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动症,也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综合征,以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不自主抽动伴喉部异常发音及猥秽语言为特征的综合症侯群。特征是患儿频繁挤眉、眨眼、皱鼻子、噘嘴、摇头、耸肩、扭颈、喉中不自主发出异常声音,似清嗓子或干咳声,少数患儿有控制不住的骂人、说脏话。症状轻重常有波动,感冒发烧或精神紧张可诱发和加重,其中约半数患儿伴有多动症。日久则影响记忆力,使学习落后,严重者因干扰课堂秩序而被迫停学。
本病多发于儿童,以4—7岁发病者最多见,12—16岁仍有发作,发病比例男多于女,约为3:1—4:1。根据临床观察,女孩发病比男孩早,治疗见效较男孩慢。
抽动症病程长,反复发作,少数至青春期自行缓解,大部分渐加重,如不及时治疗,症状可延续至成人,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与大脑基底神经节发育及其功能障碍有关。精神因素、遗传因素、胚胎发育、脑部感染等均有一定影响。
抽动—秽语综合征以肌肉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特点多以快速的几组肌肉抽动同时出现。眼部肌肉抽动 表现为眨眼、斜眼、扬眉、皱眉、翻白眼、凝视等;
面部肌肉抽动 表现为咧嘴、噘嘴、缩鼻、扮怪相等;
颈部肌肉抽动 表现为点头;、摇头、挺脖子、耸肩等
上肢抽动 表现为甩手、举臂、扭臂、搓手指、握拳;
下肢抽动 表现为抖腿、踢腿、踮脚、旋转、甚至跪姿走路、步态异常等;
躯干部肌肉抽动则为挺胸、扭腰、身体扭转、腹肌抽动不容易被家长发现;
喉部发声抽动表现为异常发音,如干咳声、清嗓声、吼叫声,或随地吐唾沫,或口吃、语节、重音不当,或不自主的秽语、骂人、说脏话等
其他行为异常 可有重复、刻板的语言和动作,强迫性行为,刺戳动作、冲动性触摸动作,甚至模仿别人、猬亵举动或控制不住的下流动作;也可能发生自伤或伤人行为,如撞头、反复咬破嘴唇、咬铅笔、吮指头、挖破皮肤、破坏物品、侵犯别人等。
以上各组症状,有人同时出现,有人时先有一组症状,一段时间后换一组或加一组症状。抽动发作时意识清楚,用意识可以短暂控制,入睡后抽动消失,性情紧张时加重。以上各组症状,有人同时出现,有人是先有一组症状,一段时间后换一组或加一组症状。抽动发作时意识清楚,用意识可以短暂控制,想让孩子多吃些高蛋白、高热量食品及补品强化食品,而其中的防腐剂、添加剂、调味剂容易导致孩子兴奋、烦躁不安,如果在治疗当中进食上述食品也会使病情加重。
抽动症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精神因素:患儿大多性格内向,精神紧张,学习压力过大等,易造成心理压抑。
家庭因素:父母关系紧张,经常争吵并拿孩子不断受到惊吓。
感染因素:不少患儿经常感冒发烧,从而导致症状加重。
饮食因素:现在的家长总是想让孩子多吃一些高蛋白、高热量食品及补品、强化食品,而其中的防腐剂、添加剂、调味剂容易导致孩子兴奋、烦躁不安。如果在治疗当中进食上述食品也会使病情加重。
父母因素:孩子患病,责任在父母。如果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严,管教方式简单生硬,孩子背负着沉重的压力,整天提心吊胆,患病的机会就大大增加。
哪些孩子容易患上抽动症?
从年龄讲,孩子及少年期多发,大部分5—12岁发病,90%在10岁以前第一次发病。
性别方面 男孩明显多于女孩。
围产因素 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认识到早产、难产、剖腹产儿多患此病。其中以剖腹产儿最多见。
个性方面 性格内向,行为异常,胆小,性情执拗,人格发育不全的孩子亦多见。
遗传因素 家庭中有类似病史,或与精神、行为异常,有血缘关系的人易被遗传而发病。
近年来,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不断增多,西医早在1825年就有本病的记载,中医在清朝《续名医类案》中也有了关于病的具体描述,说明中西医认识本病的百余年历史,但长期以来,医者和病家对该病都未引起足够重视。本病的发展有一个从轻—重,由单一症状—复杂症状的演变过程。发病初期,症状单一而轻微,一般仅有眨眼,这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或仅有轻微的点头、挤眉、皱鼻,或仅有轻微的清微的清嗓声。
本病发生机理与家长要求太严,对孩子期望过高,管教方式太生硬,造成孩子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抑有重要关联。因此在疾病初期,家长若能警觉到家庭因素,立刻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改变管教方式,让孩子的心情宽松下来,多数患儿,根本不用药物治疗,就能自行恢复、不治而愈,而实际上大多数家长采取了两种错误做法:一种认为是孩子的小毛病,严加管教,打几顿就好了;一种认为是目前孩子不懂事,长大就好。结果都不采取积极措施,失去了自愈机会,导致病情日渐 加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重者周身严重抽动,喉中发出尖叫怪声,呈惶恐不安状,无法坚持读书、写字而被迫辍学。
病情较重且持续时间较长的,就不可能自愈了,必须依靠药物治疗。大量临床资料分析认为:病程越短,病情越轻,越容易治愈;反之,病之越重,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加以调理。另外,坚持正确治疗是治愈的根本保证。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重视改善家庭气氛,给孩子多一点关爱和温暖,多点表扬和鼓励,消除紧张、惊吓、压抑、自卑等心理伤害,尽量让孩子心情舒畅,这是尽快治愈疾病不可缺少的条件。
抽动症所忌的饮食
忌:本病患儿不宜常食煎炸类食品如方便面、涮羊肉、烤羊肉串等,也不宜多吃油腻香甜类食物和生冷食品。
忌:本病患儿不宜常食煎炸类食品如方便面、涮羊肉、烤羊肉串等,也不宜多吃油腻香甜类食物和生冷食品。煎炸类食品易伤阴动火,方便面类食品所含添加剂、防腐剂有损于大脑功能,肥甘厚味易酿生痰浊,生冷食品易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失常。 均对病情不利,故应忌之。另外,饮料中也含有损害大脑功能的物质,不宜常喝,尤其是不能代替水天天饮用。
目前西药治疗抽动症的情况如何?
