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是康熙皇帝的第四个儿子,没有当过太子。整个康熙朝只有康熙的二儿子曾被两度立为太子,但最后因图谋不轨被康熙废掉了,其他人都没有当过太子。
雍正即位
说法一
第一,遗诏继位说。就是遵照康熙遗诏雍正继位,这就是合法继位。主张这一说法的有三个理由。第一个理由就是雍正表现比较好,深得康熙的信赖,怎么证明呢?就是康熙61年病重的时候,派雍正代他到天坛祭天。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就是祭祀。康熙把这么大的事情派雍正亲自代他去祭天,意思将来可能让他继位。第二个理由,就是康熙临死这一天,康熙61年,11月13日,早上寅时,大约四点钟左右,康熙把他七个儿子和尚书隆科多,召到畅春园御榻前面,康熙向他们宣布了谕旨说:“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极,即皇帝位”。康熙口谕,很明确。第三个理由就是康熙遗诏,康熙死了留了一个遗诏,遗诏很长,最后关键的话和刚才说得一样。根据这三点理由,所以一些学者认为,雍正是根据康熙的遗诏继位是合法的,那就不存在疑案了。另外一些学者不同意。
说法二
第二,改诏篡位说。就是说,雍正篡改康熙遗诏,篡夺皇位。那就不合法了,这种意见也有理由,第一个理由康熙让雍亲王代他天坛祭天,不能证明把皇位让他继承啊,那你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就是军事了,那他派他皇十四子做抚远大将军,按照这个逻辑那也是让继承皇位,所以这个理由不成立。第二,刚才说康熙临终前那个口谕,宣读口谕的时候,雍正没在场,因为雍正在天坛斋戒所要祭天,所以雍正没在场,但是就在这一天,雍亲王三次奉召到畅春园去见他父亲,上午八点钟左右,第一次见到他父亲。《清圣祖实录》有记载,康熙对雍亲王说,“朕病势日臻”,就是说我的病的情况逐渐见好,那这说明康熙这时候还不糊涂,还能说话,但是为什么没有告诉雍正说,你将来继我的位呀?有人说康熙保密,他跟七个儿子和尚书隆科多说了,怎么会跟继承人保密?不可能的。所以这些学者就说,康熙的这个谕旨是伪造的。
第三,就是刚才说那个康熙遗诏,在康熙54年的时候,康熙颁布一个诏书,很长。最后康熙说“此谕已备十年,若有遗诏,无非此言”。现在看到的这个康熙的遗诏,基本上是这个谕旨的文字。也有不同的意见。就是最后加了一句话,就是我们刚才说那句话:“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极,即皇帝位”。这些学者就提出来,你这个康熙遗诏应该是康熙死之前就做了,他要同意,可是康熙死的时候没有宣布。康熙13号故去了,16号才拿出来,那这中间你雍正做了手脚。所以这些学者认为康熙的这个遗诏,漏洞百出。怀疑前头那些文字是康熙的,后头关键这句话是雍正加上去的。
第四,雍正知道他继承皇位,不是因为他看到诏书,不是因为他看到遗诏,也不是因为他亲耳听到他父亲的口谕,他自己说,是舅舅隆科多口传给他的。在帝制时代,谁继承皇位是第一等大事,这么大的事情,隆科多没有当着诸大臣的面,也没有当着诸皇子的面,宣布康熙的遗诏,单独跟雍正一个人说,没有旁证。
第五,康熙死了之后。北京城九门戒严,亲王和皇子没有雍正的谕旨,任何人不许进入皇宫。就是康熙的儿子,到皇宫里吊唁他父亲的资格都受到了限制。所以这些学者说雍正这样做,说明他有鬼。
第六,皇十四子抚远大将军在西北,得到他父亲故去之后,急忙到北京奔丧,快到北京的时候,就向胤禛奏报,说我先贺新君登极,还是先吊唁皇父?在理呀,雍正怎么答复的呢?让他不能进城,让他到河北遵化景陵去守着,后来就把他的胞弟皇十四子从东陵弄到景山的寿皇殿囚禁起来。你要正大光明的继承皇位,用不着这样子,他父亲正式有遗诏,哪个兄弟可抗拒?不可能。
第七,雍正死了之后,他不埋在东陵,他埋在西陵。有人说,为什么雍正他不敢埋在清东陵呢?就是怕死了之后,他的灵魂不敢见他的祖父顺治和他的父亲康熙。第八,他继承皇位之后,对他的兄和弟进行了处理。从侧面说明他可能得位不正。第九,他继位之后,把帮助他继位出力最大的两个人,年羹尧和隆科多,都给杀了,杀人灭口,说明他得位不正。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理由,总之,改诏篡位说,就认为雍正篡改了康熙遗诏,篡夺了皇位。
没做过
康熙的儿子中 只有和赫舍里皇后的儿子 ——二皇子胤仍(那个字和视一个偏旁 不过我没打出来)做过太子 经过两废两立 康熙伤心了 不希望儿子们继续手足相残(推测) 所以 二废太子之后就没有再立过
至于雍正怎么当上皇帝的 有好几个版本 野史有称 康熙是雍正派人刺杀而死的 而不是正史说的那样
也有说 雍正是得到康熙传位 不过这种说法往往遭到质疑 因为当时 最得圣眷的是十四皇子胤祯 康熙快死的时候 十四正在西北打仗 这位大将军王 最后在雍正登基以后 被派去守皇陵 后来好像是病死的 (这里不大记得了)
不过 雍正也不然有过人之处的 也许就是因为这样 康熙才会传位于他
应该是第一次废太子的时候 八皇子胤稷 深的朝臣看好(有称他 长袖善舞 ) 所以朝臣纷纷向康熙推据这位爷当太子 康熙震怒 骂八皇子是贱人所生(八皇子的额娘卫氏 被贬到辛者库为奴 出身不够高贵) 然后还禁了八皇子的足 罚俸禄
相比于被打的出头鸟胤稷 四皇子胤稹 (也和“视”一个部首)也就是后来的雍正 则采取韬光养晦的计划 在畅春园亲自与福晋 下田耕种 此举深得康熙的心 对雍正也有了点改观 以前都批评他 深沉、喜怒不形于色...
