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夫·罗奇福特少校已经破译了日本人正在使用的JN25密码。
制海权的争夺已转化为制空权的争夺
太平洋战争前,美国的海军处于劣势,但至少不像日本那样,建造后来被事实证明是毫无用处的巨型战列舰。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海军建设加速起动时便选准了发展航空母舰。所以,在海军发展方向的选择上,美国比日本人聪明得多。日本本来资源、财力紧缺,现在相当部分又浪费在战列舰上,美国本来资源丰富,又一点也没浪费,这就在战争资源对比上形成强烈的剪刀差。
西方许多军事史家认为,山本五十六进攻中途岛的计划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连最权威的军事思想家富勒在他的《西洋世界军事史》里都持这种看法:
“这个计划是彻底的不合理,其兵力的分配也完全不适当。两方面都太复杂,目标混乱,并违反了集中的原则。他本人应以歼灭敌方的航空母舰为主要任务,可是山本却忽视了这点,而让他自己的母舰先参加占领中途岛的作战。事实上,当敌方航母毁灭之后,中途岛也就唾手可下了。他的最好的办法是首先完全不理中途岛,而集中全力来击毁美国的航空母舰。若是这一点暂时办不到,则他在尚未发现美国航空母舰的正确位置之前,无论如何应该把3艘航母的兵力控制在手中,而让他的战舰和巡洋舰去担负‘软化’中途岛的工作,最多只能用一艘母舰来供给保护而已。严格说起来,这个工作由战舰和巡洋舰来担负是要比飞机更为适宜。事实上,以后当他的敌人发现了其母舰的位置时,后者却已经把炮弹用光了,于是既不能攻击敌人的母舰,又不能保护自己的母舰”。
其他人也认为山本五十六把中途岛的占领当成主题,不去力求歼灭美国海军舰队是个严重缺陷。但事实上,山本五十六所制定的中途岛作战计划精确而周密,运思高妙,一点不亚于奇袭珍珠港的计划。一些史家在指出山本计划的缺陷时,都不曾发现一个简单事实:那就是,由于美国人通过密码破译而事先获知了山本全部计划的一切,并采取了针对性措施,才使山本的作战过程显得漏洞百出。
山本的计划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对形势正确的判断上的:日本海军必须占领中途岛从而控制中太平洋航线,这是战略目标。而中途岛的长期占领必须以歼灭美国海军主力为前提。由于珍珠港的惨败,美国海军一直避免同占巨大优势的日本海军进行决战。所以,为强迫美军前来接受会战,必须在战术上(即会战前后顺序上)首先攻击中途岛,以刺激美国人的神经中枢。以中途岛为诱饵,迫其主力赶来增援,达到在不利于对手的条件下进行决战的目的。
所以,中途岛对山本五十六具有两重意义,既是战略上的目标,又是战术上的诱饵。从战略角度出发,只有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才能最终占领控制中途岛;从战术角度(交战的顺序上)出发,只有先攻击中途岛,才能引诱美国舰队主力前来并歼灭之,进而达成在战略上控制中途岛的目的。因此,山本首先进攻中途岛在战术上是正确的,而且是高明的。
从计划本身来看,先进攻阿留申群岛上的两个小岛屿,和对荷兰港的轰炸,也有战略上和战术上的两重意义。战略上多少带有威胁北太平洋航线的意味,战术上则作为进攻中途岛的战术性行动的配合(注意:决不是为直接配合占领中途岛的战略目的)。先将美国海军舰队主力调动北上,当中途岛打响后,美国人即有中了“声东击西”之计的感觉,赶忙南下增援,这样便在自以为看清形势,看穿了日本人的把戏的心态下,一头钻进日本联合舰队精心安排的埋伏圈。所以,阿留申方向的进攻,战术上和战略上都不是没有意义的,起码可看成是战术上两个合理的连贯动作。何况以当时日本海军的实力,这样做完全绰绰有余。如果不是美国人事先得知了山本的计划,日本舰队在两个战略方向同时得手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再从作战过程本身来讲,当美国人已得知山本的计划,日本舰队便在明处,美国舰队便在暗处。以后的作战对日本人来讲已完全丧失了计划的保密性,纯粹是在碰运气了,失败是正常的,理所当然的,胜了才是不可思议的,是瞎猫碰上死老鼠的事情,除非山本和南云具有远在常人之上的军事天才。也许可以指责南云忠一临机处置不当,应变能力不强、不应先动用航母上的飞机。但南云怎会知道计划已让美国人获知?美国的3艘航母悄悄埋伏在附近?所以当日本舰队已完全处于瞎碰运气的情况下作战时,评价它的作战得失已没什么意义了。唯一的意义,就是美国人是否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这一情报的价值?而日本人在必败的情况下,应变能力是否有超常的表现?平心而论,南云忠一的处置、反应也算是上乘的。比如,当他得知附近突然出现一支美国舰队,他判断出这样规模的一支舰队可能有一艘航母编在其中。他立即90度转弯改向北方航行,躲过第一批美国航母上的轰炸机。他歼灭了一批又一批的轰炸机群,但这些机群的数量都出乎他的意料。他的舰队是被美国航母上最后起飞的一批无战斗机掩护的52架轰炸机摧毁的,这表明美国人已孤注一掷了。而且,就在美机刚向他的航母攻击的时候,他的几十架战斗机已加油完毕,起飞的命令也刚刚下达,如果美机再晚到几十分钟,岂不成了他的活靶子?损失大部分飞机、且又已暴露的美国航母不成了装弹完毕后的日本轰炸机的活靶子了吗?这些混战中的偶然因素,双方指挥官都是无法预料的。即便已获知日本人计划的美国人也是险些失败,何况计划已泄漏的日本人呢?南云如再赢得几十分钟的时间就可能反败为胜,如此焉能谓南云反应不灵,机敏不够?
