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次蒸发了10g的水,有2g晶体析出,第二次蒸发了10g的水,有3g的晶体析出,可知:不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第一次蒸发是从不饱和蒸发到饱和再蒸发析出晶体; 第二次是在第一次的基础上已有晶体析出时再继续蒸发,所以是对饱和溶液蒸发。
2.你的怀疑是对的。
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丙由T2度时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度时虽为不饱和溶液,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1时丙的质量分数由T2时丙的溶解度S丙2决定;
而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由T2度时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度时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发生了变化,T1时甲乙的质量分数由T1时甲乙的溶解度S甲1,S乙1决定
所以,
当S甲1=S乙1>S丙2时,T1度时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甲=乙>丙;
当S甲1=S乙1=S丙2时,T1度时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甲=乙=丙;
当S甲1=S乙1<S丙2时,T1度时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甲=乙<丙;
第一次蒸发 是从没饱和到析出 如果一个溶液已经析出晶体了 说明此时的溶液是饱和的. 第二次是在第一次的基础上继续蒸发 继续析出晶体。因为前面一次已经是饱和的了,所以这样说.
1.我同意楼上德..- -
2.我想了15分钟以上,请问3者都是饱和溶液么?不会第2题,你会了后可以教我不?..我们俩同岁呵呵..(不要让我把你误入歧途咯- -|||)
1 第一次蒸发前,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但第一次蒸发后,有晶体析出则说明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第二次依此类推即可!
2 由题可知,T1时,S甲等于S乙,则知他们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但S丙小于S甲(或S乙),则可知丙的溶解度较小析出较少由此得出。(不知是否正确,毕竟我是新手嘛!)
(1)、因为两次都蒸发了10克水,如果都是饱和溶液,则两次析出的晶体数量应该相同,但第一次析出2g,第二次析出3g,所以,不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如果都是不饱和溶液,则两次析出的晶体数量也应该相同,但第一次析出2g,第二次析出3g,所以,不可能都是不饱和溶液。
所以,一次应该是饱和溶液,一次应该是不饱和溶液。但第一次有2g晶体析出,第二次有3g的晶体析出,第二次析出的多,所以,第一次应该是不饱和溶液,第二次应该是饱和溶液。
(2)因为T2度时,S甲大于S乙大于S丙,且三者都是饱和溶液,.(注明: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那么,当降温到T1度时,
甲、乙的溶解度都减小。可见,甲中溶质析出的多。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丙的溶解度增大。所以,丙中没有溶质析出。丙也不是饱和溶液。
但是,问的不是这个。因为T1度时S甲等于S乙,且甲、乙都是饱和溶液。即T1度时每100g水中甲、乙所含溶质相同。所以,T1度时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只要知道了T1度时饱和溶液的 溶解度,就知道这个温度下的溶质质量分数。)
因为T1度时,丙中没有溶质析出。丙也不是饱和溶液。只能说明丙在T2和T1度时无任何变化,即丙在T2和T1度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而在T2度时,S甲大于S乙大于S丙,即在T2度时,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的溶质质量分数。那么,当降温到T1度时,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了,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多少还不知道,所以,T1度时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和丙无法比较。减小多了,小于丙,少了,大于丙,不多不少,等于丙。
令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