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多少年

2025-02-01 13:02:1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将近2400年的历史。中国封建社会是从战国时期,也就是从公元前475年到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这一段时期。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社会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扩展资料:

封建社会形式如下:

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根本即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在西方,所有土地属于国王,国王把土地封给贵族、功臣,贵族又把自己土地的一部分封给亲信。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地主占有土地,赶走原来的土地所有者,然后把土地租佃给这些无地农民,由农民自行开发与耕种,缴纳地租。中国封建社会里,农民们名义上有独立的人身,但实际由于各种原因,农民根本没有自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封建社会

回答2:

中国封建社会:从中国古代战国时代中期开始,到清朝后期(鸦片战争前)结束的历史时期,其起止年限为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840年。

狭义上指分封制的社会结构,这种提法最早是指西欧中世纪的国家结构,中国夏商周先秦时期也存在类似的制度;广义上的封建社会则是由马克思定义的,指的是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为经济基础的社会形态,中世纪的欧洲和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840年的中国就是这种社会形态。

扩展资料:

中国封建社会特点:

1、经济上,封建地主制经济,耕作方式上,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政治上,高度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文化上,儒家文化占统治地位。

4、社会结构上,封建宗法家族制度是基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封建社会 (中国战国至清的社会形态)

回答3:

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1365年。中国封建社会是指从中国古代战国时代中期开始,到清朝后期(鸦片战争前)结束的历史时期,其起止年限为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840年。

扩展资料:

封建制度是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社会政治制度。唐代柳宗元在《封建论》文中认为:“封建非圣人之意也,势也。”柳翼谋认为,由封建制而入郡县制,“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是固国家形式之进化,抑亦其时思想之进化也”。

封建社会发展成为一国政府体系统一治理的完全大一统社会,可说是社会进化(包括产业、商业、科技、交通、军事、行政、思想等发展)的必然结果。封建社会变为大一统社会,世袭贵族和全民阶级制度被取消,代之以官僚选拔和行政制度,确立了广大人民之间的平等原则;而基层民间自治机制,仍得以延续发展;在中央则采用君主集权制,直至民国。

回答4:

封建社会按照我国传统的史学研究认为是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到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朝,成立中华民国。将近2400年的历史。战国时期的开始时间现在一般认为是公元前475年开始的,
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又各有不同的理解和思考。有的认为某一时期的这个事件是重大的,有的认为那个事件是重大的,且各有足以支撑自己观点的理由和依据。对于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的认定就属于这种情况。但是在某一时期,由于各种原因——主要是权威人士的权威论证,有时是为了便于陈述问题,又往往可以有个倾向于一致的意见和看法。如:新中国以来,对于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的倾向性看法是,东周(公元前770年——前221年)分两个时期,春秋在前,战国在后,其时间分界在公元前475年。持这一观点的有如下的一些重要著作和材料:
1,人民出版社1976年7月版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其著早先还有版本)
2,人民出版社1972年9月版沫若著《奴隶制时代》:“春秋战国之交,即公元前475年。”
3,人民出版社1893年3月版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其著早先还有出版):“《史记》将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6年——应为前475年)定为战国历史的开端,从这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4,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版徐大同等编著《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是指周平王东迁洛阳时起,到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历史阶段。”
5,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7月天津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简史》编写组《中国简史》:“前770年,周平王把王都东迁到洛邑,周朝从此称为东周。东周包括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自前770年到前476年的大约三百年间,称为春秋时期。”并“注:《春秋》原是鲁国史书的名称。该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后世把这一段历史称作春秋时期。现为叙述方便,又把春秋时期的具体时间调整为前770年——前476年》。”(本注同《中国史稿》之注)
6,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一册:“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7,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8月版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主编《〈中国历史〉第一册教学辅导》:“要求学生记住:东周建立,其前期称‘春秋’,后期称‘战国’。”(述“春秋”、“战国”的时间段同教科书。)
8,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冯克诚等主编《中国通史全编》:“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公元前476年(《史记•周本纪》为478年)周敬王卒的中国历史时期,因鲁史《春秋》记录了这一段历史而得名。”“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以前的中国历史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前人称之为战国。前人也把春秋、战国合称东周。”
持上述观点的理由也基本上一致:1,春秋是奴隶社会性质。2,根据《史记•六国年表》关于春秋战国的起始时间。
肯定有人会问:公元前475年究竟出了什么重要事件,大家都把它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分界时间?
既然诸家都根据《史记》立言,那就来看看司马迁的说法。《史记•六国年表序》:“田常杀简公而相齐,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三国终之而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又说:“秦既得志,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独有《秦记》;又不载月日,其文略不具。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着……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讫二世。”
上述所引的第一段话,说的是如下历史事件:
公元前481年,齐国大夫田常杀死国君齐简公,取得齐国大权,天下无人来管。所以晋国的“篡臣贼子”们在夺取晋国权利的道路上越来越肆无忌惮,终于由六卿分权逐渐演化为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卿灭智氏瓜分其地,三分国权。晋国国君名存实亡,以至于公元前403年韩赵魏终于取得周天子的承认,立为诸侯而各其国。田氏也终于于公元前386年得周天子承认,立为诸侯,沿用齐国国号。
在那个“贼臣篡子滋起”(司马迁语)的年代,显然还有许多类似的事件。司马迁所举的是他认为的最严重、最重大的两件事。这两件事发生的时间段是公元前481年到前386年,那么,他为何把春秋战国的分界选在前476年和前475年之间呢?司马迁是这样说的:他是在天下史籍被秦始皇烧光的情况下,凭秦国的有年而无月无日的历史记载,继《春秋》所记历史的时间之后,选择周元王元年(前475年)作为开始来记叙“六国时事”的。

回答5:

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将近2400年的历史。

封建社会总的时期,史学研究认为是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到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朝,成立中华民国。

拓展资料:

封建社会: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常用的学术名词。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封建社会”是指地主或领主占有土地并剥削农民或农奴的社会形态,西方学者的“封建社会”指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是一种国家管理“制度”而不是一种“社会”,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参考资料:封建社会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