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晚期,匈奴分裂,北匈奴继续与汉朝为敌。公元73年至91年,东汉联合南匈奴持续发动了对北匈奴的战争,将北匈奴逐出漠北高原。北匈奴则逐渐向西后退,直至顿河、多瑙河流域,并以南俄罗斯大草原为基地,对罗马帝国发动战争,是致使罗马帝国最终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汉武帝对匈奴的猛烈反击,大伤了匈奴的元气。到西汉晚期,匈奴发生了分裂,呼韩邪单于率部归顺汉朝,而流窜到中亚与汉朝为敌的郅支单于也被汉将陈汤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为理由消灭掉了,汉匈关系从此走向和解。东汉初年,在匈奴贵族中反汉的势力重新抬头,导致匈奴再次分裂,南匈奴归顺汉朝,而北匈奴则坚持与汉为敌,经常发动对南匈奴和汉人的掠夺。而当时东汉刚刚建立,国力还属于恢复期,因此,直到汉明帝时,才发动了对北匈奴的反击战。公元73年,汉军四路出击北匈奴,窦固、耿忠的汉军一直追击到天山一带,并夺取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汉和帝时,又发动了针对北匈奴的反击战,公元89年,窦宪、耿秉率领汉军大败北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公元91年,汉军再次出击北匈奴,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单于,北单于只得向西逃窜。至此,东汉对北匈奴的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而与汉为敌的北匈奴,则受到汉与南匈奴的合击,已无法在漠北蒙古高原立足,只得退出蒙古高原向西逃窜。
北匈奴西迁的第一站:伊犁河流域
与其说是西迁,还不如西逃贴切一些。在公元91年北单于战败后,率残部西逃至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在其立足后,仍然出没于天山南北,实施掠夺。公元119年,北匈奴攻陷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杀死了汉将索班。为了对付西域的北匈奴,东汉朝廷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屯兵柳中(今新疆吐鲁番一带),班勇于公元124年、126年两次击败北匈奴,西域的局势开始稳定。在班勇离职后,北匈奴势力又重新抬头,汉将斐岑于137年率军击毙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公元151年,汉将司马达率汉军出击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击败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拉开了第二次西逃的序幕。
北匈奴西迁的第二站:锡尔河流域
锡尔河是中亚的内陆河,流经今天的乌兹别克、哈萨克等国,注入咸海。在汉时,这里是康居国。北匈奴在西域遭到汉朝的反击,已无法立足,大约在160年左右,北匈奴的一部分又开始了西迁,来到了锡尔河流域的康居国。至于北匈奴人在康居的活动,因为缺乏史料记载,就不得而知了。
北匈奴西迁的第三站:
顿河以东、里海以北
大约在公元290年左右,北匈奴出现在顿河以东的阿兰国,这段历史在我国《北史.西域传》和罗马帝国的《历史》中,都有过记载。北匈奴杀死了阿兰国国王,彻底征服了阿兰国。
北匈奴西迁的第四站:
顿河以西、多瑙河以东
