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1
“身为下贱”的女奴们本不该有好的命运,大观园中的晴雯、司棋等却幻想
着脱离苦海挣脱枷锁作和主人一样的人,这已经属于大逆不道为世难容之举措了
。然而,司棋却偏偏有更不为世所容之举措:热烈地追求婚姻的自由!她的悲剧
命运就是铁定的了。
出于维护封建秩序的需要,封建礼教规定了一整套男女之间的行为规范,把
社会政治的紊乱和道德的沦丧,都归到妇女身上,美丽的女人总是被称为“祸水
”,大者祸国,小者伤身。这样的社会根本没有爱情合法存在的权利,而且被视
为异端,当作盗贼加以防范。如果越出其防线,就被认为是最没廉耻的“私情苟
合”。所以,在爱情被禁绝的情况下,女子所遭受的摧残戕害较男子要严重得多
。所谓“男女大防”,主要是防女子,男子如果犯了此条,尚有被宽恕的可能,
女子则绝不为世所容。
生活在大观园里的司棋,自然不可能对她所处的环境和时代作出理性的概括
与认识,但是那个时代对妇女的深重压迫,尤其是对爱情自由的残酷打击,她是
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种荒谬的不正常的道德标准与行为规范制造了种种惨剧,同
时也逼着痴情的男女青年不断地奋起反抗,涌现出许许多多令人赞叹不已的爱情
故事。
弱女子司棋,却居然敢于在大观园里扯旗造反,逆礼教之规范而动,公然要
爱我之所爱,司棋对她和潘又安私约幽会所担的干系是非常明白的。司棋的这种
反抗是面对整个封建社会的反抗。而她那稚嫩的肩膀是无法承受的。所以,当鸳
鸯无意发现她们幽会时,那潘又安是“磕头如捣蒜”,司棋则把鸳鸯拉住苦求,
哭道:
我们的性命,都在姐姐身上,只求姐姐超生要紧!
一次幽会,竟与生命攸关。两个恋人惊吓得到这等地步,说明爱情的绝对不能自
由,谁触到这种“伤风败俗”之事都逃脱不了严厉的惩罚。少女鸳鸯面对这突如
其来的意外之事,羞、惊、怕,同时袭来,“出了角门,脸上犹红,心内突突的
乱跳。”她亦认为:
这事非常,若说出来,奸盗相连,关系人命,还保不住带累旁人。横竖与自
己无干,且藏在心内,不说与一人知道。
她虽然当即表示:“你放心,我横竖不告诉一个人就是了。”而司棋的心仍然高
悬着,“茶饭无心,起坐恍惚”,以至“一头躺倒,恹恹的成了病了”。鸳鸯得
知一个小厮逃走,司棋病重,料定是二人惧罪,因此反自己立身发誓,与司棋说:
我若告诉一个人,立刻现死现报!你只管放心养病,别白糟踏了小命儿。
鸳鸯再次的宽宏和善意,使司棋十分感动,生要立长生位,死要变驴变狗报答,
让我们看看这位无助少女的血泪泣诉:
如今我虽一着走错,你若果然不告诉一个人,你就是我的亲娘一样。从此后
我活一日是你给我一日,我的病好之后,把你立个长生牌位,我天天焚香礼拜,
保佑你一生福寿双全。我若死了时,变驴变狗报答你。
在那令人窒息的精神环境里,一个完全无靠的孤弱少女,怎么能不胆战心惊。鸳
鸯肯替她遮盖,能保全她的名声,又怎能不感激涕零,并视之为再生父母呢?这
不能简单地看作软弱,或者是对坚贞爱情的后退,甚至将其视为一种忏悔。不是
,当然不是。司棋要生存,要享有爱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保护自己,不作
无谓的牺牲。她其时心中还怀着深重的期望,希望能与潘又安重新相聚,白头偕
老。尽管这个象断了线的风筝一般的梦很难圆上,但却是司棋屈辱求生的力量来
源。
为了爱情司棋有过哭诉求告,也寻求过可能的庇护,而这一切都是虚幻的靠
不住的。
