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准确审题,找到思维的起点。
审题不准是面试大忌。审不准题目,就会背离命题人的意图,会让考官对考生的分析能力产生质疑。准确审题要做到两点:一 看问法,如:“谈谈你对这一社会现象的看法”,需要从观点、论证、落实等分析角度谈;“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只需要谈原因即可。二 看材料,明确重点。有时候给的信息特别多,我们要进行归纳概括,明确是什么现象,什么事,把握核心信息,避免重点偏差。
二:杜绝模式化,体现个性化。
(1)杜绝衔接模式化。尤其是关于考查综合分析能力的题目,谈对社会现象类题的看法时,考生往往会谈到原因。从破题到谈具体的原因中间肯定需要一些衔接句,而许多考生往往会这样谈:“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以及在论证与落实之间进行衔接的时候也会谈到:“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会发现语言模式化,机械化,这样的答题不会给考官留下太好的印象,缺乏交流感。所以要用更加自然地语言进行表述,比如以食品安全为例,“为了能够从根源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维护群众的生命健康,还需要做出一些努力”,接下来可以谈具体的对策。
(2)杜绝内容模式化。对于社会现象来说,很多考生都只分析原因,导致答题内容的雷同,毫无新意和个性化,其实我们可以论证分析的很多,比如背景、现状、意义、危害。针对一些负面社会问题我们可以以背景+危害的逻辑形式进行回答,可以避免只谈原因的语言上的僵化。比如“虐童”事件:我们可以谈一谈最近一段时间发生过的类似事件,以及谈一谈这种做法会给孩子和社会所带来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危害。这样一来,我们不仅可以保证答题的逻辑性,更好的可以改善语言的僵化,变得更加自然。
三:突出细节,致胜千里。
在公务员考试中,考官在被记者采访时曾经谈到过考生答题趋同化且空洞。
(1)对于综合分析能力部分。在答题时,考生经常会提到“我们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我们要加强监管”等等。但是这些法律是什么?谁来监管?监管谁?考生的这种答法让考官很难判断考生是不是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这些方面都要具体化。比如在食品安全问题中,我们应该完善《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条文,不断追加细则,针对社会中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完善法律,在处理食品安全问题时做到有法可依”。
(2)在人际题目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答题:我会找到同事沟通,相信通过沟通,大家会理解我的。根据我们生活的常识,化解问题,解决矛盾需要实实在在的内容的沟通,这样才有说服力,内容需要根据问题的不同体现差异化。
如何在面试中脱颖而出?
润雨孟飞公考面试可以帮助你
8.公务员面试中哪些表现可以给自己加分?