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全新的信息时代。在信息社会里,获取信息、利用信息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然而目前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课虽然深受同学们的喜欢,但绝大多数同学都是把信息技术课当作一种放松课、活动课,甚至当成一种游戏课,并没有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提高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及信息素养的培养。总结其原因:一是学生心理上的误区,认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副科,中考不考、高考也不考,学不学都行;二是信息技术教师本身也不重视,很多信息技术教师还担任着学校的网管、教务人员、电教管理和维护机器等日常琐碎的事物,而把教课当成了副业,所以在备课方面,研究教材教法、读懂学生方面都存在很大欠缺。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信息技术课堂的主人,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信息技术课程焕发出自身的光彩等,都值得我们去思考。笔者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在信息技术课程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方面谈几点体会:
一、教学组织方式灵活多样,营造学习氛围
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课程,学生的基础良莠不齐,中学阶段有的学生连最基本的操作都不太会,而有的学生则是这个领域的高手,所以我们的教学就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区别对待。我在组织学生的时候就有针对性地采用分层教学、分组教学以及一帮一的帮扶教学。
1.分层次教学
分层教学就是因材施教,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我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中设计了一张表格,对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目的是对班内的学生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表格内容包括:你学过信息技术吗?在哪一方面有特长?参加过信息技术兴趣班或校外辅导班吗?家里有电脑吗?会上网找资料吗?等等,然后归类并将调查结果作为分层的依据之一。前两节课我并不急于讲授课本内容,而是让每位学生用两节课的时间自由完成一个作品(规定题目或自由选题,可以是绘画作品、论文、板报、演示文稿等)。对上传的作业情况作以分析,分析结果作为分层的依据之二。根据这些依据在教师心目中将学生分为基础好的、一般的和基础差的三个层次。在日常教学中针对各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个符合他们自身情况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目标,这样就避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消化不良”等情况的发生了。
2.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程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把学生按其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分成一个个小组,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要包括,以便于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选出程度好的同学当组长,不仅自己要去探索完成任务,还要把自己小组的同学教会。在小组间经常进行一些知识抢答、小制作的比赛等,激发他们的小组荣誉感。各个小组在小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的积极性都很高,争当课堂的主人。
3.一对一的帮扶
这是我针对班里基础特别薄弱的同学设置的。有个别同学在课堂上连老师布置的基本任务都无法完成,可是又不好意思总是问老师,针对这种情况,我分别给这些同学配个小老师(那些程度好点的,又乐于帮助别人的同学),让小老师手把手的教他们,这样既解决了薄弱同学的问题,又让那些作业完成较快的同学有事可干,并能提高其荣誉感。
二、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深入学生的生活
新课改提出,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者,而是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课堂教学的领导者转变为服务者,积极营造轻松、活泼、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所以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1.电脑游戏
电脑游戏是学生乐此不疲的东西,每个学生都很喜欢,因此在设计某些课时我们不妨采取游戏的方式。例如:我在教授键盘和文字录入方面的知识时,不再是单纯的讲解,而是通过金山打字通游戏软件中的警察抓小偷环节,让学生先练,然后分小组比赛,从每组中找出一个速度最快的再比,最后找出一个全班最快的和老师比。同学们听说最后要跟老师PK,积极性异常高涨,整节课练习的都很认真,比赛的气氛激励着每个同学。例如:我在讲电子表格的操作时,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整个游戏分为三关,利用电子表格中的筛选、排序、条件格式、函数计算等相关知识,找到题目中所需要的数据,从而找到闯关的入口。同学们根据提示在闯关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获得成就感。这种游戏式教学更贴近学生,更容易激发其兴趣,学生学起来效果更好。
2.上网聊天
上网聊天是学生们的最爱,基本上每个同学都有一个QQ号,开学初,我就统计没有QQ的同学,让他们自己或者是在小组其他同学的帮助下申请一个QQ号,然后每班建立一个QQ群,大家都加入到这个班级群中,有什么消息或需要讨论的东西在群中一发布,每个同学都能看到,也都能积极的响应。作为老师,我不是高高在上的信息发布者,而是作为班级群中的一分子,公布自己的QQ号,加入到班级群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时下流行的东西。每逢过节时,我会在群里发一些动态的贺卡,祝福大家,同学们都会觉得老师就在自己的身边,老师就是自己的朋友,这样就很容易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构建一种轻松、活泼、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
三、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使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相接轨
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存在远离现实生活的现象,学生的信息意识缺乏,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利用信息技术收集相关信息、处理信息的意识不强,在解决问题时没有一种自发的信息需求,不能够灵活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那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要适当拓宽知识面,使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相接轨,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从学校、社会生活大环境中创设富有挑战性的生活问题情境。
例如:我在讲信息技术与青少年这一章中,不是按照课本进行简单的说教式授课,而是收集一些典型的案例,包括:网络成瘾、网络犯罪等,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如果不能正确对待网络的话,信息技术可能就会毁掉一个人的一生。通过典型案例的导入,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进行深入地思考,将学生自发的分成几组收集资料展开辩论,最后,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所思所得以论文的形式总结出作为一名中学生如何正确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
再如:我在讲图片处理时,不是直接就讲photoshop专业图片处理软件,而是先介绍最近流行的简单智能的光影魔术手、可牛图片制作等,让同学们对图片处理产生兴趣,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再讲专业的图片处理软件是如何更高效、更专业的实现这些功能。在讲视频处理时,让学生利用自己日常的生活照片制作成个性、美观的电子相册。同学们看到自己的照片变成了精美的作品时,其兴奋程度可想而知。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一方面,要求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出发,联系生活学习信息技术,把生活的问题信息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另一方面,要把所学的信息技术真正应用到生活中去,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总之,就是要将能力培养、情感提升的过程向生活回归,让知识的获得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生命成长连接起来,走出纯知识、单技能的怪圈,走进生活的大课堂。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社会,运用信息技术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充分体现生活处处有信息,感受信息技术的价值所在。
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自己应该不断充电,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轻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