抄检大观园,司棋和潘又安的信件和信物被抄出,司棋被看管起来,过了两
日司棋便被逐出大观园。周瑞家是这样传达命令的:
太太们说了,司棋大了,连日他娘求了太太,太太已赏了他娘配人,今日叫
他出去,另挑好的与姑娘使。
她说着,便命司棋打点走路,没有丝毫缓和余地。迎春能有什么办法,虽然亦“
含泪似有不舍之意”,“数年之情难舍,但事关风化,亦无可如何了”。“事关
风化”四字,有万钧压力,同十恶不赦万劫不复的罪名是一样的。
司棋本抱着幻想,如“实指望迎春能保赦下的,只是迎春言语迟慢,耳软心
活,是不能作主的。”司棋希望迎春保赦是幻想,以为迎春不能作主也是误断。
事实上不惟迎春无此能力,得宠如宝玉亦无此能力。事关“男女大防”,统治者
不会仁慈的。至此,司棋始真正知道被斥逐是不可免的,她只能哭着说:
姑娘好狠心!哄了我这两日,如今怎么连一句话也没有?
这却逼得迎春说出更令人寒心的话:
我知道你干了什么大不是,我还十分说情留下。岂不连我也完了。
迎春不能替司棋讲情,除了懦弱苟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保自己的名
声。“事关风化”,“我还十分说情留下,岂不连我也完了”,都充分说明她所
承受的压力之巨大。无论怎么说,司棋是她的丫头,而且是在她闺房附近抄捡出
了那些爱情的“脏证”,她能辞其咎么?司棋虽对迎春不抱什么希望了,但是仍
幻想迎春能在她离开大观园后庇护她,临别前又向迎春耳边说:“好歹打听我要
受罪,替我说个情儿,就是主仆一场!”迎春答曰:“放心”。其实,连自己都
保护不了的迎春,对司棋又何来什么庇护呢。司棋能放得下悬着的心么?贾府的
宠儿贾宝玉虽于女儿们无限同情,但当恶势力向她们张开无情的黑网时,他也是
莫可奈何。
司棋的泣诉求告,是为了爱情的挣扎奋斗,面对整个礼教的压迫,她的努力
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活下去,艰难地活下去,屈辱地
活下去,爱情才有实现的可能。这里我们看到司棋的一个重要方面:韧。她忍辱
负重,不屈不挠,执着地追求爱情,力求将难以圆的梦圆起来。她承受的压力太
大了,但她却奋力承受了一般女子难以承受的重压,她的韧性是令人钦敬的。
“大旨谈情”的《红楼梦》正是以宝黛爱情悲剧的描写而成为不朽的现实主
义巨著。在中国爱情文学的发展过程中,《红楼梦》宝黛爱情的构想和结局处理
,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红楼梦》有关爱情的内容占据着很大篇幅,除宝黛钗的木石前盟和金玉良
缘之外,尚有柳湘莲与尤三姐、秦钟与智能、贾蔷与龄官、贾芸与小红、彩云与
贾环,以及围绕着贾宝玉展开的各种爱情纠葛,诸如与晴雯、与妙玉、与湘云、
与袭人等等,历来为评家所注目。然而,对司棋和潘又安的爱情,不仅注目者少
,而且未尝没有贬抑或忽略者。这应当说是很不公道的。事实上,在那样的时代
,司棋、潘又安的爱情具有震撼人们心灵的巨大意义。
司棋同潘又安的爱情是纯真而深挚的。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相爱是感
情的契合、并未受到外部诸种条件的侵蚀和制约,也可以说他们的爱情是一种真
纯的无污染的爱情。
《红楼梦》写宝黛爱情虽然力图摆脱郎才女貌的旧套子,把爱情的基础放在
共同思想志趣上,作者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是还不能说已彻底涤荡了旧的
