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业

2024-12-27 12:53:3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关于李姓的起源和得姓始祖,唐朝李延寿的《北史·序传》和北宋欧阳修、宋祁的《新唐书》中讲了一个十分传奇的故事:李姓源于嬴姓,是五帝之一颛顼高阳氏的后裔,是皋陶的后代。皋陶在帝尧时任大理(司法长官),他的子孙世袭大理之职,以官职为氏,姓理。商朝末年,理氏后代有一个叫理徵的,因直谏触怒纣王被杀。理徵的妻子契和氏是陈国人,契和氏带着儿子理利贞逃回陈国,走到伊侯墟时,母子饥饿不堪,靠采食木子(树木果实)得以保全性命。为感激木子,躲避纣王追缉,利贞隐去原姓,因为“理”与“李”同音,改理氏为李氏,李利贞为李姓得姓始祖。李利贞母子回到陈国,在离陈不远的苦县定居。李利贞也是娶陈国契和氏之女为妻,生子昌祖,昌祖在陈国任大夫。李昌祖生彤德,彤德曾孙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李硕宗的五世孙李乾,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生李耳。《史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有的古籍说老子李耳是李利贞的第11代孙,而有的姓氏书说李利贞是老子的六世祖。

回答2:

拜托,这可是寒假作业!而且你的要求中漏洞百出,谁看得懂啊!比如:情朋好友,走放过。
有空还不如自己想一想!我都做好了,很好做的!我先来帮你贯彻一下思想。

1 先举例
2 再查阅资料
3 最后讲故事
这样就好了,很简单的!(*^__^*) 嘻嘻……

回答3:

公安部对全国户籍人口的最新统计显示:王姓成为我国的第一大姓,有9288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其次是李姓,有9207万人。第三位是张姓,有8750万人。排在姓氏人口总数前10位的姓依次是: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

回答4:

这时寒假作业俄!自己做啊!不过你可以先找到大姓,然后看看自己的那个朋友有这个姓。

回答5:

扑朔迷离的得姓传说

李姓是当今中华第一大姓,也是世界头号大姓。李姓起源于河南鹿邑。鹿邑古称苦县,自古以来都属于陈地辖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李耳)的生地。

关于李姓的起源和得姓始祖,唐朝李延寿的《北史·序传》和北宋欧阳修、宋祁的《新唐书》中讲了一个十分传奇的故事:李姓源于嬴姓,是五帝之一颛顼高阳氏的后裔,是皋陶的后代。皋陶在帝尧时任大理(司法长官),他的子孙世袭大理之职,以官职为氏,姓理。商朝末年,理氏后代有一个叫理徵的,因直谏触怒纣王被杀。理徵的妻子契和氏是陈国人,契和氏带着儿子理利贞逃回陈国,走到伊侯墟时,母子饥饿不堪,靠采食木子(树木果实)得以保全性命。为感激木子,躲避纣王追缉,利贞隐去原姓,因为“理”与“李”同音,改理氏为李氏,李利贞为李姓得姓始祖。李利贞母子回到陈国,在离陈不远的苦县定居。李利贞也是娶陈国契和氏之女为妻,生子昌祖,昌祖在陈国任大夫。李昌祖生彤德,彤德曾孙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李硕宗的五世孙李乾,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生李耳。《史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有的古籍说老子李耳是李利贞的第11代孙,而有的姓氏书说李利贞是老子的六世祖。

还有一种说法更有神话色彩,《史记·正义》引《玄妙内篇》说:“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史记·索隐》说老子“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今天鹿邑仍有民间传说,李母怀胎八十一年,在李树下分娩,李耳诞生时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李母呼道:“我的老儿子”,因而名之“老子”,老子一诞生就用手指着李树,自认李姓。

以上关于李姓起源的故事过于生动而富于传奇色彩,难免引起后人的疑义。史家认为这些传说起于唐代,有为李唐宗室抬高门第,强为攀附,主观臆测的成份,可信度不高。再者,老子之前的人物,如理徵、李利贞不见于先秦古籍,是否确有其人值得怀疑。

那么,李姓的真实渊源是什么呢?

