的重要作用使航空业得到快速发展,也在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刺激了机场的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更成熟的航空技术及飞行技术,加上全世界经济复苏发展的推动,国际交往得到增加,航空客货运输量开速增长,开始出现了大型中心机场,也叫航空港。
第三阶段(1960年至今):20世纪50年代末,大型喷气运输飞机投入使用,是飞机变成真正的大众交通运输工具,航空运输成为地方经济的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这种发展也给机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它要求全世界范围内的机场设施提高等级。得到了技术改进、提升的机场的发展,不仅保证了航空运输行业日益发展的需求,而且还带动了机场所在地的商业、交通、旅游、就业等,它为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但是机场的发展也为城市带来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如随着飞机起降速度的增加,跑道、滑行道和停机坪都要加固和延长;候机楼、停车场、进出机场的道路都要改建和扩建;航班数量的增加使噪声对居民区的干扰成了突出问题等。但不论如何,机场成了整个社会的一个部分,因而这个时期的机场是“社会的机场”,这种情况要求机场的建设和管理要和城市的发展有协调的、统一的、长期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