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否会造成空间扭曲

2025-01-01 07:21:4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通俗点: 1时间的流逝是否会造成空间扭曲? 回答:是由广义相对论提出的引力效应~我们的宇宙时空由于物质的引力作用而扭曲~反过来物质也运动在扭曲的时空里~
2爱因斯坦所说的因质量而发生的空间扭曲是指什么呢?不太好想象3维能在时空中怎样扭曲,只能想象在四维空间中扭曲。将一个四维球沿第四维坐标匀速通过原点,那么它在三维中将显示为一个从点开始变大的球,半径按正弦变化,到最大后变小。可以说这个最大球的半径就是四维球的半径。而如果把一个人拿出这个三维空间,那么相信不会是这样渐变,而是突变。另外我猜想宇宙是一个四维球面,这是从地球表面是三维球面联想出去的。这样宇宙即是有界而无限的。我不相信宇宙是无边无界的,因为那不美了,所以相信它在高一维的空间里是有界的。我猜想可以以此解释哈博现象,当然我说猜想,不要批斗我。
按能量守恒,第四维中同样有引力场等,所以应该不能用它来解释引力的产生(和前面矛盾了,前面是为了吸引你们),因此还是要用时空来解释。但是我觉得三维世界的时空不要叫四维时空吧,虽然是三个空间维加一个时间维,总觉得不好。所以就把爱因斯坦那个时空叫做三维时空嘛,三维中的时空,嘿嘿,那么二维中的时空叫二维时空。如果空间本来就是二维的,那它也有时间维,也有相对论吧,所以我认为相对论这种在三维中成立的,可以推广到任何维度~可用归纳法证明。
这里说的四维空间,看来只可以“可能”求出宇宙尺度和宇宙扩张,但我想我们可以把蛋黄取出来而不打破蛋壳吧~~~
3空间是事件发生的场所。
  没有空间事件就没有发生的地方,在没有空间的情况下,即使存在物质,物质之间也没有办法发生相互影响,没有相互影响就不会产生事件,不产生事件一切存在都不会被感知,为此说空间是事件发生的场所。
  事件可以在空间中移动。事件可以从一个空间区域转移到另一个空间区域,同一类事件可能在广泛的空间区域内发生。我们平时观察到一切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区域,物体可以从一个空间区域转移到另一个空间区域。为此我们说事件可以在空间中移动。
  由这件事可推知:空间不是无限可分的,物体在空间中移动必须经过连续的基本空间点。物体在空间中移动必须经过连续的每一个基本空间点,如果空间是无限可分的,基本空间点则是无穷小,因此无论怎么给物体加速,物体都不能从无穷小移动到一个具体的哪怕是非常微小的一个单位,为此物体在空间中根本无法移动;如果物体在空间中移动不必经过连续的每一个基本空间点,也就是说物体在空间中可以跳跃前进,如果是那样,我们将经常发现一个物体从某个空间区域突然消失了,同时又从另一个空间区域出线的现象,但目前我们没有观察到这样的现象,为此说物体在空间中移动必需连续经过基本空间点,而基本空间点不是无限可分的。
  还可推知事件在空间中移动不消耗任何功。物体从一个空间点转移到另一个空间点时,只是物体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此时只是描述物体宇宙属性的一个参数发生了变化而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能量不会因这一参数变化而发生任何改变。形象的说空间就有如我们平时给物体的坐标,当物体运动时,坐标不断发生变化,但只要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物体都不会有任何能量损失。
  还可推知事件在空间中移动需要消耗时间。空间中最基本的单位一定非常小,可能比我们已知的任何基本粒子都小n个数量级。任何空间中的存在在空间中移动时,构成这个存在的最小粒子都会从一个基本空间单位转移到另一个相邻的基本空间单位,但这种转移总是伴随着观察者自身的时间流逝。