其实,李姓起源并不复杂,不过与“李树”无关,也与“食木子”的传说无关。李氏出于理姓,先祖为大理之官,后代“以官为氏”,为理氏。春秋前作理氏,或里氏,因李、理同音相通,战国时作李姓。早在隋唐之前,东汉王符的《潜夫论·志氏姓》和应劭的《风俗通义·姓氏篇》中,就考证了李氏和理氏同音相通,但只字未提食木子而改李氏的事,可见东汉的时候还没有那些神化的传说。

李姓起源在春秋时期,战国时已很普遍。春秋时有里氏,见于记载的有里克、里革、里析等人。里克是晋献公的重臣,里革是鲁国太史,里析是郑国大夫。战国时的李氏人物有李耳、李离、李悝、李冰、李牧、李斯等,踪迹遍及列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李离、李悝、李斯都曾是执法大臣,与“李(理)”氏的含义相同。李离在晋文公时任大理。李悝战国初年在魏国主持变法,李悝开战国变法运动之先河,他所制定的《法经》集前代法律之大成,对后世法律有重要影响。李斯则在秦国曾任廷尉,掌管秦法,“明法度,定律令”,是秦代法制政治的主要策划者。这些早期李姓人物的司法理论和实践,继承了李(理)氏家族的历史传统。

李姓远祖皋陶与嬴姓的分支

东汉以来的姓氏著作大都将李(理)氏的渊源上溯至皋陶,把皋陶视为李氏的远祖。那么皋陶是怎样的一个历史人物呢?

皋陶在上古史籍中也写作咎繇,是古史传说中的人物。他和许多传说时代的人物一样,既是一个真实的部族首领,也代表了一个部族名号。皋陶生活在尧、舜、禹时代。《尚书》中有一篇《皋陶谟》,记述了皋陶与舜、禹议政的许多言论。据《史记·夏本纪》记载,皋陶还差一点成为继舜禹之后的帝王,禹帝曾有意禅位于皋陶,但因皋陶去世而作罢。这些传说,反映了皋陶在夏代之前声名显赫的地位和影响。

帝舜时,皋陶的官职是“大理”。相传“皋陶作刑”,他是中国刑法的创立者。传说皋陶专门训养了一头名叫触的独角奇兽,这奇兽有一种特异功能,那就是能辨善恶真伪。它一遇见有罪的人,就会用尖利的独角去冲撞;一发现谁在说假话,就会怒气冲冲,令人生畏。皋陶就是用这样的奇兽断案。神话毕竟是神话,可这个神话故事却把人们带到遥远的上古时代,仿佛看到皋陶正直而果断的形象。

皋陶本姓偃,他的儿子伯益被舜帝赐姓为嬴。嬴姓分支很多,其中赵、徐、黄、江、秦等都是当今中华大姓。

赵氏形成于西周,祖先是伯益,始祖是造父。造父是西周时著名的驾驭马车的能手,周穆王把赵城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以赵为氏。周幽王时,造父的裔孙赵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到战国初年,赵氏联合魏氏、韩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赵国为秦国所灭,王室贵族和平民百姓纷纷以国名为姓,称赵氏。

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被楚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

徐氏是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除了正式赐他为嬴姓以外,还把本族的女子姚氏嫁给他,姚女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叫若木。因为他的父亲有功,所以封他于徐,建立徐国。春秋时期,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的后裔就称为徐氏。

秦氏出自嬴姓,伯益的后人有个叫大骆的,他的庶子非子被周孝王封在陇西秦亭为附庸国,让他恢复嬴姓,称为秦嬴。秦国后来成为战国七雄之首,并进一步统一了全国。秦灭后,王族子孙以国为氏,称为秦氏。

江氏出自嬴姓。伯益传至十几代,至西周时,伯益的后裔受封于江,春秋时被楚国所灭,子孙就以国名为氏而姓江。江国在今河南正阳县一带。

此外,出自嬴姓的还有马氏。马氏形成于战国后期,出自赵氏,始祖是赵奢。赵奢是战国时赵国人,为赵国将军,因功被封为马服君。赵奢的子孙因以为氏,即马服氏,后又省“服”为马氏。

