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淮南子·人间训》。
塞翁之马焉知非福释义:
比喻虽然一时受到损失,但也有可能带来好处。即好事和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读音bì,股,大腿)。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 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翻译:
在靠近边塞的人中,有一位精通术数的人。他家的马自己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来安慰他。这个老人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这个老人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个祸患呢?”家里多了匹良马,他的儿子又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大家都安慰他,这个老人又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青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参战,靠近边塞的人绝大部分都因战争而死去。唯独他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性命。
作者:
刘安 (公元前179-前122),西汉皇族,淮南王。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汉文帝前六年(公元前174年),刘长被废王位,在旅途中绝食而死。他是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奉汉武帝之命所著《离骚传》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
出自《淮南子 人间训》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塞翁:边塞的老头儿。失马:丢失马。焉知非福:怎么知道不是好事儿呢?
《淮南子 人间训》里说:古时候塞上有个老头儿,丢了一匹马,人家来安慰他,老头儿说:“怎么知道不是好事呢?”后来这匹马居然又带了一匹好马回来。比喻虽然受到暂时的损失,却因此得到了好处。也指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文言文(原文)
塞翁失马
近塞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⑾独以跛⑿之故,父子相保。
字义:
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题目是编者加的。《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等编著。
塞:边塞。
善术者:精通数术的人。
亡:逃跑。
吊:对其表示不幸及安慰。
何遽:怎么就,表示安慰。
将:带领
髀:大腿
丁壮:壮年男子
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引弦,拉开弓弦。
此:这个人,此人
跛:瘸腿
保:保全
解释:
“福祸相倚”。既不以福喜,也不以祸忧。
古时候,塞上有一户人家的老翁养了一匹马。有一天,这匹马突然不见了,大家都觉得很可惜。邻人来安慰老翁,老翁并不难过,却说:
“谁知道是祸是福呢?”
邻人以为老翁气糊涂了,丢了马明明是祸,哪来的福呢?
过了一年,想不到老翁丢失的那匹马自己又跑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匹可爱的小马驹。邻人们纷纷来道贺,老翁并不喜形于色,却说:
“谁知道是祸是福呢?”
邻人又迷糊了:白白添了一匹小马驹,明明是福,哪来的祸呢?
小马驹渐渐长大了,老翁的儿子很喜欢骑马。有一次,老翁的儿子从马上摔下来,竟把腿摔折了。邻人们又来安慰老翁,老翁十分平静地说:
“谁知道是祸是福呢?”
邻人这回不响了,心想,儿子瘸了腿,怎么可能有福呢?
过了一些时候,塞外发生了战争,朝廷征集青壮年入伍。老翁的儿子因腿部残疾而免于应征。应征的青壮年大多都死在战争中,老翁和他的儿子却幸免于难。
道理
“塞翁失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他告诉我们,无论遇到的福还是祸,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这样,无论福事变祸事,还是祸事变福事,都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喻虽然一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