加在婚恋问题上的种种污泥浊水。才子佳人的雾霭仍然笼罩着宝黛爱情,而柳湘
莲和尤三姐的爱情更深陷在此类泥淖之中。司棋和潘又安却彻底摒弃了这种传统
的择婚条件。他们的爱情散发出来的是醇厚质朴的自然芳香。没有条件,没有造
作,完全是心灵间的撞击和回应。小说第七十二回写道:
原来那司棋因小儿和他姑表兄弟在一处顽笑起住时,小儿戏言便都订下将来
不娶不嫁。近年大了,彼此又出落的品貌风流,常时司棋回家时,二人眉来眼去
,旧情不忘,只不能入手。
这虽系小说家的交待笔墨,倒也将司棋与潘又安二人爱情缘起和发展说得很透彻
。从小儿私订终身,长大来旧情不忘。他们的爱彼此没有提出什么条件;亦不从
属或附属于什么。独立,自主,真纯,是他们爱情的主旋律。司棋他们的爱是以
情为基础的,两情所钟,自订终身,久而弥笃,所谓“旧情不忘”,实为新情况
下情感迸发炽烈之意。然而,他们的爱却受到礼法的强烈的阻遏,无法畅其意,
不能自由表达,而他们却于心底里加意培植,使原来萌发的并不强烈的爱情发展
成为难以割舍的情爱。在家里短暂的相逢,爱情的河流渲泄不畅,“又彼此生怕
父母不从,二人便设法彼此里外买嘱老婆子们留门看道,今日趁乱方初次入港。
虽未成双,却也山盟海誓,私情表记,已有无限风情了。”
在荣府和大观园里,象司棋这样私约幽会表现深挚爱情,应该是尚属首例。
宝黛之间那种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欲言又止,说此指彼的缠绵爱情,固然引起
人们无限的同情,而司棋、潘又安这样赤裸的炽热的爱恋,所表现对爱情的自主
意识和果敢行为,似乎更应引起人们的同情。作为一对奴隶,这样热烈的追求爱
情是尤为值得称赞的。他们的幽会偷情同公子小姐们是不同的,不仅风险大,而
且无人庇护。
抄检大观园的策划者之一是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王善保家的,她是一个极可
憎的女奴头儿。她当然想不到,被她的谋划打击最重的(就抄检本身来说)竟是
她的外孙女,掌嘴打脸都洗不掉奇耻大辱,她更想不到极度重压下的司棋却那样
的刚强。司棋与王善保家的,颇有点类似于探春和赵姨娘,一个极美,一个极丑
。所以,对司棋的评断决不应受王善保家的干扰。
从司棋的箱子中查出一双男子绵袜、一双缎鞋,一个小包袱,里面是一个同
心如意,一个字帖。那帖儿上写道:
上月你来家后,父母已察觉你我之意。但姑娘未出阁,尚不能完你我之心愿
。若园内可以相见,你可托张妈给一信息。若得在园内一见,倒比来家得说话。
千万,千万。再所赐香袋两个,今已查收外,特寄香珠一串,略表我心。千万收
好。表弟潘又安拜见。
我们仿佛看到两颗热恋着的心,他们需要彼此的抚慰和交流。这是天然合理的要求,却没有一个能让他们倾吐的机会和场合。他们只好自己去寻找,所谓“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都是封建礼都禁绝爱情逼出来的。
司棋在为鸳鸯惊散后,并未采取转移措施反而珍藏着潘又安送给她的东西,
看出她爱情的坚贞,被抄出后,凤姐眼里的司棋是:
低头不语,也并无畏惧惭愧之意,倒觉可异。
本来是正当的,有什么可畏惧惭愧的,凤姐反觉可异;如果畏惧惭愧了,反而是
不正常的,凤姐倒会认为不可异。这就是那个社会荒唐的逻辑。
我们已说过女子在婚恋问题上承受的压力远比男子为重,从司棋爱情遭际中
也证明了这一点。潘又安的出走,给她的打击也是非常沉重的。她把全部情爱都
给了潘又安,对他寄于极大的希望,但是“你兄弟竟逃走了,三四天没归家。如