  还可推知基本粒子不是空间基本单位振动产生的。如果基本粒子是空间基本单位的振动产生的。空间个基本粒子之间一定存在力的作用,如果空间基本粒子不存在力的作用,基本粒子就不会振动,而是一个基本粒子会碰撞其它基本单位,弹性碰撞后把动量完全传递给下一基本单位而其自身将停止运动,各基本单位间如散沙一样,这样的空间是不可理解的。如果空间基本单位之间存在力的作用,空间基本单位将不能较远的移动自己的位置,只能在自己位置附近作振动。由于各基本单位都受周围基本单位影响,为此基本单位的振动将在基本单位之间作用力的作用下很快消失,为此断定肯定不能是空间基本单位的振动产生了基本粒子。空间基本单位只能是均匀的,各空间基本单位之间不存在作用力,就像人为构造的坐标系一样。很像我们玩的三维游戏,游戏中的人物、物品都有自己的三维坐标位置,如果我们赋予游戏中的人物以自我感知的能力,这些人物就会像我们一样把周围看到的触摸到的一切当作他们的宇宙。我们编制的游戏中物体接触后的效果,我们编制的时间流逝速度,就是他们的宇宙法则,他们在这个宇宙中也会成长也会死亡,也会有爱情,也会观察他们的宇宙也会总结规律。
  时间描述了事件的变化。
  我们知道是变化导致了时间的概念,那么变化有没有方向呢?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变化产生的原因说起。为什么物质会产生变化呢?放久了的食物为什么会变坏呢?岩石为什么会风化呢?陨铁为什么会存在了几十亿年呢?在此我们就仔细分析一下产生以上变化的原因。食物为什么会变坏呢?原来食物中有细菌,细菌在适合的环境下会生长,当然细菌生长使用的原料就包含食物。于是我们发现,食物一点点发生了变化,开始出现了霉斑,最后整个食物表面完全被霉菌占据了,看起来和原来的食物已经完全不同了,此时我们认为食物已经完全变质,它不再适合我们人类了。刚才我们是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来审视的食物变质事件,下面我们从食物自身的角度来审视这一过程。新鲜的食物就如一个出生的人,刚开始食物身上只有一两个细菌,后来越来越多,最后食物已经不是食物,食物死亡了。食物从出生到死亡的时间是可以估算的,可是这个时间会随环境变化而出现较大的不同,为此我认为处在不同环境中的物质对时间的概念是不一样的。我们平常喜欢用秒,分,小时来描述我们的时间,可对于我们观察的那些个体,这些概念的意义是我们规定的时间单位中会发生多少影响该个体存在的事件(对外辐射多少,吸收多少,积累到何时会发生个体性质改变)。在同样环境下,同种个体的寿命是大致相当的。但不同环境中,寿命会受到很大影响。如果把之前我们提到的食物放到冰箱里,就会大大减慢它的变质速度,从而使它的存在寿命得到延长。因为观察者规定的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影响两个体寿命的事件概率不一样。可观察者对个体没有实际意义,为此说对处在不同环境下的同种个体而言时间的流逝速度是不一样的。远古时期太阳系存在的环境可能与现在太阳系存在的环境有很大差异,以现在太阳系内各种原子物理反应为基础推断远古时期的实际反应情况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也可以说我们估计的太阳寿命可能不是很正确,也许存在较大误差。以上可以看出,时间具有相对性,对于每个个体的时间而言,时间描述的是个体的变化,寿命描述的是个体变化的程度。一般来说个体都要经历 产生-生长-成熟-衰老-死亡 这样的过程。从根本上说这一过程就是个体性质转变的过程,个体从一种性质转变为另一种性质,生长-成熟-衰老这几个过程实际上是量变的不同阶段。个体死亡后,新个体在此基础上产生,死亡就是产生。既然时间描述了个体的变化过程,但个体哪种变化是正的变化,哪种变化是负的变化呢?如果说生长过程是正变化,衰老过程是负变化,那个体的一生就要经历正负两种时间,总时间是零。我趋向于认为,时间只是描述个体的变化,没有方向性,虽然一般来说,变化总是有规律可循,一般个体也总是按规律发生变化,但如果调整个体的存在环境,变化规律就有可能变化,甚至变化后的规律可能与原规律相反。

