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Hamlet Prince of Denmark、《奥赛罗》Othello The Moor of Venice、《李尔王》Macbeth、《麦克白》King Lear。
1、《哈》剧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回国奔丧,父王鬼魂诉冤,嘱其报仇。王子装疯,安排“戏中戏”,证实了新王杀兄的罪行。错杀大臣后,王子被打发出国,他洞察新王阴谋,中途折回。新王备下毒酒毒剑,挑唆大臣之子与王子决斗,欲置之于死地,最后三人同归于尽,母后也误饮毒酒而死。
2、《奥》剧写的是威尼斯大将、摩尔人奥赛罗与元老之女苔丝狄蒙娜倾心相爱,冲破家庭阻力结为夫妻并一同出征。旗官伊阿古,因个人私怨而设计诬陷台丝狄蒙娜有私情。奥赛罗轻信中计,亲手将妻子掐死,最后真相大白,奥赛罗悔恨交加,拔剑自刎。
3、《李》剧叙述不列颠王李尔将国土全分给了花言巧语的两个大女儿,而将秉性耿直的小女儿远嫁法国。最终遭到长女次女百般虐待,流落荒野,疯癫而死。
4、《麦》剧写苏格兰大将麦克白受女巫诱惑,在野心和夫人的驱使下,杀君自立,后终日被噩梦纠缠,神思恍惚。其妻也发狂自杀而死。最后王子率兵讨伐,麦克白兵败而死。
扩展资料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他在约二十余年内共写了三十七部戏剧,内容多取材于历史记载、小说、老戏等材料。
最能代表莎士比亚艺术成就的是他的悲剧创作,在1601~1607年间是,莎士比亚创造出了最为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这四大悲剧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一、悲壮的色彩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莎士比亚的悲剧专写“高贵”的英雄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的毁灭。
在《哈姆莱特》,主人公哈姆莱特是位高贵的王子,他是上流社会的中的优秀分子。但是老国王的死,使哈姆莱特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他面临着一切普通人所会经历的苦难,家庭的支离破碎,母亲的背弃,和失去的爱情。
《奥赛罗》中的奥赛罗是一位品格高尚的黑人大将。他以自己的英雄事迹和富有传奇色彩的生活吸引了贵族小姐苔丝狄蒙娜。相爱的婚姻本应美满,但是奸恶的旗官伊阿古却故意激发出奥赛罗的嫉妒,亲手杀死了心爱的妻子,得知真相后,悔恨不已,也以自杀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李尔王》的主人公李尔是一位英格兰国王,他的国土分封计划让他失去了最心爱也是对他最真诚的小女儿科迪利娅,本想在另外两个女儿那里安享天年的李尔却被女儿们无情的抛弃。在暴风雨中他醒悟、悔过,怀抱身亡的小女儿在狱中自杀了。
二、情节的丰富性与生动性
恩格斯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认为“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完美融合”。
以《哈姆莱特》为例,情节的丰富性在于:构思了三条为父复仇的线索。哈姆莱特的父亲被他的叔父克劳迪斯用奸计杀死,还迎娶了他的母亲。通过父亲的鬼魂知道一切的哈姆莱特走上了复仇的道路,最终与他的叔父同归于尽,这形成了《哈姆莱特》的主要线索。
第二条线索是雷欧提斯为父亲波洛涅斯复仇的故事。大臣波洛涅斯在执行克劳迪斯的命令偷听哈姆莱特与王后的对话时被哈姆莱特一剑刺死,他的妹妹奥菲利亚因受不了打击发疯最终溺水而死,这一切让身为儿子与兄长的雷欧提斯疯狂,他发誓要为父亲为妹妹报仇,最终也以死亡终结。
最后一条线索是福丁布拉斯的复仇为线索,如果说雷欧提斯的复仇是为了尽孝道,那么福丁布拉斯的复仇也许可以理解为为了争得骑士荣誉。
因为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的复仇让福丁布拉斯不用有任何行动便继承了丹麦王国,最终故事以哈姆莱特、雷欧提斯等人的死亡与福丁布拉斯继承王位的悲剧收尾。
三、悲喜结合的艺术风格
莎士比亚的悲剧中包含着喜剧因素,他没有把悲喜截然分开,而是在不损害悲剧基调的原则下把他们结合起来,严肃中又有诙谐,以喜衬悲。
例如《哈姆莱特》中第五幕的第一场“墓地”,小丑们之间的对话揭示了现实中人的生存环境,小丑说:“对了,你说的有理。有财有势的人,就是要投河上吊,比起他们同教的基督徒来说也可以格外通融,世上的事情真是太不公平!”
《麦克白》中“看门人”一场也有所体现。看门人在开门时的独白:“敲,敲,敲!谁在那儿?哼,一定是个什么英国的裁缝,活着的时候给人裁条法国紧身裤还要偷料子,所以给下到地狱里来了,进来吧,裁缝,你可以在这儿烤你的鹅肉。”
这些情节让血腥恐怖、阴森压抑的悲剧也蒙上了喜剧的氛围。
四、意象丰富
这四部著名悲剧中都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哈姆莱特》中主要运用了“疾病”这一意象,如戏剧第一幕的第五场中:“它一进入我的身体里,我全身光滑的皮肤上便立刻发生无数疱疹,像害着癞病似的满布着可怜的鳞片。”
《麦克白》是也一部由多个意象编织的悲剧,第一幕的第四场中麦克白的独白:“星星啊,收起你们的火焰!不要让光亮照见我的黑暗幽深的欲望。眼睛啊,看着这双吧,凡它做出的你都要敢于面对!”