凭借着在阿兰国的休整和补给,北匈奴彻底恢复了元气,掠夺、贪婪的本性让他们对顿河以西的草原垂涎不已。公元374年,匈奴在大单于巴兰姆伯尔的率领下,渡过了顿河,向东哥特人发动了进攻,东哥特人哪里是匈奴人的对手,经过奋战,依然惨败,一部分东哥特人只得向西逃窜,逃到了西哥特人那里,匈奴尾随其后,追击到西哥特人居住地。西哥特人在德涅斯特河(流经今天的乌克兰和摩尔多瓦)摆下军阵,准备迎击匈奴,而匈奴人则趁夜晚偷偷从德涅斯特河上游渡河,然后抄袭西哥特人军阵背后,西哥特人惨败,只得向西逃窜至多瑙河。后经罗马帝国皇帝的批准,东、西哥特人得以渡过多瑙河,进入到罗马帝国避难。此后,由于罗马帝国对哥特人残酷的压榨,逼迫哥特人又起兵反叛,公元378年,罗马帝国皇帝瓦连斯亲征哥特人,结果被哥特人杀死,帝国遭受到沉重打击。而此时的匈奴,由于占据了南俄罗斯大草原,暂时稳定了下来。
占据南俄罗斯草原后,匈奴人的活动
在打败哥特人,占据南俄罗斯草原后,匈奴人得以休整,人口开始急剧增加,同时,小部分的匈奴骑兵仍然在骚扰临国:一股匈奴骑兵渡过了多瑙河,与哥特人一起骚扰罗马帝国;另一股匈奴人,于公元384年进攻美索不达米亚,攻占了爱德沙城;还有一股匈奴人于396年,侵入了萨珊波斯帝国。整体而言,匈奴人这段时期,基本是以在南俄罗斯草原休整为主,为下一步的大规模入侵积蓄力量。
匈奴乌尔丁大单于的活动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而此时的匈奴正处于乌尔丁大单于的统治。乌尔丁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他曾对东罗马帝国色雷斯省总督说过,凡是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只要他愿意,他都能征服。公元400年,匈奴在乌尔丁大单于领导下,又开始向西大规模入侵,一举夺得了整个多瑙河盆地,并一度攻入了意大利,这一事件的连锁反应就是逼迫多瑙河流域的各部族为躲避匈奴人,只得向西罗马腹地进军,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攻陷了西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西罗马帝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然而乌尔丁大单于的宏图大志还未实现就一命呜呼了,公元408年,乌尔丁率军骚扰东罗马帝国,在抢得大量财物准备撤退时,遭罗马人的袭击,乌尔丁大单于就这样战死在沙场。
匈奴帝国的建立
在疆土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以匈牙利平原为统治中心的匈奴帝国,在奥克塔尔大单于时已基本建立起来,单于王庭稳定在今天匈牙利的布达佩斯附近,这个军事帝国成为东、西两个罗马帝国最严重的威胁。乌尔丁大单于死后,匈奴帝国沉寂了一段时间,而在奥克塔尔大单于率领下,匈奴帝国又开始兴盛起来,奥克塔尔死后,他的兄弟卢加继承了王位。卢加大单于在公元422年和426年两次蹂躏东罗马帝国的色雷斯和马其顿,逼迫东罗马帝国皇帝向匈奴帝国年贡350磅黄金,此后,东罗马帝国又被迫在边境向匈奴帝国开放互市,来确保边境的安宁,匈奴人的荣耀终于在西方找了回来。
阿提拉大单于统治的确立
434年,卢加单于去世,他的两个侄儿阿提拉和布列达共同继承王位,各掌管一部分领土。两位单于即位不久,便发动了对东罗马帝国的战争,要求东罗马皇帝交出匈奴的叛逆,还要年贡翻番,由350磅黄金上涨到700磅黄金,东罗马皇帝受武力胁迫,只得答应。445年,布列达单于神秘的遇刺身亡,阿提拉成为匈奴帝国唯一的大单于。阿提拉更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家伙,在他的率领下,整个欧洲都沉浸在对匈奴的恐惧之中,匈奴帝国的鼎盛时期来到了。