今打发人四处找他呢。”充满希望的司棋听了“气个倒仰”,心里展开了巨大的
波澜:
纵是闹了出来,也该死在一处。他自为是男人,先就走了,可见是个无情意
的。
这是司棋第一次说到死情,她之所以不惧不惭同这种决绝态度是一致的。她
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对情忠贞专一。她因为惊吓,又添了这一层气,就患了一场
大病。接踵而来的便是被逐出大观园,一切幻想都破灭了,但对爱情的忠贞却矢
志不渝,没有丝毫的动摇。“自从司棋出去,终日啼哭。”这信息说明,司棋一
直在等潘又安,“终日啼哭”既是二人情深,又含有对潘又安的怨恨,一语未留
,便夭夭外逃,司棋的心里痛苦难诉,只能以哭发泄。而她自己情有所专,委屈
、怨愤,也只有诉之于哭。这段日子用这样四字概括是简略了,未能将其悲苦充
分揭示出来,令人遗憾。当她得知潘又安回来时,郁积胸中的爱情之火猛烈地喷
发出来了:
谁知司棋听见了,急忙出来老着脸和他母亲道:“我是为他出来的,我也恨
他没良心。如今他来了,妈要打他,不如勒死了我。”他母亲骂他:“不害臊的
东西,你心里要怎么样?”司棋说道:“一个女人配一个男人。我一时失脚上了
他的当,我就是他的人了,决不肯再失身别人的。我恨他为什么这样胆小,一身
作事一身当,为什么要逃。就是他一辈子不来了,我也一辈子不嫁人的。妈要给
我配人,我原拼着一死的。今儿他来了,好问他怎么样。若是他不改心,我在妈
前磕个头,只当是我死了,他到那里,我跟到那里,就是讨饭也是愿意的。”
这是一段极平实的话,没有士大夫掉书袋的斯文,也没有才子佳人卿卿我我的诗
意,然而却是铮铮作响的爱的纲领,是一个奴隶敢爱敢恨的宣言。司棋一连讲了
三个“死”字,表明她在长期屈辱之后,决心以死殉情的。这种表白爱情的方式
,以士大夫眼光审视,一定会感到浅露不含蓄,甚至会以为缺乏爱情的韵味,不
能列入到真正的爱情行列中去。那当然是一种偏见,是对奴隶们爱情的贬抑。司
棋这种火辣辣的热烈深挚的爱情,灼烧着自己的心灵,同时也激发着将爱情深埋
心底的少女少男们追求的勇气。司棋敢爱,爱得专一,爱得真纯,爱得永恒。她
的爱,不为权势所屈,不为金钱奴役,她爱潘又安,这便是一切。
愚钝的妈妈不能理解女儿这颗高远的心,寻常看待女儿的愿望,“你是我的
女儿,我偏不给他,你敢怎么着。”这就成了司棋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
那知道那司棋这东西糊涂,便一头撞在墙上,把脑袋撞破,鲜血直流竟死了。
一个刚烈的女奴走到了爱情的尽头,用自己生命唱出了一曲嘹亮的爱情之歌。她
看到了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她要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人,她不想依附随顺谁,不
想让他人任意摆布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她比她的主子贾府二小姐迎春要高得
多,活得也更有价值,她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救过她的鸳鸯,终究不敢表达她的
爱,虽在众人前很有脸面,却摆脱不了殉主的悲剧,她缺少的是司棋的人格主体
意识。被人们特别高看的晴雯,自我主体意识是强烈的,但是却让人感到她身上
那种对男主人宝玉的依附性,以及过多的娇小姐之类的脾性,太类似林黛玉而属
