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廉洁修身》这本书的内容(重要)

2025-01-08 09:01:23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今天,我读了《廉洁修身》这一本关于青少年修身养性的书。读后,我深受教育,使我懂得了做一名好少年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诚实守信、勤劳节俭、谦虚礼让、自省自律、遵纪守法……其中,最让我感悟深刻的是:诚实、守信、节俭。因为我觉得这三点对于青少年很重要。
说起诚实,这本书中《司马光卖马》的故事我印象最深。司马光是北宋大臣,史学家,他知识渊博还精通音乐,律历,天文等。这篇故事讲的是,有一天,司马光想把他的马卖了,还把马的老毛病告诉买主。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他很傻,因为这样,那匹马就不能卖个好价钱了。不过,他说的一句话使我万分敬佩他,他说:“一匹马卖钱多少事小,对人不讲真话,坏了做人的名声事大。做人必须诚实守信,这是很重要的。”听了这句话,难道你不会对司马光佩服得五体投地吗?我就会。司马光这种诚实的品质多么可贵。我们要学习司马光这种品质,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我们都要有这种好品质。
但是,我发现周围还是有许多人没做到。例如,在我们班上,老师在评讲练习题,询问同学们是否做对时,有某些同学明明做错了,却说自己做对了来瞒老师,为的是使自己不会没面子,就连我偶尔也会。但是,读了这本书后,我再也不会干出这种愚蠢的事了。可不是吗,为了面子而回避错误,是多么虚伪好笑的行为。你们呢,是不是跟我一样,再也不会干了,再也不说谎了?谎言再美丽,总是谎言,终究还是会穿帮的。所以,我们要养成诚实的好习惯,说老实话,做老实事,表里如一,做一个诚实的人。
说到这里,我不由地想起我们班一些同学借了另一位同学的东西,说好明天还,但那些同学却拖了一天,一星期,一个月,甚至一学期……说什么守信,严重失信了!同学们,我们不但要诚实,也要守信。宋代词人王安石曾说过“一言为重百金轻。”这一句话,意思是说,言重金轻,诚信为本,说明遵守诺言的重要。所以,我们要做到言而有信。自觉践行诺言。
作为一名好少年,节俭也是应该具备的品质。司马光说过“由俭入奢易,有奢入俭难。”作为一名优秀的青少年,我们要懂得节俭。现在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这是使人感到高兴的事。生活水平提高了,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更要坚持节俭这一传统美德。长辈常教育我们不能铺张浪费,可是我却看到一些同学买一罐汽水,才喝了三分之二,就扔进垃圾桶了,他不觉得心疼,我倒觉得心疼。你想想,假如一罐汽水三元钱,那么三分之一的汽水就是一元钱,如果浪费了一万次,就是一万元了,如果把这笔惊人的数目换成资金捐给贫困山区,那该有多好啊!如果继续那样浪费的话,就算国家再富裕,早晚也得坐吃山空的,也会像旧社会一样,甚至更贫穷落后的。难道你们想这样吗?!我知道大家都不想,所以,我们要养成节俭的好品质。
总之,读了《廉洁修身》这一本书,使我受益无穷,我们是祖国的接班人,所以,我们从小起,要诚实、守信、节俭……做一名知荣辱,树新风的新时代好少年,立志向,接好班,为国家的未来做贡献!
我们要把传统美德记在心!

回答2:

包拯三谏宋仁宗

包拯,字希仁,字徽庐州人。北宋天圣进士,先后任天长县令,权开封府,监察御史,龙图阁直学士, 察副使等职。人称包青天。

事情发生在北宋皇偌二年闰十一月。宋仁宗下诏以三使,户部侍郎张尧佑为宣徽南院使、淮康军节度使、景灵宫使。张尧佑是张贵妃之父张尧封的堂兄。张贵妃受到宋仁宗宠爱。张尧佑也就青云直上。

包拯时任监察御吏,负责对皇帝百官的纠弹。他认为宋仁宗一再超 张尧佑。任人唯亲不合大宋法度。他上疏指出宋仁宗提拔张尧佑是错误的,并分析其背景是后宫干政。个别大臣典意奉迎。包拯此举如天惊石破,激起了一片称赞。大臣们纷纷上书反对任命张尧佑。面对强雨议论。宋仁宗只好收回成命。

转眼到了第二年正月。宋仁宗经不住张贵妃的一再请求,再次下旨 张尧佑。包拯不顾再次粗犯宋仁宗和张贵妃。又一次挺身直谏。张尧佑见包拯等人言辞激烈,感到众怒难犯。当即表示不接受委任。于是,宋仁宗也就顺势下台。可是张贵妃却老不高兴,一再在仁宗耳边吹风。这年八月,宋仁宗金殿早朝。张贵妃特意送到宫门口,抚着仁宗后背,柔和说:“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封宣徽徒之事啊。”

金殿之上,宋仁宗果然又一次降旨,可御旨一下,包拯马上上奏。返一回,宋任宗打定擢升。“包拯谏驳道::“名地管史违法征收赋税。闹得民怨纷纷。张尧佐身为主管,怎说是无大过呢?“宋仁宗叹了口气说:“这已是第三次下旨任命了,朕即贵为天子,难道擢任一个人就这么不容易?”包拯闻言趋御座,高声到:“难道殿下不愿意不顾民心向背么?臣即为谏官,岂能自顾安危而不据理力争?“张尧佐站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宋仁宗见包拯这么执着。众大臣又纷纷襄赞,而自己又没有合适的理由反驳。心里非常生气。一甩手回到宫里。

张贵妃早已派人在打探消息,知道又是包拯犯颜直谏惹得仁宗下不了台,所以等仁宗一回来。她马上迎上前去谢罪。宋仁宗余怒未消举袖擦脸说:“包拯说话,唾沫直溅到朕的脸上!你只知道宣徽吏,宣徽吏就不知道包拯还在当御史。”

回答3:

包拯三谏宋仁宗

回答4:

包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