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一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及答案

2024-12-29 01:43:1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以.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境内己知的最早人类是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
A.采集植物 B.猎取动物 C.制造工具 D.使用木棒
3.最早栽培水稻的是
A.山顶洞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北京人
4.夏朝的建立者是
A.桀 B.禹 C.启 D.盘庚
5.下列制度哪项不是西周时实行的
A.井田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6.灭亡商朝的是
A.周文王 B.周厉王 C.周平王 D.周武王
7.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8.我国用牛耕地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9.下列哪项不是齐桓公称霸的条件
A.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 B.齐国是东方富庶大国
C.运用“尊王攘夷”谋略 D.承认私田的合法性
10.战国时期是我国
A.奴隶社会的强盛时期 B.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C.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D.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
11.湖南在战国时期属
A.楚国 B.赵国 C.燕国 D.秦国
12.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是在
A.商朝 B.西周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13.下列各城中,哪一个不是冶铁中心
A.邯郸 B.临淄 C.宛 D.郢
14.我国做出的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是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时期
15.下列关于老子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姓李名耳 B.道家学派创始人
C.他的思想反映在<<道德经>>中 D.春秋时期鲁国人
16.下列那位思想家反对厚葬,提倡节俭
A.孟轲 B.荀况 C.墨翟 D.韩非
17.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字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甲骨文是商朝时的文字 B.金文又称钟鼎文或铭文
C.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D.秦朝把大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18.下列有关秦朝暴政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中央集权 B.刑法苛严 C.赋税繁多 D.徭役繁重
19.公元前206年,秦朝统治者向谁投降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
20.我国用煤作燃料炼铁,始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西汉
二.填空(每小题2分,共34分)
1.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_____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叫____石器时代。
2.被尊奉为华夏族祖先的是传说中的____和____。
3.公元前_____世纪,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建立
4.殷墟出土的_____是现今世界上己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出土的____,是青铜器的精品。
5.______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6.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的一项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是_______。
7.战国名医______采用的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流传下来的屈原的最著名的抒崐情长诗是《_________》。
8.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内出现了“__________”的局面。
9.秦国_______掌权后,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10.秦朝的万里长城西起_______,东到__________。
11.______年,刘邦称皇帝,建立汉朝。
12.西汉发明了新型播种工具_______。
三.连线(每组2分,共8分)
A.老马识途 E.刘邦
B.尝胆砺志 F.项羽
C.破釜沉舟 G.管仲
D.“约法三章” H.勾践
四.问答题(18分)
1.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一定要采纳我的呀

回答2: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20分)

下列说法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字母填在括号里

1.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元谋人 D.半坡人

2.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 )

A.印度 B.中国 C.埃及 D.伊拉克

3.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约生活在一万八千年以前 B.模样基本同现代人一样

C.使用骨针缝制衣服 D.已经会使用天然火,保存火种

4.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的劳动技能有( )

①磨光和钻孔技术②烧制陶器③人工取火④用耒耜开垦土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下面哪些发现与半坡原始居民有关?( )

①发现了粟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②发现了水稻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③发现了纺轮,证明已会纺线、织布、制衣④发现陶器上有一些刻画符号,可能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有( )

①稻②麦③黍④粟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我国原始农耕的出现与下列哪位神话传说的人物有关?( )

A.女娲 B.伏羲氏 C.神农氏 D.禹

8.已经出现贫富分化和私有财产的是( )

A.山顶洞人 B.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C.河姆渡氏族 D.半坡氏族

9.“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中的“轩辕”是指( )

A.蚩尤 B.舜 C.黄帝 D.炎帝

10.下面关于河姆渡出土文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出土的陶器上刻画有动植物图形,还出土了作为耳饰的玉器和骨哨

B.出土了色彩鲜丽的彩陶

C.出土了黑陶和白陶

D.出土的陶器上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可能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二、配伍选择(6分)

请将相应内容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A.会用骨针缝制衣服( )舜

B.生活简朴,克己爱民( )半坡原始居民

C.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尧

D.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 )山顶洞人

E.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禹

F.领导人民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河姆渡原始居民

三、判断辨析(8分)

下列说法是正确的请打“�”,是错误的请打“×”,并说明理由

1.会不会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

2.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

3.山顶洞人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氏族内部已经出现了贫富贵贱的差别。( )

4.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动地展现了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 )

5.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说明他们已过着定居生活。( )

6.从黄帝开始,推举部落联盟首领是按“禅让”的办法进行。( )

7.舜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

8.大汶口原始居民已经能制造黑陶和白陶。( )

四、识文物,学历史(6分)

下图中的文物是哪些古人类使用的?