于才子佳人型了,反不如司棋质朴刚烈无有脂粉气。那位尤三姐亦够刚烈的,她
的爱情选择虽有自主的一面,究竟还未脱才子佳人的樊篱,冷郎君的对她的回报
亦不过遁入空门而已,远不能和潘又安相比并。
潘又安亦是一位淳厚多情的真男子,当司棋触墙而死,其母要他偿命时,他
却说出一番令人震惊的话:
你们不用着急。我在外头原发了财,因想着她才回来的,心也算是真了。你
们若不信,只管瞧。
说着,打怀里掏出一匣子金珠首饰来。同司棋一样,他是为人而来,为情而来。
司棋是有眼力的,她情系于这个钟情男子是值得的。他在回答“你既有心,为什
么总不言语”时,说道:
大凡女人都是水性杨花,我若说有钱,他便是贪图银钱了。如今他只为人,
就是难得的。我把金珠给你们,我去买棺盛殓她。
潘又安重的是情,为的是人;司棋也只为人为情,他们都是难得的。他们的爱情
才称得上是纯真无邪,美好高尚,没有丝毫的伪饰矫情。从这一点看,可以让大
观园里所有的爱情都黯然失色,而这恰恰是被人们忽视贬抑的奴隶们之间的爱情。
潘又安对司棋的忠贞也是出人意料的。为盛殓司棋他叫抬了两口棺材来。司
棋母亲诧异,问他“怎么棺材要两口?”他只笑道:“一口装不下,得两口才好
。”司棋母亲看他“又不哭,只当他是心疼的傻了。岂知他忙着把司棋收拾了,
也不啼哭,眼错不见,把带的小刀子往脖子里一抹,也就抹死了。”“司棋的母
亲懊悔起来,倒哭得了不得。”司棋死后,潘又安就决心以死相报,他不动声色
地安排好一切,特别是盛殓了司棋,了无牵挂,便殉情而死。司棋死而有知,当
额手相庆,有潘又安这样一位值得为其死的男子而死是死得其所的了。
司棋和潘又安的爱情在大观园内外孕育成长,成为一枝独秀当其应当怒放结
果的时候却无可挽回地凋逝了。不错,他们的爱情是世俗的,惟其为世俗才具有
真纯的圣洁。然而,在世俗眼里却又是那样的不可理解,连聪明绝顶的王熙凤也
诧异地说:
那有这样傻丫头,偏偏的就碰见这个傻小子!怪不得那一天翻出那些东西来
,他心里没事人似的,敢只是这么个烈性孩子。
如果不怀偏见,把奴隶也当作人来看,司棋与潘又安爱情的价值是应当充分肯定
的。但是,司棋的爱情,作为宝黛爱情陪衬之陪衬,也并没有给予应当有的位置
,更不必说大力张扬了。纵观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如此大胆、真纯、圣洁
、炽烈、醇厚的奴隶间的爱情有过么,据我看即使有也不多,更无有他们光焰如
长虹接天触地之伟大气势。但是从全书看只不过是陪衬而已,就后四十回言也是
归结故事交待人物结局而已。然而,却居然产生了深刻的艺术魅力,使人过目难
忘。
必须提到一点,贬后四十回者总是说其语言文字比不上前八十回,人物性格
也常常走了样,读过归结司棋这段文字的都会得出否定的结论。虽然仅是一个婆
子转述故事,但是人物的性格情态神韵,无不立体的雕塑一样的耸立在人们面前
,司棋、潘又安重情重人以死殉情的真纯圣洁使人可以感觉触摸,司棋妈的势利
、心中无人、眼里有钱的卑微虚假可悲可怜也让人有灵魂出窍的感受。这种一击
两响、一声两歌的妙笔,创造出的艺术境界,给予读者的审美享受是丰富的多样
的。
《红楼梦》第九十二回有这样一段故事。
