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佛的人发菩萨心救一切众生,救了一切众生,但心中不应存有“这一切众生是我救”的念头。如果思想上有“我灭度一切众生“的想法则是著四相,著于六尘粗物,有求佛果之心了。
这句话也从另一个层面上重申了佛法义理,众生本自如如,众生本就是佛,也必定会成佛,生佛是平等的,又哪来谁救谁,谁灭度谁的问题呢。
打个比方:
一个人做了一件好事,如果他在事前、事中、事后,曾经有过“我要做一件好事”、“我在做一件好事”、“我做了一件好事”,这样的想法,说明他的心里或多或少还残留着通过做好事这件事来求个什么、得个什么的念头。这不是菩萨境界。
一个人做了一件好事,在这一过程中完全没有“我做好事”这样的想法,甚至根本就没把这件事当成是一件好事来看待,只是做了他该做的事。事后,完全不去记住这件事,做了就做了,心中一概不留,只是件应该做的事而已。这才是菩萨境界。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灭度一切众生是菩提心的愿力,但即使任何一件善事也好,做过了,就结束了,不存在了,把它忘了,就当没做过,否则的话,菩萨就不会法力无边。这段话其实很好理解,用简单的话说:以菩萨心布施,虚怀若谷。)
这个问题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述:
1,从毕竟空的法理上一切众生都是由于自性生起无明分别妄想颠倒执着等心所映现出来的,本无实质也就是"众生本来无生哪来的这么多地众生呢"你真的能够说有"胎湿卵化四大合和集无蕴 而生的那个众生吗,要是认为他有的话那么等到四大分散的时候,那个众生在哪里呢?所以佛说度众生是能够给众生提供方便教化是自性本体能够发挥的作用,但是不能因为这一点就认为真有一个实在有的众生之相.
2,众生之一切烦恼也是由于自性生起无明分别妄想颠倒执着等心所映现出来的,
既然那个烦恼没有自性,不曾真的生过又能用什么办法找到他把他消灭干净呢这不是自欺吗,俗话说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更何况连那个问题都不真实自己尚且不能认真又怎么依靠外力来解决呢,佛要是真有这个本事的话,我不用这么费劲修行了直接叫佛众生带到净土就好了,不是很荒唐吗.阿弥陀佛
尽心办事,但求心安,所做一切,不求回报。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若以为自己有好大的功德,便是着相了。
「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
你问众生,如果有佛存在,佛说不是众生。
把众生渡完了,都渡到哪里了?
成佛了?
佛还用渡吗?
都是佛了,还渡什么?
众生都是佛
佛都是众生。
说他是众生,其实他不是众生,名字罢了。
经是念的。不是参的。
是念给别人的。
最后,解决这个问题有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