李唐王朝的建立与陇西李氏的兴盛

旧时李姓家族祠堂前,常挂这样两幅对联:一是“陇西世族,柱下名家。”二是“经传道德,名重谪仙。”两幅对联除了颂及李姓始祖老子之外,上一联提到了涌现出飞将军李广和建立盛唐的陇西李氏,下一联提到了也是出自陇西李氏的诗仙李白。李氏家族代有名人,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史记·老子传》把老子写得“神龙不见首尾”,但对老子后代家世的记载却十分详尽: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李假汉文帝时做官。而李假之子李解为胶西王昂太傅,于是居住在齐地。这说明西汉时李姓已有一支迁往山东。又据《新唐书·宗室世系》和《宰相世系》记载,李耳的8世孙李昙时,战国时迁居赵国和秦国,这一派后来分为两支。一支为长子李崇,任陇西太守、南郑公,居陇西,后来成为陇西李氏的始祖。一支为四子李玑,居赵郡,成为赵郡李氏的始祖。这两支人丁兴旺,都成为名门望族。赵郡李氏后来涌现了赵国大将李牧、秦末将军李左车、唐代大臣李吉甫、李德裕和文学家李阳冰。陇西李氏从李崇起居住在今甘肃陇西,世代为官,其孙李信任秦大将军,封陇西侯,李信的后人“飞将军”李广和他的儿子李椒、李敢,孙子李陵都是西汉将军。到了十六国时,李广的16世孙李暠建立了西凉国。李暠的16世孙就是唐高祖李渊。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了唐朝。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姓作为“国姓”,是最尊贵的姓氏,在唐朝蓬勃发展,所以唐朝也是李姓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唐朝李氏贵为“国姓”,李姓人口的增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李姓人口急剧扩张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李唐宗室子孙蕃盛。李唐宗室特殊的政治地位,为他们创造了发展繁衍的优越条件。唐朝有19位皇帝,皇帝妻妾成群,儿子自然也众多。这些皇子们被分封到各地,都成了当地的贵姓大家。此外,李氏宰相数十人,各成一支,子孙繁衍,又为李姓扩充了许多人口。李姓人口扩充的第二个原因是赐姓。李唐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往往以褒赏、恩惠、笼络的手段,赐给外姓人以“国姓”,使他们更忠于李唐王朝,这也为李姓增添了许多新的成员。由于“国姓”至高无上的地位,对被赐姓者来说,也是一种无尚的荣耀。据史书记载,唐朝被赐李姓的有汉族徐、邴、安、杜、胡、弘、郭、麻、张、董、罗诸姓,也有少数民族的鲜于、阿布、阿跌、舍利、朱邪氏等等。

李氏经唐代大发展后,子孙开始向全国播迁。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以李姓人多族望而作诗曰:“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可见唐代时期,李姓的分布已经很广了。宋朝时期,李姓大约有5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7.2%,排在王姓之后,为宋朝第二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四川、河南、山东,这四省这四省李姓大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44%;明朝时期,李姓大约有5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5.5%,仅排王、张之后,为明朝第三大姓,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山西、山东三省。当代李姓的人口已达9 500余万,为全国第一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7.9%,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四川、山东三省。时到当今,李姓遍布于中华民族的每一片土地,乃至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陈地除是李、陈、胡、田、孙、姚、袁等大姓的族源之地外,还是阳夏(今太康)谢氏、陈郡袁氏、阳夏何氏、长平(今西华)殷氏、南顿(今项城西南)应氏、宛丘符氏的族望之地。如果把这些姓氏人口加起来,数字将是十分惊人。从陈楚地区走出来的姓氏和家族,作为中华民族的血脉的主要源头,汇入中华民族的浩翰大河,为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炎黄子孙根脉相连。陈地丰厚的姓氏文化资源吸引着众多海内外华人来陈寻根祭祖,认祖归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