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礼仪中,教堂是婚丧嫁娶的主要场所,毕竟西方国家教徒众多,而教堂作为教徒的活动场地,自然会将人生大事放在这里举行,不过相比较教堂婚礼的浪漫气息,摆放了棺木的教堂就会给人一种肃穆的感觉,虽然很多人都会担心教堂中的石棺会散发出尸臭的味道,其实能够在教堂摆放的棺木,里面的尸体都已经进行了风干处理。
众所周知,埃及的木乃伊是比较神奇的,虽然至今依然有很多保存尸体的技巧和工艺是我们所不掌握的,但只要经过了风干处理以后,辅以某些香料便可以长时间保存,因此如果在教堂中遇到了存有尸体的石棺,也不用担心会散发出令人作呕的尸臭味道,毕竟这方面的处理措施在历史上早就出现过。
当然,如果只是为了举行葬礼而摆放在教堂中的棺木,即便尸体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短短几天的时间内也不会有尸臭味出现,即便是酷暑难耐的炎炎夏日,只要做好降温措施就能够满足存放需求,其实这一点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比较了解的,毕竟我们国内的殡仪文化中,尸体火花之前同样会存放多日。
其实对于一些需要长时间存放的装有尸体的石棺来说,都会采用比较实用的处理尸体的方式,除了干尸这种形式之外,用白银作为外层材料,将尸体包裹起来,同样能够满足长时间保存的需求,所以说能够在教堂存放的尸体和石棺,都是经过专业方法处理的,甚至可以用工艺品来形容这样的处理方式。
我们都知道尸体的腐烂是一个微生物分解的过程,中间会产生氨气,二氧化硫和水,而这些气味都比较难闻,为了防止放在教堂石棺中的尸体腐烂的气味漫出来,主要是两种手段可以延缓和避免,一个是通过技术手段延缓尸体的分解,另一个是延缓气味的释放。
我们都知道,再好的密封也无法绝对不溢出,因为分子之间是有空隙的,从物理学角度讲,如果时间足够长,气体还是能从石棺中溢出的,这一点无需置疑,而延缓尸体的腐烂,是一个抑制无氧环境就可以了,我们都知道生物死掉后,首先是从血液中开始分解,因为这里的氧气消耗殆尽后,里面的厌氧微生物便开始活动,其实我们活的生物体内都有这种微生物,一旦身体出现缺氧的时候,出现腐烂的原因就是这些厌氧微生物开始大量繁殖,所以有人说,生物死掉后,才开始进入另一种生命的延续,就是这个意思,这些微生物的最终目标是把生物体分解成游离态的各种元素,达到真正的回归自然。
微生物分解也是有条件的,就是温度、湿度、弱光,如果这两个条件不合适,分解速度会慢很多,那么通过改变尸体的周边环境,就可以达到这个效果,比如在棺木中放置大量的石灰,就可以让尸体快速脱水,这样微生物就很难进行分解,还有一个就是温度,我们知道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范围比较窄,教堂中的温度都比较低,所以这也是导致其分解缓慢的一个原因,当然在棺木中,由于采用全封闭,是不会有光线进入的。
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弱光,可以延缓它的分解速度,也就是气体释放的速度要低很多,接下来就是如何保证它缓慢地从棺木中释放出来,这就要从棺木的材料上动脑筋。
教堂里的棺木一般采用整体特殊石材打磨,由于是一个整体,这样做出来的不仅没有任何缝隙,在棺盖接口的部位再密封住,打造一个近乎与外界隔绝的环境,即使有气体能够出来,那个量也是非常小的。
其实我们经常会从一些老人身上闻到气味,以为老人不讲卫生,其实不是的,由于上了年纪,人体的很多毛细血管坏事,这样在身体的局部就开始出现这些厌氧微生物,它们已经开始工作,导致人身体会有比较难闻的气味,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由于摄取过多的蛋白质,如果胃肠道吸收不彻底也会出现这样的显现,在肠道中进行分解,然后通过废弃的形式释放出来,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氨气和二氧化硫,只要不是量特别大,一般是没有太大的影响。
是因为石匠们会用松香、石膏以及其它一些材料封住石棺的缝隙。这样一来,臭味就不会从缝隙中散发出来了。后期封住缝隙只是防止尸臭漫出棺木的主要原因,还有就是前期的一些准备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尸体的腐烂进度。
欧洲很多身份尊贵的人,都是葬于教堂下面的墓室。首先,所有欧洲国家都是政教合一的国家。在一些国家中,国王通常是兼职教宗、大主教或红衣主教的。由于他的社会地位极高,所以在他们死后是会被埋葬在教堂下面的墓室里。
为了不让尸臭漫出石棺,石匠们在前期和后期都花费了不少的功夫。在历史中,石棺是由石灰岩制成的,石灰岩可以更好地吸收尸体所发出的臭味和液体,所以这可能也是其中的一个缘由。尸体中的硫化物不能直接与碳酸钙产生化学反应,但可以与石灰岩产生碳酸氢钙反应,这样就能够对抑制气味产生很好的效果。这些石匠们因为职业的缘故,每年都会接触到许多高度腐烂的尸体。
据他们回忆,一个人死后,由于蛋白质的腐败和尸体的腐败,氨气混合着硫化氢的气味就形成了一股恶臭味。这种味道是他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记忆非常深刻。闻到这种气味后,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干呕,但却真的很难描述的清楚。
在棺材盖上后,石匠们将会用松香、石膏等一些材质将石棺的缝隙给封住。这样一来,别说气味了,就连一只蚂蚁都不可能再爬到石棺里面去了。从那以后,石棺内的尸体即便会发臭,但气味也不会被散发出来了。由此可见,石匠们真的在防止尸臭漫出来这方面花费了很多心思与功夫。
欧洲教堂的石棺能防腐,是出于政治、宗教、占星术以及药物学的某些知识综合而成。
首先,欧洲诸国都是政教合一的国家,一些国家常常由国王兼职教宗、大主教或红衣主教,由于身份尊崇,这些国王死后就葬于教堂下面的墓室,因为中世纪的人们认为,教堂是距离上帝最近的地方。。
按基督的传统认知,教堂作为上帝驻扎在人间的办事处,更能沐浴上帝的恩泽,所以埋葬于这里自然就更接近上帝,想当然的,也就更容易步入天堂。
然而这时候问题来了,教堂毕竟空间有限,而且国王也是肉身凡胎、血肉之躯,他们的尸体也会腐烂变质,如何防止尸臭蔓延呢?
道理其实很简单,其实就是密封完好,辅之以药物。
首先,国王所用的石棺通常都是整块石头雕琢而成,只有盖子是活的。
在国王的尸体放入石棺之前,石棺内要经过硫磺熏(祛除屏蔽所谓“魔鬼的鼻息”)、大蒜法阵(防止所谓“吸血鬼”“僵尸”之类不死生物的觊觎),以及“圣器光环庇佑”(其实就是用金银材质的十字架在石棺内布置所谓的结界防护)
在教堂中会供奉一些圣徒的不朽干尸,这些干尸有装在石棺中的,也有装在水晶棺中的,但其中的相似点是这些用来见证上帝神迹的不朽圣身,大多数时候是经过处理的,并不是真的因为上帝的力量才不会烂成骨头。通常这些尸体会被做成干尸,或者由白银覆盖(换句话说就是有个尸体芯的白银雕像)等等,甚至还有许多干脆就是用蜡像代替了原本的尸身来糊弄人,所以自然这些教堂内部供奉的高度加工的尸体也不会散发出尸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