回答2:

很权威的答案,希望拜读:《时间简史》 (英——史蒂芬·霍金)
空间和时间

我们现在关于物体运动的观念来自于伽利略和牛顿。在他们之前,人们相信亚
里士多德,他说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并且只在受到力或冲击作用时才运动。
这样,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更快,因为它受到更大的力将其拉向地球。
亚里士多德的传统观点还以为,人们用纯粹思维可以找出制约宇宙的定律:不
必要用观测去检验它。所以,伽利略是第一个想看看不同重量的物体是否确实以不
同速度下落的人。据说,伽利略从比萨斜塔上将重物落下,从而证明了亚里士多德
的信念是错的。这故事几乎不可能是真的,但是伽利略的确做了一些等同的事——
将不同重量的球从光滑的斜面上滚下。这情况类似于重物的垂直下落,只是因为速
度小而更容易观察而已。伽利略的测量指出,不管物体的重量是多少,其速度增加
的速率是一样的。 例如,在一个沿水平方向每走10米即下降1米的斜面上,你释放
一个球,则1秒钟后球的速度为每秒1米,2秒钟后为每秒2米等等,而不管这个球有
多重。当然,一个铅锤比一片羽毛下落得更快,那是因为空气对羽毛的阻力引起的。
如果一个人释放两个不遭受任何空气阻力的物体,例如两个不同的铅锤,它们则以
同样速度下降。
伽利略的测量被牛顿用来作为他的运动定律的基础。在伽利略的实验中,当物
体从斜坡上滚下时,它一直受到不变的外力(它的重量),其效应是它被恒定地加
速。这表明,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是像原先想像的那样,仅仅
使之运动。同时,它还意味着,只要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它就会以同样的速度
保持直线运动。这个思想是第一次被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明白
地叙述出来,并被称为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受力时发生的现象则由牛顿第二定律所
给出:物体被加速或改变其速度时,其改变率与所受外力成比例。(例如,如果力
加倍, 则加速度也将加倍。 )物体的质量(或物质的量)越大,则加速度越小,
(以同样的力作用于具有两倍质量的物体则只产生一半的加速度。)小汽车可提供
一个熟知的例子,发动机的功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但是小汽车越重,则对同样
的发动机加速度越小。
除了他的运动定律,牛顿还发现了描述引力的定律: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
其引力大小与每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这样,如果其中一个物体(例如A)的质量
加倍, 则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加倍。这是你能预料得到的,因为新的物体A可看成
两个具有原先质量的物体, 每一个用原先的力来吸引物体B,所以A和B之间的总力
加倍。 其中一个物体质量大到原先的2倍,另一物体大到3倍,则引力就大到6倍。
现在人们可以看到, 何以落体总以同样的速率下降:具有2倍重量的物体受到将其
拉下的2倍的引力, 但它的质量也大到两倍。按照牛顿第二定律,这两个效应刚好
互相抵消,所以在所有情形下加速度是同样的。
牛顿引力定律还告诉我们,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远,则引力越小。牛顿引力定律
讲,一个恒星的引力只是一个类似恒星在距离小一半时的引力的4分之1。这个定律
极其精确地预言了地球、月亮和其他行星的轨道。如果这定律变为恒星的万有引力
随距离减小得比这还快,则行星轨道不再是椭圆的,它们就会以螺旋线的形状盘旋
到太阳上去。如果引力减小得更慢,则远处恒星的引力将会超过地球的引力。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牛顿观念的巨大差别在于,亚里士多德相信存在一个
优越的静止状态,任何没有受到外力和冲击的物体都采取这种状态。特别是他以为
地球是静止的。但是从牛顿定律引出,并不存在一个静止的唯一标准。人们可以讲,
物体A静止而物体B以不变的速度相对于物体A运动, 或物体B静止而物体A运动,这
两种讲法是等价的。例如,我们暂时将地球的自转和它绕太阳的公转置之一旁,则
可以讲地球是静止的,一列火车以每小时90英哩的速度向北前进,或火车是静止的,
而地球以每小时90英哩的速度向南运动。如果一个人在火车上以运动的物体做实验,
所有牛顿定律都成立。例如,在火车上打乓乒球,将会发现,正如在铁轨边上一张
台桌上一样,乓乒球服从牛顿定律,所以无法得知是火车还是地球在运动。
缺乏静止的绝对的标准表明,人们不能决定在不同时间发生的两个事件是否发
生在空间的同一位置。例如,假定在火车上我们的乓乒球直上直下地弹跳,在一秒
钟前后两次撞到桌面上的同一处。在铁轨上的人来看,这两次弹跳发生在大约相距
100米的不同的位置, 因为在这两回弹跳的间隔时间里,火车已在铁轨上走了这么
远。这样,绝对静止的不存在意味着,不能像亚里士多德相信的那样,给事件指定
一个绝对的空间的位置。事件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对于在火车上和铁轨上的
人来讲是不同的,所以没有理由以为一个人的处境比他人更优越。
牛顿对绝对位置或被称为绝对空间的不存在感到非常忧虑,因为这和他的绝对
上帝的观念不一致。事实上,即使绝对空间的不存在被隐含在他的定律中,他也拒
绝接受。因为这个非理性的信仰,他受到许多人的严厉批评,最有名的是贝克莱主
教,他是一个相信所有的物质实体、空间和时间都是虚妄的哲学家。当人们将贝克