总而言之,对已处在碰运气状态中的日本舰队,评价作战过程中战略上和战术上的得失实无意义。就像一个瞎子同一个视力正常的人在搏斗,最后瞎子被打倒在地,旁人再去评论瞎子哪一拳该打,哪一拳不该打一样,并归结出一大堆所谓的“经验教训”,实在有点儿荒唐。事实上,被击倒的原因很简单,就国为他是个瞎子。遵循这种思路,这样的假设或许可以成立:如果美国人事先不知道这个计划,就和珍珠港的成功一样,日本海军将再一次获得辉煌的胜利。正因为美国人得知了计划,采取了反措施,致使一个卓越的海战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一切都变得不合理了:进攻阿留申变得多此一举和分散兵力,歼灭美国海军主力和占领中途岛两者关系在战略上颠倒了,山本的待机成了守株待兔,南云则不该动用航母上的飞机等等。
回头来谈谈美国人的表现。他们首先获得了情报,己处于未战先操胜算的有利地位。他们将仅有的3艘航母集中使用,在中途岛方面比日本只少1艘。这样,在太平洋方面3:10的绝对劣势变为3:4的相对劣势。在战术上,美舰避开日本潜艇的埋伏和待机的山本主力舰队,埋伏在中途岛附近,也为合理之举。但即便这样也未必稳操胜券,关键在对日本航母攻击的战术安排上比较得法,采取分批攻击,由于中途迷航的缘故,其中一批又分两批先后到达战区上空,批数越多,成功的概率就会增大,因为只要其中一批得手便可陷日本航母于灭顶之灾。事实上的确很玄,直到美国航母上的最后一批起飞的轰炸机才攻击成功。攻击成功的战术性原因是分批出击以增大成功的概率之法的运用得当,无任何神机妙算的因素。其中偶然性因素谁也无法预料。比如前面已谈到的,如果最后一批没有战斗机掩护的美国轰炸机再晚到30分钟(完全有可能),灾难就可能落到美国人的头上了。当时南云也确实以为胜利己在手掌中了,他没有理由不这样认为。而美国舰队指挥官也已坐立不安。但胜败之机变幻如此迅速,真使人感到目瞪口呆,实为后世兵家感叹不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途岛之战,日本人在战略上和战术上都在碰运气,美国人只是在战术上碰运气,战略上已操胜券。因此,取胜的概率,美国人大于日本人。
对于中途岛海战,史家大多从一个荒谬的批评前提出发,得出一连串似是而非的结论。那么,中途岛会战日本惨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很简单,根本原因在于日本人的密码被美国人破译了,从而全部作战计划,包括许多细节落入对方手中。就像阿拉曼会战,隆美尔因作战计划被英国人艾尼格玛密码机破译后惨遭失败一样。同样,如果美国人事先得知奇袭珍珠港的全部作战计划细节的话,那么,日本航母主力的结果不会比中途岛好多少,也许不会上演中途岛海战这幕好戏了。这里面有一个简单的道理,瞎子是不能与正常人打架的。
中途岛海战又反映了现代技术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在双方其它条件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技术有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美国获取日本作战计划的手段并不是用传统的翻墙入室、鸡鸣狗盗,而是先进的无线电侦破技术。珊瑚海海战中受伤的"约克镇"号航空母舰,照正常估计需3个月才能修复使用。由于技术力量的雄厚,再加人的干劲,结果48小时就恢复正常,及时赶上了中途岛海战。日本人的士气、干劲绝对不亚于美国人,但它两艘受伤的航空母舰"瑞鹤"号、"翔鹤"号因修理技术的落后,没能赶来参战、美国军舰上有雷达设施,日本军舰上没有雷达设施,因而也就无法控制升空后的战斗机群,当它们全力攻击美鱼雷机时,对方的轰炸机群乘虚而入,炸沉了航母。
中途岛海战最主要的启示在于:让人们意识到战时保密的重要程度,特别是决定性会战的作战计划,它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兴亡盛衰,它可以使一个国家几十年的努力废于一旦。从中途岛会战过程来看,日本海军的飞机质量和飞行员质量、战斗后勤人员的训练、兵种协同能力、后勤保障以及航母数量,都占巨大优势,但日本最终还是失败了,由此可归纳出另一条战争法则:作战机密的泄漏足以丧失一切的优势,因为它使得最卓越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变得荒谬而不合理。
1 这反映了美国有着强大的工业体系 恢复和发展速度很快 但是也跟日本有关系日本炸完之后忘炸了 珍珠港的维修场 这导致美国有很快的速度来重建和恢复实力~~~~
2完全是国力的拼耗啊 日本资源少导致失败的,还有在中国拖着大批军队,更重要是美国截获了日本的情报~~~
完整的工业体系强劲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战略资源。给予战胜的保证。山本五十六就对军部直言,日本的国力我只能保证半年的对抗。可见战争即国力对抗。
中途岛 之所以美军胜利 是情报部队分析的好
中途岛战役胜利 反映了 现代化战争下情报对战局的影响 你就围绕这2点写就行了!
作业自己完成,别总想着偷鸡摸狗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