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均为控制症状,进行病因治疗的尚无报道。神经阻滞多巴胺受体,从而控制抽搐等症状,其中最常用的药物是氟哌啶醇、泰必利。但其相应副作用较明显,如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动作缓慢、肌张力增强、张口困难等,严重者可影响继续治疗,同时服用安坦可减少副作用。吩噻嗪类药物如奋乃静疗效亦可,有人认为症状控制及病情稳定方面不如前两药。抑制多巴胺合成及消耗多巴胺作用的药物四苯嗪在部分病人亦有较好效果,但副作用也很明显。
总之,西药作用于神经递质及受体,控制症状较快,因药理作用无选择性,在控制症状的同时亦有明显控制正常肌群的副作用。部分病人因副作用突出或无法抵消,只好中断治疗,影响了本病的治疗和预后。
中医治疗抽动症有哪些优势?
中医按整体观及辩证论原则对本病进行病因、病理及症候分型,参照阴阳五行、营卫气血、舌脉象等制定治疗原则,有目的地选择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推拿、耳穴、经络疗法等。在控制症状的同时,改善患儿体质,祛除病因,如忧郁所致的患儿应辅以舒肝解郁法,使患儿的性格变得开朗,做到治疗方案因人而异,治疗过程当中根据病情变化随变化随时调整药物,症状控制后可用扶正因本法以巩固疗效,减少复发,但中药汤剂口感较差,孩子无法长时间接受,影响治疗效果。一般中成药为治疗本病较为理想的口服剂型。也可选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推广的单味中药有效万分浓缩提纯颗粒之新型配方进行临症加减。
总之,中医治疗抽动症无毒副作用,要充分发挥中医整体优势,通过调整阴阳,增强体质,标本兼治,减少复发,学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明天。
楼上的回答非常值得参考,不过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断标准还是比较高的,您也不必太过着急,有几个问题同时需要明确,明确之后才能采用针对性方法:
一、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持续了多久了?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如何?可以跟孩子沟通一下他做这样动作时候的感受,到底孩子有没有有意识的感受到自己的动作?您会感觉他是不由自主的,但同时孩子自己的感受也要去了解一下。因为有多发性抽动症有多发性、无意识、频繁发生的特点;
二、多发性抽动症的孩子多伴随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而且会常常想着一件事,就是我们所说的强迫思维,尤其是让他们感到紧张的事(比如,老师批评,见到这个老师之前或上这个老师的课之前都会有类似的动作频繁发生),或是一件让我们觉得不可理解的事(比如,担心发生车祸等),当他开始描述这件事情的时候,也会发生相应动作,您可以了解一下孩子是否有这种情况;
三、回想一下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出现之前是否发生什么刺激性事件,比如说受过惊吓、受过严厉的打骂、学习压力大、生活环境变化等。您也可以回想一下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前后有没有曾经发生过强烈的情绪波动,这种情况如有发生过,那孩子的抽动就是心因性的可能比较大,多给孩子些安慰,多跟孩子沟通,多问孩子些问题,让他能够表达出来,也会缓解这样的症状;
如果您发现孩子情况具有一、二、中提到的无意识、多发性、频繁性、且伴随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尤其是过去不说脏话的孩子开始讲脏话,而且次情况发生距今已经满三个月且持续发生,您就要引起重视了;就真的可能是多发性抽动症,您需要带孩子及早就诊,因为多发性抽动症的预后还是较好的,不会带来太大影响;如果持续半年至一年,就会不同程度地干扰损害孩子的认知功能并且影响孩子的适应社会能力;如果以上的情况可以排除,您就需要给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理解,找出让他感到紧张和有压力的原因,跟他一起应对,同时避免训斥、批评,因为这样并不是孩子故意的,是他控制不了的,精神紧张解除了,这种现象自然也会有所减轻。
愿您孩子的这种情况尽快得到解决,健康快乐成长!
请问您小孩现在好了吗?我儿子今年十岁,也出现了这样的症状
有什么病吧?
没办法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