再加上 康熙老的时候 十四虽然得康熙喜欢 并且在西北也建功立业 大将军王当得风生水起 手中有军权 但康熙也有年羹尧 说到政绩 雍正也不差 而且 他在京城 就近 不能说没道理 因为雍正也有野心 康熙也应该知道 所以与其说十四从西北回来的时候 老四与十四争夺(伏击)倒不如传位给他了 舟车劳顿的人于养精蓄锐且势均力敌的话 就又会有手足相残的事发生 而康熙已经对这九龙夺嫡的手段不陌生了
况且 我觉得千古一帝被儿子刺杀...并不能让我信服
一个人一个看法 也许你也可以秉着“历史是胜利者书写”、或“和雍正作对的王爷都被他驱逐的驱逐 监禁的监禁了”、“阿其那”、“黑塞斯”的观念觉得雍正 是使用不光彩的手段当上皇帝的
但是还是辨证的看待吧
雍正不是太子,据说当时所有皇子都想住的离皇上近一些,只有雍正攻于心计,住在离皇城很远的地方:(雍和宫),皇上觉得他很懂事,就比较看重他,最后成了皇帝
清世宗雍正帝(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姓爱新觉罗,名胤禛,康熙帝第四子。生于康熙十六年,卒于雍正十三年,死后葬于清西陵中的泰陵。雍正母为康熙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民间谣传雍正篡权,更改康熙帝遗诏而继承皇位。雍正在位时期,实行集权、火耗归公与反腐败等一系列政策,对康乾盛世的延续起了重大作用。
胤禛于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1678年12月13日)出生。康熙皇帝曾评价幼年的胤禛“喜怒不定”,后经胤禛请求,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撤此考语。早年胤禛曾随康熙巡历过四方。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夏,康熙第一次废太子胤礽。在推选新太子的过程中,胤禛支持复立胤礽,同时与皇八子胤禩也保持良好的关系。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复立胤礽为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再次废黜胤礽,自此不再立太子。争夺储位斗争转入暗处而更加激烈。胤禩因争夺意图过于明显而被康熙斥责疏远。胤禛表面不问时事,沉迷于佛道,自称“天下第一闲人”,与诸兄弟维持和气,暗中与年羹尧与隆科多交往,加强自己的势力集团。同时向父亲表现孝顺,且在治理黄河水患上取得自明初至清初最杰出政绩成就,赢得康熙的信任。康熙晚年胤禵得到赏识,任命其为大将军王出征西北,时人猜测是康熙心中的继承皇位人选。同时胤禛也屡次被差遣为代替康熙主持大祀。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年十一月初七(12月14日)康熙在畅春园患病,初九胤禛奉命代康熙进行冬至祭天,十一月十三(12月20日)康熙病亡。当时胤禛并不在场,由隆科多宣诏传位雍正。
雍正四十五岁即位,其即位经过至今也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对其继位之说有多个版本。“雍正夺嫡”和“太后下嫁”与“顺治出家”并称“清宫三大疑案”。清朝官方史记所说,1722年,清康熙六十一年冬,康熙皇帝病逝于北京畅春园内。之前,召七位皇子至病榻前(雍正不在其中,此时正代康熙在天坛祭天),由提督九门,卫戍京师的雍正的舅舅,理藩院尚书、步军统领隆科多传旨,皇四子胤禛即位,即雍正皇帝。《康熙遗诏》原文为:“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然而民间传闻康熙皇帝本意将皇位传给皇十四子胤禵,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将康熙遗诏中的“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而夺得皇位。但此传说有破绽,其中之一是当时清朝内宫事务一般用满文,因此康熙的遗诏一定的有满文版本,皇四子胤禛不可能以汉文的方式篡改满文的遗诏。其次,当时还没有简化汉字,应该是“於”而不是“于”,所以不应该出现可能被篡改的情况。再次,清朝文档应称“皇四子”或“皇十四子”,而不是直接称呼,因此更不会出现被修改还可读通的情况。
此外,一说康熙传位皇四子胤禛的用意是让胤禛的儿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在将来继承清朝的皇位。
还有种说法认为,康熙死的时候情况突然并没有指定继承人,雍正利用当时的自己的政治优势(他代父亲主持大祀),联络隆科多,并软硬兼施说服八阿哥同意拥护自己即位。属于在突发情况下巧妙利用政局的结果。
雍正继位后,对其兄弟手段颇为毒辣,用各种方式进行迫害。例如:皇位的竞争者之一康熙八子胤禩是非常优秀有才能的一位皇子,他最终被雍正皇帝责令改名为“阿其那”(满洲话的詈语acina、ekcin,意思等同于“丑八怪”);而康熙九子允禟,因同胤禩结党,被打为“塞思黑”(满洲话的詈语sesheri,意思是“讨人厌”)。他们即使向雍正上书,也要署名为“爱新觉罗阿其那”及“爱新觉罗塞思黑”。此二人还被雍正皇帝下旨从玉牒中除去。康熙十四子胤禵是雍正的同母兄弟。得知康熙驾崩后,从西宁抚远大将军任上赶回吊丧,雍正却不允许其进城,后又下旨令其在遵化看守康熙的景陵,对其监禁。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