鼎盛时期的匈奴帝国
阿提拉大单于独自掌权后,马上就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不过战争的矛头却指向了北欧和东欧。在北欧和东欧,盎格鲁撒克逊人为躲避匈奴人,逃亡到英伦三岛,而许多日耳曼和斯拉夫人的部族战败,纷纷向匈奴投降。在巩固了东方和北方后,阿提拉大单于在447年大举进犯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军队接连战败,匈奴的骑兵一直深入到达达尼尔海峡和希腊的温泉关,严重威胁到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安全,东罗马帝国皇帝被迫求和,双方在448年签定和约,东罗马除了马上向匈奴支付赔款6000镑黄金,年贡也由700磅黄金涨到2100磅黄金。至此,匈奴帝国的疆域东到里海,北到北海,西到莱茵河,南到阿尔卑斯山,盛极一时。而东罗马帝国经过匈奴的长期劫掠和年贡的沉重负担,财富已基本耗尽,于是,阿提拉大单于又将目光投向了西罗马帝国。
阿提拉的高卢战记
450年,阿提拉大单于在完成了对东、北、南的征服后,将矛头指向了西罗马帝国。该年,阿提拉派使者来到罗马,要求娶西罗马皇帝的妹妹荷诺利亚公主为妻,并要求西罗马帝国拿一半的国土作为嫁妆。如此过分和羞辱的要求,自然遭到西罗马皇帝的拒绝,于是阿提拉大单于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西罗马的战争。当年,阿提拉集结了大批匈奴战士以及被征服民族的仆从军,号称50万,渡过莱茵河,向西罗马的高卢(今法国[1] )发动进攻。高卢的城市就如同草原上猎物一样,被匈奴人一个接一个地摧毁,最终匈奴军主力又围攻高卢重镇奥尔良。此时,面对共同的敌人,西罗马人和西哥特人暂时放下他们的争斗,组成联军来救援奥尔良。面对联军,阿提拉放弃了对奥尔良的围攻,开始机动迂回,寻机与敌决战。公元451年9月20日,阿提拉的匈奴大军与西罗马、西哥特联军,在今天的巴黎市郊展开了大决战。战斗打得非常惨烈,仅过了一天,双方战死者就达15万人,最终,西哥特国王战死,余部也撤离战场,而匈奴也损失惨重,无力再进攻,只得退回莱茵河,重新积聚力量。
上帝之鞭对西罗马的惩罚
452年,得到休整的匈奴帝国再次发动了对西罗马的战争,被称做“上帝之鞭”的阿提拉开始了对西罗马的惩罚。阿提拉率领的匈奴军队翻过了阿尔卑斯山,攻入了意大利。意大利北部地区遭到了匈奴人疯狂的攻击,北部所有的城市都被匈奴人摧毁。此后,匈奴人攻占了重镇阿奎莱亚,挥师直捣帝国的首都罗马城。西罗马皇帝万分惊恐,只得派罗马教皇利奥一世与匈奴人议和。此时,匈奴军中突发瘟疫,而东罗马帝国的援军也快到达罗马城,因此,阿提拉便答应议和,但在撤军前仍扬言,如果西罗马皇帝不把他的妹妹荷诺利亚公主送到匈奴,他还会来攻打西罗马。就这样,罗马人眼睁睁地看着匈奴人满载着抢夺来的财物扬长而去,只留下意大利北部的一片废墟。
阿提拉神秘的死亡与匈奴帝国的瓦解
453年,阿提拉大单于又娶了一名少女为妃,然而在新婚之夜,阿提拉却神秘地死在了婚床上。阿提拉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争夺大单于之位,打起了内战,匈奴帝国在瞬间瓦解崩溃了。匈奴帝国的内战,给了被奴役民族以机会,454年,东哥特、吉皮底人组成联军,在匈牙利打败了匈奴,从此,匈奴人被迫又退回了南俄罗斯草原。在461年,阿提拉的一个儿子妄图重建匈奴帝国,发动了对多瑙河流域的东哥特人战争,遭到失败。468年,他又发动了对东罗马帝国的战争,结果自己战死沙场,从此匈奴人逐渐沉寂了下去,直至被历史彻底遗忘。
