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子于嗣子的区别?

养子于嗣子的区别在哪?
2025-01-28 19:35:3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1、养子只有被动继承权而嗣子有主动继承权。

承继人称为嗣子或“过继子”,立嗣人称为嗣父母或“过继父母”。嗣子与嗣父母之间发生拟制血亲关系。嗣子取得嫡子的法律地位,有继承宗祧、继承遗产的权利。 而养子只是依法形成收养关系的养子与养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

2、血缘关系

嗣子释义为有继承权的嫡子的自称。在中国封建宗法家族制度下,男子无子者可以选定同宗辈分相当的男性为嗣子,以传宗接代、承继祖业,此即为立嗣或“过继”。

而养子系收养而非亲生的儿子;养子与抚养人之间不存在血缘关系;孤儿、弃婴(儿)、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儿子等可以依法通过收养成为他人的养子。

扩展资料:

在古代男子无子者可以选定同宗辈分相当的男性为嗣子,以传宗接代、承继祖业,此即为立嗣或“过继”。承继人称为嗣子或“过继子”,立嗣人称为嗣父母或“过继父母”。嗣子与嗣父母之间发生拟制血亲关系。嗣子取得嫡子的法律地位,有继承遗产的权利。

过继一般选兄弟的儿子作为继子的居多,远一些的也很多,还有嗣孙、嗣重孙的,在过去都要立下文书。在古代,由于男尊女卑,“过继”的多是“儿子”,称为“嗣子”,当然也过继女儿,称为“嗣女”,甚少。

祧子中的祧字,可以通俗理解为挑,肩挑两头,一子两祧。祧子在族谱和现实生活中,使用就没有嗣子那么官方,这个是不需要官方认可的。但祧子在人员关系上,也基本上是亲兄弟之间,就是让嫡亲血侄做后,给自己养老。

以前一夫多妻的时代,祧子是可以娶两房夫人的,既自己亲父这边一房夫人,承祧的伯父或者叔这边也可以娶一房夫人,所生后代分别沿袭两家的血脉。也有多祧的情况存在,即可以承祧两房以上。

兼祧的目的是为了承继香火后代,实际上允许一夫多妻制的合法存在。祧子与嗣子最大的区别在于:承祧后,不必与亲生父亲断绝关系,也不必一定叫自己的伯或者叔为父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养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嗣子

回答2:

  古代养子于嗣子的区别?
  在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下,立嗣是收养的一种特殊形式。择立嗣子目的在于继承宗祧。只有男子无子才能立嗣,也只有同宗辈分相当的男性成员才能被立为嗣子。被继承人生前可以立嗣,死后,其妻或其父母等尊长也可代其立嗣。嗣子取得嫡子身份和继承家产的权利,地位远较其他养子为高。中国早期的封建法律严禁收养异姓男子,唐律始规定可以收养3岁以下被遗弃的异姓小儿,但异姓养子不得立为嗣子。

  资料
  http://www1.chkd.cnki.net/kns50/XSearch.aspx?KeyWord=%E6%94%B6%E5%85%BB
  现代

  养子有继承权,嗣子没有继承权

  嗣子”(“过继子”)没有继承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嗣子”的形成情况相当复杂,群众对这种已经沿袭千百年的封建宗法继承的遗俗一时还难彻底改变,因此对于作为民间习惯的“嗣子”继承权还要根据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以及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①对于那种在被继承人生前已经建立过继关系,并且“嗣子”与被继承人在一起共同生活,或者彼此间确实存在着赡养或抚养关系,已经形成事实上收养关系的,可以把“嗣子”作为养子对待,承认他对被继承人的继承权。但这时“嗣子”不是以“过继子”的身份继承,而是作为养子女继承。

  ②对于那种表面上在被继承人生前已经过继,但并没有在一起共同生活,或者与被继承人没有形成事实上的赡养与抚养关系的“嗣子”,不能承认他对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权。

  ③对于那种在被继承人死后,纯粹为继承宗祧,传宗接代或者借“立嗣”为由企图占据被继承人遗产而由宗族老辈及其他人立的“嗣子”,或者只是给被继承人“披麻戴孝”、“打幡摔盆”、“主持丧事”的人,法律都不承认他们的继承权。

  http://www.ronglaw.cn/archives/79

回答3:

  养子
  系收养而非亲生的儿子;养子与抚养人之间不存在血缘关系;依法形成收养关系的养子与养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同于亲生子与生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孤儿、弃婴(儿)、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儿子等可以依法通过收养成为他人的养子。

  嗣子的解释
  1.有继承权的嫡子的自称。

  2.作为继承人的嫡长子的称谓。后来,泛指嫡长子。
  3.称呼过继者。
  4.过继者的自称。
  5.日本各棋家对预定继承人的称呼。也称迹目。

回答4:

养子和养父可以没有任何关系
嗣子是父亲的同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