莱的见解告诉著名的约翰逊博士时, 他用脚尖踢到一块大石头上, 并大声地说:
“我要这样驳斥它!”
亚里士多德和牛顿都相信绝对时间。也就是说,他们相信人们可以毫不含糊地
测量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只要用好的钟,不管谁去测量,这个时间都是一样
的。时间相对于空间是完全分开并独立的。这就是大部份人当作常识的观点。然而,
我们必须改变这种关于空间和时间的观念。虽然这种显而易见的常识可以很好地对
付运动甚慢的诸如苹果、行星的问题,但在处理以光速或接近光速运动的物体时却
根本无效。
光以有限但非常高的速度传播的这一事实,由丹麦的天文学家欧尔·克里斯琴
森·罗麦于1676年第一次发现。他观察到,木星的月亮不是以等时间间隔从木星背
后出来,不像如果月亮以不变速度绕木星运动时人们所预料的那样。当地球和木星
都绕着太阳公转时,它们之间的距离在变化着。罗麦注意到我们离木星越’远则木
星的月食出现得越晚。他的论点是,因为当我们离开更远时,光从木星月亮那儿要
花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我们这儿。然而,他测量到的木星到地球的距离变化不是非
常准确,所以他的光速的数值为每秒140000英哩,而现在的值为每秒186000英哩。
尽管如此,罗麦不仅证明了光以有限速度运动,并且测量了光速,他的成就是卓越
的——要知道,这一切都是在牛顿发表《数学原理》之前11年进行的。
直到1865年,当英国的物理学家詹姆士·马克斯韦成功地将当时用以描述电力
和磁力的部分理论统一起来以后,才有了光传播的真正的理论。马克斯韦方程预言,
在合并的电磁场中可以存在波动的微扰,它们以固定的速度,正如池塘水面上的涟
漪那样运动。 如果这些波的波长(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为1米或更长一些,这就
是我们所谓的无线电波。更短波长的波被称做微波(几个厘米)或红外线(长于万
分之一厘米)。可见光的波长在百万分之40到百万分之80厘米之间。更短的波长被
称为紫外线、X射线和伽玛射线。
马克斯韦理论预言,无线电波或光波应以某一固定的速度运动。但是牛顿理论
已经摆脱了绝对静止的观念,所以如果假定光是以固定的速度传播,人们必须说清
这固定的速度是相对于何物来测量的。这样人们提出,甚至在“真空”中也存在着
一种无所不在的称为“以太”的物体。正如声波在空气中一样,光波应该通过这以
太传播,所以光速应是相对于以太而言。相对于以太运动的不同观察者,应看到光
以不同的速度冲他们而来,但是光对以太的速度是不变的。特别是当地球穿过以太
绕太阳公转时,在地球通过以太运动的方向测量的光速(当我们对光源运动时)应
该大于在与运动垂直方向测量的光速(当我们不对光源运动时)。1887年,阿尔贝
特·麦克尔逊(后来成为美国第一个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和爱德华·莫雷在克里
夫兰的卡思应用科学学校进行了非常仔细的实验。他们将在地球运动方向以及垂直
于此方向的光速进行比较,使他们大为惊奇的是,他们发现这两个光速完全一样!
在1887年到1905年之间,人们曾经好几次企图去解释麦克尔逊——莫雷实验。
最著名者为荷兰物理学家亨得利克·罗洛兹,他是依据相对于以太运动的物体的收
缩和钟变慢的机制。然而,一位迄至当时还不知名的瑞士专利局的职员阿尔贝特·
爱因斯坦,在1905年的一篇著名的论文中指出,只要人们愿意抛弃绝对时间的观念
的话,整个以太的观念则是多余的。几个星期之后,一位法国最重要的数学家亨利
·彭加勒也提出类似的观点。爱因斯坦的论证比彭加勒的论证更接近物理,因为后
者将此考虑为数学问题。通常这个新理论是归功于爱因斯坦,但彭加勒的名字在其
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个被称之为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是,不管观察者以任何速度作自由运动,相对
于他们而言,科学定律都应该是一样的。这对牛顿的运动定律当然是对的,但是现
在这个观念被扩展到包括马克斯韦理论和光速:不管观察者运动多快,他们应测量
到一样的光速。这简单的观念有一些非凡的结论。可能最著名者莫过于质量和能量
的等价,这可用爱因斯坦著名的方程E=mc^2来表达(这儿E是能量,m是质量,c是
光速),以及没有任何东西能运动得比光还快的定律。由于能量和质量的等价,物
体由于它的运动所具的能量应该加到它的质量上面去。换言之,要加速它将变得更
为困难。这个效应只有当物体以接近于光速的速度运动时才有实际的意义。例如,
以10%光速运动的物体的质量只比原先增加了0.5%, 而以90%光速运动的物体,
其质量变得比正常质量的2倍还多。 当一个物体接近光速时,它的质量上升得越来
越快,它需要越来越多的能量才能进一步加速上去。实际上它永远不可能达到光速,
因为那时质量会变成无限大,而由质量能量等价原理,这就需要无限大的能量才能
做到。由于这个原因,相对论限制任何正常的物体永远以低于光速的速度运动。只
有光或其他没有内禀质量的波才能以光速运动。
相对论的一个同等卓越的成果是,它变革了我们对空间和时间的观念。在牛顿
理论中,如果有一光脉冲从一处发到另一处,(由于时间是绝对的)不同的观测者
对这个过程所花的时间不会有异议,但是他们不会在光走过的距离这一点上取得一
致的意见(因为空间不是绝对的)。由于光速等于这距离除以所花的时间,不同的
观察者就测量到不同的光速。另一方面,在相对论中,所有的观察者必须在光是以
多快的速度运动上取得一致意见。然而,他们在光走过多远的距离上不能取得一致
意见。所以现在他们对光要花多少时间上也不会取得一致意见。(无论如何,光所
花的时间正是用光速——这一点所有的观察者都是一致的——去除光所走的距离—
—这一点对他们来说是不一致的。)总之,相对论终结了绝对时间的观念!这样,
每个观察者都有以自己所携带的钟测量的时间,而不同观察者携带的同样的钟的读
数不必要一致。