公元370年左右,大批匈奴人涌入欧洲,以他们超强的战力迅速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关于它们的来历在德国人说来是在公元350年左右,匈奴人在中国遭到了种族灭绝的灾难,共有二十万匈奴人被杀,所以匈奴人离开中国迁移到蒙古高原,又受到暴雪的威胁,只能继续西迁。”
中国专家考证一般认为统治欧洲百年的匈奴人是公元89年,被东汉大将军窦宪所击败的北匈奴,西迁到中亚西部的后裔。但存在疑点:为什么这此后三百年,中亚各国均无有关匈奴西迁后的相关历史记录,也没有听说过这支善战民族在中亚入侵某国,而且直到今天中亚地区的考古发现中,都没有找到中国专家认为的匈奴西迁后在里海和咸海周围生活的证据。直到公元370年左右,几万匈奴人突然涌入欧洲。
公元前350年,正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五胡乱华”时期,主要的五个胡族为:匈奴、羯、氐、羌、鲜卑,此外还包括丁零、乌桓、卢水胡、巴氐、铁弗(鲜卑化的匈奴和其它民族的杂合)、和夫余别部和入侵辽宁的高丽、九大石胡的一些远迁部落等等,当时因各种原因迁入中原和关中的胡族达五六百万之多。
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动乱时期,在中原地区前后有七个民族建立了二十几个政权。鲜卑族的建立的北魏史学家崔鸿著有《十六国春秋》,这一时期被称为五胡乱华时期。
据“胡朝”北魏到北齐时的史学家魏收《魏书》和其它史料所记公元350年:魏郡汉人将军冉闵,推翻了胡人的石赵政权,建立汉人冉魏。
冉闵要求各胡退出中土,各还本道,被众胡联军围攻。
冉闵发布了“杀胡令”,致书各地,号召中国汉人扫清中原,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常山以南、安微江苏北部等地被杀的胡人不计其数。在这场民族的血腥报复中,有些长的像羌、氐的汉人也被滥杀,山西南部更被滥杀过半。冉闵还亲自带兵杀胡,魏书中冉闵攻下邺城后,仅在邺城一地就杀灭胡族二十几万(主要为匈奴和羯族,还包括部份羌、氐、鲜卑、巴氐等)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和《晋书》中这一时期:冉闵驱逐诸氏羌胡蛮树百万“各还本土”(各自返回自已老家去),路上互相杀掠,饥疫死亡,得到家的十止二三——这一方式又变相的造成了数百万胡人的死亡。
公元350年到公元353公,羌、氐大量迁回陇西,以后在关中建立了前秦和后秦,一些匈奴人返回蒙古河套等地,五大石胡的哪些部落甚至远迁回中亚的老家。
冉闵逞勇残杀,立国三年,死人无数,失败是必然的。但是,他的野蛮行动反映着汉族对羯族匈奴族等野蛮统治的反抗情绪,所以他的被杀,获得汉族人的同情。慕容隽致祭赠諡,正是害怕汉族人给予冉闵的同情心。冉闵恃勇出击慕容隽时,不少人预料必败,大臣刘茂等人说,我主这次出去,一定不能回来了,我们岂可坐等敌人来戮辱,刘茂等人都自杀。邺都被攻破,大臣王简等人也都自杀。秦汉魏晋从来没有亡国后自杀的大臣,因亡国而自杀,是从冉闵的魏国开始的,这也说明汉族与非汉族间斗争的极端尖锐。
冉闵及长,身长八尺,善谋策,勇力绝人,史称攻战无前。
闵左操双刃矛,右执钩戟,骑朱龙马,每战冲锋在前,杀敌数百人。在众胡联军绝对优势的兵力围攻中创造了很多军事奇迹,与鲜卑的决战前,他以一万汉军敌鲜卑铁骑十四万鲜卑铁骑十战十捷。
中计被困的冉闵骑朱龙马,持矛戟,于十余万鲜卑铁骑军中,手刃三百余鲜卑强兵悍将,及至战马受伤(一说朱龙马是累死的)倒地被俘,面对鲜卑国主质问仍大呼:“天下大乱,尔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天下大乱,你们这些禽兽一样的蛮夷尚且可以称王称帝,何况我们堂堂中华英雄呢!)
死后被其对手追封为“武悼天王”,一个武,一个天王,入木三分地体现了胡人对其深深的畏惧!