自从司棋出去,终日啼哭。忽然那一日他表兄来了,他母亲见了,恨得什么似的,说他害了司棋,一把拉住要打。那小子不敢言语。谁知司棋听见了,急忙出来老着脸和他母亲说道:“我是为他出来的,我也恨他没良心。如果他来了,妈要打他,不如勒死了我。”他母亲骂他:“不害臊的东西,你心里要怎么样?”……他妈气得了不得,便骂着哭着说:“你是我的女儿,我偏不给他,你敢怎么着。”……那司棋便一头撞在墙上,把脑袋撞破,鲜血直流,竟死了。他妈哭着救不过来,便要叫那小子偿命。他表兄说道:“你们不用着急。我在外头原发了财,因想着他才回来的,心也算是真了。你们若不信,只管瞧。”……“大凡女人都是水性杨花,我若说有钱,他便是贪图银钱了。如今他只为人,就是难得的。我把金珠给你们,我去买棺盛殓他。”……那里知道他外甥叫人抬了两口棺材来。司棋的母亲看见诧异,说:“怎么棺材要两口?”他外甥笑道:“一口装不下,得两口才好。”司棋的母亲见他外甥又不哭,只当是他心疼的傻了。岂知他忙着把司棋收拾了,也不啼哭,眼错不见,把带的小刀往脖子里一抹,也就死了。
在《红楼梦》中,另有二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悲剧,大家都是很熟悉的。一个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另一个是柳湘莲与尤三姐。前者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电影、电视、各种文学体裁的作品等等都表现过了;后者据我所知,也有电影和戏剧。而这第三个爱情故事,只有看过《红楼梦》原著的人(也是要看得很细)才会有记忆。我看了原著后,对这一段爱情悲剧的记忆非常之深刻(不知其他的读者看后,有没有我的这种感觉)。在《红楼梦》中,对这段爱情悲剧的描写着墨不多,有些情节,甚至于是通过其他人的嘴说出来的。这正是《红楼梦》的基调,用平谈的口气,讲一段如泣如诉的故事;用平常的语言,控诉和着血和泪的封建礼教。
这里,有一件,我始终也没搞明白。像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悲剧,怎么就没有人把他另外再著书或也拍本电影、电视什么的?我想,如果让有文字功底的作家或有激情的导演编成书或拍成电影、电视;则绝对不会逊于《罗密欧和朱丽叶》或《铁坦尼克号》的。
可是,为什么就是没有人写或做呢?
原来,问题的根源在于司棋和他表哥的爱情是市井小名式的。司棋是一个小小的丫鬟,按“荣国府”的主子们的话说,是一个“拉出去随便配一个小子”式的人物。而中国现代的文人们,却大都热衷于描写波澜壮阔的场景或叙述大人物的故事(市场经济时代)。
不信吗?你现在就可以打开你家的电视,看看有多少个电视台在反映平民的生活,讲述普通老百姓的故事的。反正,我家的电视,播放最多的是二种戏;一种是:警察;另一种是有辫子的人的故事。警察我暂且不说,光说那有辫子的清朝戏。我一看见播放对清朝皇帝歌功颂德(或者是英明果断)的题材,气就不打一处来。为何?悲呀!我直想哭!在哪个年代,我们都是“亡国奴”。
小学的时候,我对我国的历史是非常地骄傲的。何也?想想看,世界上有哪一个国家能征服半个欧亚大陆?十字军不能,拿破伦也不能。能的只有我中国人和德国人。及至到了读大学,才明白了一件事,原来征服欧亚的并不是我们原来的中国人(或者说是汉人);而是蒙古人。我们汉人也是被蒙古人征服的对象之一。后来蒙古人汉化,才会有中国的成吉思汗征服欧亚的说法。要说是中国人征服欧亚的话,其实俄国人更有资格说这一句话;因为,俄国人比我们更先做了亡国奴。
做一个比方,假如八年抗战我们没有胜利;假如我们现在还是生活在日本人的铁蹄之下;而再过了百年或千年后,日本人也被我们汉化了。是不是我们也能说:当初,我们中国人征服了整个东亚,包括整个东南亚?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哪些为抗战而牺牲了的烈士们的血可就全是白流了!
