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挨打和没被挨打的孩子,长大后性格差异有什么?

2024-11-23 21:06:0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中国家长的教育方式与外国家长的教育完全不同。中国家长,尤其是老一辈家长,总是时刻保持父母亲的威严,不会和孩子沟通,遇到事情就会打孩子。“总挨打”的孩子心里会觉得非常不平衡,有的孩子在内心深处会有阴影,成为不愿触及的伤痛。在家庭中,总挨打的孩子,长大后的性格和不被挨打的孩子的性格会有天壤之别。那么,总挨打的孩子会有什么问题?



1、性格方面的差异

经常挨打的孩子,性格会非常暴躁。如果孩子犯错,家长不问缘由,上来就暴打一顿,孩子虽然行为上不反抗,但是内心却对父母很有成见。长此以往,孩子的内心发展会不平衡,他们以后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反应也是通过暴力解决问题,不会采用沟通或者交流的方式和平解决争端。家长的行为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家长对待孩子不要抬手就打,而是尝试多多沟通,多多交流,冷静而又平和地处理问题。家长性格非常温柔的话,孩子也不会太暴躁,会变得更加理性、更有责任感。因此,家长要摒弃“不修理孩子不成才”的错误观念。


2、心理承受能力的差距

随着社会的发展,来自方方面面的竞争越来越多,孩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前段时间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大学生,因作弊被老师发现,而选择轻生、自杀的事件。让人不禁感慨,现在的孩子真是太“弱不禁风”了,承受风险的能力太差。校方发出的声明很客观,老师抓作弊的学生没有错,老师的天职就是教师育人,如果孩子作弊还不制止,那么教育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许多大学生或高中生遇到问题会选择结束生命,他们没有处理问题的能力,心理也没有承受压力的能力。遇到问题告诉家长,可能又要免不了家长的一顿毒打,孩子可能会选择自己承受,久而久之,心理防线就会崩塌。当然,如果家长过于溺爱孩子,从不使用暴力,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会很难承受。


3、孩子会有暴力倾向

孩子如果经常被父母打,他们长大后也会采用暴力的方式对待身边的一切事物。甚至对自己的妻子或丈夫也会有暴力倾向,当然,以后对自己的孩子也会是棍棒教育,对自己的父母也会比较暴力,没有孝敬的心。


4、亲子关系紧张

家长总是认为打了孩子,就会有自己想要的结果。孩子改掉坏习惯,也不会记恨自己。孩子在三岁之后,就已经有意识、有记忆力了,如果家长一味的暴打孩子,孩子会在心里讨厌家长、记恨家长,造成叛逆的性格。更不会与父母沟通,亲子关系会非常紧张,家长说话,孩子也不会听,只会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回答2:

总挨打的小孩多半都叛逆心比较重,自尊心比较强。没挨打的小孩自信心比较好,心理比较健康,为人也会比较开朗。

回答3:

总挨打的孩子,长大后的性格是比较叛逆。然而没有挨打的孩子,长大之后的性格是比较温善。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都是有区别的。

回答4:

中国有句古话“棍棒底下出孝子”,意思就是说,孩子不打就不成器,在孩子犯错或者不听话的时候就一顿打。这也是很多老一辈人的思想,到了我们这一辈,已经很少有人打孩子了。总挨打的孩子,性格会很内向,胆子小,也早熟,做事情畏手畏脚,害怕自己犯一点小错误就会挨打,经常挨打的孩子有时候还会有心理阴影。而没挨打的孩子,一般就比较大方,性格也比较外向,做事不拘小节,有着孩子该有的天性。

回答5:

总挨打的孩子,长大之后性格会变得坚强。而没有挨打的孩子,长大后性格就会变得特别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