冉魏国虽然一度基本扫清了常山以南的中原地区,但他的民族报复政策,导致各胡族的空前大联合,在攻襄国时为众胡联军击败,军民死十余万,不久为鲜卑所灭。
又有说:
公元前133年至前119年(西汉武帝元光二年至元狩四年),汉武帝刘彻对匈奴大举反击,将匈奴逐出阴山、贺兰山、大兴安岭之北,匈奴损失惨重,势力大衰。此后匈奴分为两支,一支内附东汉称臣,一支继续西迁。自此,匈奴政权瓦解从兴起到衰落。公元91年匈奴在和汉民族的长年战争中承认了失败,北匈奴开始了始无前例的迁移,北匈奴西迁的第一站是乌孙的地盘,既现在的伊犁和上游一带,第二站是康居,也就是锡尔河上游东部。第三站为阿兰聊,这已经到了欧洲边缘。在91年到290年长达两百年的历程中,这个上天的骄子好象消失了一样。
匈奴历史:
经过四十多年文景之治,西汉国力大增,武帝时期,即自公元前129年(武帝元光六年)起兴兵与匈奴作战,历时三、四十年,大小战事不断,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三次: 河南、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漠北之战后,匈奴内部分裂,汉匈力量对比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但真正消除匈奴之患,则是到了公元89年,东汉光武时窦宪等大败匈奴,自此匈奴一蹶不振,远走西域。
河南、漠南之战。前127年 (元朔二年),车骑将军卫青领兵出云中,西至陇西,击败匈奴楼烦王和白羊王,虏获牛羊百余万,收复了秦时的河南地。随后,西汉王朝在此设朔方、五原二郡,筑朔方城,徙民屯戍,使之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
河西之战,前121年 (元狩二年)春,镖骑将军霍去病率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杀折兰王,斩卢胡王,诛全甲,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余级,收休屠祭天金人”。同年夏,霍去病与合骑侯公孙敖再次领兵出北地,“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斩首虏三万二百级,获五王,五王母,单于阔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霍去病领兵两出河西,不仅直接导致了匈奴浑邪王率其部众降汉,而且使西汉王朝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从此,“金城、河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西汉王朝先后在此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切断了匈奴与氏羌的联系,打通了前往西域的道路。
漠北之战,前119年 (元狩四年)春,大将军卫青和缥骑将军霍去病各率骑兵十万人,步兵、瑙重兵等数十万人,分道深人漠北,寻找匈奴主力决战。卫青出定襄塞外千余里,与匈奴单于接战,大败单于主力,斩捕首虏19000级,“至真颜山赵信城,得匈奴积粟食军,军留一日而还,悉烧其城余粟以归”。霍去病出代郡2000余里,同匈奴左贤王接战,斩获首虏7万余级,“封于狼居骨山,禅姑衍,临翰海而还”。是役,匈奴士卒损失近10万之众,实力大减,远遁漠北,“漠南无王庭”。