① ② ③ ④ ⑤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

五、想一想(12分)

(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干栏式)木构长屋。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

——梅福根、吴礼贤主编《七千年前的奇迹》

(1)根据以上材料,“他们”应该属于哪里的原始居民?

(2)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创造这种干栏式的房屋?这种古老建筑形式今天还存在吗?

(3)假如让你回到当时,你会怎样度过一天的生活?

六、知史识图(18分)

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根据上图,说说黄帝对中华文明有哪些贡献?哪些考古实物可以验证其中的一些传说?

七、读史有感(15分)

一年、两年、三年……过去了。他由南方走到北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跑到太阳落山的地方,不顾风吹雨打,不怕艰险劳累,一直率领人们从事治水的艰苦劳动。经过13年,终于把洪渊填平了,河道疏通了,洪水由高处流入低处……一块块平原露出水面,人们又重新搬回了陆地,修房盖屋,垦荒种地,养牛牧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杨思华、陈鲁编著《画说中国历史》

(1)上述史料讲述的“他”是谁?

(2)你能说说有关“他”的故事吗?从“他”的故事中,你认为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优秀品质?

八、史海拾贝(15分)

尝试着像导游一样,向你的父母或亲朋好友详细介绍我国远古时代你所喜欢的一个传说或一个遗址或一件文物。

回答3:

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响: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②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各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其中最彻底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2)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二、百家争鸣:
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他是春秋时期的人。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
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教育——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D:温故而知新 ③文化——他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反对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再利用。这反映了他的可持续发展观。
2、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
3、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4、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著作是《韩非子》。
例: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
1)该材料是谁说的?答:是孔子
2)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答:是儒家
3)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有何影响?答: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在文化上有何贡献?答: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例:材料:“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
(1)体现了谁的主张?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思想?
答:体现了老子的主张。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朴素辩证的思想。
(2)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答:我认为有用。如:在解放战争中,装备人数上超过解放军的国民党军队最终是被打败了。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七上P5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四、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七上P51-52-53)
(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P52)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P53)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2、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例: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答: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3、全国推行郡县制;
4、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5、修筑了长城; 6、开凿了灵渠。
例:材料“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度、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1)上述引文是谁实施的?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是秦始皇实施的,主要措施有:实行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
(2)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答: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作用是: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五、评价秦始皇:
功: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封建皇帝。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意了全国的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过:秦始皇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去。第二年,农民起义爆发。
功过相比,秦始皇功大于过。

六、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七上P62-63)
1、政治: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P62)
2、经济: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P68)
3、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P63)
4、文化: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P63)
5、军事:多次反击匈奴,取得胜利;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西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P79、P82-83)
6、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七、西域都护的设置:(七上P77)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说明新疆地区在历史上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八、丝绸之路:(七上P78)
1、陆地: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引进西域的核桃、苜蓿、石榴、葡萄)
2、海上:从广东的港口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3、作用:沟通中西交通,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
4、历史价值: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富有创造力的精神;中西方友好、物质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有利于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有利于当今旅游事业的发展和考古工作的开展。

九、造纸术:(七上P81)
1、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的麻纸。
2、东汉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十、张衡(东汉)地动仪: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七上P82)

十一、司马迁与《史记》:(七上P88)
生活在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既是一部历史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著作。
例: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1) 这是谁说的?写在什么书上?答:司马迁;《史记》。
2) 他生活在什么朝代?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答:西汉。这句话是:人当然都有一死,但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却死得比鸿毛还轻。
3)这部书内容如何?答: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4)这部书地位如何?答:《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鲁迅怎样评价这部书?答:“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十二、赤壁之战:(七上P95-96)
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不敢轻易南下。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例:材料一:“曹操率大军南下,想消灭孙权、刘备统一天下,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打败曹军。”
材料二:引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这是描述的中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战役?答: 208年的赤壁之战。
2)你从他们的胜败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答:骄兵必败;团结就是力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要更详细的了解这次战役的情况,应从哪里去查询或查找资料?