回答3:

空间和时间是两种事物,它们互不干扰,就好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之间不发生反应一样。所以时间的流逝不会造成空间扭曲。
空间的扭曲是大质量天体的强大引力造成的,你正好说反了,不是扭曲造成力,而是力造成扭曲。
时间流逝不存在力。(这是唯物主义者的看法,唯心主义者则认为有力在推动时间的流逝。)
空间和时间都不是物质。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的表现。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存在方式,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表现。

回答4:

一,会,我认为,时间和空间是有联系的可变量,更改其中一个,会造成体系的失衡,产生空间或时间扭曲。
二,物理体系里有四种力:引力 电磁力 强核力 弱核力 应该是引力
三,空间扭曲会产生力,但根据E=mc*c来说,力的产生跟质量和光速平方关系应更大一些。
四,时间流逝存在力。
五,我认为(个人观点)光的运动和时间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时间是描述光的运动的众多物理量的一个,所以时间流逝存在力
六,时间 空间都是物质 时间是描述光的运动的,空间是力场,都是由力构成的,而且力非常强,再根据E=mc*c,可以认为,他们存在这质量
在下对于物理的理解,仅限于此,若要更深一步,应该找从事专项研究的高人。不能透彻的解释,十分抱歉

回答5:

1、时间的流逝对空间不会有任何影响。

2、造成空间扭曲的是大质量天体的引力,引力透镜就是这个原理。

3、空间扭曲只是一种物理光学现象,是引力造成的,但不是它产生了力。

4、时间流逝不存在任何力的因素。

时间和空间都不能以物质来定义。时间是一维性的,只会朝一个方向流逝,你不用去考虑这个方向是东南西北或上下左右,总之是线性的,并且永远不会回头,不会倒流。

时间只是人类自己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便于理解世间万物的演变,它不是一个具体的实物,因为它不占用任何空间,没有质量没有体积,也没有能量;但是它不能独立于空间之外而存在,没有空间,时间也毫无意义。

时间之所以有意义,是相对于该空间内的物质演变而言。假设有一个绝对真空的盒子(当然只存在于理论上),里面没有任何东西,那么在盒子里面来说,是没有时间这个概念的,什么都没有,时间有何意义呢。但如果盒子里有哪怕是一个原子,就有时间概念了,因为原子会运动,运动就会产生轨迹,这个轨迹再小也会产生距离,衡量运动距离的标尺就是时间。所以时间是从宇宙大爆炸开始产生的,大爆炸之间没有空间,固然也不存在时间。

时间的存在不能脱离空间,但空间却可以相对独立于时间而存在,比如那个真空的盒子就是个例子。而如果空间里的物质完全静止,没有任何运动和变化,那也是没有时间概念的。这个大概就是静止力场,有空间却没有时间。这种情况只存在于理论推测中,目前尚未证实。

我的理解很浅薄,如果楼主感兴趣,可以来天文吧或相关科学类贴吧逛逛,有不少专业的爱好者对这方面很熟悉,相信你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