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壶水的故事
1949年9月底,新疆和平解放后,解放军为了保卫胜利果实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对残存在新疆境内的土匪进行了大规模围剿。绝大部分匪徒不是被消灭,就是投降。但一小撮不甘心失败的反动分子密谋从阿尔金山的青海方向外窜,企图逃避打击。我部某团奉命追击这股土匪,绝不允许他们外逃。
2、一只碗的故事
21团最早是老部队,当年开荒造田,早起晚归尺樱烂,非常辛苦,有一个新战士吃不了苦,他说:“我是来当兵的,不是来受苦的,在我的印象中当兵很威风,可谁知跑到兵团来当兵,天天干这么累的活。说实话我在老家都没有干这么累的活,受这么大的罪,我不安心。”他想开小差,想回家去。
3、一双眼的故事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二军、六军在王震将军的带领下,和平解放了新疆。按理这支部队可以回去了,但王震将军说,这支部队应该留在新颂亮疆搞建设。为什么,因为新疆这个地方革命基础比较薄弱,这个地方没有一支部队是不行的。
4、一件军衣的故事
解放初期,为了发展生产,保障供应,开展对奸商的经济斗争,于1949年12月10日,成立了新疆军区生产合作社,主要任务是开办工厂。这个合作社当时没有任何资金,全靠指战员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去创办。
5、一座水坝的故事
抗洪筑堤,在内地是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工程,在兵团边境团场却是捍卫国家领土的战斗。在阿尔泰山西南角的十师185团,有一条叫“阿拉克别克”的小河,哈萨克语的意思是“少女的耳环”。历史上边界尚未划定时,中苏一直以这条自然河为分界线。
扩展资料:
中央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兵团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兵团把发展作为完成陵漏屯垦戍边任务的重中之重。大力优化农业,发展壮大工业,发展搞活服务业。三大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一些特色产业和产品形成了明显的比较优势和规模优势。
兵团以中央赋予的屯垦戍边任务为己任,以兵团的发展壮大和广大职工的富裕为工作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扩大开放。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就,不断推动垦殖边防部队的新发展。
兵团与国内外的经济技术协作和交流日益频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希望继续同各方面加强联系,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交流。
1、曹连莆
他的事迹之所以引发关注,关键在于其身为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师,心无旁骛,学以致用孙余,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边疆高校则誉滚的三尺讲台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了大批留得住、沉下心、扎下根的边疆建设者。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曹连莆,虽早已退休,却总是闲不住,仍然时常漫步在石河子大学校园的马路上,他不仅要为“老本行”的发展建言献策,还要为引导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三观”这个“新行当”积极奔走。
2、阿布都克里木·玉素甫
阿布都克里木·玉素甫,现年86岁,是一位维吾尔族离休工人。1949年9月,在新中国成立前期,他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于1954年10月光荣退伍,在参军期间,荣获个人二等功虚运两次,为保家卫国立下了汗马功劳。1955年12月担任警卫员工作,1960年10月在乌鲁木齐养路段担任养护工,1963年1月到原新疆筑路机械厂工作,1983年5月光荣退休。
3、杨宗寿
杨宗寿,现年89岁,1949年5月参加人民解放军,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人民解放军以来,积极主动奋战在一线,荣获个人二等功两次,1955年5月退伍转业到交通厅,1959年9月到原新疆筑路机械厂工作,1985年光荣退休。
4、文光明
文光明,现年91岁,1949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跟随程潜将军参加湖南起义,随后参加海南、衡阳解放战争,1955年转业至公路一师,参加公路建设工作,1958年到原新疆筑路机械厂工作,1982年光荣退休,他见证了新疆筑路机械厂的发展和辉煌。
文光明老人虽已91岁高龄,但每天仍保持着规律的生活作息,在他的家中,墙上挂了一张习近平总书记与各族小朋友的合影照片,他时常看着照片,为我们祖国高质量的发展而感到幸福。
退休后的他,经常与老战友们聊天,回忆他们一起并肩战斗和工作的日子,这是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与回忆。
5、张文军
2017年3月,他来到内蒙这片土地上。三月的内蒙气温仍然在零下三十度左右,寒冷的气候和恶劣的天气,他从来不和家人谈,反而每次通电话都说内蒙古大草原如何美丽,这也是他不想让家人担心的缘故。他告诉自己,“既然来了那就不能当逃兵,既然做就要做好”。
作为国家新能源产业风力发电的建设者,他感到了无限的光荣,同时也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重了。一切准备就绪后开始了风机的吊装工作。每台风机的高度都在百米左右,并且风机零星分布在跨度有几十公里的南山上和北山上,每吊完一台风机,500吨履带吊转场时都是非常的复杂和艰难。
三、四月份的内蒙风力能达到8级以上,为了保证风机吊装进度,他带领项目部人员常驻现场,时刻监测风力,为了保证吊装安全,每天都要在大山上待十几个小时,备受寒风的煎熬。