当象征着邪恶的狰狞和恐怖的“血”出现时,麦克白的内心已经被野心与欲念所控制了。在第二幕第二场中,他看着自己的手,质疑“大洋里所有的水,能够洗净我手上的血迹吗?不恐怕我这一手的血,到要把一碧无垠的海水染成一片殷红呢”。
《李尔王》中“暴风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第三幕第二场李尔在暴风雨中的独白:“吹吧,吹吧!吹破你的脸颊,猛烈地吹吧!你瀑布一样的倾盆大雨,尽管倒泄下来,直到淹没我们教堂的尖顶和房上的风信标把!”
暴风雨在剧中既是毁灭性的力量又是建设性的力量,暴风雨有净化李尔心灵的作用,帮助李尔看清事情的真实面目。
莎士比亚给世人留下了三十七部戏剧、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和三四首长诗,尤其是他的悲剧带给我们的是生活的智慧。
其中蕴含着独特的哲学思考,给很多旧题材注入了新颖、深刻的内容,让人们对人生对社会进行深入的思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文学历史上永远有了一个“莎士比亚时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威廉·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伟大的英国文学家。在其作品中,Hamlet( 哈姆雷特)、Othello(奥瑟罗)、King Lear(李尔王)、Macbeth(马克白),又被誉为 莎翁的「四大悲剧」
成书时间:1601-1606年
特色之处: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社会恶势力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及理想的破灭。
作家其人其文:
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作家,“英国戏剧之
父”。出生于商人家庭,少年时就读于当地文法学校,爱好戏剧、诗歌。后因家道中落而辍学,20岁赴伦敦谋生。在剧院打过杂差、当过马夫。1590年,他成为雇用演员,开始舞台和戏剧创作生涯。后成为剧团股东,巡回演出。其间结识了一些青年贵族和大学生,受到古代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1590-1612年间,莎士比亚创作成就辉煌,共作戏剧37部,叙事长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卷(154首)。1608年左右,获世袭绅士身份,荣归故里,直至终年。莎士比亚全部作品的基本思想是人文主义或称人道主义。其最高成就在于戏剧,按内容可分为历史剧、悲剧、喜剧三大类。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6至17世纪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莎剧以生动曲折的情节著称于世,构思壮阔,内容丰富,多采用多线索结构,将各种戏剧因素自然结合。其人物都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总以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显示自己的特色。语言丰富多彩、清新隽永,既富有哲理,又带有浓郁的诗意。他的创作集中地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学成就。
内容梗概: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包括《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是其悲剧作品中最著名的四部。故事均取自欧洲的历史传说。《哈》剧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回国奔丧,父王鬼魂诉冤,嘱其报仇。王子装疯,安排“戏中戏”,证实了新王杀兄的罪行。错杀大臣后,王子被打发出国,他洞察新王阴谋,中途折回。新王备下毒酒毒剑,挑唆大臣之子与王子决斗,欲置之于死地,最后三人同归于尽,母后也误饮毒酒而死。《奥》剧写的是威尼斯大将、摩尔人奥赛罗与元老之女苔丝狄蒙娜倾心相爱,冲破家庭阻力结为夫妻并一同出征。旗官伊阿古,因个人私怨而设计诬陷台丝狄蒙娜有私情。奥赛罗轻信中计,亲手将妻子掐死,最后真相大白,奥赛罗悔恨交加,拔剑自刎。《李》剧叙述不列颠王李尔将国土全分给了花言巧语的两个大女儿,而将秉性耿直的小女儿远嫁法国。最终遭到长女次女百般虐待,流落荒野,疯癫而死。《麦》剧写苏格兰大将麦克白受女巫诱惑,在野心和夫人的驱使下,杀君自立,后终日被噩梦纠缠,神思恍惚。其妻也发狂自杀而死。最后王子率兵讨伐,麦克白兵败而死。
莎士比亚的悲剧主要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理想的破灭。人文主义理想和现实社会恶势之间的矛盾构成戏剧冲突。剧中塑造了一批具有人文主义理想下面的人物,描写他们与恶势力进行的悲剧斗争、毁灭及其道义力量。如哈姆雷特就是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惨痛的变故使他所珍视的理想全部破灭,为父报仇、重整乾坤又使他感到任务艰难,因而忧郁、犹豫,陷入深刻的思索。在艺术上,悲剧是莎剧中成就最高的。首先,多线索手法的运用体现了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如《哈》剧中安排三条复仇线索,以王子复仇为主线,另两条线索穿插糅合其间。《李》剧中也有两条平行交错的线索。其次,人物形象鲜明,作者善于深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其性格更丰满深刻。如哈姆雷特的著名独白,富有哲理性。麦克白杀人后精神崩溃的过程更是刻画得细腻真切。此外,作者还善于渲染气氛,营造悲剧性的氛围,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如《麦》剧中夜与血的形象贯穿始终,阴森恐怖。《李》剧中暴雨荒原一场,激烈哀愤……凡此种种,都使莎士比亚悲剧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名篇。
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 (英:Hamlet)、《奥赛罗》(英:Othello)、《李尔王》(英:King Lear)、《麦克白》(英:Mac Beth)。
Hamlet, Prince of Denmark(哈姆雷特)
Othello,The Moor of Venice(奥塞罗)
Macbeth(麦克白)
King Lear(李尔王)
Hamlet, Prince of Denmark(哈姆雷特)
Othello,The Moor of Venice(奥塞罗)
Macbeth(麦克白)
King Lear(李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