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千里马不是不停的嘶叫,也许伯乐就听不到,它也就成不了千里马。
2、如果千里马在主人的皮鞭下被驯服了,失去了千里马的个性,它也成不了千里马。
3、如果不是瘦骨嶙峋,甚至带着病样,也不可能被伯乐以很小的代价就买走了。(反过来说就是也离开不了那个囚禁它的地方)
4、尽管伯乐发现它是匹千里马的坯子,但如果没有伯乐的调教,它仍然成不了千里马。
5、如果在原主人家里就被发现是千里马,那么到了真正伯乐那里可能就什么也不是了。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干好。
千里马与伯乐词语出处选自于《战国策·楚策四》,这则千里马遇伯乐的故事是汗明见春申君时所引用的,意寓是要用这个故事向君主阐明这样一个道理:当政者要想得到真正的人才,就不仅要善于发现人才和恰当地使用人才,还要用伯乐爱护千里马那种特殊的感情去理解和珍惜人才。
表达千里马与伯乐原文节选自《战国策·楚策四》这篇文章其中之一的段落部分章节:
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而不能上。伯乐遇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幕之。骥于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千里马与伯乐译文:
千里马老了,驾着装盐的车爬太行山。它的蹄子僵直了,膝盖折断了,尾巴被浸湿,皮肤也溃烂了,口水洒到了地上,汗水满身流淌。被鞭打着爬到山路的中间,再也上不去了。
伯乐遇到了它,从车上跳下来,抱住它痛哭,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给它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叹了一口气,又昂起头高声嘶叫,那声音直上云天,发出金石相撞一般的响亮声音,这是为什么呢?他知道伯乐是自己的知己啊。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不知道。, ?,,?,?
伯乐寻找千里马的故事:有一天,伯乐在街上行走,路过一个深宅大院,突然听到一声清脆的嘶鸣声,伯乐一听声音就知道是匹千里马的叫声,于是到了院子里,告诉主人马厩中有千里马,主人很高兴,就把自己认为是千里马的那些马牵出来让伯乐看,结果伯乐都否定了。
最后主人把所有的马都牵了出来,伯乐仍没有看到千里马。伯乐问主人:“真的全部的马都在在这里吗?”主人想了想说“后院还有一匹病马”。伯乐说牵来看看。于是下人把那匹病马牵了出来。只见那匹马真是瘦骨嶙峋,而且身上还有很多伤。主人告诉伯乐说“这匹马最不听话,驮东西不愿驮,而且吃的也多,普通的缰绳还老栓不住它”伯乐说“是不是它不听话你们就打它,不给它吃的,所以成了现在的样子?”主人回答是。伯乐说“既然没有千里马,就把这匹马卖给我吧”于是,伯乐花了很少的价钱就买下了这匹马。
回到家里,经过伯乐的精心的饲养和合理的驯服,这批病马成了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真正的千里马。
读完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到几点启示:
1、如果千里马不是不停的嘶叫,也许伯乐就听不到,它也就成不了千里马。
2、如果千里马在主人的皮鞭下被驯服了,失去了千里马的个性,它也成不了千里马。
3、如果不是瘦骨嶙峋,甚至带着病样,也不可能被伯乐以很小的代价就买走了。(反过来说就是也离开不了那个囚禁它的地方)
4、尽管伯乐发现它是匹千里马的坯子,但如果没有伯乐的调教,它仍然成不了千里马。
5、如果在原主人家里就被发现是千里马,那么到了真正伯乐那里可能就什么也不是了。
所以,千里马好找,伯乐难寻的话是不正确的。
什么叫千里马?伯乐说你是千里马你才是千里马,即使你就是千里马,伯乐说你就不是,即使你真的能跑千里,伯乐也说你不是,那你还不是千里马。
伯乐是谁?伯乐是善于寻找千里马的人。
那么到底是先有了伯乐还是现有了千里马?就像到底是先有了蛋还是先有了鸡的道理一样,很难说的清楚。
所以,千里马也好,伯乐也好,如果你不是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而是想让别人主动发现你的长处,那,好像真的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