公元前57年,匈奴由于对汉战争的惨败,出现了“五单于争立”的局面。当时的分裂内乱,使各个部落陷于绝境。后来,由于首领呼韩邪单于(稽侯姗)杰出地采取了接受汉王朝统一领导的方针,才借汉人之力拯救匈奴于险境之中。[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东汉初期,匈奴人一方面与新兴的鲜卑族连兵入侵中原,一方面勾结和支持中原的割据势力,参与分裂活动。公元46年(建武二十二年)前后,由于蒙古高原发生了大旱灾,"赤地数千里,草木尽枯",使得游牧于这里的匈奴族"人畜饥疫,死耗大半"。公元84年,驻牧于匈奴南部、统领八部之众的古冀键日逐王比(呼韩邪孙)归附汉朝,自立为呼韩邪单于,重新接受中原王朝的统一领导,于是匈奴遂分裂为南北二部。北匈奴向西北方向迁徙,因其据有天山以北的草原与天山以南的沙漠田土,仍不时寇犯中原。东汉政府采取新的对策,一方面以巨大的军费供给南匈奴,使之成为西北的屏障,以抵御北匈奴。另一方面,招抚乌桓,构成东北的缓冲地带,以阻止鲜卑的南下。公元65年(明帝永平八年),汉明帝又于五原曼柏(今内蒙古达拉特旗东南)驻屯重兵,名曰"度辽营",以防止南、北匈奴秘密勾通。但是,北匈奴仍然屡犯边境,抢掠人畜,焚烧城邑,致使河西一带城门昼闭。
公元73年(永平十六年)2月,汉明帝命窦固、耿忠等,率精骑1.2万余人,由酒泉敦煌出发,向天山方向进发,攻击北匈奴,割裂了北匈奴与车师诸国(按:指西域三十六国)的联系,斩断了北匈奴的右擘。此役取得了经吐鲁番盆地进入天山南麓北道诸国的咽喉之地,所攻占的伊吾庐等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为今后继续北击匈奴提供物资保障。
公元85年,匈奴境内,连降雨雪达数日之久,对匈奴的打击巨大。公元71年,匈奴师伐乌孙返回,逢暴雨大雪,出征的匈奴人,能回者不足十分之一。公元前68年,匈奴境内又发生饥懂,人口、牲畜又死去十分之六、七。
公元89年(和帝永元元年),由于北部匈奴又起内乱,东汉王朝兵分3路,再次展开了对北匈奴的征战,汉军又再度出现于天山以北,大败匈奴于稽落山(今蒙古国西南部)。此次战役,汉军由车骑将军窦宪统领,率北军五校、黎阳、雍营、绿道等12骑士,及南匈奴、西羌诸兵,浩浩荡荡,出塞3000余里,降匈奴部落81,人口20余万。窦宪还登上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并令护军班固作铭,刻石勒功,纪录汉王朝的威德。后世所称的"燕然勒石",即指此事。
公元91年(永元三年),东汉王朝为了彻底消除北域边患,令窦宪率部再次出击,攻伐北匈奴。此次出战,汉军出塞5000余里,大获全胜,生擒北单于母阏氏,斩名王以下5000余级,北单于仅率数人逃脱。
后记:自公元91年以后的二百年间,中外史籍对匈奴的西迁,或蜻蜓点水,或语焉不详,直至公元292年前后,西方史籍中才出现了匈奴人的记述。匈奴西迁的第一站,应是迁往乌孙。即是巴尔哈什湖以南和西南的楚河、塔拉斯河流域以及锡尔河以北的草原地带,也就是原那支善单于败亡之地。匈奴西迁的第二站康居,即今中亚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地区。
公元四世纪中叶,匈奴人击灭了位于今南俄草原以东的阿兰聊国,震动了西方,自此,匈奴人在西方的活动,遂史不绝书。阿兰聊亦称阿兰,原名奄蔡,后乃改名阿兰聊国,在康居西北二千里。这是匈奴西迁的第三站,顿河以东至伏尔加河之间及南至高加索山脉之地均是阿兰人的领土。匈奴人灭阿兰后,军事力量强大,自公元374年起,开始扮演起推动欧洲民族大迁徙的主角。开始了铁骑蹂厢欧洲的活动。
公元375年,匈奴进攻里海附近的东哥特人,这些东哥特人随即被征服。继而开始攻击西哥特人,西哥特人不能抵挡,公元376年,西哥特人被迫渡过多瑙河,逃向色雷斯地区。公元395年,匈奴人突然转向了近东地区,他们进入亚美尼亚、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区,挥师急进,如疾风暴雨般无人可挡,沿途攻陷所有城邦,俘虏臣民,直到波斯帝国。最终在波斯首都哥列斯封与波斯军队决战,然而不敌波斯军队,退回到伏尔加河流域。