十三、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七上P98)
(这是台湾与内地的最早记录。)

十四、北魏孝文帝改革: (七上P107)
1、背景:北方的统一和民族大融合。
2、政权:鲜卑族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后孝文帝迁都洛阳。
3、改革的内容——汉化政策:
即: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通汉婚、用汉律、学汉风。
4、作用: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十五、数学成就:(七上P110)祖冲之(南朝):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比欧洲早近1000年。

回答4:

1, 西周分封制→
实施分封制的意义有:⑴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⑵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⑶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社会历史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使奴隶制经济有了繁荣的基础。⑷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分封的作用是: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拓展了疆域。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崩溃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葵丘会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志着分封制崩溃。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

2,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商鞅于前361年在秦国实施的改革,对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目的:富国强兵
● 内容:Ⅰ,鼓励农民开垦荒地,重农抑商,惩罚懒惰;
Ⅱ,废除世袭特权,奖励军工;
Ⅲ,建立县制;
Ⅳ,编定户口。

3,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答:
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个通过武力手段统一全中国,并采取中央集权的人。
1、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秦朝一方面创设了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广郡县制;另一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及货币,销毁兵器,决通川防,广修驰道以及“焚书坑儒”等等。随着进一步北征匈奴、南服百越等措施的实行,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独裁国家形成。 另一方面,秦朝的统治极其残暴,无休止的兵役、徭役以及暴虐的刑罚,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特别是到秦二世当政时期,其统治更加黑暗。于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终于将秦朝推向灭亡之路。

2、历史影响

秦朝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以高压政治和残酷的刑法为主实行集权制度,从此将中华民族带入了两千多年血与泪的黑暗中。

4,汉武帝大统一→
政治:发布“推恩令”
经济:统一制造五铢钱,收回地方的盐铁经营权
作用:巩固了统一

回答5:

1, 西周分封制→
实施分封制的意义有:⑴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⑵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⑶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社会历史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使奴隶制经济有了繁荣的基础。⑷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分封的作用是: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拓展了疆域。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崩溃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葵丘会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志着分封制崩溃。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

2,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商鞅于前361年在秦国实施的改革,对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目的:富国强兵
● 内容:Ⅰ,鼓励农民开垦荒地,重农抑商,惩罚懒惰;
Ⅱ,废除世袭特权,奖励军工;
Ⅲ,建立县制;
Ⅳ,编定户口。

3,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答:
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个通过武力手段统一全中国,并采取中央集权的人。
1、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秦朝一方面创设了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广郡县制;另一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及货币,销毁兵器,决通川防,广修驰道以及“焚书坑儒”等等。随着进一步北征匈奴、南服百越等措施的实行,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独裁国家形成。 另一方面,秦朝的统治极其残暴,无休止的兵役、徭役以及暴虐的刑罚,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特别是到秦二世当政时期,其统治更加黑暗。于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终于将秦朝推向灭亡之路。

2、历史影响

秦朝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以高压政治和残酷的刑法为主实行集权制度,从此将中华民族带入了两千多年血与泪的黑暗中。

4,汉武帝大统一→
政治:发布“推恩令”
经济:统一制造五铢钱,收回地方的盐铁经营权
作用:巩固了统一

5.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因大量中国丝和丝织品多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促成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线——丝绸之路,(阳关以西、葱领以东,今新疆天山南北等地区统称西域),“丝绸之路”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PS,从当时的长安到敦煌,玉门关和阳关后分为2条路线.
一条到疏勒(新疆喀什)-大宛(中亚)-向北.
另一条到鄯善(新疆若羌)-于*(新疆和田)-葱岭(帕米尔高原)-安息(伊朗高原)

6,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1)、改革的背景:
面对民族融合的趋势,为了加强对各族人民的统治,北魏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的建议实行改革。
(2)、改革的主要内容。
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均田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形式。均田制把一些荒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对社会秩序的安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政治上:整顿吏治。有利于北魏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文化上: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清除了鲜卑族和汉族的隔阂,达到鲜卑族和汉族进一步融合的目的。
(3)、评价:
北魏孝文帝在这次改革中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他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锐意改革,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7,隋唐科举制度→
科举制诞生于隋朝。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的),始置进士科,这是科举制创立之始。(废除了以门第取士的九品中正制,代之以科举制,加强了皇权。)
唐代科举制的实施;
宋代科举制的发展;
辽、金、元科举制度的演化;
明清科举制的颓废……
~~囧~~
科举制度的废除
清光绪31年,即公元1905年,上谕废止科考。从公元605年隋炀帝大业元年设进士科开始,在中国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