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使经济陷入长期衰退。为扩大内需、刺激个人消费,日本银行采取了放松银根、实行超低利率的政策。1995年9月,日本银行曾把贴现率降到0.5%,这在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是罕见的。1997年底日本爆发大型银行与证券公司倒闭风潮。 在这种背景下,日本金融政策委员会为增加市场的货币供应,于1999年2月将银行同业间无担保隔夜拆息利率,由当时的0.25%诱导至趋近于零。由于利率一直维持在0.02%至0.03%的超低水平,实际已相当于“零利率”。日银自1999年2月开始导入的“零利率”政策,到2000年曾一度解除。但景气的持续低迷,致使这项政策事实上半年后又得以恢复。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拆放,3天期利息为0.0016%上下,几乎等于零。存款利率则更低,1年期年利息只有0.12%。从2002年8月份以后,日本各大银行的普通存款的利率维持在0.001%的超低水平。 零利率政策的实施减轻了企业的债务负担,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但企业总体投资意欲不高,没有太强的促进经济复苏的作用。而且,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例如,存款人的利息损失惨重,特别是打击到靠利息生活的退休人士,严重抑制了一般人的消费意欲,间接也就使物价下跌,陷入了经济紧缩的状态。 2005年11月以来,消费者物价指数一直保持正增长,说明困扰日本经济8年之久的通缩压力已经消除(例如2005年日本的通胀率是-0.3%,这表明日本虽然名义利率为零,但实际利率还是正的。)。企业效益明显提高,企业设备投资和居民消费的扩大成为推动经济复苏的主力。这意味着日本经济已步入不依赖财政投资和进口的自律性复苏轨道。截至2006年8月,日本经济扩张期长达53个月,可以说日本经济已从复苏阶段进入扩张阶段。 2006年7月14日,日本银行政策委员会政策决策会议全票通过解除实施了5年零4个月的零利率政策,并将短期利率(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的诱导目标从零调高至0.25%,同时将央行再贴现率从0.1%调高至0.4%。这是日本银行继今年3月9日解除“金融量缓和”政策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零利率的解除,标志着日本金融政策走向正常化,也标志着日本经济复苏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估计解除零利率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日本仍将保持较低的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