5世纪初阿提拉在匈牙利平原建立匈奴王国,开始横扫日薄西山的罗马帝国,他和他的匈奴铁骑以凶残闻名于世。所过之处往往留下一片废墟,一地白骨,使罗马人蒙羞,使日耳曼人丧胆,被称为 “上帝之鞭”。
5世纪中叶,阿提拉的部队攻入东罗马的巴尔干地区,再一次令欧洲震动。公元443年进军君士坦丁堡,东罗马战败求和,被迫割让潘诺尼亚地区,公元451年,阿提拉发动对于高卢地区的进攻,并与东哥特人联合在一起,与西哥特人大战,双方都损失惨重。次年,阿提拉进攻意大利,以后在接受罗马的进贡与联姻的条件下,才收兵回到潘诺尼亚地区。从而第一次敲响了西罗马帝国灭亡的丧钟。
453年,阿提拉在新婚之夜突然去世,这一消息令整个欧洲震动,以后有许多文学家写出了美丽勇敢的新娘为复仇杀死匈奴王的故事。阿提拉死后,匈奴失去了统帅,遂一蹶不振,迅速衰败。
阿提拉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争夺大单于之位,打起了内战,匈奴帝国遂土崩瓦解。公元454年,东哥特、吉皮底人组成联军,在匈牙利打败了匈奴。从此,匈奴人被迫退回了南俄罗斯草原。公元461年,阿提拉的一个儿子妄图重建匈奴帝国,发动了对多瑙河流域的东哥特人战争,遭到失败。公元468年,他又发动了对东罗马帝国的战争,结果战死沙场。从此,匈奴彻底沉寂下去,逐渐被其他民族融合。公元500年左右,匈奴走完了辉煌的历程,像颗耀眼的流星,陨落在历史的天空里。匈奴帝国崩溃前不久,摇摇欲坠的罗马帝国也走到了尽头。公元476年,日耳曼雇佣军攻占了罗马城,西罗马帝国自此灭亡。
匈奴迁移是因为不断的战争使他的内部矛盾越来越大
从而变成两部分 南北匈奴
北匈奴虽然没有以前那么强大 但是汉朝想要灭他也是不太现实的
但是因为自身的问题多多 加之草场退化 所以为了寻找新的草场 一路向西
这一迁徙的过程整整持续了几百年 在一次出现在世人眼中的时候 就是进攻欧洲的时候
在匈奴西迁的时候 一些中亚的游牧 民族听说匈奴来了 感觉不妙 先一步跑路到欧洲 祸害欧洲人 欧洲把这一时期叫做 --野蛮人入侵-- 因为这些个民族不敢去惹那些罗马 哥特之类的大民族 只是在欧洲周边干一些杀人抢劫之类的勾当
所以 欧洲人 认为 中亚的民族 只是一些欺软怕硬的家伙 所以也没有在意
却不知道 真正NB的人在慢慢靠近
匈奴的出现改变了欧洲的布局 造成了威尼斯的出现 罗马帝国的灭亡
后来匈奴人定居匈牙利 慢慢被欧洲人同化了
你说中国对匈奴的举动是否影响了世界 答案是肯定的
中国作为当时世界最强的帝国 其对手当然也是最强的 打败匈奴 当然影响了世界格局 世界的历史
这些全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打上去的啊 分给我吧
匈奴是在汉武帝的猛烈的军事攻击下北撤入现在的俄罗斯的贝加尔湖这一地域。由于这一地区天气寒冷,匈奴人不得不向西迁,至西罗马,然后于西罗马做战。而为什么在以后听不到匈奴的消息了是因为在西东晋,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有一部分参与了中原地纷争,不过那时候就不叫匈奴了,而是称之为胡人,以至于到唐朝玄宗有胡人进贡的记载。而胡人就是汉朝的匈奴了,只不过改了称呼罢了!
当然,中国间接的影响了世界
除此之外还有,唐朝时期的对突厥的战争,促使突厥西迁,建立奥斯曼帝国呢!
匈奴已经灭了:
一部分进入中原(投降汉朝),后来有过五代时期刘渊建立的匈奴后汉,最后完全融入汉族
一部分迁至欧洲,由阿提拉率领横扫欧洲,最后还是崩溃,融入东欧各族中
灭亡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根据地!打了就抢,不占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