纵观中国的古代史,是一部和着血和泪的史诗。我们一直都有“强汉盛唐”的说法;汉真的是强?唐真的是盛了吗?其实未必!请看,汉时的北方,匈奴侵犯我们的次数还少吗?如果真的是现在所说的“强汉”的话,则就不会有“昭君出塞”的故事了。用一个女人的身体,去换回一个根本不可能成立的和平,这也只有中国的皇帝才会想得出来做得出来的。再来看“盛唐”,一个小小的安禄山,便使一代香魂饮恨黄泉,一段千古奇恋悲剧告终;而从此之后,所谓的“盛唐”就注定了走向灭亡。看看杜甫的诗,就能感悟出很多的东西。
其实,中国人(或汉人),一直都是受着来自北方的民族侵略的。秦始皇筑长城;苏武牧羊;张骞出塞等都和北方的民族战争有关。到了元朝和清朝,则更不用说,直接就被外族所统治了,汉人成了第三等的奴隶。
如果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值得骄傲的地方的话,唯有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至伟的文化。没有这一点,蒙古人不会被我们同化,满族人也不会被我们同化。中华民族就好比一棵根扎得很深的大树,无论树枝树杆被砍成怎样,只要有民族的文化作为营养,等到春风又起的时候,树还是哪棵树,叶还是哪张叶,花也还是哪朵花。
所以,在外族侵略我国的民族中,我最恨的就是满清(成吉思汗仅仅是:只识弯弓射大雕);因为,他们也已然懂得了,要想留住他们的根的办法。那就是,消灭汉文化!
下面我摘录鲁迅先生的《且介亭杂文》中的一段文字,供大家思考。
“现在不说别的,单看雍正乾隆两朝的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乾隆朝的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之盛业的,但他们却不但捣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文风颇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嘉庆道光以来,珍重宁元本的风气逐渐旺盛,也没有悟出乾隆皇帝的‘圣虑’,影宁元本或校宁元本的书籍很有些出版了,这就使那时的阴谋露了马脚。最初启示了我的是《琳琅秘室丛书》里的两部《茅亭客话》,一是校宋本,一是四库全书,同是一种书,而两本的文章却常有不同,而且一定是关于‘华夷’的处所。这一定是四库本删改了的;现在连影宋本的《茅亭客话》也已出版,更足据为铁证;不过倘不和四库本对读,也无从知道那时的阴谋。”“清朝的考据家有人说过,‘明人好刻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妄行校改。我以为这以后,则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变乱旧式,删改原文;今人标点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乱点一通,佛头着粪:这是古书的水火兵虫以外的三大厄。”(先生在文中用了宋本和清本作了对比,这里由于篇幅的关系我不列举了)
先生的文笔真是一针见血,道尽了满清政府对我汉文化篡改的目的。他们不但在身体上对我汉人进行奴育;直至在精神文化上也同样。
下面再作一个比方:假如我们还是受到日本人的蹂躏;假如日本人对我们的统治站稳了。百年或几百年后,由于我们伟大的汉文化也同化了日本人,我们会不会也拍一些电影、电视对日本人称颂呢?
我想,如果哪个文化人或导演忍不住寂寞,一定要写或拍些有辫子的人的事和戏的话,则大可体现一点我们汉人的民族气节或满清政府腐败的作品。比如“洪秀全”,比如“八国联军”等等。这样多少能激起一点我们的爱国热情;让我们知道,一个民族必须强盛的理由。唐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文章的最后,让我再引用鲁迅先生的一段文字来结束我的观点。
“但俞正燮的歌颂清朝功德,却不能不说是当然的事。他生于乾隆四十年,到他壮年以至晚年的时候,文字狱的血迹已经消失,满洲人的凶焰已经缓和,愚民政策早已集了大成,剩下的就只有‘功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