1.郑成功(1624-1662年),明清之际民族英雄。汉族。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汪棚乡邓大庙村。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反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扮雹动东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http://baike.baidu.com/view/15271.html?wtp=tt
2.左宗棠
(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湖南湘阴人,号湘上农人,清朝大臣,著名湘军将领。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http://baike.baidu.com/view/18755.html?wtp=tt
3.蒙恬(?—前210年),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汉族,祖籍齐国,山东人。传说他曾改良过毛笔,是祖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蒙恬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骜为秦国名将,事秦昭王,官至上卿。曾经伐韩、攻赵、取魏国城,为秦立下了战功。其父蒙武曾为秦裨将军,与王翦一起灭楚,亦屡立战功。蒙恬少年习刑狱法,担任过审理狱讼的文书。
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http://baike.baidu.com/view/7372.htm
4.卫青(?~公元前105年),汉族。字仲卿,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河东平阳(今中国中西部山西临汾西南)人,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卫青父亲郑季,是一个县吏,在平阳公主家做事时,和婢女卫媪私通,生下卫青。后来,卫青的同母异父姐姐卫子夫入宫得到汉武帝宠爱,所以他们兄弟姐妹七人都冒姓卫。
在姐姐怀孕之后,当时的皇后陈阿娇嫉妒,派人抓到卫青,想杀死他。卫青被好友公孙敖救出,汉武帝听说后,召见了卫青,并封他为建章宫监加侍中官衔。后来姐姐做了皇后,卫青也升为大中大夫。
汉武帝改变了西汉初期和匈奴和亲的政策,靠“文景之治”积累的财富和兵力,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卫青从公元前129年被封车骑将军开始,共有七次洞陪领兵打击匈奴,立下了赫赫战功。
卫青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所得封邑总共有一万六千三百户。虽然战功显赫,权倾朝野,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他和霍去病不同,对士卒体恤较多,能与将士同甘苦,威信很高。最后卫青病死于公元前105年。http://baike.baidu.com/view/14401.htm
5.霍去病:西汉名将(前140—前117),汉族,军事家。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座驾:踏雪无痕,兵器:梅花枪,善骑射。经典之战:决战漠北。
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 ,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00余人 ,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任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纳缺蠢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与卫青各率5万骑过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进击匈奴。霍去病击败左贤王部后,乘胜追击,深入2000余里,歼7万余人。后升任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兵权。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元狩六年(前117)病卒。http://baike.baidu.com/view/3129.htm
当代“白杨” ——“感动中国”的大学生徐本禹。徐本禹只是一个平凡的大学生,而且正在做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事——像许多志愿者一样,在贵州的一个乡村小学支教。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来自山东聊城农村的贫困大学生,正以他质朴得还带着泥土芳香的那份平凡,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们。徐本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激发了人们对献身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
事迹:
徐本禹,男穗闭,山东聊城人。华中农业大学的在读研究生掘核,2004年“感动猜散裂中国”年度人物。徐本禹出生于山东聊城的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他的父亲教了一辈子小学,最多的时候每月能拿到270元的工资,最少的时候一个月只有十几元,直到2003年转为正式教师后基本工资才到了800元。这点工资几乎就是全家的收入来源。1999年,徐本禹成为华中农业大学的一名学生。2003年,徐本禹以372分的高分考取了本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然而,2003年4月16日,徐本禹却作出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放弃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去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村支教。2005年,徐本禹返回华中农业大学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